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呀?”睁着好奇的眼睛。
“因为……因为……”孩子呢喃着。
……
的确,雪终究是要消融的。醇醇的酒又会“启封“,”香“气四溢,诱引来成群的蚊蝇;酵成的绿酒又会让蛆虫蠕蠕而生;黑洞中的田鼠又会探出敏锐的脑袋,为来年觅食。
想把这个冬留住,却无能为力;想把纷分的大雪留住,却也不能;因为这是自然的规律,无法与自然相抗衡。冬去春来,这雪会化为汩汩流水,川息而去。
味道
突然间有一种想吃面的感觉。
自从到上海后,在找工作的那段时间里,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吃的最多就是面兰州牛肉拉面。吃的久了,就有了点腻味,不喜欢漂在牛油汤上的香菜和蒜苗。这只是一种借口,也许真的是想吃母亲手作的面条了。上海,可以看到家乡有名的面条………岐山哨子面,,但在这里对我来说却成了一种奢侈。寄宿在一个很要好的朋友那里,他常请我下馆子,喝点小酒,这对于我便成了一种享受。但还是盼望着吃到母亲亲手做的面条。
小时候,农村的生活水平不是很高,没有谁家会天天吃米饭的。那时个对于我们这般的孩子,每个月能吃上一次米饭,便是欢天喜地的事了,因为可以吃到肉,吃到母亲炒的好多好多的菜。而现在对于我来说,能吃到一碗面条…一碗北方的面粉做的简简单单的面条,这样的心情无异于小时候每个月吃到一次米饭。
工作后,公司三餐都是米饭,对于来上海这么久又很少吃到米饭来说便又成为了另一种享受吃腻了牛肉面之后的感觉。虽然我是一个"杂食"动物,在饮食方面没有什么挑剔,但北方人终究是北方人,从小就在麦子地里打滚。
入乡随俗,也许慢慢也就习惯了南方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许时间久了,大米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充饥的粮食,会清淡到没有任何味道。在公司吃过一次面条,但吃不出一点点味道来。面在汤里泡了好久,没有劲道,也没有敢用嘴去嚼,就那样 囵吞枣下去了。没找到母亲手里那碗面条的感觉有盐有醋,没找到北方面粉的感觉劲道实在。
上大学之后,只有放假才会回家。每每回家母亲就会问我:儿子,吃什么?哨子面、凉皮、醋粉还是搅团。我的回答往往是"随便什么都行",因为回家后母亲会不停的变换花样给我这个儿子做着吃。母亲不厌其烦的重复着,我不厌其烦的尽情享用着每一顿丰盛的饭菜。然而我也知道,上学在外的日子,父亲母亲在家里是如何節儉的生活著,也许只是为了让儿子回家时能"阔"一把。母亲会为了作一顿哨子面让父亲骑自行车去县城买菜买肉,回来后忙忙碌碌一个早上,然而我还在睡梦之中。母亲和父亲会熬到半夜,一点一点把淀粉沉淀出来,只为了做凉皮给我吃,那时我早已进入梦乡。我会一碗一碗的享用父亲母亲的劳动成果,但那份厚厚的爱何止一口浅浅的碗能承载得动呢?
离开家已经快一年了,一直没有回去过。不是不想家……我是个恋家的孩子,只是因为长大了,要学会独自去飞翔。一个人东奔西走,漂来泊去。想的没有别的,只是再想什么时候能再回到故里,吃到父亲母亲做的哨子面和凉皮,尝到父亲母亲的味道…爱的味道。
2007/11/28/23:23 于上海
蛰伏
在你裙下,我已蛰伏千年
以匍匐的姿态,蜷行
步履娉婷,宛若细柳扶风
裙褶曳动,悸动着诺大的宇宙
蜕变,化蛹成蝶的美艳
穿透你的眼睛,我看到碧蓝碧蓝的大海。
浅浅的深邃里,沉淀着几许深深的涟漪。
漾动的碧波里,轻柔着太阳的鳞光。
我蛰伏千年,只为等你轻静的绽放
在深深的涟漪之上,身袭鳞芒
2010/03/28 10:25 Shanghai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别让心灵霉变
把最近换下来的衣物打理在一起﹐换下床罩﹑被罩﹐清出衣柜里冗重的冬装﹐把挂在房间的夏装收进去﹐给狭小的空间多一份宽敞﹐明亮﹐增添一份舒适与惬意。整理属于自己的空间﹐整理心情﹐用心给自己营造另外一种洁净﹑清新﹑恬静的环境。
不幸的是﹐衣柜内壁木板由于受潮发生霉变﹐遍壁的浅绿色带着浓重的呛鼻的味道﹐极度的不舒服。上层的衣服未有任何一件幸免于难﹐下层成堆的书籍也同样罹难﹐先前淡淡的墨香所矜持的清新被浓重的霉味所湮没。
租来的房子不是很宽敞﹐盥洗池﹑冼手间集于一起﹐便显得更加狭小。墙外是另外一户人家的简易厨房﹐水池挂在墙上。房间背阳﹐阳光的温煦少机会造访。上海的楼群房宇之中﹐很少际遇轻轻穿过的风﹐何况乎地面上一个夹缝之中的小屋﹐这只不过是千万个中之一。日常生活之中总是难免会溢洒些许出来﹐加之不大通风﹐不怎么见阳光﹐又是阴雨绵期之后的潮湿﹐天长日久﹐霉变的情形总是要发生的。 从发现后一直清理到晚上近12点﹐把所有霉变的衣物全部用袋子一包一包包装起来﹐放到床下﹐准备次日全部送去洗衣房。把下层的书全部整理出来﹐用干净的毛巾将边沿绿色的茸毛一点一点清除掉﹐但墨香的清新已然不再。 把柜子移出来﹐完全清洗干净。侧面和背面均不再靠墙﹐侧面离墙壁50CM远﹐背面距墙10CM远。完全打开门窗﹐两个吊灯﹐电扇﹐人工供热﹑通风。些许喷洒些许花露水﹐以便能遮掩那呛人的霉味。曾以为这样是否便会好一些﹐不然。其实自然通风﹑光照是最好不过了﹐我们应该花时间时不时的打理﹑清洁属于自己的空间。同样﹐也应该时不时定期的整理自己的心灵﹐给自己的心灵晒晒阳光﹐通通风﹐抚去心灵深处的蒙尘﹐回归真实的自我﹐恪守潜在心灵深处那份高尚的道义和操守。
南方的夏天﹐是所谓的绵绵的”霉”雨季节﹐总是在促不急防之中。一如些许突如其来的人和事﹐在仓促中发生﹐匆忙的被结束﹐没有任何一丝的留恋与哀怨﹐却已深深的镌刻在记忆之中﹐被覆盖上一层薄沙﹐看似无痕﹐但却经不起任何一丝风起。
雨中。冷风。依凉。
阳光。热风。焦灼。
衣物霉变并无可怕之处﹐一經发现﹐可及时去涤洗﹐祛除掉异味﹐不至于让其沾染于发肤之上﹐使自身沾染某种阴晦之气﹐霉败之菌﹐染指我们的心灵。
书籍受潮霉变也并无可怕之处﹐只是多了几许呛鼻之气﹐少了些许淡雅之墨香。但久不缺失是它所传承的思想﹐不会因载有文字的纸张有一丝霉变而就此变得潮湿﹐进而会沾污思想的驻地—心灵。
我们也应时常打开心灵的窗户﹐通通风换些新鲜空气﹐抚去尘埃﹐让心灵不再蒙尘。适时的晒晒太阳﹐让存放心灵的空间不会潮湿﹐让霉菌没有滋生的土壤。让我们心灵的空间时刻保持清新﹑纯洁和宁静。
拿到两本霉变最严重的书﹐也是埋在最底下的书。因为太久未有过翻动﹐绿色便沿着纸张的边缘一直向文字漫延﹐游丝般的﹐抑或称做渗透或者潜入更为贴切。一本是《孟子》﹐前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史次耘注译的。一本是《莲花》﹐当代知名青年女作家安妮宝贝。顺手翻到两段话﹐便记录下来。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有大人者﹐正已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篇第七 – 有事章
据史先生的译注﹐此章评述四种人品﹕一为容悦之臣﹔二为社稷之臣﹔三为行道之天民﹔四为正身之大人。所谓天民为”知道者也﹐可行而行﹐可止而止”。之于第一种佞臣和每二种忠臣﹐第三种天民以及第四种大人便有些许难解。但自我觉得”天民”﹑”大人”所阐述的孟学的”仁”﹑”义”﹑”善”的含义相通于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所讲的超我理论﹕”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也是一把道德标尺的自我约束。
“在这个世间﹐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 …… 安妮宝贝 《莲花》
莲﹐超脱之中的纯洁。
她亦是朵莲花﹐有种静默的绽放的美。高贵﹐纯洁﹐静默到清澈。只因被短暂的置放在我的世界里﹐便似乎沾染了些许俗世的尘垢。但之于我﹐依然静默﹐亦然高洁如初。
经历太少﹐绝计是不能完全深入的理解安妮此番的”无法”﹐或许只能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一个理性的女子绝不会把诸多的”无法”放在表面﹐这一切与她所有的人生的经历和阅历有莫大的关联﹐或许这诸多的”无法”只是建立在追求完美的精神状态之中。她一直有种或缺的温度表达着一种无法抵达的情感。
或许我们应当在适时的时刻﹐打开我们尘封已久的空间﹐把应该浮在上面但却已经沉潜下去的再次将它置于我们行路的前沿。一如那本《孟子》﹐应当时时刻刻在手中翻阅﹐一日三省吾身﹐不至在行走的路途上迷失方向﹐让蒙尘的心灵看不清航标。
上 海 2009/07/08 16﹕43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今夜无眠
轻柔的音乐、昏黄的灯光、冰凉的咖啡、未眠的夜人………这样的夜,总会想起一些人以及和这些事相关的男人和女人。然而这些男人和女人都是用尽这一生来相爱的。
一只笔在手中捏拿了三年之久,却始终写不出点什么来。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这感情………准确是亲情,太过沉重,以至于每每抬起手时,那根感情的弦太过脆弱而无法承受,在慌乱中没了头绪。
一个女子………年轻、美丽、聪慧的女子。坚强,知书达礼,善解人意。
就这样一个女子………在我到站时她正巧离开。
就这样擦肩而过,与她未见已三年之久。这份感情是永不会淡化的,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然而这只会是越久越远越浓郁。这样的感情会在梦中将18年一遍一遍重温,然后从梦中醒来,任眼泪在夜中风干。
就这样一个女………我深深爱着的人………妹妹。
夜空星光点点。窗外灯火万家。这是一座不眠的城市………有我有你这样不夜的人,或许还有小资情调的男人、女人和着桔黄的灯光,喝着cappuccino,吃着午夜的糕点。
这城市之外。有老男人、老女人(容许我这不尊敬的称呼)已经酣然睡去。在皎洁的月光穿窗户的床上沉沉睡去………以他们自以为舒适的姿势,也许他们也并知道这样的姿势的舒适,被子离开了身体也不曾知晓。沉重的酣声释放着满身的疲惫,同时又积蓄着新的力量。
皎洁的月光似乎比桔黄的灯光更富于浪漫,此般的环境下似乎一杯清茶的芳香比一杯cappuccino的浓郁更富于品味。可这被生活所累的老男人和老女人注定是无法享受这般身边既有的情趣的。
夜依旧是这样………轻柔的音乐、昏黄的灯光、冰冷的咖啡、未眠的夜人。
这座城市在迷迷糊糊中苏醒时,他们早已醒来。
今夜。注定不眠。
(12个小时前的凌晨1点26分,一个人的宿舍,怎么也睡不去,轻快的音乐,迟迟也不肯睡去。窗外宁静的夜,感情从身体的深处阵阵袭来,写下了这篇文章。12小时后我醒来,将袭来的感情重温一遍,录入空间。)
……于2007年5月5日13时26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距离
摘一片夜空
藏起来。等待
待到天明
帘在窗格上
一个人
屋里欣赏夜晚的星点
取一段晴空
收起来。静候
临到夜晚
潜入明镜里
还是一个人
夜色里摹观日升日落
对称
失眠,一直都是,直到凌晨两点左右。
昨晚,一如既往。
饥饿难耐,下床找食物……凳子上有两天前的半个馒头,碗里几条凉皮。
凉皮已经风干、变质。馒头已没有一点水份,一口下去全是渣。
热水瓶的剩有几滴没有漫度的水。
记得床头有半听COCACOLA,等到找到的时候,才记得上床之前就已下肚。
柜子中有半瓶红酒………好友走时留的,还有一只酒杯。
想起了远方的他。
一如这同红酒般浓郁的感情,怎一只浅浅酒杯载得动?
馒头。红酒。
馒头,消除饥饿的食物。
红酒,高贵的休闲饮品。
这完全的不对称,不知是显示了馒头的尊贵?还是降低了红酒的品味?
清寒夜。未眠人。
夜,在这个喧闹城市寂静下来的时候,归于平静。
人,在这平静下来的城市睡去的时候,彻夜不眠。
似乎这又是一个完全的不对称,
然而却是一种灵魂的完全对称。
(2007/04/30) 。。
终点,起点
这个城市,很热。炎热之中有带着一种烦躁。
停下来的时候能看到空气在缓缓流淌。
路上的女人穿的很少,一如这城市,稀里哗拉只有几棵树。
巴士在路上穿行。边上有家美容美体会所。
女人在瘦身,城市在膨胀。
一如孕妇孕育着希望和未来。
未来是谁的未来?
希望是谁在期望?
红灯。两辆巴士并排停住
男人看着另一辆巴士里一个女人
女人以镜像的姿势看着这个男人
时间凝滞,仿佛刹那间冻结……在摄氏度的空气中。
绿灯。两辆巴士以停的方式行走着。
女人笑了
男人笑了
十字路口,一片晴朗。空阔。
树下只有巴掌大的一片阴凉,夹杂着斑驳的阳光。
每一站都有上来的人、下去的人。
上来的开始着?
下去的结束了?
到站的时候,只有一个乘客
巴士调头到路的另一面,开始了下班次。
登上另一辆巴士,开启另一旅程。
开始着。
终点?还是起点?
起点?还是终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秋;别离
秋风虏不去秋色寒
唤起夏叶落
秋叶掩不住夏意绿
却染春草枯
秋人留不住冬情暖
秋情轻拂秋别离
(2006/11/17于西译太乙河畔) 。。
红尘了
我在你的温柔里涅槃
默诵梵经,细数念珠,剥落
一层一层,流年脱落
晨钟暮笛,古刹松影
法雨梵音,九九磐陀石
坐禅落迦,观澜听潮
烟雨纷纷
胭脂冷,红颜凋
2010/06/04 16:00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人生若只如初见 ( Nostalgia Is a Disease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首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連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 … 《木兰辞 拟古决绝司柬友》
初见,瞬间凝固。幻化为永恒,一眼万年。
若只为相遇,则那一刻,对方便成了熙熙攘攘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