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的覆灭,以前的那些灰色收入也失去了来源,什么炭敬、冰敬统统没了,以前那些见了面总要喊声“老师”的廪生、举人也不来拜见座师了,至于他们送来的那些别敬、师敬,也是无影无踪了。
吴重熹当然明白他为什么如此落魄,因为他在革命之后宣布河南“反正”的行动并不是主动的,而是在北洋军的枪口下被逼无奈的举动,这一点,吴重熹自己明白,袁世凯心里也是非常清楚,作为一个政坛人物,吴重熹知道,袁世凯正是因此将他当成了外人。
不过吴重熹并不在意袁世凯对他的看法,作为一个过气的政客,他很清楚自己已不大可能在政坛复起了,因为北洋集团要安置自己的人,袁世凯也要安置自己的亲信,僧多粥少,像吴重熹这种外人,北洋集团是不会吸收他们的,给吴重熹一顶“宪政委员”的帽子戴,这已是很客气了。
本来,吴重熹是打算就这么戴着顶“宪政委员”的帽子混吃混喝的,好歹每月车马费也有那么几百银元,不拿白不拿。
不过,随着局势的发展,吴重熹的政治嗅觉又恢复了,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选择似乎有些不妥,而使他的想法发生根本转变的则是“湘黔事变”,吴重熹惊讶的发现,南方的革命力量在遭到湖南、贵州两省君宪派的猛击之后,不仅没有倒下,反而趁此机会进一步加强了对南方各省的控制力度,这让吴重熹不得不重新审视一番南北力量的此消彼长。
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之后,吴重熹毅然决然辞去了河南“宪政委员”的职务,以此表明心迹,不过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决定是否倒向南方实力派,他决定继续观望。
很快,南北实力派之间的“豫南战役”打响了,在短短几天时间里,联合阵线革命武装力量竟然轻易打垮了北洋南进第二军,赢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这不仅使吴重熹感到惊讶,也促使他最终决定了自己新的效忠对象。
吴重熹决定倒向联合阵线,进行一次政治投机,以换取政坛复起的机会,作为一个曾经做过巡抚的人,吴重熹内心是不甘寂寞的,他还向往着政治权力,向往着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如果想投奔联合阵线,吴重熹必须想办法拿出点“见面礼”,或者说“投名状”,不然,就凭他现在这种白身状态,即使联合阵线肯接纳他,也绝不会把他当成个人物看待,最多也像袁世凯那样给他一个虚衔。
吴重熹想要的是实权,所以,他决定冒险。
在河南做了近一年巡抚,政绩之类的东西吴重熹拿不出手,但是这个人情网、关系网他还是织了一些的,这就是他现在可以利用的资本。
吴重熹的打算很简单,他准备利用手头的关系网,策动豫北地区的河南地方武装反正,配合联合阵线控制整个河南全省,以此作为加入联合阵线的投名状。
现在的河南北部地区仍由北洋控制,当地的地方武装也由北洋方面统一指挥、调遣,而这些地方武装里,有许多部队都是由原来的清军巡防营改编而成,换汤不换药,甚至连军装都还是旧式的号褂,这些部队战斗力不强,但是捣乱的能力还是有一些的,只要联合阵线的部队向北继续挺进,这些地方武装完全可以利用起来。
这正是吴重熹的如意算盘,不过这个算盘他一个人却也打不起来,没有联合阵线方面的主持和策应,他吴巡抚的谋划就是一个笑话。
吴重熹前几天已派人分别去了豫北和武胜关,去豫北的人负责联络巡防营,去武胜关的人则是去联络联合阵线。
到了现在,豫北的人尚未传回消息,但是武胜关的人已赶了回来,将一封信交到了吴重熹手里。
这封信竟是联合阵线委员长赵北的亲笔信,这让吴重熹大感意外的同时,也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他本来以为能够联络上一位高级军官就很不错了,但却不曾想,赵委员长竟然亲自给他回了封信,而且信里的措辞也颇为客气。
委员长是什么人?日理万机的人。而且他现在实际上已成为南方实力派的领袖,此次坐镇指挥,击败了北洋主力部队,威望正在迅速提高,隐隐有坐天下的苗头,能够得到委员长亲笔回信,吴重熹焦躁了多日的心情顿时转为兴奋。
而且,随这封信一起过来的还有一本专用电报密码本,方便双方随时联系。
“委员长亲自回信,足见他对此事颇为重视。咱们一定要将此事办妥,不然,委员长小瞧咱们是小事,耽误了诸位的前程,那就是大事了。诸位,有什么点子,就说出来吧,咱们三个臭皮匠,好歹也议一议。”
吴重熹看完了信,将信交给在座的几位亲信传阅,这些人中,有的是他以前做巡抚时的幕客,有的则是以前的低级官员,革命之后,他们与吴重熹一样也失了势,众人有些同病相怜,于是就聚到了一起,为吴重熹的政治投机出谋划策,顺便混口饭吃。
众人看完了信,也与吴重熹一样兴奋,不过兴奋之余,他们多少也有些发愁,因为赵委员长的这封信里很清楚的说了,仅仅配合联合阵线的部队控制豫北地区是不够的,委员长打算一鼓作气,挟战胜之威一举吞下山西全省,从西边居高临下俯视直隶和京津地区。
这是一个很是大胆的战略构想,如果能够实施,那么在战略上,联合阵线就完全占据优势了,而北洋集团就只能龟缩在直隶、山东一带苟延残喘了。
不过要想实施这个战略计划,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吴重熹是河南巡抚,他的关系网主要是在河南地区,而不是在山西,如何配合委员长的这个攻略山西计划,确实很考验吴重熹等人的应变能力。
或许,这本就是委员长对吴重熹的一个考验,如果通过了这个考验,那么,以后在委员长心目中的地位就高了。
众人对攻略山西的计划进行了一番探讨,但是议来议去,吴重熹实在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关系网,正当他左思右想时,一名幕客突然想起一个人来。
“吴公,你没做过山西巡抚,可是岑春煊做过啊,当年‘庚子国变’,山西巡抚毓贤纵容拳民滥杀洋人,后来八国联军不肯罢休,指名道姓要杀,清廷为了议和,不得不将毓贤处斩,山西巡抚的位子就空了下来,暂由布政使护理,后来才将锡良从湖南调到山西做巡抚,不过没等赴任,锡良又调去了湖北,山西巡抚一时寻不到合适的人,当时西太后和光绪皇上都在西安行在西狩,正为山西巡抚的事情发愁,当时岑春煊是陕西巡抚,见状便自告奋勇出任山西巡抚,因为这事,岑春煊很受西太后器重,只做了一年山西巡抚就调到广东做巡抚去了。吴公,这岑春煊在山西做了一年多的巡抚,而当时,山西方经变乱,地方官员不是被洋人要挟清廷杀了,就是逃了,接任的官员都是岑春煊一手提拔上来的,如此说来,岑春煊对山西现在的那帮地方官员还是很有些恩义的,由他出面策动,远比咱们有胜算得多。”
听了幕客的话,吴重熹连连颔首,说道:“不错,不错。岑春煊确实做过山西巡抚,不过,听说此人现避居天津租界,不知他肯不肯蹚这趟浑水?”
“岑春煊一向跟袁世凯不对付,两人矛盾很深,上次袁世凯兵谏京津的时候,乱兵差点活捉了时任直隶总督的岑春煊,两人的敌视恐怕化解不了。现在联合阵线是反袁世凯反北洋的,岑春煊如果不想再整天东躲西藏的话,他肯定愿意出把力。当然,这好处也是要给些的,不过这需要跟联合阵线协商。”
幕客的建议很有道理,吴重熹立即决定照此办理,于是急忙找来管家,让他用联合阵线给的密码拍一封密电去武胜关,将这个行动方案告之联合阵线方面。
第345章 海军与党务
吴重熹的密码电报拍过来的时候,联合阵线的委员长赵北正在武胜关火车站迎接几位贵客,这些人都是联合阵线的重要人物,汤化龙、居正、谭人凤、谢持、李燮和、熊成基等等,这些人之所以齐聚武胜关,主要是为了进行一次会议。
现在联合阵线在豫南击败了北洋南进第二军,取得辉煌胜利,联合阵线的所有成员都为之兴奋,他们在兴奋之余,也开始静下心来,开始认真考虑己方阵营的发展问题。
作为联合阵线的领袖,赵北早就建议尽快召开一次联合阵线全体党员代表大会,只是由于国会选举和南北对峙的事情,才使这一建议仅仅只能停留在计划草案上,现在,南北之间的一场武力对抗已分出了胜负,联合阵线崛起之势不可阻挡,作为这个泛政治联盟的成员,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能够从这个崛起的过程中为自己捞取利益和好处,所以,当委员长拍发电报,邀请他们到武胜关开会讨论代表大会召开的细节问题之后,这些人就赶过来了。
这只是第一批赶到武胜关的联合阵线党员代表,南北开战之后,这些人中的许多人不是在武汉就是在长沙,离得比较近,这过来的也就快些。
熊成基是第一个走下火车的,也是第一个与赵北握手寒暄的人。
“总司令这一仗打得漂亮,可惜因为党务的事,熊某未能全程观战,没有看到胜利的那一刻,确实让人无奈。”
见熊成基摇头叹息,赵北笑着说道:“味根,你还是将心思放在党务上比较合适,你别看我是委员长,可是说起组织能力,我是不如你的,我在前方指挥打仗,你在后方整顿党务,清理社团,这本身也是在为前方的作战服务,没有安定的后方,前方将士又怎么能够安心作战呢?所以啊,你大可不必如此叹息没有看见胜利的那一刻,这场胜利属于我,也属于你,属于所有为中国的强大而奋斗的人,属于所有的革命者!”
赵北这话有真有假,熊成基留在湖南处理党务,固然是他能力足够的缘故,但未必没有赵北刻意使部下与他保持距离的目的,对于这个革命元勋,赵北始终保持的必要的警惕,上次吴禄贞之所以被总司令敲打,正是因为与熊成基过从太密。
虽然现在联合阵线成立了,赵北做了领袖,但是这并不表明熊成基与赵北在政治立场上完全一致,实际上,自从与宋教仁、黄兴交往之后,熊成基对于这个议会政治越来越热情,所以,他对赵北的那个“军政、训政、宪政”三步走的治国方案有异议,他和宋教仁一样,都认为国会将在今后的政治生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赵北是穿越者,当然知道这种理想在这个时代不可能实现,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位有实力、有魄力并能看清未来发展方向的政治强人,但是熊成基不清楚这一点,所以,这可以看作是两人在政治观点上的主要分歧,而且这个分歧不可弥合。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赵北为什么会刻意让部下与熊成基保持距离,这个人不像宋教仁,宋教仁在军队里毫无根基,但是熊成基不仅是出身于安徽新军,而且还是安庆首义的功臣,而赵北的共和军就发端于安徽新军起义,所以,熊成基对于革命军人还是有一些影响力的,赵北不希望军队被任何“异端”思想干扰,而熊成基和宋教仁等人的主张在赵北看来那就是“异端”,背离时代背景和国民素质的“异端”。
但是目前还是需要团结他们,联合阵线仅靠赵北一个人是玩不转的,不过赵北也不会让他们控制联合阵线,实际上,此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赵北的用心是非常深远的。
正因这种深远的用心,赵北才会在胜利之后就立即召集代表,到武胜关开会,现在南北局势微妙,一步领先就步步领先,现在就是在抢时间,抢在北洋发动反扑之前完成联合阵线权力结构的重要调整。
赵北与熊成基略微寒暄几句,便又忙着与其他人见面,尤其是汤化龙,更为赵北所注意。
汤化龙是海军代理总长汤乡铭的兄长,而现在汤乡铭又同时兼任着中国江防舰队司令的职务,前几天汤乡铭宣布江防舰队在江阴、浦口起义,加入联合阵线,这其中就有汤化龙的功劳。
汤化龙现在虽然是湖南都督,但是已被架空,真正掌握湖南权力的是赵北派去的人,但是现在汤化龙为汤乡铭起义立了功,这局面或许可以改变一下了。
“汤都督,此次江防舰队起义,你实在是我联合阵线第一功臣,等代表大会正式召开,我一定为你请功!”
赵北的客气话让汤化龙有些心虚,说到汤乡铭转变立场,这其中最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此次豫南大胜,这一仗不仅打垮了北洋南进第二军,而且也打垮了许多人对袁世凯和北洋集团的最后一点信心,他们认识到了北洋集团的外强中干,也认识到了联合阵线那巨大的政治与军事潜力,正是这个因素,促使汤乡铭率领江防舰队起义,所以说,在舰队起义这件事上,真正的第一功臣是赵委员长,是那些在前线奋勇作战的联阵部队全体官兵。
“哪里,哪里。若无此次豫南大胜,舍弟怎会这么快就下定决心?实不相瞒,昨天舍弟给我去了封电报,他说,现在巡洋舰队正在刘冠雄的率领下兼程南下,昨日已过海州,最多再航行一两日,便可驶抵长江,巡洋舰队里都是大舰,若是与江防舰队冲突,舍弟心中毫无胜算,此次汤某前来,一方面是来参加会议,另一方面也是来替舍弟向总司令问计。”
汤化龙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海军问题上,刘冠雄是北洋海军元老,曾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因为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海军多数将领也遭到清廷惩罚,如果不是袁世凯,刘冠雄也不会再次回到海军,而作为交换,刘冠雄也就此投靠了袁世凯,算是袁世凯的心腹,虽然北洋现在的主要力量在于陆军,但是海军也是袁世凯的重点关注对象,此次南北对峙,许多北洋军部队就是通过海路运输到东南地区的,而此次刘冠雄率领巡洋舰队南来,起初的目的也是为了护送运输船队。
但是由于冯国璋的北洋南进第二军在豫南全军覆没,袁世凯的北方地盘顿时暴露在联合阵线的面前,为了保障直隶、山东等地区的安全,袁世凯不得不改变了进军方案,本应由刘冠雄的巡洋舰队护送南下的北洋部队停止了行动,继续驻守北方,但是巡洋舰队并没有停止前进,仍在刘冠雄的率领下继续向上海、南京驶来。
现在不是枯水期,刘冠雄的巡洋舰队中的几艘大型军舰完全可以在长江下游自由航行,甚至有几艘巡洋舰可以直驶武汉江面,这支巡洋舰队确实是一个隐患,虽然湖北的革命军并不担心这支舰队,但是作为海军将领,汤乡铭对这支舰队是比较恐惧的,毕竟,双方的战斗力相去太远,如果真在长江里打起来,江防舰队没有任何胜算,海战不比陆战,海战讲究的就是谁的船大谁的炮多,这个道理,明代的名将戚继光就已经悟出来了。
“汤都督不必忧虑,你可以转告令弟,如果他觉得长江下游不安全,那么完全可以将他的江防舰队拉到武汉来,我保障他的安全和补给,也保证他的海军部总长的职务,原来共和军序列中也有舰队,现在正好可以趁机合编在一起,这就是我们联合阵线最有力的现代化战争机器!”
赵北的话让汤化龙放下心来,汤乡铭虽然宣布江防舰队起义,但是他的舰队基本上仍在崇明一带巡弋,既没有出长江口,也没有去杭州,因为他不仅担心遭遇刘冠雄的巡洋舰队,也担心直接去杭州的话,他的指挥权可能会被联合阵线解除。
现在赵北发话了,汤乡铭的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