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虑,这时也自心花怒放。
…要知道,此战中所杀的三个百夫长就冲着他们那特制的嵌金弓,就足足抵得上三个千夫长的功劳,清军功赏赐最厚,贾二公子又是有名的维护部下,那副将仿佛已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和一身簇新的官服在呼唤着自己。
…
在那边的战场上,面对着拖雷的安明辉已用完了最后的预备队,他剧烈的喘息着用力抹了一把脸,汗水,污垢和血水混合在一起,在面上拉出一道道花斑印迹,哪里还有半点素日里那白白胖胖的公子哥儿的模样?能够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就是远处接连冒起的那三道隐约的烟柱了。
那烟雾是为什么而冒安明辉不得而知,但是人在最绝望的时候,往往也就是希望最强烈的时候,就一如溺水之人对于一根稻草的依赖,昨日海沁惨败而回雍正甚至都没有召见他,只是在第二天拿出贾宝玉苦战得只剩十余人的例子来淡淡论证了一下军人的勇气和文死谏,武死战的著名例子,就将他彻底打入了冷宫。
因此,安明辉不能退,他也不敢退。
…至少在城上观看的人感觉到他在死战之前不能退。
他只能咬牙苦撑,一旦必要的时候,就亲自率领卫队死死顶上,务必要将元人堵在车阵之外。
其实他心中也知道,若不是元人的攻势渐渐减弱,早在半个时辰前自己的车阵就应该被攻破了。自从那黑烟升起后,元军中就起了一种小小的騒动,或者说是起了一种微妙到了不可觉察的变化,这直接的影响到了他们的战斗力和士气。
在经历了最后一次猛烈的进攻后,拖雷率领所部终于潮水一般的退去。临走时满面不忿的高声道:
“你们这些清人果然不守信义,竟然偷偷派出大军断我后路!”
面对这等指责,雍正立在城头冷冷道:
“朕再说一次,铁木真来了多少人,我就带多少人来,绝不会多上半个,你们若是不信那也是枉然。”
这一国之君的话固然有一锤定音的效果,但派去后路的两百名金帐精骑一去不回,若石沉大海,连音信也无…每个人都知道,派出去的这两百人就算死得只剩下一个人,这个人哪怕重伤到了只能用爬的地步,他也一定会按照规定的时间返回。
…这不禁令得自铁木真以下的人心中都有些疑虑起来。金帐精骑的战力他们是知道的,要怎样大量的部队,才能令得这两百人连半个都逃不出来?何况这还是在他们的家乡大草原上?
因此,为了谨慎起见,拖雷的部队不能再战下去,也不敢再战下去,此时元人只能率先收兵,安胖子竟然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在败势里胜了这一仗。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在城墙上的哨兵忽然来报,西面有一支小股人马奔驰而来,一干守城将领顿时紧张了起来,待那支队伍渐渐的行近,只见为首的不是失踪了半日的贾宝玉是谁?他身后的人马一个个神情疲惫,浑身浴血,但是精神却是振奋非常,喜气扬扬,一副得胜归来的模样。最好笑的是每个人身上都背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包袱,活像逃荒的难民一般,只有马鞍上或多或少的系着血淋淋的人头才证明着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血战。
看到这个场景,元人上下无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每个人的心中都不由的掠过一个念头:
“竟然又是他!”
雍正面无表情的站在城楼上看着这支可以说是一手打造了今日这场比试胜利的队伍…没有宝玉的牵制惑敌,相信安明辉早已惨败归来,他心中诚然为宝玉的擅自行动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被蔑视感,因而怒气勃发,但眼前闪现的总是宝玉昨日留下那张纸条上的话:
“食君之禄,分君之忧,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种念头在这个君主的心中交错轮回,直到旁边内侍小声的提示了一句:
“皇上,城楼下…贾团练使求见。”
雍正又沉思了半晌,这才冷冷道:
“宣。”
第一百六十二章 受创
当宝玉被叫进这临时却戒备森严的御书房的时候,却没能看到雍正本人。
等候着他的却是一个老头子
…老对头九门提督载淳。
他面罩寒霜,眼里却闪动着一种残酷的快意,一开口就道:
“金陵团练使贾宝玉,你已犯了叛国谋逆的大罪!你可知道?”
见雍正不在,宝玉的神情顿时变得悠闲而懒散,他知道这人一直都在觊觎着徐达的位置,图谋取而代之,至不济也想将徐达拉下来,宝玉与他无甚多说的干脆懒洋洋的打了个呵欠,在旁边拖了把椅子自行坐下,一言不发的闭目养起神来了。
载淳见了他那大模大样的神情,深吸一口气狞笑道:
“你这是欺老夫动不了你了!皇上既然委任我全权处理此事,那么我就对你有绝对的权力!来人!给我用刑!”
此时在旁的全是载淳的心腹手下,如狼似虎的围了上来,宝玉表情淡淡的任他们将双手反剪剥去上衣,顿时一顿雨点也似的水火棍就砸了下来,但大堂中除了棍子打在肌肤上响亮的“啪啪”声之外,竟一片寂静,没有半句呻吟声!载淳看着这个桀骜不驯的家伙在自己的刑具下被打得皮开肉绽,心中也不知道有多舒畅,直到旁边的幕僚悄悄进言道:
“东主,皇上的旨意上只是要您老查明事实,可没说要贾宝玉的命…”
载淳将眼一瞪:
“本官也没要他的命。这小白脸难道这样弱不禁风,打两下就断气了?你收了多少钱来为他说好话?”
那幕僚碰了个这么一鼻子灰,自然气得说不出话来,一拱手便往外走,听得里面还一叠声喝道:
“用力,给我往死里打,别停!”
载淳一生浮沉宦海,见事极明,他早已判断出此事上雍正要假手于他收拾贾宝玉…而他也很乐意接受这个差使。
但是他猜对了雍正的用意,却会错了教训二字的含义。
宝玉紧紧的咬着唇。他是故意挨上这场打的,自古以来只知进不知退之人从来都没有好下场。太过锋芒毕露的剑的下场不过是早折。他一直都要在人的心目中营造出一个桀骜叛逆的形象,就是不愿意自己太过完美…一名永远都不犯错误的人只会让人觉得畏惧而不是赞赏。
…皇帝当然也是人。
…而且是一个猜忌心极重的人。
若不给他些错处来寻。那么等他主动来寻你的错处之时,就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了。
“大事不妙。”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宝玉刻意地屏住了呼吸,面色顿时青白下来,不久行刑之人便注意到了,他们当然也知道被自己痛打的是谁。也知道这个人在军中的势力和威望如何。他们的心中忐忑起来,又想到宝玉手下那几名猛将昨日在万军中穿入杀出那血肉横飞的的凶势,不禁有些惊惧地停手道:
“大人…似乎人犯不行了。”
载淳闻言心中也自一惊。从报复的快意脱离出来的他自然也明白打死贾宝玉的严重后果。当然他表面上还是做出无所谓的样子淡淡道:
“哪里有这么弱不禁风的!年纪轻轻的难道就不行了,你少在这里危言耸听!”
但是语气间已颇为缓和,这时候,雍正派进来探问过程的太监行了进来,见宝玉血肉模糊的那模样吃了一惊,嘴上不说。面上惊愕的表情已表露无遗。载淳见了他的模样,心中又是一凛,口中却厉声道:
“该犯藐视本官,拒不交代,我动一动刑有什么相干?”
清时对太监宫女规范极严,雍正亲自手书:太监后妃妄言干政者杀无赦一十二个大字于御书房的屏风内。因此这太监也不敢多说,只是唯唯诺诺的退了出去,他却是与宝玉之姐元妃的亲信交好之人。将情况如实回报给雍正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去寻找元妃,将宝玉的情况详说一遍。
元妃在宫中浮沉了这么些年,如何不知晓厉害关系?她知道这个弟弟与自己一内一外,互为犄角之势,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好容易自己在宫中的地位稳当了些,宝玉若出什么差错,那岂不是前功尽弃。顿时急匆匆的去寻皇后从中说情,又派人去找寻关系从中斡旋,在心切地等待中想到那太监描述的惨状,当真是一刻也等不得了,焦切之下也顾不得那许多,直接换了朝服就去求见雍正。一见面就拜倒在地哭诉道:
“皇上开恩,臣妾之弟就算顽劣,做出了天大的不是,但忠君爱国的基本道理他还是知道的,断不会做什么谋逆的事情出来,母亲四十岁方才有这个儿子,皇上若是要打死他,岂不断送了臣妾一家的几条性命!”
雍正见这个心爱的妃子眼哭得红肿了,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他此时面前正摆着呈上来的那两把元人百夫长的金弓,知道宝玉此次行动连成吉思汗的亲军头目也杀了几个,心中也自有几分歉疚。后来听得元妃这样说来,也是大惊道:
“朕只是为他顽劣要人好好给他点教训调教下,若都似他那样擅自调动兵马,那将朕置于何处,兵部又置于何处?但朕也绝没有要打死他的意思啊。”
元妃哭诉道:
“臣弟自小便身体怯弱,后来虽然在外晃荡,学了些武艺,可打小留下的病根终究也在,皇上唤人这样大棒乱打,不是要他的命是什么。妾身的命好苦,好容易希望娘家能出个人才来为国效力,偏生又摊上了这么个…这么个惹祸精。求皇上开恩,臣妾叫他回金陵闭门思过便是,皇上开恩哪。”
雍正默然了半晌,外面又有徐达来求见,这老将军一进门便长跪不起,哽声道:
“皇上,贾宝玉虽然擅动兵马,于规令不合,但他先祖便是大清入关时候从龙的功臣,之后三代殁于王事的不下十五六人,他妄动兵马,或许桀骜抗命的心思有一点,但本心也是出于为国效力,也重创了元人的士气,绝不是什么叛逆谋反,求皇上开恩饶他一命。”
雍正有些恼怒道:
“朕何时候说过要他的命了!不过就要载淳去惩罚他一番以儆效尤,你们怎的都天塌下来了一般?莫非朕教训都教训不得了?”
徐达沉声道:
“据里面的内监说,贾宝玉此时已晕厥过去三次,而载淳还意欲以水将他泼醒继续行刑,累计到现在足足已打了他一百余记水火棍,这分明是要将他活活打死了,若不是皇上授意难道是载淳公报私仇?倘若贾宝玉死于刑堂之上,不仅我大清损失一名人才,就是近在咫尺的铁木真知道了,也必然心花怒放。击掌相庆。”
雍正大惊道:
“真有此事?王廉你方才为何不报?”
方才去探问情况的太监吓得面青唇白,忙跪下胆战心惊地道:
“奴才有说的,皇上当时正在批阅奏章,小人回话说的是,贾二公子似乎被打得有些重了。皇上你当时晤了一声,也未说话。”
雍正回想了一想,似乎的确有这等情况,当时自己正在考虑着对这几战的将领的处理问题,一时间想得入了神,倒真的没有太过留意,没想到自己略一疏忽,事情竟演变到了此等地步,顿时黑着锅底一般的脸立了起来…他心下也自有些懊恼未对载淳交代清楚,同时也有些担忧真的将贾宝玉打死了。
…在雍正的心目中,死上一个贾宝玉倒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凡是能做皇帝的,都对生命有一种漠视。认为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为他而死乃是天经地义的。
可是他顾虑的是,打死了贾宝玉,对军心自然造成不小的打击,最忧虑的是在将来的史书上,后人万一给他浓墨重彩的写上一笔昏昧无能,滥杀功臣,那就是死不瞑目的终身之憾了。而雍正生平就以唐太宗这等明君自居,甚是轻蔑的就是明末的崇祯,崇祯一生错事做得不少,在清代所有的皇帝眼中,这个亡国之君最大的错误就是误杀袁崇焕…今日这情况倒颇有几分类似,雍正一面行,一面在心中暗骂载淳。只希望他不要给自己的生平上添上这一抹污点才好。
雍正急匆匆行入那临时的刑堂之时,载淳正看了出来宝玉似已快不行了,心想反正已结下了深仇,正下了决心要将宝玉置之死地。因此,连同走到门外的雍正,徐达,元妃都听到了那一声阴恻恻的急切喝声:
“给我往死里打!打死了老头子面前我去交代。”
第一百六十三章 和谈
宝玉当然没有被打死。
载淳却胆战心惊险些被吓死。若不是还保留着一丝体面,早已瘫软在地上。
自从雍正黑着锅底一般的脸行进房中以后,这九五至尊便只说了三个字:
“你很好。”
他是对着载淳说的,随后便一直保持着沉默。对于这阴沉喜怒不形于色的君主来说,这一沉下脸来更是将场中的气氛凝结成了数九寒天一般。载淳心中惶惶忐忑,连起身迎接雍正的礼数都忘了,亏得旁边一个师爷拉了拉他的衣服,慌忙起身,却又打翻了几上的砚台,污了满地都是。雍正也没说叫他平身,就任他跪在那里…清代的皇帝最讲威仪,似雍正这样完全无视大臣的存在,已算得上是破天荒的震怒了。
宝玉见救兵已到,很识趣的便闭过气晕了过去。他皮外伤看来很重,再暗自将内息紊乱,哪怕在御医的眼里也是遍体鳞伤,气若游丝,一看就令人生出恻隐之心,剩余下的烂摊子,自然会交给旁人去处理。
与此同时,城外的元人知道那次背后的偷袭乃是宝玉搞鬼,在左右派出斥候,补足大营兵源后,也就没有向后退却,只是将身后的大军又向前移动了二十里,接着便来要求和谈…看来铁木真也意识到了中原此时气运未衰,还是要想将战略的主攻方向转移到欧洲。哪怕是以元人的强悍,也不愿意面对开辟两条战线的尴尬。
事实上,他也想在欧洲多学习一些攻坚破城的技术,从而未雨绸缪的给日后大破中原奠定基础,令他还能隐忍的另外一点重要原因便是苍老的雍正,据他身边的日措吉活佛看了雍正的面相后断言:中国皇帝活不过两年了。
这种种的因素牵扯在一起,铁木真所做的决定便不难理解了。时间是雍正最大的敌人,而处于战略攻势的元人握有绝对的优势,要战就战要和就和,清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在吩咐太医好好照顾宝玉后,雍正拿起了元使送来的那张羊皮文书。上面赫然以汉蒙两种文字写着如下条约:
一、清割让给元阿塔卡尔旗至赤峰一线土地。
二、释放在年前一战中被俘虏的五千六百名元人。
三、开放边关贸易。
四、清要为昨日的劫掠被烧毁的三个集旗负上全责。共计需赔款银三百万,木材一万根。
作为一生都浸婬于政治中的雍正来说,他当然一眼就看出了这份条约不过是在漫天要价。割地一说,历代清朝君主都从未考虑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来亡国之兆便是自割地开始的,铁木真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故意将这个条款放在了最前面,正是要给了清就地还钱的借口。
而这份条约的重点,就是在于第四条赔款上。
说到底,就是钱。
没有力量为后盾的条约就是一纸空,空文可以随时被撕破。而索取的金钱却是实实在在地揣入腰包,不会打上半分折扣。
雍正皱着眉头,首先便将第一条划去了,又想上一想,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