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休闲方式:玩在唐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人的休闲方式:玩在唐朝-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后,李氏父子顺势起兵反叛大唐,史称“沙陀之乱”。本已是风雨飘摇的晚唐政权,从此又新添了一件大麻烦。
  巧合的是,段文楚的祖父段文秀也是死在另一场反叛之中,即德宗时代的“朱泚之乱”。
  沙陀之乱从斗鸡台边开始,看似偶然,细思起来其实意味深长。
  2
  “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王勃少年聪慧,不到二十岁已经官授散朝郎。唐高宗之子、章怀太子李贤很赏识他的才华,将他招入王府,任命他为王府修撰。
  这位章怀太子饱读诗书,敏慧端重,一直为高宗所欣赏,但母后武则天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当时几位皇子之间常常斗鸡取乐,彼此均有胜负输赢,互相之间难免就有不服气的时候。王勃整日伴在沛王李贤身边,深得这位皇太子的器重,得意之下一时兴起,卖弄自己的文字,替太子戏拟了一篇关于斗鸡的檄文,发给各位皇子。
  不巧这件事被高宗知道。高宗大怒,认为王勃的做###引起诸位皇子之间的嫌隙,十分可恶。惹下大祸的王勃因此被逐出沛王府,离开长安,最后托了人情才补上一个虢州参军的职位,渐渐走上一条灰败之路。
  和太子李贤一起玩斗鸡的兄弟当中,以后有两人相继做了大唐的皇帝,一个是唐中宗李显,另一个是唐睿宗李旦。毋庸置疑,这一对喜欢斗鸡的兄弟登上大位之后,玩起斗鸡来一定更加肆无忌惮。不过,和他们的子侄,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相比,他们对斗鸡的沉迷实在不值一提。
  和父辈一样,李隆基年青时常常和兄弟们一起玩斗鸡。登上皇位之后,他把自己曾经住过的隆庆坊改为兴庆宫,把自己的四个兄弟宪王、薛王、申王和岐王分别安排在左近的胜业坊和安兴坊,让四个亲王的宅邸环绕着兴庆宫,并把宫中的两座楼分别命名为“花萼相辉之楼”和“勤政务本之楼”。
  平日里,李隆基只要站在这两座楼上就能听到王府里宴饮作乐之声,兴致一来,便把兄弟们招进宫里,或者自己御驾幸临王府,去和亲王们一起奏乐、赋诗、饮酒,厚加赏赐。诸王玩得高兴,回到府里接着喝酒纵乐,击球斗鸡或者跑到野外去驱驰鹰犬,玩得好不快活。
  

花冠芥羽斗鸡狂(2)
李隆基显然是在鼓励亲王们享乐。这一方面是出于他友悌的天性,另一方面和他的皇位有关。并非长子的李隆基,靠着自己的权谋登上大位,内中多少有一点兄长相让的成分,他自然要格外笼络一下兄弟们才对。
  皇兄皇弟们在一起斗鸡饮酒,说是“花萼相辉”倒也贴切,若说“勤政务本”可就是莫大的讽刺了。
  李隆基身边还有一个名叫姜皎的人,颇有见识。当年李隆基身为王子时,姜皎便看出他的气度不同凡俗,有帝王之像,于是尽心全力与李隆基交往,忠心耿耿,不惜财力。
  李隆基即位之后自然对姜皎异常宠信,特许他在后宫中随便出入,舍去君臣间的繁缛礼节,从容宴乐,不避妃嫔,经常和他在一起斗鸡击球,并且有丰厚的赏赐。
  姜皎最后位居殿中监,被封为楚国公,李隆基后来又命他监修国史,禄位崇高。可以说,这位姜皎完全是一个陪着玄宗皇上玩乐的主儿。
  但经常出入宫禁也不是什么好事,时间一久难免有些闪失。开元十年,有臣子弹劾姜皎泄露禁中私语,一直对他心怀不满的大臣们借此机会群起而攻之。
  大概姜皎真是说了他不该说的话,弄得玄宗也不好再庇护他,打了一通棍子然后流放钦州,这位对玄宗忠心耿耿的玩伴最后死在流放的路途之上。
  事情过后,玄宗回忆起这个旧日一起逍遥的朋友,龙心悲悯,下令把一位公主嫁给姜皎的儿子,还拨出专款为姜皎设立祠堂,可谓情意深重。
  据《明皇杂录》中记载,卫尉少卿王准,是御史大夫、京兆尹王的儿子,因为擅长斗鸡而在宫城里供职,深得玄宗皇上的宠信。
  王准恃宠而骄,谁也不放在眼里,连宰相李林甫的儿子也常常要受他的欺负。
  有一次王准到驸马王繇的府上去做客。王繇是玄宗的长女永穆公主的夫婿,听说王准光临,亲自跑出来,恭恭敬敬地迎接客人。哪知道这个纨绔子弟竟然拿主人开起心来,用弹子打落王繇的头巾,夺下他的玉巾取乐。
  眼见自己的夫婿受此大辱,永穆公主却敢怒不敢言,依然强作欢笑,亲自出来安排酒筵款待他。
  事后,那位饱受羞辱的驸马无奈地说:“得罪了皇上不可怕,可怕的是得罪了这位王七郎!咱的性命可是攥在他的手心里的。”
  3
  唐玄宗喜好斗鸡,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他的属相为鸡。《新唐书·五行志》中记载:
  鸡,酉属,帝生之岁也;斗者,兵象。近鸡祸也。
  照这种说法,李隆基沉迷于斗鸡,这本身便是后来“安史之乱”的一个祸端和预兆。此说有趣,想来倒也贴切。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玄宗时代,满朝皇亲权贵们争相玩起斗鸡,这种风气迅速漫延到民间,到天宝年间达到高潮。
  其时斗鸡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时尚,举国上下都像发了疯一样,无论尊卑贵贱都要给自己弄一只斗鸡玩玩。稍稍像点样的雄鸡都被人收去养起来,斗鸡的价钱自然不断高涨。普通百姓买不起斗鸡,就有人用木头雕成一只斗鸡,抱在怀里四处走,聊以自慰。
  斗鸡成风,各地便开辟了许多斗鸡场,一般多选高敞空阔之地,为的是能容纳更多的观众。
  关于玄宗时代斗鸡的盛行,一篇唐代传奇小说中描述得最为详尽。
  由陈鸿所写的这一篇《东城老父传》中记载:喜好斗鸡的唐玄宗专门设立一处“鸡坊”,里面有各地挑选出来的一千余只雄健的公鸡,又从军中选出五百名小儿派到鸡坊里去,负责喂养和训练这些斗鸡。
  玄宗皇上时时惦记着自己的那些斗鸡,有一次出行,看到路边一个小男孩子在摆弄一只木鸡,那小儿相貌不凡,很有灵气,玄宗就把他召入鸡坊中去驯鸡。
  这个小男孩名叫贾昌,年纪不大,天生就熟知鸡的习性,什么时候鸡要吃米,什么时候鸡要喝水,哪只鸡英武,哪只鸡怯懦,他都清清楚楚,了然在心。而鸡坊里的斗鸡也似乎都与他心性相通,在他面前格外驯服。
   。 想看书来

花冠芥羽斗鸡狂(3)
玄宗很赏识贾昌的才干,让他做了五百小儿的头领。开元十三年,玄宗到东岳泰山封禅时,破例让只有十三岁的贾昌带着三百只斗鸡随驾。
  当时,每到节庆之日必有斗鸡。到了这种场合,年少的贾昌便头戴华冠,身穿锦绣衣裤,手持拂尘铃铛,指挥斗鸡表演。手下的那些斗鸡们在他的号令之下英勇向前,斗得煞是好看,着实让贾昌在皇上和臣子们面前出尽了风头。
  贾昌深得玄宗的赞许,玄宗对他的赏赐也非常丰厚,他被人们称为“神鸡童”,名扬天下。
  看见贾昌如此风光,当时的人们感叹:“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安史之乱中,叛军攻占洛阳和长安之后,安禄山曾经悬赏千金,四处寻找贾昌,原来这位胖大的节度使也是一个斗鸡迷。而此时的贾昌已经改名换姓,遁入空门,远离了俗世。
  社会上参与斗鸡的人多了,斗鸡和与它相关的环节也就变成谋利的营生。比如用斗鸡赌博,比如饲养斗鸡、训练斗鸡、倒卖斗鸡等等。斗鸡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消遣的玩意儿了,有人因此倾家荡产、身败名裂,有人因此发迹,而贾昌只是其中的一个特例。
  斗鸡的饲养与训练是一种专门的技艺,其中有不少有趣的门道。
  要成就一只优秀的斗鸡,首先要选择好的鸡种。
  从形体上看,上品的斗鸡要骨骼坚实,身形利落,通身比例匀称。具体到各个部位,鸡头鸡冠要小一些,可以减少受伤的机率;鸡胸要宽,鸡腿要粗,腿的弯度也要大,这样的鸡会有惊人的爆发力;另外双腿的间距要大一些,鸡爪要枯干细瘦,鸡趾间的角度也要大,如此脚底才站得稳。
  斗鸡的毛色则以青、红、紫皂色为上品,毛色要纯正,富有光泽。
  同时,一只优秀的斗鸡还要有好战的性格,进攻时凶狠坚决、没有半点迟疑。
  唐朝有一个画家名叫程修己,画技高超,出神入化。程修己的朋友家里养着几只斗鸡,有一次斗鸡之后,一只雄鸡胜出,程修己就提笔为它画了一幅画。谁知道画刚作完,对面笼子里被打败的一只斗鸡猛地撞破鸡笼,冲过来对准画中的雄鸡又啄又抓,好端端的一张画被弄了个稀巴烂。
  这个故事有些玄,为的是夸赞程修己的画技,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斗鸡身上那种好斗的习性。
  精心挑选出来的斗鸡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斗鸡场上的英雄。
  每个以斗鸡为事者,在培育斗鸡时都有一些秘不示人的要诀,比如为了增强斗鸡的体力,每日要定时撵鸡;平时喂食的时候将米放在比鸡头高一些的地方,斗鸡要伸长脖子、耸起胸、竖起头才能啄食,天长日久养成竖头高啄的好习惯;在适当的时候,要割去斗鸡的部分鸡冠、剪去部分鸡尾,减少搏斗中鸡冠受伤的机会,增加盘旋跳转的灵活性。
  一只训练有素的斗鸡在斗到筋疲力尽之时,应该卧伏在地而不是仓皇败逃。因为斗鸡主要用双爪和尖嘴攻击对方,而且一斗就是好几个小时,碰上势力相当的,斗上十几个小时也是可能的,所以在力尽的时候选择趴在原地坚持,非常重要——趴在那里就不算失败,主人也不会因此输掉金银。要做到这一点,也必须有严格的训练才行。
  关于斗鸡的训练,古人其实早有心得。这方面最有名的便是《庄子·达生篇》中纪渻子养斗鸡的故事。纪渻子通过耐心的训练,一步一步去掉斗鸡身上的骄气,钝化斗鸡对外界的敏感,让它徐步慢视,最后的结果是“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且不论这故事当中究竟蕴含着什么哲学意义,单就斗鸡而言,故事中所记的喂养训练过程便对后人极有启发——一只训练上乘的斗鸡应该像木头制成的一样,面对敌手时沉着镇定,不动声色。
  望之若木鸡,不是唱空城记,而是大巧若拙,是大勇若畏。要想达到这样的境地,必须经过许多细致而有针对性的训练。
  

花冠芥羽斗鸡狂(4)
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训练的斗鸡,若想在斗鸡场上取胜,还要作一些必要的武装和准备,即所谓的“金距取胜于其始,芥肩取胜于其终”。
  “金距”是一种特制的利刃,斗战之前将其套到斗鸡的爪上。
  “芥肩”和“芥羽”的作用类似,一种说法认为“芥”通“介”,也就是为斗鸡穿上甲胄。这种解释值得怀疑,身上披了铠甲固然能保护斗鸡,但同时也影响了斗鸡的灵活性,有点儿得不偿失。
  另一种看法认为,“芥肩”、“芥羽”是将芥末撒到斗鸡的肩翅之间,当两鸡缠斗的时候,只要对方的鸡头碰到身上,那些辛辣的芥粉便会刺激它的眼睛,让它无法再战。
  类似的方法还有不少,比如在斗鸡的头上涂一些狸猫的脂膏,利用鸡对狸猫的恐惧心理,在未战之前先把对方震慑住。
  可以说,为了在斗鸡中取胜,各种各样的明枪暗器全都派上了用场。
  4
  和斗鸡一样,斗鸭、斗鹅也是古已有之的玩意儿,虽然不及斗鸡一样激烈刺激,但唐代时爱玩的也大有人在。
  唐朝最有名的斗鸭者当数陆龟蒙。陆龟蒙为晚唐文学家,人称“江湖散人”、“天随子”,胸有大志却怀才不遇,后来索性在苏州附近的甪直建起一处宅园,过起洒脱的闲居生活。
  在陆龟蒙的园子里修有亭阁花畦,桥轩小景,最特别的还是一处斗鸭池和一处斗鸭栏,足见他很喜欢斗鸭之戏。
  明代蒋一葵在他的《尧山堂外纪》中提到,陆龟蒙在他的园中建有斗鸭栏,栏中养了许多斗鸭。有一天,一位从长安来的宦官来到陆龟蒙的园中,看见陆龟蒙的那些斗鸭,禁不住手痒起来,拿起弹弓将其中一只绿头鸭射死。
  陆龟蒙一见,大惊失色,叫道:“坏了!这只鸭子会说人话,正要把它进贡给皇上,现在让你打死了,怎么办?”
  那位宦官一听,立刻吓得面色惨白,慌忙把身上带的钱统统掏出来送给陆龟蒙,请他千万不要声张出去。过后,宦官小心地问陆龟蒙:“那么,那只绿头鸭到底会说什么话?”
  “唔,它会叫自己的名字。”陆龟蒙说完,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斗鸡通常为两只鸡捉对单挑,斗鸭则不同,主要玩的是群殴。一般是把鸭子蓄于斗鸭池中,观其相斗。鸭群相斗的时候忽聚忽散,往来奔突,音声响亮,自有许多斗鸡无法比拟的乐趣。
  天宝年间曾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写有一篇《斗鸭赋》,对斗鸭的场面有非常生动的描写:
  ……其聚则同而不和,其斗则仁而有勇……其浮蔽水,其旋如云,共沿波而弄吭,各求匹而为群……会合纷泊,崩奔鼓作……始戮力兮决胜,终追飞兮袭弱……耸谓惊鸿,回疑返鹊,逼仄兮掣曳,联翩兮踊跃,忽惊迸以差池,倏浮沉而闪烁。号噪兮沸乱,倾耳为之无闻……
  这样的场面是不是非常热闹,非常好看?
  晚唐时期的傻皇帝唐僖宗也有类似的爱好,不过他喜欢的是斗鹅,经常到兴庆池去与诸位王爷一起斗鹅,下的赌注是一只鹅五十钱。
  如果斗鹅也和斗鸡一样单挑,这个赌注并不大,如果是像斗鸭一样的群殴,百十只鹅算作一队,计算下来赌注也就很惊人了。
  说起唐朝的斗鸭斗鹅,不能不提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五子李祐。
  李祐封齐王,兼领齐州都督。但这位李世民的爱子一直不太争气,整日逐犬擎鹰,不务正业,尤其喜好斗鸭斗鹅,为自己养了不少鸭子。
  李世民一直对这个儿子放心不下,不断撤换那些辅助他的长史和司马,还多次训戒李祐,防止他误入歧途。
  这一番苦心却是枉费,齐王李祐在身边人的撮弄之下,在邪路上愈行愈远,最后杀死长史权万纪,在齐州举兵反叛。
  就在李祐谋反前夕,他养的斗鸭一夜之间被野狸咬死了四十多只,最离奇的是野狸没有将那些鸭子吃掉或者拖走,只是把它们的头逐个咬掉。
   txt小说上传分享

花冠芥羽斗鸡狂(5)
李祐反叛,往日的爱子变成国之仇人,太宗李世民感觉上惭皇天,下愧后土。不久李祐战败,被送到长安,太宗忍痛将其赐死在内侍省。
  因参与这次逆乱而同时被斩首的有四十多人,这个数字正与此前被咬掉脑袋的斗鸭数量相同,实在是一个令人慨叹的巧合。
  

画舸竞渡争彩标(1)
1
  《全唐文》中收有一篇名为《对竞渡赌钱判》的判词,其中写道:
  扬州申江都县人,以五月五日于江津竞渡,并设管弦。时有县人王文,身居父服,来预管弦,并将钱物赌竞渡,因争先后,遂折舟人臂。
  判词的大意是:端午节时江边竞渡,管乐齐鸣人声喧嚷。这个名叫王文的人刚刚死了父亲,听见江边热闹,忍不住跑出来看风景。
  如果悄悄站在一边看一会儿也就罢了,偏偏这个王文懂一些吹拉弹奏,到了这里哪还顾得上深浅?上前去钻进乐队中帮着人家忙活起来,又没事找事,为了竞渡的舟船与人打起赌来。
  一身晦气的王文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