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她却不懂。
——不能说朱珠太傻。大家都是物理班的学生,一道简单的匀速运动题目还是会算的,淯阳距上海一千多公里,取倒“U”字路线,路程起码要长上三分之一,普快火车一小时速度不足一百公里每小时,还要加上列车启动和车站候车的时候,这其实很容易算出大概结论。然而,当胡菲菲说自己从淯阳到上海要二十几个小时的时候,朱珠还是很难理解:“居然要那么久?”后来胡菲菲想,那是因为她毕竟没有经历过,所以无法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做出符合现实的结论。
有的事情,是经历太少的人很难理解的。例如说鲜活明媚、无忧无虑的少女很难理解家庭主妇的辛苦与劳累,就算社会舆论反复强调这点,她们的认识也最多在最表层面;又例如说风度翩翩的绅士很难真正领会到女人生育的辛苦,他们只会反复的说“根据科学理论,女人生孩子后要坐月子,这完全是陋习,是封建迷信”,哪怕进入产房,亲身目睹孕妇在产床上的挣扎,亲耳倾听那些撕心裂肺的惨叫,他们仍然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性质、什么级别的疼痛;又例如说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时靠父母、长大靠老婆的男孩子,很难体会到打理一个家的不易,他们也许在工作岗位上废寝忘食、忘我付出,然后也以同样废寝忘食的标准来要求别人,有同事为了家务琐事达不到这种要求,他们就会很不理解的在心中鄙视和谴责。
没有经历过,并不一定代表着幸福。——因为他们没有失去过,也就无所谓得到。但是同时,没有经历过,也并不代表着不幸。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各种风景,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没有一个人是能够逐一欣赏、逐一品尝的。人们只是微不足道的生物,只能选择命运为他们选择的那条河流,然后,努力拼搏奋斗,在河流中挣扎出几朵小浪花,或者,有大能者,偶尔可以改变一下支流的走向。
秦岭余脉伏牛山上玉皇顶的积雪千年不化,是胡菲菲和萧如家旁边那条淯水的源头,这条蜿蜒不息的河流汇入汉水,成为汉水最大的支流,然后汉水汇入长江,成为长江最大的支流。长江自西向东,一路东流,在上海附近入海。而在火车轰隆隆的声响中,两个满怀梦想、踌躇满志的女孩子也来到了这座城市。
跳下火车的时候还是清晨,胡菲菲和萧如结伴而行,在北广场找到了前来接站的大学工作人员,然后又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跳上了一辆大巴。车上已经坐了一些人,有学生有家长。大家初来乍到,都对陌生的环境有一种好奇,于是七嘴八舌,聊了起来。
不多时,大巴就坐满了,可见早晨这个时间段到站的火车不少。司机发动汽车,向传说中的沪西校区开去。
为什么是传说中的沪西校区呢?自然是因为重生前胡菲菲听萧如描述过太多有关沪西校区的故事而已。
沪西校区是原来的上海铁道学院,也曾经是大名鼎鼎、就业率颇高的一所学校。90年代末的时候,中国又掀起轰轰烈烈的高校合并热潮,铁道学院和同济大学合并了。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铁道学院的名头从此抹去,真南路500号的招牌换成金光闪闪的“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几个大字。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最后一届铁道学院的学生们常常为了抢自修教室等公共资源,和同济的学生们屡有纷争,而两方老师也曾经为福利待遇等问题打过笔墨官司。这一切道听途说都曾经是大一新生夜晚卧谈的谈资之一,胡菲菲也因此有幸听萧如绘声绘色的描述过几次。
此外,据说铁道学院的医学部实力很强,为了纪念一代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而修建的天佑楼地下室,曾经是全亚洲最大的停尸房。由于各种好奇各种搞笑,沪西校区的鬼故事不断,也曾为胡菲菲夜晚的噩梦增加了不少素材。
“啊这就是上海啊天真的好蓝啊”萧如一下车就感叹道。八月三十一号这天的天气出奇的晴朗,用小学生作文里常用的“蓝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白云”来形容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哎呀,学校的师兄师姐们真是热情。”萧如又说道。一进大门就有一群群戴着红帽子的人在晃动,抢过他们手中的行李,骑着三轮车将他们送到学生宿舍去。学生宿舍院子的大门前,密密麻麻挤满了人,旁边还有工作人员拿了喇叭时不时的大叫:“请同学们先看公告栏里自己的宿舍编号,然后到阿姨那里去领钥匙。”
“好奇怪,这里都叫阿姨。”萧如小声说了一句。
“你习惯乐就好。这是上海一种最普遍的称谓,和年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胡菲菲一边解释,一边向公告栏那边挤了过去。
胡菲菲和萧如都被分到生乐A公寓住宿,不过她们的楼号却隔了好远。两人对望一眼,萧如说:“我先安顿好就过来找你。”两人就拖着行李箱分开了。
胡菲菲的寝室,在93号5013室。501室是一个三室一厅一卫的结构,客厅空荡荡的只摆放了一张大桌子,三个卧室都朝南,阳台间彼此打通。胡菲菲走进三号房间,看到四张床,下面是书桌柜子、上面是床的那种结构,和自己重生前研究生时候住的差不多。
再一看自己的钥匙,上面又写了一个小小的C字,遂直接到标有C的床位前停下,用手中的其中一把钥匙打开衣柜。衣柜里,一卷凉席、一个水盆和一个绿色的大包赫然在目。想必大包里放的就是花费400元的铺盖了。
刹那烟花 第九十五章 所谓名校(二)
第九十五章 所谓名校(二)
爬到床上铺好铺盖,胡菲菲又爬下床四下打量。她的眼睛望着自己书桌正对的那面墙,那是床、衣柜和书架隔出来的一小方空地,在那块空地墙壁上,有人用宣纸写了“风华正茂”四个大字,龙飞凤舞,很有气势。
胡菲菲端详了那字有一阵子,嘴角露出满意的微笑。
正在这时,又有人进入了5013室。这是一个极瘦的小姑娘和她的父母,三人一看就知道是上海本地人。三人冲着胡菲菲打了个招呼,便没有多加攀谈,自顾自的忙碌起来。小姑娘的父母大概是有洁癖,用水盆和消毒药水将抹布泡了好一阵子,这才爬上爬下的帮助小姑娘铺床叠被。
胡菲菲在一旁旁观了一阵子,套被套的时候上前搭了一把手,这样双方开始零零碎碎的聊天,气氛总算活络起来。
小姑娘名字叫做陈楠,和胡菲菲同年出生,是应用数学系的。这和胡菲菲的专业相同。看来,这次的寝室分配是按照专业来划分的啊。
“墙上那四个字,是你写的啊?”陈楠好奇的问道。
“不是。估计是我们的师姐或者师兄。”胡菲菲猜测道,“写的真的很好看。”
此时陈楠的铺盖已经整理好了。第二天是开学典礼,陈楠的父母交待了一阵子,就先离开了,留下陈楠和胡菲菲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又过了一会儿,又一个女孩子风尘仆仆的赶到了。这个小姑娘名叫水中雯,天津人,她从下没有出过远门,此次来沪求学,父母自然也跟着一起来了,他们对于胡菲菲千里迢迢,一人前来,感到十分惊奇。
胡菲菲自己已经习惯了照顾自己,心里还不觉得什么。她突然想起萧如,萧如从小除了旅游外,也没怎么出过门,更不要说是一个人,这次来上海念书,第一次来就是跟着自己这个同龄人,萧如的父母丝毫都不担心,不知道是他们天生粗线条,还是对自己和萧如太过信任呢?
正这样胡思乱想着的时候,萧如已经收拾停当,过来找胡菲菲了。两人手拉手一起去吃早饭,这个时候已经上午九点多了。
“这个时候,不知道有没有饭吃。”萧如十分担忧。
“有。”胡菲菲笑着介绍,“生乐A区对面的饮食广场,从早上六点一直开到晚上十点,小吃面点应有尽有。现在才九点多,估计早餐还没撤呢。”
两人来到对面的饮食广场,一楼是食堂,严格按照一日三餐的时间对外营业,二楼是小吃面点部,正如胡菲菲所说,仍然有窗口开着。
看到这种情况,萧如奇怪的望了胡菲菲一眼:“你和我都是刚到的,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
还不是以前你在电话里面说的胡菲菲这样想着,却忙着掩饰道:“我寝室里面的一个同学说的。她昨天就来学校了,所以知道的比较详细。”
吃了早饭,两人又结伴去第一教学楼,到各自的专业报道。胡菲菲因为知道同济大学的数学很强,报了应用数学专业,萧如则是考虑到今后的就业率,报了通信工程专业。
中午吃饭时候,两人又结伴而行。萧如心有余悸的说道:“好险,差点进不来了。你知道吗,我们省里另外一个报考通信工程的考生,成绩比我高。”
2001年,同济大学在河南省的招生计划数是108人,实际招生数也是108人,最低分数是488分。萧如并不是压线录取的。但是,她所报考的通信工程在河南省一共才招收两人,也就是说,萧如的499分就是同济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在河南的最低分数线了。这让人情何以堪啊。
“我真幸运。”萧如由衷感叹道。
胡菲菲暗地里翻了翻白眼。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信证。这两句现在是胡菲菲最爱的诗句,诗里一点都没有说错。在高考大省的学生们废寝忘食、奋斗拼命、为多考一分而拼死拼活的时候,在他们以最低分数线被专业录取欢呼庆幸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想过很多地方的人根本不需要这么拼死拼活,很多地方的人根本不需要考到这个分数就可以被同样的专业录取,而这些区域化的差异,一直存在着。
“如果有一天……”胡菲菲暗地里想着,然而如果有一天能够干什么,她胡菲菲就算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又能做出什么改变,她却依然很茫然。
第二天是开学典礼。典礼上,同济大学的现任校长、传奇人物吴女士做了发言,引得台下学生们一阵澎湃。
第三天,班级会议。大家自我介绍自己。此时,胡菲菲终于将自己曾经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那些经历大大方方的道出,引得同学们一阵赞叹。不过赞叹也就是赞叹而已了,同济大学毕竟是一所名校,是经过大场面的,每年来学校学习的名人明星也不在少数,新概念作文获奖的经历虽然荣耀,却还不到崇拜和围观的级别。
一个星期后,课程正式开始。
“怎么样?”一次胡菲菲又遇见了萧如,关心的问她近来感受。
“天哪这些老师算是老师吗?”萧如极其夸张的说道,“和我们的高中老师简直没法比啊讲课含糊不清,根本不注意台下反应,下课了拿起教案就走,根本不理会学生的疑问,说会占用自己的私人时间……”
“习惯就好,习惯就好。毕竟,我们少年班的老师是难得的好老师。大学里面又没有升学率要求,对上课质量似乎也没什么激励惩罚措施,再说,这些老师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们或许擅长研究,不擅长传授而已了。”胡菲菲拿重生前萧如的原话安慰萧如。
胡菲菲去天佑楼上网。在校友录上给牛翔、张哲设置了管理员权限。然后留言给牛翔:“燕园生活如何?一切可习惯?”牛翔作为全省第一名,最后考进了北京大学。燕园是北京大学的特色,所以胡菲菲有此一问。
两天过后,牛翔居然主动打电话过来。面对胡菲菲的再次询问,他沉默了一下,还是平静的回答:“我想,无论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大概都是会有心理落差的吧。”
胡菲菲会意的笑了,她说:“我也一样。”
其实大学毕竟不同于高中时期,不能再让老师手把手的教了。萧如和牛翔们之所以会有心理落差,是因为之前的期待太过美好。而名校这回事,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学生撑起来的。只要学生素质高,则人以群分,处处皆是名校。
刹那烟花 第九十六章 流泪的真相
第九十六章 流泪的真相
新生入校第一个月,各大社团的招新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萧如对学生会一类的社团不感兴趣,只是报考了先行报社和瑞生读书会。胡菲菲则更彻底,她在招新的几十面旗帜下走来走去,居然没有报名任何一家社团。
“怎么?没有合你心意的?”同寝室的同学们好奇的问道。
“不是。只不过觉得精力有限,没有时间而已。”胡菲菲说道。
胡菲菲现在的主要精力,都用来和出版社协商新书的发行了。自从她把郭镜明推荐给春风文艺出版社以后,双方强强联手,虽然顾忌到郭镜明还在上高中,没有过度宣传,然而郭镜明新一代青春文学偶像的声势已然十分浩大。毕竟,郭镜明的文风,才是将少男少女的心态揣摩的最准确的。先前胡菲菲模仿他的文风,虽然很像,但是毕竟没有那么细腻煽情。郭镜明第一本小说《悲伤逆流成河》自出版之日起就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而且这关注度还在节节攀升。
胡菲菲打算出版的新书却是自己的散文集《十七岁不哭》。文章主要是来自于人生感悟,胡菲菲两世为人,真正写出的东西很有沧桑感,刚写了几篇,出版社的编辑看过之后,便欣喜的认定为转型之作,期待万分。
其实出版社的编辑先前也正在犯难呢,同一类型的作家不必太多,否则彼此之间必然会有纷争。眼见郭镜明在这方面的天赋这么突出,出版社也有了大力栽培的意思,但是他们又和胡菲菲合作日久,因此左右为难。眼见胡菲菲有转型、另外开辟一片天地的意思,怎么能不欢迎呢?
除了出版新书以外,胡菲菲还自掏腰包去录音棚录制了单曲,单曲的名字叫做《after 17》,正是前世台湾陈老师的代表曲目之一。这首歌曲和胡菲菲的声线极其契合,歌词什么的也很符合目前胡菲菲的身份。为了替自己的单曲打出知名度,胡菲菲和书商商量,将散文集和单曲CD捆绑销售,CD等于是半卖半送,若赔钱的话,损失的部分由胡菲菲自掏腰包。
国庆节来得飞快。胡菲菲在书商的安排下,坐镇上海书城等地,签名售书。局面居然比想象的更为火爆,短短几天就达到了十几万册,让胡菲菲惊喜不已。
不久以后,各大书店的背景音乐都换上了《after 17》那甜美冷清的歌声,开始有过往的行人被歌声吸引,追问这是谁的歌曲。渐渐的,有歌迷因为喜欢这首歌而购买散文集,这一举动重新掀起散文集热销的第二波高潮,这甚至是胡菲菲也始料未及的了。
胡菲菲国庆这几天忙得烟熏火燎、焦头烂额,而萧如却难以压抑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渴望,大一的第一个国庆七天长假就这样贡献给了中国铁路。回来的时候,她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一下子变了,就算是微笑着,也能让人感到她的笑没有到心里去,给人一种疏离和阴郁的感觉。
“你怎么了?”几天后,胡菲菲终于发现不对劲了,关切的问道。
“没什么。我很好啊。”萧如微笑了一下。
“不,你的眼睛告诉我,你肯定有事。”胡菲菲坚持。
但萧如仍然是守口如瓶,什么都不肯说。
胡菲菲也就十分知趣的没有再问。
当天晚上,她借口新书销售火爆,拉着萧如出去吃夜宵庆功,把萧如拉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