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没事的。”阿黛却是摇摇头。上回她对那袁四爷的娘子点出老平王吃天山雪莲的后遗症,也算是又结下了一些情份的。再加上她感应之间也应该没什么事情。
当然,不管怎么样。事情一但关己,总也是有些把握不定的,所以阿黛心里也略有些紧张。两眼盯着楼下看事态发展。
而此时,所有人的目光也都放在了赵昱和袁四爷的身上,这算是针尖于麦芒对上了吧?
袁四爷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了他的夫人袁姚氏。
比起钱塘那里地袁大官人,现在的袁四爷更多了一份沉稳和气度。
赵昱神色坦然,当先一步走上前,朝着那袁四爷拱拱手:“四爷捧场。小阁蓬荜生辉。”
“昱世子就别客气了,你这下手可是够狠的啊。我在莫干寺的生意就生生的让你截了。”袁四爷冲着赵昱挑着眉,那话里一上来就是问罪的味道。
莫干寺的西域僧。当年跟王家颇有渊源,这回王成又在那里得到天山雪莲,于是王家同西域僧的往来就又联系了起来。
本来莫干寺这一块袁四爷一直在跑,只是高家也一直在争,两下里,莫干寺也一直有些决定不下。
没想到,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王成和赵昱一去,这生意就被他们拿下了,让袁四爷和高家竹篮打水一场空。
“怎么,四爷今天是来兴师问罪的?”赵昱却也是哈哈大笑的反问。
“生意这东西,也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你王家前面有人和,如今又占着个天时,便是你们得了也在情理之中,我袁四还没有那么小气。”袁四爷淡然的道。
“袁四爷客气。”赵昱道。
“我可不跟你客气,我问你,生意且不说,你们这天山雪莲那也是借了我的东风的吧,怎么就这么心安理得的,没有什么表示?”这时,袁四爷又挑了挑眉道。
王成得天山雪莲的事情早在酒肆里以故事的形式说开了,大家都晓得王成之所以能得到这天山雪莲,正是因为袁四爷的传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汤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赵昱突然诵了这首凉州词,随后道:“四爷放心,既借了这等东风,又岂有不回报之理,这回我从西域美酒,还有一套夜光杯,古人亦讲,这商场如战场,不知四爷可有兴致也醉上一回。”
赵昱一身豪气的道。
“岂有不奉陪之理。”此时,袁四爷也哈哈大笑,哪里象是来找岔的样子,倒象是专门来讨酒吃的。
说完,袁四爷就随着赵昱进了门,几人上得二楼的雅间。
几上,夜光杯,葡萄酒早已备齐。
这等情形,落在外人眼里,自也晓得袁四爷同昱世子早已没了恩怨了,算得是一笑泯恩仇。
自也有人道:“今年英华庵新年文会时。世子夫人一语道出老平王服用天山雪莲的后遗症,等于救了老平王一命,袁家人又岂还会计较以前的那些事情。早已事过境迁啦。”
“倒也是,倒也是。对了,我可听说,当初袁四爷在钱塘喝盐卤自尽时,也幸得世子夫人以豆浆化解盐卤之毒。那对袁四爷也是有救命之恩,袁四爷也不能不念,自不好再计较过往了。”
这般一解释下来,对于袁四爷同昱世子一笑泯恩仇也就不奇怪了。
阿黛在楼上见得此情,那眼也不由的笑弯弯的。
这时。孟氏领了袁四爷的夫人袁姚氏进门,阿黛起身相迎。
而王成珍宝阁的客人也越来越多,王成忙的脚打跌。
如此,到得下午一盘点,王成珍宝阁今日销量算得是一个开门红。
……
高家。
高尚书坐在书房里,用毛笔写下一个大大的静字。
“爹,没想到袁四居然就咽这口气了。”边上,高家大公子高耀一脸不甘的道。
“没什么,不就是一时得失吗,现在才开始呢。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胜利者。”高尚书淡然的道。
“只是这样一来,西域的利润要减少很多,再加上边城那一边。因为刀疤的事情,赵氏兄弟也查的很紧,胡人商道的利润也被压缩了一半。咱们还要捐建升仙台,现在正是最紧要关头,哪来那么多钱哪?”高耀咬着牙恨恨的道。
恭王府的赵昱这是生生在他们身上剐了一块肉。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既然修建升仙台,那就要靠升仙台发财。”高尚书道,他这个工部尚书那可也不是好糊弄的。
“怎么个发财法?”高耀问道。
“很简单。咱们既是代皇帝修,那所有的建造材料就向下面的官府征。下面的官府不敢不应的。”高尚书道。
“爹,好主意。”高耀两眼发亮。老爹一句话,他也发现了里面的商机。
“明白了就下去做事吧。”高尚书挥了挥手。
他在下一盘大棋,若是成功,那他高家真个是要一跃冲天了。
…………
转眼便是月上柳梢头。
今天是中秋节,那晚上自然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游园会了。
王成珍品阁得了一个开门红,晚上的生意还有的做,王成和孟氏带着人在店里忙活着,赵昱也邀了人吃酒。
而阿黛这边,便陪着恭王妃一起去参加中秋游园会。
恭王府这边出门的一大帮子。
二房这边牛氏,还有赵璋的媳妇罗氏,四房的章氏以及宋可儿,再加上云笙云锦两个,还有宋可儿的女儿小胭脂,虽然还小,但这样的盛会也是不能不参加的,再加上一帮子仆妇和侍卫,几辆马车,浩荡荡的一行。
出门时,街的两边挂满了灯笼,一路上,宝马香车,玉壶光转,比元宵的气氛还热闹。
因着恭王府就在东城,由这边到桂园比当初由帽子胡同到桂园近的多了。
不过,就算是距离近了,但这边马车多,一路上也是挤的满满当当的,好在恭王府的地位不一样,大多数的马车和轿子见到恭王府的马车是要先让路的。
所以,阿黛一行到得桂园时还不算晚。
天刚黑透,月儿正圆,太月湖上,星星点点,天上繁星于湖中繁星相互辉映。
而那太月湖边的琵琶亭,自去年中秋游园会后,就多了一幅对子。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正是当初阿黛题的对子,如今也算得是一段佳话。
此时,许多家妇人已经到了,阿黛这边刚坐下,隔壁的坐席上,李晴岚就起身冲着阿黛同宋可儿打着招呼:“世子夫人,宋娘子。”
三人都是钱塘旧识,如今相聚在一起,自然别有趣味。
“亭子前面有人在写拜月诗,我们去看看。”李晴岚道。
阿黛望去,果然的,亭前搭的拜月台上几家十四五岁的姑娘正聚在一起写拜月诗,还互相商量着。
阿黛这边同恭王妃说了一声。
“你自去玩吧。”恭王妃挥挥手。
阿黛便同宋可儿还有李晴岚三人走到拜月台边。
“矣,那不是李家姐姐吗?她也要来写拜月诗?”这是,人群里有一个姑娘指着李晴岚道。
“那当然要写了,前次高家的婚事不成,如今靖王妃的位置又落空了,不求嫦娥娘娘保佑,怕是要嫁不出去了。”这时,一道凉凉的声音道。说话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子,那眉目跟李晴岚依稀有些相似。
说起来李晴岚比阿黛大一岁,如今十八岁了,到得明年就十九岁,这年纪在普通人家已经晚了,虽然大户人家,十**岁再嫁的姑娘不少,但李晴岚两次婚事落空,再说亲事,就比较麻烦,毕竟女儿家讲究个高嫁,而李晴岚这样,再想要高嫁怕是有些难了。
“我求什么不用五堂妹操心。”李晴岚没好气的道。
“哼。”那女子哼了一声,便不理会李晴岚了,自挤到人群里去看人写诗。
阿黛看了看那女子。
“我堂妹,这回参选靖王妃之事族里报了我,她是很不服气的,却不知我根本就不想,如今总算是尘埃落定了,我这心才算放下。”李晴岚跟阿黛解释了句。
阿黛不由的好笑,看来哪家都有这样的事情。
“卖花啦,香喷喷的桂花,还有雏菊,插在花瓶里好看着呢。各位老爷,公子,夫人,姑娘,买花吗?”就在这时,太月湖边,一个十一二岁左右的半大小子提着一篮子花,正放开嗓门吆喝着,只是那略带童声的声音里已经有一些嘶哑。
中秋游园会,对于生活不愁的人来说,自是一个好休闲所在。但对于家计困顿的人家来说,今天却是一个可以赚几个铜钱的日子,因此格外的落力。
“卖花的小哥,给我还几枝桂花和一束雏菊。”这时,湖中一条画舫上,一个丫头模样的人冲着那卖花的小子道。
“好的,姐姐把船靠近些,我递给你。”那小子嘴甚是甜,姐姐姐姐的叫着,叫得那画舫上的姑娘眉花眼笑。
此时小子已经飞快的扎好几枝桂花和一束雏菊,整个人已走到湖最外边,半个身子探过去,想把花递给那画舫上的姑娘。
琵琶亭这边虽隔的远,但阿黛气机充盈,这一幕落在眼里,却是惊呼一声:“小心。”那小子人本已站在湖边,再这么探出气,岂有不落入湖中的道理。
果然的,随着阿黛这一声落下,就听得卟嗵一声,那卖花的小子落入了水里,水花自溅。
岸上,画舫上的人不由的都一阵惊呼。
不过,那小子显然会游泳的,落入湖中之后,那手中花篮便顶在头上,然后游到画舫边上,将桂花和雏菊递给了那姑娘。
众人都长舒一口气。
………………
感谢糊糊3,石上胭脂,史芙蕖,淡淡如流的粉红票,谢谢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章 康王?鸣冤
得了十几枚钱,那小子又游回岸上,八月中的天气,又是夜晚,风一吹很冷的,那小子上得岸,就缩着身子,又挎着篮子继续卖着,完全没有回家换一身衣服的打算。
一蓝子花不卖完,他是不能回家的。
阿黛以前打渔卖鱼,自然明白这小子的处境,便回过头准备吩咐一边的杏儿去买下花。
“小哥,我买花。”就在这时,一个带着侍卫的公子路过,却是冲着那小子道。
“好咧,公子要几枝?”一听又有人买花,那小哥自是高兴的提了花篮上前。只是声音有些发抖,冷的。
“什么几枝啊?本公子买花几枝怎么够?当然是全部了。”那公子颇有些不屑的道。
“好咧,好咧,一起一百二十六个大钱,算公子一百二十个好了。”那小哥一脸惊喜,要是能一起卖掉,他就能马上回家了。
这一身湿的,真的很冷。
“你看本身子象是缺钱的人吗?用得着你优惠?付一百五十个钱,多的算看赏。”那公子瞪着眼道,居然是怪这小哥没眼色。
“嘿嘿。”卖花的小哥抓了抓脑袋,有些不知如何是好。这情形叫人看着一阵乐呵。
公子身后的侍卫连忙拿了一吊半的钱付了,正好是一百五十个钱。
“多谢公子。”那小哥接过钱又鞠了躬,将花连着蓝子一起给了那侍卫,蓝子是用柳条编了,他每天能编几个呢。
卖花的小子一溜跑的走远了。
“那不是康王吗?”这边人群里有人道。
阿黛自也是认得了,这个公子正是康王,看他去的方向应该是桂楼,阿黛听赵昱说过了。晚上约了康王在桂楼吃酒,参加中秋文会的。
“是康王。”有那远远见过的便道。
“对了,这回靖王选妃过后。该是康王选妃了吧?”有人问道。
“好象是一起选的吧,靖王妃有着落了。这康王妃怎么还没消息啊?”边上人回道。
“这谁晓得呢。”前面人道。
比起靖王的年轻有为,康王就显得太过平庸了,远离朝政,每日里游手好闲,以斗鹌鹑取乐。这是大多数人对康王的看法。
但,私下里,朝中一些大臣却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分析过两位皇子对封地的经营。
封地的管理基本上是由朝廷派选官吏却管理的,再由皇子这边选派幕僚组成衙门。共同治理封地,这种方法是考虑双方利益的,朝廷选派官吏,自然是不能让皇子坐大,引起国乱。而皇子这边选派官吏,则是为了保证皇子在封地中的利益。
靖王对于封地的管理,平日政事交由地方官,每到春耕秋收,靖王事必躬亲,修桥铺路。旌表乡里,百姓安居乐业,实算得是勤政有为。因着靖王亲自监督。那贪赃枉法之事是决不会有的,实算得大齐少有的清廉之地。
而康王,封地在康城,这厮比较懒,大多数时候窝在京城,至于封地的管理,全甩给朝廷任命的地方官,用他的话来说,他就做个清闲王爷。别拿这些事来烦他。
当然对于管理封地的地方官,康王也不是没有要求的。而据说要求很高。
关于这个,京城有一则传闻。据说当时康王会见康城知州董修。两人曾有一翻对话。
董知州问:“王爷每年想要多少岁贡?”
康王说:“多不嫌多,少不嫌少。”
董知州又问:“王爷心目康城是什么样的?”
康王道:“四海之物皆有,四州之才尽归,舟车牛马往来不绝,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董知州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这不是坑人吗?
康王所说的话是士子所追求的大同世界。
但其实谁都知道,那是一种理想,却很难实现的,甚至在一些人眼里,不可能实现。
因此对于康王这话大多数人一笑置之,只认为康王是附庸风雅。拿这一段话来糊弄董知州。
而接下来,康王对康城完全不管,由着董知州一手摭天。而董知州接任两年,居然未能给康王府一线银子。康王毫不在意。
于是大家就等着看康王的笑话呢,毕竟康王太放任董修了。
而最终,大家还真看到了康王的笑话,三年后,董修因受贿案被免官。据说如今在康王府里做管家。而康城也被朝廷收了回头,算是皇帝对康王的惩戒。
也就是说,如今的康王是没有封地的。
但别以为没有封地,康王就穷,董修在康城头两年,康王府就没有任何入账。但第三年,据说康王府的府库已经堆满,凭着这此财物,康王可以一辈子做个逍遥王爷。
而事后,有人对比靖城和康城。
靖城有清名,但水至清则无鱼,再加上一个衙门两套班子,许多事情互相推萎扯皮,人浮于事,于是就造成了靖城虽有清名,但于清名相同的,百姓的生活也很清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