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大将:粟裕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共和国大将:粟裕传-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根据以上分析,粟裕在电报中提出:“在五旅增到苏中条件下,于八月内再歼敌人两个旅是有把握的。如五旅不来,而仅以现有兵力作战则感到吃力,对九月份战斗亦将有影响,且对苏中局面不能得较快的好转。”因此,“要求五旅及特务团仍东调参战,以期早改变苏中战局,以便主力西移。否则淮南、苏中均成僵局,于整个战局亦不利。斗胆直陈,尚祈明示”。①
  8月6日和7日,毛泽东先后为中央军委起草两份电报:一份电报给陈毅,说“似以同意粟裕意见在苏中再打一仗,然后主力西调为有利。因粟部西调过早,一则苏中人心不顺;二则敌军亦将早日西调。如西面仗打不好,怨言必多,故不如让粟部在苏中再打一仗(不论胜负)然后西调,各方皆无话说”②。另一电报给粟裕,询问:“由你率主力与陈军长会合集中力量打开淮北局面,或出淮南切断蚌浦线,直接配合陈宋、刘邓之作战,这是一个方案。照你微午(5日午时)电办法,八月内再在苏中打一仗然后西移,这是又一个方案。你对以上两方案意见如何盼告。”③
  此时,苏中出现有利战机,粟裕急电报告“歼敌良机已到”,“如以五旅加入苏中作战,则苏中战局很可能于最近有新的开展”。中央军委指示“尽可能满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于主要方向”。
  这个指示表明,中央军委已经确认苏中为主要作战方向,并接受了粟裕的建议。陈毅也于8月8日复电,“同意以一、六师、七纵及五旅集中东(台)海(安)间待机歼敌”④。
  中央军委决定,华中野战军主力仍留苏中作战一个月。8月9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指示南线三支野战军负责人刘伯承和邓小平、陈毅、粟裕:8月10日至9月10日一个月内,“如我粟裕军能在苏中歼敌二至三个旅,陈(毅)宋(时轮)军能在徐蚌线及其以东歼敌二至三个旅,刘(伯承)邓(小平)军能占领汴(开封)徐(州)线及豫东、淮北十余城,并歼敌二至三个旅,共歼敌六至九个旅,则于大局有极大利益。一则蒋军向苏中、苏北之进攻必受顿挫,二则新黄河受我军威胁,这两点均将迫使蒋介石从我中原军方面抽调至少数个旅向东向北增援。如嗣后我军有更大胜利,中原军面前之蒋军被调向东向北者必愈多,因而使我中原军能在陕南、豫西、川东、鄂西、鄂中、鄂东、皖西等七八处地方站住脚跟,即是战略上一大胜利”⑤。
  三天以后,李堡作战胜利。当时把宣泰、如南两次作战称为第一战役,把海安、李堡两次作战称为第二战役。中央军委发来贺电:“庆祝你们第二次大胜利。”
  8月12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宋时轮的电报,指出:“粟裕军前日在苏中第二个胜仗,不但使苏中蒋军陷入极大困难,亦将使淮南第五军无法北调。粟部在苏中民情熟悉,补给容易,地形便利,苏中敌军装备亦比第五军差,较易取胜。马上调淮南,因敌人硬,地势险,不一定能完成切断蚌浦路任务。不如令粟部再在苏中作战一时期,再打一、二个胜仗,使苏中蒋军完全转入守势,保全苏中解放区,对全局有极大利益。这样配合淮北作战,更为有利。”⑥
  

智撤海安 奇袭李堡(7)
8月19日,中央军委一天连发两电:一电给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宋时轮,指示:“苏中各分散之敌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再布置几次作战。即如交通总队,凡能歼灭者一概歼灭之。你们如能彻底粉碎苏中蒋军之进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① 一电给粟裕,再次询问:“你部以西移淮南作战为有利,还是以在苏中利用群众地形等有利条件再打一仗然后西移为有利?”②
  8月14日,粟裕和谭震林联名答复中央军委的询问,认为在苏中作战有多种有利条件,较去淮南作战更为有利。8月15日,毛泽东为军委起草复电指示:“所见很对。望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件,继续在那里作战。如你们能在今后一个月内再打二三个胜仗,继续歼敌二三个旅,则对整个局势助益极大。”③ 8月20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进一步指示:“粟谭主力留在苏中作战暂时不要西移。待苏中作战任务彻底完成而淮南方面又有十分必要时再行考虑西移。”
  陈毅也于8月13日电告粟裕、谭震林:“宜就地继续开展局面,而不必忙于西调,军委亦有此指示,望照办。部队宜争取数日休息,再求新的机动,反较西调为更有力配合各方。”④
  不同意见的争论,随着李堡作战的胜利而告一段落。通过战争的实践和不同意见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内线歼敌的作战方针。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奇兵险棋顿收奇效 攻黄救邵打援一举三得(1)
从7月13日到8月12日,在一个月时间内,华中野战军连续四次作战,歼敌三万余人,打破了蒋介石三个星期解决苏中问题的迷梦,使苏中战局出现了有利于人民的变化。
  这时苏中国民党军队的机动兵力已经不多,难以继续全面进攻,不得不调整部署:东面重点扼守南通经如皋到海安的公路干线,西面由扬州沿运河北上进攻邵伯、高邮,正面加强海安至泰州线以南占领区的“清剿”和防御。南通、如皋一线兵力比较薄弱,是其暴露的侧翼。
  粟裕设想,如果避开正面,攻其侧翼,在南通、如皋之间打开缺口,必将严重威胁敌人的后方基地,打乱敌人的部署,造成歼敌良机,寻歼敌人于运动之中。
  8月19日,华中野战军司令部获悉蒋介石8月25日将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粟裕、谭震林决定立即南下作战。他们在给中共中央和陈毅、张鼎丞、邓子恢的电报中说:“我为争取二十五号顽庐山会议前,给顽一个严重打击,决以一、六师及五旅南下,攻占白蒲、丁堰、南通、海门一线,以使顽主力南援时,求得歼灭一个旅至两个旅。”⑤
  中央军委和陈毅于8月20日复电,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南下行动计划。中央军委随后又发电指出,在攻占丁堰、白蒲、南通、海门之线以后,海安、如皋之敌也有固守原地不敢南下的可能。“此种情况下,请考虑第二步是否可以攻占磨头镇、张黄港、加力市,并相机攻占黄桥,调动或迫退海、如之敌。”强调指出,“将这些敌后市镇上之敌军,哪怕每处一营一连予以歼灭,均有极大意义”。①
  粟裕认为,中央军委的指示来得及时,十分正确。当即决定从丁堰、林梓打开缺口,以黄桥为进攻方向,插到敌人侧后去打。
  这个敌人侧后,是国民党军队在其占领区构筑的东西百余里、南北数十里的封锁圈。它南临长江天堑,东、北、西三面是许多据点构成的封锁线。黄桥位于封锁圈的中心地带。
  用三万多主力部队插到敌人封锁圈里去打仗,这是一着奇兵,也是一着险棋。粟裕说:“这个行动好比孙行者打牛魔王的办法,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带有危险性。”他敢于走这步险棋,是因为有广大的人民群众做后盾。
  所谓敌人侧后,实为新四军的老根据地。这个地区的人民经过六年抗日斗争和反顽斗争的锻炼,又刚刚进行了土地改革,参加和支援自卫战争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虽然暂时沦入敌手,但一刻也没有停止斗争。
  华中野战军主力大部分战士成长于苏中解放区,与苏中人民有着亲如骨肉的联系,不仅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而且时刻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积极支持土地改革。
  在如南作战以后,粟裕部署下一步作战,同时决定“大力加强敌后游击战争,并争取时间解决土地问题,以便有效地巩固解放区”。在进入敌占区的时候,粟裕和谭震林、刘先胜、钟期光又连续发出“爱惜民力”的指示和告全体指战员书,指出“爱惜民力、物力,在今天争取战争最后胜利,是决定的因素”,规定了节省民力的七项措施战军,要求部队使用民夫(除担架外)不得超过部队人数的四分之一,号召全体指战员“正确使用民力,爱护群众切身利益”。
  人民的军队爱人民,人民的军队人民爱。地方党政机关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要人有人,要物有物。据不完全统计,在苏中战役期间,有15万民工随军行动,50万群众直接为支援前线服务,仅第一分区就提供军粮360多万石,柴草70多万担,其他物资无法计算。支前的民工肩挑车运,输送弹药,供应粮草,护理伤员。部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的支援就到哪里。民兵、游击队站岗放哨,封锁消息,打击“还乡团”,并且直接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党政军民同心协力,展现出一幅人民战争的壮丽画卷。
  华中野战军三万多主力部队进入敌后,如鱼得水,行动自如。夜间行军,军民都习以为常,连犬吠之声也难以听到。国民党军队更是蒙在鼓里,对华中野战军的行动一无所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奇兵险棋顿收奇效 攻黄救邵打援一举三得(2)
8月20日下午6时,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发出攻击丁堰、林梓的作战命令。21日夜间发起战斗。第一师、第六师、第五旅主力部队,犹如三把钢刀,一齐向蒋军一字长蛇阵的腰部砍去。
  丁堰、林梓是(南)通如(皋)公路上的两个集镇,位于国民党占领区东面封锁线中部,驻有交通警察总队的6个大队和第二十六旅1个营约3700多人。
  交通警察总队号称国民党的“袖珍王牌军”,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忠义救国军”和上海税警团改编,名义上属交通部,实际归“军统”指挥,由美国特务梅乐斯和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合作训练,拥有美械装备,每人配备长短枪各一支。这支部队政治上极其反动,配合地主武装“还乡团”血腥镇压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恨之入骨的凶恶敌人。
  华中野战军突然发起攻击,国民党军队仓皇应战。经过一夜一天激战,一、六两师全歼丁堰、林梓之敌。五旅乘胜扩大战果,攻占了丁堰以北的东陈镇。这一仗,歼灭交通警察总队5个大队和第二十六旅1个营共3500多人,生俘少将总队副以下2000多人,解救出许多被捕的地方干部、民兵和土改积极分子,实现了预定作战目标,打开了突入敌后向西作战的大门。
  这次作战,缴获了大批军火物资,包括美国制造的十轮卡车、机枪、卡宾枪以及堆满几间房子的标有“USA”字样的手铐脚镣。
  华中野战军部队换上美械装备,恰似如虎添翼。战士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笑逐颜开,议论纷纷:“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给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我们来多少,收多少,欢迎再来!”从此以后,蒋介石就以“运输大队长”这个诨号名播中外。
  丁林作战结束的第二天,粟裕来到第六师第十八旅驻地,停留在村头一架风车旁,目光凝视西方,思考着下一步作战部署。他要参谋把旅长饶守坤找来,一见面就问:“现在部队情绪怎么样?”
  “部队连续打胜仗,装备也换了,从干部到战士情绪高得很。”饶守坤回答。
  粟裕说:“我现在可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考虑下一仗怎么打。我们打下丁堰、林梓后,威胁到如皋的敌人,他们很可能调兵增援。你们要准备连续作战。”
  果然不出粟裕所料,李默庵判断华中野战军部队将要进攻如皋城,急令黄桥守军增援如皋,同时命令黄百韬率整编第二十五师向邵伯进攻。这时北线国民党军队已经占领淮北睢宁,正准备向华中首府两淮进犯。李默庵认为,华中野战军主力集中在如皋东南,如要增援邵伯,从北面绕过他的封锁圈,需要不少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他就可以攻下邵伯,沿运河北进,配合北线蒋军进逼两淮。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既救了东头,又拣了西头,东西呼应,一举两得。
  粟裕的对策,出其不意,高敌一筹:攻黄(桥)救邵(伯)打援,一举三得。
  粟裕认为,蒋军如果攻占邵伯,将会威胁苏中侧翼和两淮,邵伯势在必救。如何救法?要出奇制胜。东线敌军连吃五个败仗,已经一蹶不振。他留下第七纵队控制海安、贲家集以北一线,在海安、姜堰之间发动钳制性攻势。西线,他要已在当地的第十纵队和第二军分区部队共5个团坚守邵伯,阻止敌军北进。第一师、第六师、第五旅和特务团则按照原定计划向敌人封锁圈中心挺进,进攻黄桥、泰州,用“围魏救赵”的战法来调动敌人,寻歼敌人于运动之中,并解除邵伯之围。
  第一师副师长陶勇接到西进的命令,把侦察科长找来,给他交代任务:“你马上出发,向西,一直穿过如黄公路到泰州,沿途侦察敌情。发现有不好过的河流,要架桥。大部队马上就要进去。”
  “不是要去救邵伯吧?怎么不朝北,反而插到敌后去?”侦察科长疑惑不解地问。
  陶勇说:“现在朝北绕圈子还来得及吗?我们也是去救邵伯,而且是走近路。”
  

奇兵险棋顿收奇效 攻黄救邵打援一举三得(3)
王集成副政委补充说:“泰州是黄百韬二十五师的后方。黄百韬倾巢出犯邵伯,泰州空虚。我们这么一插,如果拿下泰州,黄百韬就要陷于前后受敌、进退两难的地步,必然回兵救泰州。这样一来,不光解了邵伯之围,更重要是可以造成在运动中歼敌的良好战机。”
  8月23日夜间,第一师、第六师、第五旅和特务团一齐向敌占区开进。部队刚刚穿过如黄公路,突然接到命令:停止前进。原来“四中队”截获了敌人的重要情报:李默庵判断我军将攻如皋,急令黄桥守军九十九旅增援。九十九旅怕在运动中受到打击,迟迟不敢轻进,反而要求如皋守敌接应。计算时间,两路敌军恰好与我军撞个满怀。
  送上门的礼物,如何不收!粟裕立即下令,要部队在行进中严密注意敌情,准备在如黄路上打一场预期遭遇战。
  陶勇回忆当时情况说:“我们几个人研究了命令,觉得野司这一决定真是高明。表面看来,这一仗似乎可以不打。因为一来敌军增援如皋是李默庵的一着空棋,无足轻重,可以置之不理;二来为了策应邵伯而攻泰州,事在紧急,也应该避开途中敌人,以免延误;况且敌后作战,也须慎重。但是野司现在决定打这一仗,又应该棋看三着:如黄路上的九十九旅就像‘掌中之蛹’,一击就毙;这里一打,又可调动敌人,再歼来援之敌;敌人东线一乱,黄百韬怕他老窝被捣,围攻邵伯也会动摇。一举而赢得三着!敌变我变,真是个机动的、大胆的决定。”①
  这个预期遭遇战在8月25日打响。黄桥守军第九十九旅刚刚进至黄桥东北之分界,就与华中野战军第六师部队遭遇,并被团团包围,展开激战。
  这时,李默庵才发觉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急令如皋守军第一八七旅加第七十九旅1个团、第九十九旅1个营增援。结果,在加力、谢家甸之间被华中野战军第一师、第五旅包围。国民党军实有兵力远比华中野战军原先侦察得知的兵力要多,又采取集团固守的战法,经过一夜激战,分界和加力两地都未能解决战斗。
  这时西线邵伯的战斗正激烈进行,国民党军队已经突破华中野战军在乔墅的阵地。粟裕认为,我军主力如果在如黄路上拖延时间,邵伯一旦失守,战局将发生不利于我的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