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的悠闲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在乡村的悠闲生活-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瑞喟然叹道,“失去了小黑,这辈子我都不会再养犬了。”

    开车比自然坐小巴车的速度快多了。

    一个钟头多一点,三菱猎豹就到了小台儿村的路口。

    还没下车,透过车窗两人就看到那边小山丘上有不少人拿着仪器在那里测着什么,还有几个夹着公文包、大腹便便、梳着大背头的人在边上指指点点,小台儿村的村支书刘富民跟村长范木安低眉顺眼地陪同一旁,像个孙子似的。

    “毕竟是省里发了话啊,这办事效率就是不一样。”老扁看着那一群人,嗤然一笑,带着嘲讽地道,“估计明天挖土机、推土机、后八轮什么的,就会开过来了。”

    “这是好事啊,越快越好。”方瑞笑了,不管谁发的话,也不管这些人修路是做给上面领导看,还是给自己捞政绩,反正小台儿村的路修通了,这就是个好事。闭塞苦啊,没条路痛啊,想做点什么事情都难啊,穿鞋的有几个理解光脚的痛苦?

    “你说得也对,最起码以后我找你就不用骑摩托了……对了,等这路修通了,瑞子那摩托车你拿去骑吧。”老扁笑了笑道。

    “你那雅马哈,得一两万吧。”方瑞皱了皱眉道,老扁已经送了个一两千的手机给自己,再拿他的摩托车,不是很妥啊。

    “你管它值几个钱,这就么说定了,这路一修通,我就过来带你去取车。”老扁不由分说。

    “那个,那个摩托车我不会骑啊。”方瑞汗一个。

    “晕死,这几年你真在广东打酱油去了啊,连个摩托车都没学会。”老扁鄙视道。

    “切,人家那边禁摩,知道不。”方瑞反击道。

    “这样啊,那下次过来我教你骑吧,很容易的。”

    正说话间,老扁的手机响了,掏出来一看,老扁顿时就眉眼开花了,接完电话,朝方瑞得瑟道,“芳芳提前开完会了,叫我晚上九点去接她,现在五点多了,我得赶紧过去才行。”

    “行啊,看来有戏吗。”方瑞由衷为兄弟感到高兴,林芳芳真的是个不错的女孩,家势又显赫。

    “还不是亏了你帮了的不少忙,这几次从你家回来,芳芳她别提有多开心……对了,瑞子你哪个时候有空,组织一次野炊。”

    “这也是你家芳芳下的旨意吧。”方瑞打趣道。

    “嘿,这种旨意我还巴不得她多下些呢,不过,可要麻烦瑞子你了哦。”老扁幸福地傻笑道。

    “得了,为了你这家伙的终身幸福,做兄弟的牺牲点也是应该的嘛……快点去省城吧,免得迟到了,惹你家那位不高兴,将你红牌罚下场去,再把替补换上来,那你就哭都不知找谁去了。”方瑞推开车门走下去。

    “成,那我先走了,下回我再过来,有事没事多打电话啊。”老扁作了个打手机的手势,倒车走了。

    …………………………

    走在村里回家的小路上,不时地看到有村民家前的坪里聚着五个一伙七个一堆的人群,在那里聊天。

    村民们聊得很热切,很兴奋,又很憧憬,唾沫横飞,手舞足蹈的。方瑞不用听她们聊的内容,光看她们的表情就知道,她们聊的是关于修路的事情。的确,小台儿村的一百多户村民们,盼这条路盼得太久了,用望穿秋水来形容都不为过。

    回到家里,老妈跟王二奶奶正在堂屋里聊天,两人兴高采烈的,聊的亦是关于修路的事情。尤其是王二奶奶那句感慨万端‘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看到这一天了呢’,让方瑞心头不由得发酸。

    方瑞跟两位长辈打声招呼,把笼子放下,进卧室去看小怪。

    小怪把箱子从墙壁上取下来,小怪小盆友还在呼呼睡着,方瑞欲要将箱子放回去时,小怪忽地嘶叫起来,把方瑞给吓了一跳,看来自己把它给惊醒了。

    小怪这一叫,就没完没了了,看来也是饿了。

    你个家伙可真难伺候啊,方瑞拿手指戳了戳小怪的光头,自言自语道。

    方瑞捧着小怪去竹林里捉虫子,路过蛇舍时,看到一条两米多长的菜花蛇正懒洋洋的在竹荫下晒着太阳,几只鸡仔也不惧它,就在它的身边趴着。方瑞的脚步声惊动了它,它也不急,扭着它肥硕的身躯慢吞吞地游回了洞里。方瑞见之一笑,可能因为环境相对安逸、食物充足的原故,那几十条蛇这些天粗壮了至少一圈。

    把小怪伺候好了,又看了下蚕宝宝。

    方瑞拿了锄头就去挖蚯蚓。

    蚯蚓喜欢潮湿肥沃的土壤,尤其是屋子前经常泼水的地方,为蚯蚓所最爱。

    方瑞就在自家屋前的沟里挖,不一会儿就挖了许多,想着渔趣那个杨志成说的,每只笼子上放三四条就可以了,要知道这蚯蚓可不是拿来给黄鳝吃的,而是用来引诱它的,三四条足矣。

    方瑞挖了大概六七十条蚯蚓就没挖了,然后到厨房里打了瓢热水,把蚯蚓给烫死了,再倒了些诱鳝的香粉,搅拌在一起。弄完这些后,暮色也渐降临了,方瑞就带着笼子跟诱饵就去村里的塘中放笼子。

    黄鳝是野生的,搞得到是本事,塘主人家当然不会说什么。

    根据自己对黄鳝习性的了解,方瑞扒开水草,将笼子放在水草丛中,然后扯些杂草、摘些树叶什么时候的,把笼子盖住。带着满心的期盼,十五个笼子,方瑞放了三眼塘,一眼塘五个,这些塘都在田垅中,离方瑞家不远。

    具体这笼子效果这么样,一切就在明晨揭晓了。

第四十一章 村民的渴望与热切

    晚上吃完晚饭后,老妈说全村在村支书刘富民家开会,问方瑞要不要一起去。

    方瑞对修路的事情很上心的,便跟老妈一起去了。

    打着矿灯来到村支书刘富民家,发现他家老堂屋里、走廊上、屋前的晒谷坪里已经站满了人,大伙儿正热火朝天地纷纷议论。而那些平日里凑到一起就打打闹闹的孩童,此刻也静静地听着长辈们的谈话,虽然他们年幼,但他们也知道这是一件关乎他们一生命运的大事。

    由此可见小台儿村全体村民对修路是多么的渴望与热切。

    不过这些来开会的人十之九九都是老一辈与留守妇女。因为交通闭塞、又没特产资源,为了一家几张嘴的生计,村里的青壮劳力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若没什么特别的事情,他们只在农忙与过年时回家。

    “七哥,你说修路这事,刘富民这些年市里镇里上上下下地跑了百十来回,都没成功,这次咋说修就要修起来了呢?”一个手臂干枯、年纪已过七旬的老人对另一个头发苍白、比他年纪还大的老人说道。

    “我听我家老太婆说,是省里某位大脑壳发了话,所以市里才决定要给咱们村把路修好的。”发白老人浑浊的眼中掩饰不住的激动。

    “原来是这样啊,我就说吗,市里镇上咋一下对咱们村里就这么关注起来了呢,还舍得花几百万来给咱村修路,呵呵,原来是省里的大脑壳发了话啊……只是,省里的大脑壳远在省府,他是怎么知道咱村这情况的呢?”干枯老人笑呵呵地说着,又皱起了千沟百壑的眉头。

    “人家可是省里的大脑壳啊,整个省都掌控在他手中,你说咱们省里有什么事情他不知道的。”白发老人高兴有些过了头,忍不住扯起了牛皮。

    “看七哥你说的,咱们省那么大,省里的大脑壳再神通广大,他也不可能把事情全部知晓不是?”干枯老人说完还朝白发老人翻了个白眼,有点老小孩的味道。

    白发老人看着他就咧着没剩两颗牙的嘴笑了,笑完之后喟叹道,“这些问题咱们也搞不懂,咱一把老骨头了,也懒得去搞懂,反正啊,在这有生之年能看到咱村把这利子孙、利千秋万代的路给修成了,咱也能安心地去了……要不死了都不踏实啊。”

    旁边的人听到老人这样说,大家就笑,很纯朴很实在、发自内心地笑。

    …………………………

    村支书刘富民是个五十好几的小老头,身材比较矮挫,背有些驼,可谓其貌不扬。但不得不说刘富民真的是好支书,为村里修路与建学校等事情,他差点没跑断腿,奈何能力有限、世态现实,虽然殚精竭虑,到头来却是白忙一场空。

    今日由市里决定、由镇里带头要把村里路修通的事情,让他高兴得差点没背过气去。下午市领导跟镇领导来时,他恨不得抱着他们一人亲几口。

    站在晒谷坪正中间的刘富民,红光满面,颇有些意气风发的味道,好像他待会就要进洞房似的。

    看着四周同样兴奋的村民邻里,刘富民咳嗽了两声,大家就安静下来看着他。

    刘富民环视眼众人,宣布了大家早就知道的修路消息,然后还说,这次修路是由市里决定的,由市财政拨款,村里村民不但不用掏一分钱,连半分工都不要出。

    刘富民又是话锋一转,说修路肯定会占山占田占地占塘,这方面政府也都有补偿,但不会太多,所以让大家不要有什么情绪与意见。

    坪里走廊里堂屋里又是一阵议论,所有人心里的想法都是这样:别说有补偿,就算没补偿自己都不会有意见啊!

    最后刘富民说村里要成立一个临时食堂,为施工队提供伙食,问谁愿意无偿去食堂帮忙。结果话才出口,百几十人近乎异口同声应去。

    看到大伙儿这么齐心这么不图私,刘富民笑了,不过自愿归自愿,公平还是要讲的。除去那些家里情况特别的,终刘富民按每户出一人,将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分成了十几组,轮流来食堂煮饭菜。至于钱吗,当然是修路资金里面出。

    …………………………

    该说的该讨论的都完了,可大家伙并没有就此散去,都还在那里热烈地议论着,一直到夜深了,刘富民跟他老婆催赶着众人,大伙儿才陆续回家。

    走在回家的路上,余英红就一直在乐呵,边走边问在后面打着灯的方瑞,“你说这路一修起来,咱村会有什么变化?”

    方瑞不假思索道,“一年之内,村里百分之三十的人会建新房子。”

    余英红感叹道,“是啊,这路一修通了,房子也应该建起来了……要是没条路,建房子可真是一点都不方便啊,就咱村现在建的那十来栋红砖房、磁片房,可没饱挑扁担。想想两三里小路,每一块砖每一块瓦、第一包水泥石灰、每一担沙子,可都是实实在在地用肩膀挑回来的啊。”

    那汗水辛劳的场面,方瑞都可以想像出来,心里不由得唏嘘感慨一阵。现在好了,路一通什么东西都可以直接运到家门口了。

第四十二章 丰硕收获

    竹林里的小公鸡第一声啼叫。

    方瑞翻身而起,穿好衣服,洗漱啥的捣鼓一会儿,背了篮子与鱼篓子往水塘走去。

    不管多火热的季节,清晨的气温总是挺宜人。

    走在田间小道上,天色尚朦胧,呼吸着夹杂丝丝水雾的清新空气,闻着淡淡草腥味、水腥味的自然气息,看着两旁田里已然抽穗的青翠水稻,微风拂来,碧波荡漾,让人好不心旷神怡。

    没有虫鸣,没有蛙声,早晨的原野相对清静。

    不远处的一大片荒丘野岭上,几只大水牯,几只大黄牛,粗长的大牛尾巴甩来甩去,安安静静地吃着草儿。一只调皮的小鸟在水牯黄牛的背上跳过来跳过去,啄着它们背上的蚊虫。牛儿也不驱它,享受着呢。

    几个放牛的老人坐在一边的山石上,吧嗒着旱烟,吐着浓浓的烟雾,好不悠闲地聊着小天儿。不远处,几个孩童却是拿着自制的简单竹杆子,在田边塘边钓着青蛙。偶时钓上来一只大蛙,便是一阵欢呼惊叹之声。

    看着钓青蛙的孩童,方瑞颇为心动,思绪在记忆的海洋里畅游一通,方瑞就想着哪天自己也制根杆子去回味一下童年的乐趣?只是,年幼钓青蛙倒也正常,可自己都二十几的人了,再去钓青蛙怕是会让人笑话啊。嘿,管他呢。刚好要是哪天老扁过来,抓他的壮丁,让他提袋子去。

    来到第一眼塘边,脚步声惊动了塘岸边的一只肥硕青蛙。青蛙健壮的双腿一蹬,身形远远地跃起,扑通一声扎进了水里。水面上冒出几个泡泡,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往前又走几米,几只青蛙接连跃入水中。看着这几只逃跑的大青蛙,想着那香喷喷的红椒炒蛙肉,还有那营养美味的田鸡粥,方瑞又琢磨开了,今天就去村里的篾匠那里,让他帮忙织个篮子,自己再把网子弄好,咱过几天晚上就开始捕蛙行动?

    就这样想着,把装笼子的篮子跟装鳝的篓子放下,方瑞脚踩进塘里,来到了第一个笼子边。因为是第一次使用这种笼子放鳝,方瑞并没有底,心下颇为忐忑颇为激动,甚是期待。方瑞没有急着一下就把笼子给提出水面来,而是一点点地把盖在笼子上的杂草树叶什么的捡开。

    笼子纱布上的蚯蚓还在,只是泡得发白了。

    几条硕大的黄鳝,头朝着天立在笼子里,隔着纱布的它们在蚯蚓的下面折腾来折腾去。或许折腾了一夜它们还没折腾明白,明明食物就在嘴边,可为什么就吃不到它们呢?

    提起笼子,好家伙,沉甸甸的。

    提出水面来一看,笼子里好一阵闹腾,里面的黄鳝少说有两斤。其中二两三的大鳝就占半数。方瑞乐了,看来这笼子果然非同凡响啊,就这么加点诱饵,往塘里放一晚上,竟抵得上自己在田垅里转上小半天的收获。

    美滋滋地把鳝鱼倒进鱼篓子里,把笼子放到背篮里,方瑞提起了与第一个笼子相距五六米的第二个笼子。这个笼子也是扒开茂盛的水草放的,黄鳝喜欢居住水草生长的地方,故而收获跟第一个笼子不相上下。

    第三个笼子还是在水草里面,收获也有一两斤。第四个笼子在砌着石墙的岸边,石缝中也是黄鳝喜欢居住的所住,收获也不差。第五个笼子因为地理位置不如意,只有两三条。

    第二眼塘里的收获大体上跟第一眼塘差不多。

    第三眼塘里也不错,有一个笼子甚至还放到了半斤多泥鳅。

    看着半篓子黄鳝泥鳅,用手掂量了下,怕是有二十多斤。

    平均一个笼子就放到了一斤多,靠,这黄鳝来得也太容易了吧。

    其实这很正常,塘里比田里更滋养黄鳝,而且因为塘水深、塘泥厚的原故,想要把它们弄出来可不容易,所以塘里的黄鳝比田里的黄鳝的鳝均寿命更长,故而塘里的黄鳝更为肥硕。而且这些塘除了村里偶尔有人放个竹笼子什么的,都还没人搞过,所以方瑞这种新发明的笼子与新配方的香饵一珠联璧合,收获哪有不好之理。

    …………………………

    然而,塘里的黄鳝虽然比较多,可总归有个限数,而且笼子放过几次之后,香饵的气味早就散遍全塘,它的诱惑力就会大打折扣……再放笼子,黄鳝就不那么容易上当了。所以一眼塘连续放两三个晚上,就得停歇上好一阵子。

    方瑞是个心思活络的人,对黄鳝他又如此了解,这些他哪有不明白之理。

    还好不怕,小台儿村这附近的水塘多着着呢,放完这眼可以放那眼吗,实在没地方放了,可以往更远的地方去嘛,而且不是可以循环着放吗?现在自己的池塘里正是大需鳝种之时,得努力多弄些小鳝才行。当然,大鳝更妙吗,养都不要养,直接卖钱。

    带着丰硕的战果,走在回去路上的方瑞就琢磨开了,等吃过早饭,立马去市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