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与道德无关,只与利益有关。
  赵北不可能告诉别人自己能够看清未来,他也没打算这样做,所以,为了他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只能除去一切政治对手,哪怕对方还没有真正的开始与他对抗。
  作为宪政派中最有威望的政治家,宋教仁确实很有号召力,这种号召力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上位者的一个威胁,袁世凯感到了这种威胁,所以他在另一个时空位面除去了宋教仁,同理,赵北也感到了这种威胁,所以他在这个时空位面除去了一个潜在的政治对手。
  如果给宋教仁一个选择,并给他充裕的时间考虑,或许,他会改变自己原来的立场,选择追随赵北,那么,他就不必死去了,但是问题在于,没有充裕的时间了,只要徐世昌还在做民国大总统,那么赵北就不能在法律层面掌握中枢权力,许多事情也就不可能做好,所以,宋教仁就在此次“弹劾总统案”中死去了。
  从心里讲,赵北是很钦佩宋教仁的,但是钦佩归钦佩,如果两人发生了根本的利益冲突,必然要有一方退出,赵北不愿退出,那么只能委屈对方退出,政治人物不能被私人感情左右,“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古人已总结得很明白了。
  宋教仁之死,赵北是很内疚的,所以,这几天里,他的心情一直不佳,即使现在即将乘专列前往北京,他的心情也如同这郑州的天气一样,阴沉沉的。
  正望着那黑沉沉的天空发呆时,门外传来卫兵的声音。
  “总司令,熊成基求见。”
  “请他进来说话。”
  赵北收敛心神,顺手将窗户关上,扭头望去时,熊成基已走进了调度室,左臂绑着黑纱,神情也是非常肃穆。
  “宋钝初的追悼仪式布置妥当了?”赵北看着桌上一只空空荡荡的茶杯,这话却是在问熊成基。
  “布置妥当了,就等总司令去了。”熊成基点了点头。
  “我心情不佳,这次就不去了,国葬的时候我会去的。我刚才为钝初写了悼词,你给参谋参谋。”
  赵北拉开抽屉,从里头拿出一张白纸,交给了熊成基。
  “宋氏虽逝,精神不死。”
  熊成基小声将那张白纸上的八个字念了出来,稍微琢磨了片刻,说道:“这八个字倒是言简意赅。钝初虽逝,可是他的宪政精神是不灭的,我们要把钝初没走完的路继续走完,现在联合阵线已经掌握了中枢全部权力,振华也成了民国大总统,只要我们一鼓作气,这个国家很快就可以实现钝初的理想了。”
  “味根,你太乐观了,虽然联合阵线掌握了中枢权力,但这并不代表着钝初的理想可以这么快就实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上布满荆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我们必须做好与国内、国外敌人做殊死搏斗的准备,这种准备既是心理上的,也是物质上的,缺了哪样都不行。味根,我希望所有人都来帮我,站到我一边,现在钝初去世,党务上的事情你要多操心,要告诉所有人,我们必须戒骄戒躁,不能急功近利。”
  赵北的话让熊成基微微一怔,他从这段话里听出了一些弦外之音,不过,他现在并不想与赵北讨论党务的事情。
  “振华,你真的决定去北京?”熊成基转了话题。
  “当然,不然的话,我费这么大工夫调兵遣将干什么?你放心好了,此次去北京,我是去收服北洋军的,不是去送死的,毕竟,我是堂堂正正的民国大总统。再说了,北京是国家首都,我这个国家元首也不可能就这么一直呆在郑州啊。”
  赵北故作轻松的一笑,前天段祺瑞拍来电报,宣布接受联合阵线的建议,将北洋军与联合阵线的部队统一进行整编,赵北此去北京,就是为了这件事。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北洋出尔反尔,你该怎么脱身?”熊成基还是不放心。
  “不是带了两个步兵旅么?还有装甲列车护送,再加上那些修铁路的工程部队、铁路工人,差不多上万人的队伍,北洋就算是狗急跳墙,我也不会坐以待毙,再说了,德国、美国等国驻华公使联名作保,谅北洋那帮丧家之犬也不敢轻举妄动。另外,我已选好了副总统人选,就等国会批准了,万一我有什么不测,联合阵线也不会群龙无首。”
  “振华以为谁做副总统合适?”
  “黎黄陂较为合适,我推举的也正是他,立宪会推举了张謇,不过肯定不是黎黄陂的对手。”
  “黎元洪?这个人可不是真心革命,振华当然心里清楚。”
  熊成基连连摇头,作为革命党高层人物,他是清楚黎元洪底细的,赵北也对他讲过黎元洪“起义”的真相,对于这样一个投机客,熊成基一向鄙视。
  赵北当然明白熊成基的意思,于是淡淡一笑,说道:“我当然清楚黎黄陂的底细,不过,也正是这个原因,我才会推举他做副总统。味根,你是聪明人,想一想,肯定能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不待熊成基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外头突然传来几声汽笛,片刻之后,秦四虎走进调度室。
  “总司令,专列已经可以出发了,您现在走,还是吃了午饭之后再走?”
  “午饭?现在离中午还早呢,咱们现在就出发,早到一日,全国的局势就早一日稳定下来,我这悬着的心才能完全放下来。”
  赵北拿着军帽,与熊成基一同走出调度室,从站台上了专列。
  “秀豪,我走之后,军事上的事情你多多操心,也不必事事请示,现在最要紧的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整顿部队,尤其是革命卫队,必须下狠心整顿军纪,第二件事就是兵工厂的事,不过这事有蒋百里负责,你可以少操些心。……味根,这个国家只靠我一个人是拯救不了的,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但是如果我们不团结,那么还是一盘散沙,没有力量,所以,我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把全体国民都团结起来,无论是北洋集团,还是联合阵线,无论是缙绅商人,还是乡民小贩,都必须团结起来,与国内、国外的敌人做斗争。此去京津,我就是去团结北洋的,这个国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了,我们必须尽快结束内斗,将注意力转到建设国家和唤醒民众上来,这个任务非常艰巨,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党务,钝初去世后,国会里的各势力分化得很快,联合阵线正在蜕变,味根,我走之后,联合阵线党务的事情就交给你去办,无论如何,你必须保证维持住联合阵线形式上的统一,至少在短时间内,联合阵线绝对不能分裂。”
  送别赵北的人很多,但是赵北只是对熊成基和蓝天蔚等人叮嘱了几句,然后,一声令下,专列鸣响汽笛,跟着装甲列车缓缓驶出火车站,与那同行的众多列车一起鱼贯北行,最终消失在豫北的原野上。
  第408章 唯我独尊
  北京,大前门火车站。
  火车站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非请勿进,便是那些应邀前来采访的记者们,也只能等候在火车站外头,什么时候可以进站采访,却是谁也说不清楚。
  如此严密的警戒措施,便是当年满清皇室去皇陵祭祖也是比不了的,毕竟,即将赶到火车站的不是普通人,这个人的安危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前途,甚至是整个远东地区的力量平衡。
  所以,不仅北洋军守在火车站上,就连东交民巷的各国使馆卫队也派来了少量部队,协助维持秩序,城里城外的警察也基本上被抽调一空,全城的空气似乎都紧张起来。
  能不紧张么?即将乘坐专列赶到北京大前门火车站的人正是民国大总统赵北,作为这个共和国家好不容易推选出的国家元首,他可不能在这里出什么事情,否则,只怕南北之间又是一场混战,而战争之后,这个国家是否还能保持形式上的统一,就很难说了。
  自从共和之后,这个国家就在实际上陷入了混乱状态,地方实力派崛起之势非常明显,这种情况在史书上比比皆是,当旧的中枢权力崩溃,而新的中枢权力尚未建立优势地位之前,那就是军阀混战时代,南北朝、五代十国就是这种局面,现在,这个国家又面临着同样的局面。
  中枢衰落,地方崛起,现在的这个国家,就只能靠强人弹压局面,以前靠袁世凯,现在袁世凯已死,徐世昌也下野归隐,那么,也只有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那位即将统治这个国家的赵振华身上了。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些等候在火车站外的记者们如此紧张的原因。
  与记者们一样,段祺瑞现在也很紧张,不停的在候车室里走来走去,并不时的搓着双手,身边站着他的同僚,都是北洋军高级将领。
  除了紧张之外,段祺瑞现在还有些后悔的情绪烦恼着他,因为赵北此次前来北京,直接原因就是他亲手拟定的一封电报稿,在那上头,这位民国政府陆军部次长非常“热情”的邀请民国大总统赵北赵振华到北京履任,完成中枢权力的最终移交。
  其实,段祺瑞之所以发这封通电,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赵北到北京来做大总统,而是为了将对方一军,出一口恶气,段祺瑞等人的如意算盘是,京津一带是北洋势力的根据地,赵北必定不敢来,那样的话,世人就会看到他赵委员长的怯懦,就算不能削弱他的实力,也要降低他的威望。
  但是,让段祺瑞这帮北洋将领们大吃一惊的是,赵北居然一口答应了他们的这个请求,而且几乎是马上就安排了日程,结果,在那封邀请赵大总统莅临国都视事的全国通电拍发之后的第五天,赵北就乘着火车赶到北京了,而在此之前,从保定至北京这一段京汉铁路基本上还处于毁坏状态,但是现在,却已被联阵部队修好了,这让北洋军上上下下再次见识了一下南方革命军工程部队的战斗力。
  赵北当然不是一个人过来的,他来的时候,带了两个步兵旅,再加上随行的那些工程部队以及铁路工人的话,他一共带了近万人的队伍赶来北京,仅是火车头就动用了二十多台,这气魄,这架势,让所有人都再一次领略了总司令的做事风格。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得轰轰烈烈,让世人景仰自己,跟随自己,赵总司令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上权力颠峰的。
  但是这样一来,段祺瑞紧张了,也后悔了,现在有一支近万人的革命军队正在向京津地区步步逼近,偏偏北洋军没有任何借口可以对其实施拦截,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离国都越来越近。
  这北洋最近总是昏招迭出,果然是有些日暮途穷的味道了。
  不过别的北洋将领却也不能埋怨段祺瑞,这个“邀请”赵北莅临国都的决定本来就是众人共同做出的,段祺瑞只不过是主持一下会议而已,现在,确实也没有人有足够的威望弹压北洋,徐世昌实际上已经不是北洋的领袖了,众人谁也不敢坐那滚烫的北洋掌门交椅,结果,所有的大政方针只能采取集体会议讨论的方式决定。
  这种方式可没什么效率可言,再加上众人都揣着自己的心思,这有力气也使不到一块去,做出的决策中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失误,这“邀请”赵北莅临国都的决策就是。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根据刚才的电报,赵北已经抵达了长辛店,再过个把小时,他就能够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北京城了。
  作为一帮武夫,当然也有人建议“将计就计”,干脆趁着赵北“自投罗网”将他干掉,一了百了,或许可以扭转北洋现在的劣势,但是这一提议却遭到了段祺瑞和段芝贵的强烈反对。
  先不说北洋军打不打得过赵北带来的那近万革命军,就算是打得过又能如何?这仗一开打,肯定是一片混乱,北洋军能不能抓住赵北另说,光是这个道义上的责任北洋方面就承担不起,到时候地方糜烂,北洋大失民心,能不能还继续赖在这京津地盘上却也不好说了,现在北洋南进第一军已经倒向联合阵线,以前的那个迁都南京的计划是不能实施的了,现在,这京津、直隶一带就是北洋最后的地盘了,就连山东,现在也“中立化”了。
  何况,此次“邀请”赵北莅临国都,是与各国外交官商议过的,德国、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四国驻华公使联名作保,拍着胸口对赵大总统说,“来吧,没人敢害你”,这不仅是电报,而且还登在了报纸上,那么这件事情就不仅仅是内政了,这涉及外交,涉及邦交,现在北洋就靠洋人支撑,得罪了洋人远比得罪了地方上的百姓严重得多。
  所以,段祺瑞和段芝贵都强烈反对跟赵北拼个鱼死网破,“老段”、“小段”联名反对,结果也就没人敢再提这事了,于是,赵北就这么顺顺当当的带着部队赶来北京城,做他的民国大总统了。
  不过赵北过来是过来了,过来之后如何接待他,如何跟他讨价还价,这都让人发愁。
  自从联合阵线枪毙吴佩孚的消息传出后,北洋将领们都是人心惶惶,而随着孟恩远投奔联合阵线、并做了庶务委员的消息被报纸证实之后,这北洋上下是愈发的离心离德,以前还有个徐世昌做精神偶像,给众人膜拜,可是现在徐世昌也甩手不管北洋了,这北洋中人基本上都成了丧家之犬,都想尽快找个新主子投靠。
  找谁呢?众人环顾四周,惊讶的发现,他们好象只能去投奔联合阵线了。
  而且联合阵线也向北洋伸出了橄榄枝,建议北洋军接受国家改编,与联合阵线的武装部队一起编入国防军中,接受国家统一指挥,从此,就没有什么北洋军了,所有的军人都是国家的军人,都为国家效力,都拿国家发的军饷。
  这个提议得到了部分北洋将领的赞成,但也遭到了另一部分人的反对,众人做了这么多年的北洋军,确实一时也无法接受北洋军就此消亡的现实,当初南方的那个同盟会解散的时候,不也是遭到了许多会员的反对么?
  人,都是有感情的,军人也有感情,北洋军确实不能接受被共和军吞并的现实,所以,联合阵线也根本就没提共和军的事,这个合编之后的国家军队叫做“国防军”,这也是为了尽量避免刺激北洋军人。
  北洋高级将领们开会讨论这个合编的事情,虽然争论激烈,不过作为走投无路的人,他们最终还是接受了联合阵线的建议,同意改编为国防军,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任命段祺瑞为陆军部总长,原来的那个陆军部总长蔡锷改任陆军部次长。
  这个条件联合阵线一口答应了,准确的讲,是赵北一口答应了,于是,北洋军就成了国防军了,而且赵北也莅临北京视事了。
  “呜呜”
  随着几声长长的汽笛,一列火车终于进站了,不过这并不是赵北带过来的列车,而是北洋方面上午才派出去迎接赵大总统的专列,里头坐的是“小段”段芝贵,只是段芝贵现在却不在火车里,而是与赵大总统同坐一列火车跟在后头。
  但是第二列驶进北京大前门火车站的列车也不是赵大总统的专列,而是一列全身披挂的装甲列车,正是那列在河南战役和北伐战役中屡立战功的装甲列车。
  就是这列装甲列车让北洋军吃了大亏,段祺瑞早就对此车恨恨不已,此时听说装甲列车开进了火车站,于是急忙领了一帮人去看,想瞧瞧这辆火车到底有多么威风。
  到了近前一看,段祺瑞也只能为之折服,面对这样一个铁甲怪兽,不要说是冯国璋一人应付,便是“北洋三杰”齐上阵,北洋军也是抵挡不住的。
  或许,那装甲列车车头侧面铁甲上刷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