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另一架“秃鹫”随即降低高度,从另一个方向窜了过去,在距离“金刚”号二百公尺的距离上投掷了鱼雷,这颗鱼雷命中了战列舰的左舷,剧烈的爆炸甚至将一些甲板上的日本水兵震到了海里,而与此同时,这个攻击编队中的第三架“秃鹫”也用鱼雷再次击中了“金刚”号的右舷,在军舰的吃水线部位立刻出现了几个巨大的旋涡,海水迅速涌进舰体,任何损管措施恐怕都无能为力了。
在“金刚”号遭到攻击的同时,“萨摩”号战列舰也遭到了同样的鱼雷攻击,左舷连续被四颗鱼雷命中,其中三颗鱼雷爆炸,这艘巨大的战舰很快向左侧倾斜,即使是外行也看得出这艘战列舰已经不可能逃出军港了,于是,尚未发动攻击的那几架“秃鹫”立刻转了航向,直扑“周防”号和“石见”号战列舰,对这两艘受创较重的军舰进行了补充攻击,终结了它们的逃亡企图。
……
第二轮鱼雷攻击,效果很不错,日本舰队的四艘战列舰均遭到沉重打击,虽然尚未沉没,但是秦炳相信,它们至少已经丧失了战斗力,轰炸机编队可以返航了。
一声令下,绿色的信号弹飞上天空,“秃鹫”式重型轰炸机编队开始向高空爬升,并在爬升过程中重新编队,与此同时,战斗机部队也收到了信号,在那军港的滚滚黑烟与爆炸声中陆续返航,掩护轰炸机群归航。
就在这时,前往大连进行攻击的海军航空兵轰炸机编队与战斗机编队也从北方归来,由于他们是从另一个方向突入辽东半岛,因此,他们对大连的攻击开始于旅顺攻击差不多的时间,现在,他们与攻击旅顺的空军突击部队汇合,准备一同返回登州,庞大的机群在旅顺上空盘旋了好几圈,场面蔚为壮观,侦察机则忙不迭的对军港进行空中照相。
发动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秦炳一言不发的走出了“秃鹫”的驾驶舱,来到机尾的机枪舱里,然后拿出挂表看了看时间,如果从战斗机突入旅顺上空那一刻算起的话,中国空军特遣部队的这次空中突击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雷霆万钧而来,干脆利落而去,留下的是一片满目疮痍的战场,以及那些为国捐躯的空军忠魂。
站在机枪舱里,秦炳扒着机枪座圈朝下望,海面上那几架失事战斗机与轰炸机的残骸清晰可见,中国军人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
秦炳默默的注视着那些轰炸机的残骸,然后举起右手,向那些捐躯的以及可能幸存的战友敬礼,他现在所能做的也仅此而已。
秦炳又向军港的外停泊场望去,那里,依旧是一片宁静,由于那里的军舰都是驱逐舰一类的轻型军舰,中国空军突击部队并未予以理睬,那些日本军舰也就基本上没有遭到攻击,而且总参谋部的命令也禁止向那片海域投掷炸弹或鱼雷。
就在这时,秦炳注意到,在旅顺外停泊场与内停泊场之间的水道海面之下,两个细长的黑影幽灵般的潜伏在水道的南北两边。
那应该是潜水艇,而且不止那两艘,在外停泊场的海面之下,秦炳至少看见了五个黑影潜伏在附近。
是中国海军的潜水艇部队么?
秦炳不能非常肯定,因为日本海军也装备了潜水艇,不过他却知道,此次“闪电方案”,海军部队也有相应的部署,具体细节是什么,他这个空军军官就不清楚了。
旅顺附近海域都是浅海,按说不适合潜水艇活动,但是既然总参谋可以策划一场大规模的空中突击,那么,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在这一带海域部署潜水艇作战呢?
此次对日作战,绝非空军单独行动,陆军和海军的行动也非常重要。
虽然不知道海军将采取什么行动,但是秦炳却很清楚,好戏才刚刚开场。
第634章 海面之下(上)
现代国防力量,陆军、海军、空军缺一不可,军事技术越是向前发展,军种、兵种的分化就越是复杂,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各国军事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海军技术,更是日新月异,除了水面舰艇的技术更新之外,水面之下的军事技术发展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潜水艇,这种兵器的概念其实很“古老”,早在十七世纪,就曾有人研究过能够在海面之下航行的船只,但是受制于技术条件,真正的潜水艇雏形是在十九世纪末出现的。
现代潜水艇的发明人是爱尔兰裔美国人约翰。菲利普。霍兰,他于1897年为美国海军制造了第一艘“霍兰潜水艇”,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制造出了潜水艇,而且从一开始,他设计的潜水艇就能够发射鱼雷。
潜水艇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最初使用汽油机做水面动力机,蒸发的汽油蒸汽弥漫在潜水艇舱内,一个火花就能引起爆炸,这使驾驶这种水下兵器成为一种非常冒险的工作,而且航程也非常有限,性能平平,只是出于海军对水下攻击战术的兴趣,这种水下兵器才没有中断发展。
经过各大海军强国的改进,潜水艇最终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作战兵器,各海军强国纷纷研究潜水艇制造与战术,在这个军备竞赛中,美国人的领先地位很快被法国人超越,法国的造船厂首先批量制造出了远洋攻击型潜水艇,至于法国的世仇德国,开始时反应迟钝,直到法国人的潜水艇战术刺激德国皇帝之后,德国的造船厂才开始仿制法国潜水艇,并最终后来居上,依靠着雄厚的国力和先进的技术,以及德国对殖民扩张事业的那种狂热,德国的潜水艇终于成为技术上的领跑者。
中国作为一个海军弱国,从一开始就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潜水艇上,在赵北的策划下,中国以德国为师,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制造潜水艇,这离不开赵北的战略指导,但更离不开德国造船专家的技术帮助,没有德国的技术专家和精良设备,中国也不会成为能够组装、制造远洋攻击型潜水艇的国家。
当然,考虑到国力以及战略的需要,中国的造船厂不仅制造出了远洋潜水艇,而且也制造了更多的近岸防御型潜水艇,这些近岸防御型潜水艇由于排水量不大,体积也不大,因此很适合在浅海区执行任务,而现在,潜伏在旅顺停泊场海面之下的那些潜水艇就都是这种近岸防御型潜水艇。
此次“闪电方案”,突袭旅顺、大连的不仅有空军部队,也有海军部队,除了在渤海海面执行巡逻任务的快艇部队之外,参与此次攻击行动的海军主力部队就是这些潜水艇部队。
现在潜伏在旅顺口海面之下的一共有九艘近岸防御型潜水艇,其中有两个型号,一个型号是“海狼级”,这是中国自行制造的近岸潜水艇,共有七艘,另一个型号则是“水手级”,这种一种由奥匈帝国制造的近岸潜水艇,它实际上是美国“霍兰级”潜水艇的改进型号,中国从奥匈帝国一共进口了五艘“水手级”潜水艇,并对其动力系统进行了必要的改进。
这些潜伏在日本联合舰队第二分舰队基地门口的潜水艇实际上在空军发起攻击之前就已经抵达战位了,天没亮之前,这些潜水艇都在海面活动,天亮之后才潜入海面之下,就直接在海底坐底,等待着空军行动的结束。
按照总参谋部制订的作战方案,空军将于上午七点左右对旅顺、大连发起攻击,攻击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二十分钟,而潜水艇部队的任务就是在空袭结束前后对港口的日本军舰发起攻击,力争扩大战果和国际影响,使日本海军驻旅顺的舰队失去战斗力。
现在,已经是上午七点半了,潜水艇部队可以出击了。
……
“海狼级”潜水艇的水下排水量不到五百吨,与“水手级”一样,很适合在浅海活动,不过由于鱼雷数量较少,所以对于攻击的精确度要求较高,总参谋部要求潜水艇的艇长们务必做到弹无虚发,一颗鱼雷换一艘防护巡洋舰,两颗鱼雷换一艘装甲巡洋舰,毕竟,海军装备的鱼雷不是十六英寸口径就是十八英寸口径,比空军的那种“龙虾”鱼雷大得多,威力也强得多,一颗鱼雷过去,如果是轻型军舰的话,往往就是一弹一舰的交换比。
作为一名“海狼”的艇长,饶国梁现在压力很大,他倒不是没有信心做到“一弹换一舰”,他只是担心没有足够的猎物让他消灭,他担心空军已经将那几艘日本海军的主力舰消灭,海军只能吃虾米。
饶国梁以前是四川新军的军官,与空军中校秦炳是战友,同时也都是同盟会的反清革命同志,当“戊申革命”爆发、四川同盟会分会策划的四川起义失败之后,他也与秦炳一样,跟着同盟会的干部离开了四川,赶到武汉,按照饶国梁的本人意思,到哪里都是革命,干脆就投奔共和军算了,可是同盟会的高级干部不同意,结果,他最后也与秦炳一样,去了福建,加入了福建革命军,并且一直留在许崇智的部队里,直到后来闽军改编,饶国梁才被许崇智推荐到了海军,参加了第一批潜水艇部队指挥官培训班,并顺利的拿到了毕业证,之后,他就成了一名潜水艇艇长。
值得一提的是,饶国梁在培训班的时候,不仅与张广洋是同班同学,而且两人还是好友,而现在,当饶国梁在这旅顺口外准备伏击日本军舰的时候,张广洋却远在太平洋上,不能与他并肩作战,未免有些遗憾。
其实除了遗憾之外,饶国梁现在心里对张广洋多少也有些嫉妒,因为张广洋驾驶的是一艘远洋攻击型潜水艇,和饶国梁的“海狼”比起来,张广洋的潜水艇更有威力,而且相比饶国梁蹲在旅顺伏击日本军舰,张广洋的任务可是拉风得多,总参谋部给远洋潜水艇部队的命令是“便宜行事”。
好一句“便宜行事”,饶国梁完全相信,拿着这把“上方宝剑”,张广洋肯定不会将区区驱逐舰放在眼里,他肯定会去寻找“大型猎物”。
也难怪饶国梁嫉妒,因为当他将自己的这艘潜水艇浮起到潜望镜深度的时候,他看见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一艘小小的驱逐舰,这种排水量还不到一千吨的轻型军舰实在让人倒胃口,饶国梁与其他人一样,都想打大型军舰,比如说重巡洋舰、战列舰。
事实似乎证明了饶国梁的猜测,他用潜望镜在海面观察了几分钟后,没有发现外停泊场的任何日本军舰遭到潜水艇的攻击,显然,其他的艇长也都在寻找“更有价值的目标”。
饶国梁将潜望镜转到内外停泊场的那条狭窄水道,他觉得进入内停泊场似乎更好一些,不过这需要避开水道附近的那些日军水雷布设区,而且必须赶在己方布雷潜水艇在那里布雷之前撤出,他不清楚在他之前是否已经有其他艇长做了类似的决定,反正他现在决定试一试。
“提高航速至七节!转舵!一号、二号水柜进水,潜艇下潜至水下五公尺!收起潜望镜!”
饶国梁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将潜水艇的艇艏对准了那条连接内外停泊场的狭窄水道,然后将潜水艇下潜到足够深度,他打算就这么直接潜进内停泊场,不过这样做非常危险,因为随时可能撞上水面的日本军舰,为了保险起见,饶国梁下令将艇艏的水密舱门关闭,并让前舱的水兵集中到指挥舱。
在密闭的指挥舱里,饶国梁拿着一只计时表,认真的计算着时间,估算着抵达内停泊场的时间。
艇内的空气已经非常浑浊了,混合着机油与柴油的气味,让所有艇员的呼吸都变得非常沉重,但是没有人说话,他们都看着艇长手里拿着的那只计时表,期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就是这里!减速至两节!一号、二号水柜排水,上浮至潜望镜深度!水兵进入前舱,准备鱼雷!”
潜望镜很快升了起来,饶国梁脱了海军软帽,通过潜望镜向军港里观察。
军港里已是满目疮痍,望着那些东倒西歪的日本军舰,饶国梁有些失望,不过他的失望情绪很快就消失了,因为他看见了一艘大型军舰正蹒跚的向水道方向驶去。
那是日本海军装甲巡洋舰“浅见”号,从那毁损严重的舰体上层建筑来看,这艘装甲巡洋舰显然吃了几颗空军的航空炸弹,而且舰体向一边倾斜了几度,似乎吃水线以下也被鱼雷攻击,现在看这艘军舰的航行方向,或许它是打算离开这片危险的海域,甚至可能想返回日本维修。
“哈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撞上了老子,算你小子倒霉!……全体注意,准备战斗!鱼雷兵装定鱼雷!方位角,回转角!装填鱼雷!”
饶国梁兴奋之极,急忙下令装填鱼雷,准备作战。
一刹那间,潜水艇里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听着从前舱传来的鱼雷装填声,他们都明白,一旦这颗鱼雷发射出去,今天的买卖就算是正式开张了。
第635章 海面之下(下)
这是一颗做工精良的热动力鱼雷,弹径十八英寸,弹重一千公斤,以二十八节的航速发射时其射程可达四千公尺,而当以最高四十节的航速发射时,这颗鱼雷的射程也能达到一千公尺,那重达一百公斤的战斗部能够轻易摧毁任何一艘军舰的水下结构。
这颗鱼雷的技术来自于德国的舒茨考甫海军工厂,是著名的“黑头鱼雷”的直系后裔,但是真正制造这颗鱼雷的工厂却位于汉阳,它是中国兵工业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虽然这颗鱼雷的核心部件如陀螺仪、热动力机都是德国的进口货,但是不可否认,这颗鱼雷确实很不错。
现在,这颗鱼雷正以四十节的最高航速在水面之下五公尺的海水中快速前进,那两扇共轴反转的螺旋桨叶片飞快的旋转着,为鱼雷的前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样高速旋转的陀螺仪为鱼雷指引着正确的方向,发动机燃烧室维持着高温,并在鱼雷的尾部留下一串长长的气泡,在这些现代化机械的保障下,这颗由中国近岸防御型潜水艇发射的鱼雷正在高速接近目标。
很快,这颗鱼雷就撞上了那坚硬的舰体,在惯性的作用下,早已解除保险状态的撞针立刻引爆了雷管,刹那间,战斗部里的烈性炸药就迅速释放出了能量,剧烈的爆炸几乎立刻决定了这艘军舰的命运。
这艘军舰就是日本海军的装甲巡洋舰“浅见”号,这艘完工于1899年的重型军舰标准排水量为九千七百吨,舰长一百三十四公尺,舰宽二十公尺,装备203毫米重炮四门,152毫米舰炮十四门,鱼雷发射管五具,全舰官兵总共七百二十六人。
这艘装甲巡洋舰的数据看上去是那么的让人惊叹,这样一艘军舰,如果在普通的海战中,依靠那大口径舰炮以及那厚重的装甲,完全可以与同级别的对手鏖战一番,绝不会轻易就被击败,但是现在,一艘水下排水量不过四百余吨的近岸潜水艇,仅仅只发射了一颗鱼雷,就终结了这艘装甲巡洋舰的战斗历程,而随后补射的那颗鱼雷算是为这艘军舰的服役史画上了句号。
头一颗十八英寸的鱼雷命中了“浅见”号装甲巡洋舰右舷舯部,剧烈的爆炸立刻在水线下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破口,横跨四个水密隔舱,大量海水立刻灌满了这些水密舱,军舰很快就减慢了航速,并迅速向右舷倾斜过去。
但这还不是最灾难性的破坏,就在军舰上的水兵们忙着对军舰的受损部位进行损管控制的时候,又一颗十八英寸的鱼雷悄无声息的从右舷扑了过来,鬼使神差的直接从被刚才那颗鱼雷撕开的破损部位撞了进去,又一次剧烈的爆炸,军舰的水下结构被完全破坏了,右舷的多数水密隔舱瞬间就失去了作用,整艘军舰的倾覆已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