他们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且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力,所以他们最好的出路,便是在附近的工厂,找一些合适的工作。
所以,有些脑子灵活些,喜欢学习。并且能够学会技能的村民变成了工人,而另外一些,则没有号的选择。只能待在家中。
至于在码头上抗货,当搬运工,这些村民并不愿意,他们觉得,那是低人一等的工作。
现在李建说要给这些村民预留一些工人的岗位,他们这些人能不高兴么,谁还没有三两个朋友。想着到时候介绍一下自己的亲戚朋友,在家里多有面子。
“李董,你这也是够敬业的。一天就跟我见了三次了吧,要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像你这样,那我们罗塔镇,不出五年。就是镇深第一大镇了。”
裘践行从铁皮盒子里抓了一把黑不溜秋的碎茶叶面子往茶壶里一放。地上的红色暖水瓶里倒了些开水,给李建倒了一杯茶。
李建伸手接过来,赶紧放在桌子上,有些太烫,
“我这是给自己挣钱,应该的,不像裘镇长你们罗塔镇的政府工作人员,这可是为了大家谋福利。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才对,要是全国的工作人员都像你们一样当公仆。国家何愁不富强啊。”
李建客套完毕,催促着裘践行把政府投资的合同拿出来,因为招商引资的工作太多,这种合同早就已经有了大量的准备,李建想着在自己去美国之前,就先敲定下来,看李建着急的样子,裘践行也就没说什么废话,跟李建把大体合同签好,后续的补充就需要今后慢慢再往里面添加。
有了这一纸合同,李建就可以找人把围墙围起来,也就是所谓的跑马圈地了。
回到迅捷厂里,李建给林开合打了电话,让他抽时间来镇深一趟,把新厂的工业规划先做好,然后联系机械厂,按照春江的化工生产线定做一套设备,造纸设备也同样需要购买一套,至于前期准备的沉淀池什么的,林开合也已经知道该如何设计,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交给他就没什么问题了。
镇深距离我国的毛竹之乡川赣浙湘鄂等省份很近,毛竹在这些地区的产量十分丰富,而且生长周期短,用来造纸算是比较不错的原材料,使用起来也不想树木那样需要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时间进行培育。
而毛竹这种东西在这几个省份,根本没有啥很么好的利用,别说竹炭还没有兴起,就算是兴起了,使用掉的毛竹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大量的竹子还是在山间生长着,被村民樵夫们砍下来做成房子,做成扁担,做成竹筐。
偶尔有手艺好的匠人,可以用毛竹制作成各种工艺品,到大城市或者国外换一些钱回来,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但是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所以大量的毛竹,还是静悄悄的躺在深山之中,享受着风吹日晒。
挂断林开合的电话,李建从办公室的窗户里探出头来,朝下面大喊了几声,
“肖远东,肖远东。”
在车间里的肖远东虽然听不见,但是有在外面的工人听见,抬头看了看是李建在喊,连忙换上工作服进了车间,把肖远东叫了出来。
几分钟之后,肖远东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虽然李建的办公室房门大开,依然咚咚咚的敲了几下,
“李董,你喊我。”
“嗯,你坐下歇歇,不是什么急事。”
李建给肖远东倒了一杯水,招呼肖远东坐下,开始询问他家乡关于毛竹的事情。
“毛竹,我们那儿都没人要,平时烧火做饭就用掉了,到处都是,也没办法换钱啊。”
听李建说起毛竹,肖远东挠了挠头发,这东西从小就见得太多了,一瞬间想起来都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最关键的是,他觉得很平常的,没有一点用处的东西,李董怎么会问起来,难道他想做竹雕或者竹筐这种东西,竹家具?
否则的话,李董这种事业有成的人,怎么会关心毛竹这么不值钱的东西呢。
肖远东根本想不出来,这等于一个国家的王子去采蘑菇一样对他难以理解。
“我们厂准备新上一条生产线,需要毛竹作为原材料,大量收购,不过我们缺少对当地比较了解的人,既然你家乡有,你看看能不能带着我们的人,到当地去收购。其实如果你家里人有想法,想致富的话,你可以介绍一两个熟识的人。在当地收购了,运送到镇深来,我们全额收购,你们可以自己赚一些差价,你觉得怎么样?”
虽然自己去收购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最低,但是不利因素是需要派人出去,对于市场当地环境不了解。而且人力资源来说也是浪费,不如扶持一下当地的人或者企业,进行提前收购之后。让他们送到厂区来,这样人力成本降低,而且也便于控制质量。
而且,毛竹的产区并不是一个地方。强华的收购队伍如果每个地方都派人的话。恐怕光这些外购人员,就会超过强华的生产人员,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自己设置收购队伍,都是不合算的。
“让人收购了,送到我们厂来,不就跟粮食收购一样了么,有粮食收购点。按一等二等三等算钱,然后粮食收购点把粮食送到粮库去。这个我知道,我们那边也有这样的点,不过,竹子怎么收啊,多少钱一根,每根的大小也不一样。”
肖远东有些想不明白,李建解释道,
“按重量,砍下来的毛竹,晒干之后按照重量算,一吨也就是两千斤,最高价格按照一等品算,大概是一斤一毛钱,也就是一吨两百块钱,二等品一百八,三等品一百六,不过这是我们厂里给收购方的钱,收购方从农户手里收上来的时候,只需要给五六分钱一斤就可以了。”
肖远东听到价格,嘴巴都合不拢了,五六分钱一斤,天啊,这是真的么?
他不是惊讶于价格之低,而是觉得价格很高了。
毛竹这东西,山里自己长出来的,什么成本都不需要,一根砍下来,也得几十上百斤,就是好几块钱,一个人一天能砍十几根,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如果发动自己留守在家的亲戚,都上山去看竹子,一人一天砍十几根就算五百斤,一斤六分钱,就是三十块,一个月就是九百块啊。
想到这儿,肖远东都想立即飞回家里,告诉自己爸妈跟兄弟,让他们上山砍竹子去,这就是钱啊。
“李董,你什么时候开始去收?”
“给你放几天假,看看你家里有靠谱的人么,先让你自己家里人把竹子砍了,晒干,然后选个日子,通知别人去看,你当场点钱收竹子,从你们家乡找一辆大车,运过来,如果竹子太空,占地方,那就用竹刀剖成竹条,叠加起来就没那么占空间了,一辆车可以多运一些。”
听着李建说话,肖远东情不自禁的舔了舔舌头,因为他是年前刚跳到迅捷厂来的,过年期间为了表现,就没有申请放假回家,而是在厂里过得年,只是把工资从邮局给家里寄了回去,结果还收到爸妈的电报,说是想他了。
现在能有机会回家,而且还是厂里放假回家,这幸福来得也太突然了吧。
只是不知道李董是让自己一个人去,还是再排其他人跟自己去,让自己当场发钱,现在就让自己拿钱回去,那会给自己多少钱啊,这任务也太艰巨了吧,他对自己就这么放心,自己可是刚跳槽过来没几天啊。
“第一次去,也不知道能收多少,不过我建议你作为强华的派出人员,对质量一定要管控好,不能以次充好,因为你这次的成败关系着以后我们会不会继续到赣西省收购毛竹,你明白么?”
“明白,明白,李董就是说,让我找一个代理人,由他来出面收购竹子,他收了多少,我们就付多少钱给他。”
“对,因为刚起步,我估计你们家乡也不一定有人愿意出这么多钱,冒风险,你就在当场,当做他的财务人员,他收多少,你按价给钱,但是这一次,就不能给他差价,你知道了吧。”
李建又详细的把工作步骤跟肖远东解释了一遍,就是借一个德高望重人的名,强华出钱办强华的事情,下一次,便把利给这个人留下。(未完待续。。)
第二三六章 硅谷
李建给肖远东安排好,跟他说了要注意的事情,然后让他回去多宣传宣传,最好造出声势来,让周围的村子的人,都知道有这样的好事,将毛竹收购从赣西省扩散到四周的川浙鄂等省份,村民们都砍伐竹子运给强华才能满足强华造纸的需求。
无利不起早,看到利益,原本不值钱的毛竹也就成了经济作物,强华又不是只收一天两天,收的多了,光砍山上的无主毛竹肯定不够,人工种植毛竹就会兴盛起来。
这样即便强华造纸加大产量,也不会对周遭的生态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
否则,如果是像树木这样动辄几十年上百年的生长周期,李建宁可不上造纸项目,也不希望村民们发现无木可砍,再去种树,这期间有着漫长的时间空档。
从财务上取了一万块钱交给肖远东,又把张晓辉的办公室电话留给他,李建就让他先回家去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工资照付,只不过需要他回来的时候才能领取。
肖远东回家,李建也去了州广市,从白云机场直接飞往美国,光驱预计还要十几天才能到,他需要提前到美国进行布置。
在飞机上奔波了十几个小时之后,李建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才去了poq,跟poq负责销售的约翰见了面。
约翰带着李建去参观了poq的工厂,李建带了几台光驱的样品过来。在约翰的办公室里,就直接将光驱装在了poq的最新产品,doctor之上。
doctor的机箱是卧式机箱。显示器在机箱上,在机箱的左前方预留了一个开口,也是按照强华事先提供的尺寸和样品的尺寸确定好的,在机箱内部有一条可以延伸出来的数据线,将数据线从里面拉出来,跟光驱连接,将电源线再接好之后。将光驱推进去,便能自动卡死。
想要拆装光驱的时候,只需要用力向里推光驱上方的一个小卡条。便可以将里面的自动卡锁打开,而如果只是误碰,再将卡条推上就好。
看到李建的设计,约翰吐了吐舌头。
“亲爱的李。你的设计很精巧,哦,我觉得这个设计本身,比你的光驱还要叫人惊奇,如果我们的所有部件,都可以跟你的光驱一样,设计成可拔插形式,那样的话便捷性又增加了。起码我们的维修人员,不用像现在一样忙碌。”
李建轻轻笑了一下。
“光驱跟其他设备不一样,光头寿命有限,所以如果使用频繁,可能一年时间就会损坏,而像硬盘,内存这样的结构,有可能三年五年都不需要动一下,设计成这样的接口也并不能省时省力,相反有可能增加了局部的散热量,并不合适。”
“不,现在硬盘是个大问题,电压的不稳定,尤其是带电工作时的突然断电,会让硬盘的探针在断电的一瞬间击穿盘片,整个硬盘就坏掉了,这个问题连ibn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也是目前我们的个人电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约翰摊开了双手,做出了遗憾的表情,
“哦,我们的稳压设备应该改进了,不是么,约翰先生?”
李建摸了摸面前这台doctor的漂亮机壳,在机箱的右后方,有一排圆形的散热孔,还有一个四叶风扇,专门用于给电源散热。
“是的,我们正在想办法改进,不过短时间内恐怕没有进展,而且也赶不上doctor的发布了,我想这一次我们的doctor会让所有的用户眼前一亮,毕竟,光驱这个东西,他们以前可没听说过,即便他们见过光盘,那也是在听音乐的时候,可是用光盘装程序,装电影,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约翰对光驱的表现很有信心,李建却知道,光驱在这些电脑上,只是个噱头,真正的应用,还需要独立显卡出现,2d时代的图像质量,真的没办法跟电影院里的胶片相比较。
而自己组建的显卡公司,应该已经有了眉目,齐翠萍已经找代理的事务所去注册了专利,显卡的电路设计图也已经发传真给了雷德斯,只要他找的几个人不是太笨,那么最简单的泰鼎8900就一定能很快出现在自己面前。
这个时候,因特公司也应该开发出386了,甚至连486的也应该有了雏形,内存颗粒的增加虽然目前来说有些贵,技术上却并不存在问题,只是规模化生产来摊薄成本的时间问题。
不过这些,李建现在不会跟约翰说,噱头有的时候,在用户来说,就是购买力,他们或许为了某个概念,便会出手,这是谁也掌控不了的问题。
“那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可以看到doctor2了,在doctor大卖之后。”
李建跟约翰约定了等货物到达港口,会联系他,让他协调货物进工厂。
而poq的竞争对手hph的总部在加州,从香江过来的货轮在到达poq所在的德州之后,会换上另外一条通往加州的船,所以hph的电脑配备上光驱,就要比poq晚了五天左右。
为此poq着实高兴了几天,他们决定尽快为自己的电脑配备好光驱,然后进行发售,这样不仅仅可以领先蓝色巨人,连hph也可以被他们抛在后面。
李建陪着约翰共进了午餐,然后又买了德州飞往加州的机票,目的地当然就是加州的硅谷。
hph在个人电脑方面,虽然跟poq一样是一家新型公司,但是在小型机领域。hph可是曾经跟蓝色巨人ibn能叫一下板的公司,在小学中学市场,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所以从个人机市场上来看。hph的产品很快就占据了由小学和中学向上发展的大学市场,而各个学校的大学生,更是个人电脑消费的主流,所以hph的个人电脑业务,发展的风风火火 。
不过这并不是hph的全部,hph的主要业务是科学仪器,还有医学仪器。如果不是李建从事过科技工作,恐怕还不会知道,因为在普通百姓的印象之中。hph也不过是造打印机跟电脑的家电供应商而已。
而实际上,hph是能跟ge相比较的大型科技公司,实际上hph就是以科技仪器起家,最初的产品不过是万用表上的示波器而已。后来技术发展之后。包括核磁共振在内的尖端仪器也已经涉足,在hph参与的各个方向上,都已经发展的占据一定市场地位,除了个人电脑领域,而李建现在要去跟hph合作的,恰恰是他们的最弱的一项,个人电脑公司。
约翰知道李建跟hph还有见面,不过也知道这是hph的商业机密。他即便问了李建也不会说,便友好的跟李建告辞。回去之后要求生产线上做好准备,争取在hph得到光驱之前,就先把poq的doctor生产出来,哪怕几天的领先时间,也会对用户产生一种导向作用。
站在硅谷门口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李建看着这个还没有进入睡眠时间的庞然大物,知道里面有很多家举世瞩目的公司,思科、因特、升阳、旭电、hph,甲骨文、苹果等等,可以说是在半导体行业的翘楚。
李建不是第一次来这儿,不过他来的时候,这些公司名称里面还要加上facebook,zynga、google这些目前的硅谷人想不到的公司名称,事实上,后者这些公司,对于国人的知名度会更大。
想着自己的公司就要在这儿开始,李建也有些小小的激动,毕竟在国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