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奥匈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在奥匈帝国-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即便他的功劳再多斐迪南大公也不能轻易的饶恕他。

    交接的过程中参谋们不免提到重机枪的事情,为此拉格纳中将很是疑惑,他可很清楚自己的指挥部里没有这东西。

    准备问问恩斯特却被科西莫阻止,声称重机枪就是自己携带而来,不过现在恩斯特已经睡觉,有什么事情可以明日再说。

    恩斯特的行礼拉格纳中将并不是很清楚,虽然有些奇怪恩斯特身边带着重机枪干什么,但想起贵族们的各种奇葩爱好拉格纳中将也就不再继续追问。

    拉格纳中将到来时参谋们都没有跟在身边,如果再说一说那一箱箱的弹药,那恩斯特的事情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还好……这件事此事就算告一段落。

    也并非都没有疑惑,科西莫无疑就是其中之一,恩斯特的行礼都是他打包、谎话也是他来说,那一箱箱的弹药暂且不说根本装不到那几个小行李箱中,就是能够装起来他整理的行礼里面有什么东西他不清楚?可科西莫的身份让他只能把这些疑惑藏在心里,甚至也许这一辈子都只能隐藏在内心最深处。

第一百十八章 伏伊伏丁那(六)

    赛格德的危机已经解除,火车轨道正在紧急抢修当中,这里恩斯特自然不会继续待下去,只等火车开通立即就离开。

    随着叛军的撤离,拉格纳中将开始重整军事部署,借用斐迪南大公赋予的权力,拉格纳中将在没有维也纳援军的情况下硬是凑起5000余士兵,额外还有8000余青年正在短期培训之中,大约3周左右他们就要紧随其后奔向战场。

    13000名士兵的战斗力暂且不说,但如果把他们安置到伏伊伏丁那的战场上无疑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塞尔维亚王国不动手的情况下平息叛乱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通讯已经彻底被阻断,有关于安德烈的消息恩斯特也不清楚,可他不能继续留在赛格德,安德烈如何只能默默的等待。

    而就在恩斯特即将离开赛格德的时候,安德烈已经从容的和先前撤走的泰格参谋长一行人会和,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摆放在安德烈的面前。

    好消息是贝切伊市并没有沦陷,这里的负责人是警察局一位副局长,30余警察和500组织起来的青年维持整个城市的秩序。

    贝切伊是伏伊伏丁那地区的城市,伏伊伏丁那原是塞尔维亚王国的领土,这里的决策层自然不是本地贵族而是奥匈帝国任命的市长。可倒霉的是叛乱那一天贝切伊也没有能避免,并且十分不幸的被一名暴徒冲进会议室,市长连同助理等一众高层全部死在会议室内。

    说起来这位警察局的副局长也是很有能力之人,做事果决的他在没有高层命令的情况下直接接管城市的防务,并安排警察扣下火车站的一批运往边防的军事物资。

    如果不是做事如此的果决,估计此时贝切伊也已经沦陷于叛军之手,大股的叛军暂时没有精力理会贝切伊而小股……500武装起来的青年已经足以保证这里的安全。

    泰格参谋长带着千余士兵来到这里明显让副局长很高兴,再有能力也不能避免他只是一位警察局局长,防务的事情实在是让他太过忧愁。

    安德烈来到这里的时候摩拉维亚陆军团已经接管整个城市,缺额的编制也补充回来并把数量提高到3500,不过相应战斗力也削减不少。

    整顿防务、训练士兵,一时之间贝切伊有回到战前的感觉,但那只是暂时,很快一则消息就由逃亡的平民传递过来,一股由伏伊伏丁那前贵族组建起来的叛军正在接近这里,目标不言而喻。

    叛军的数量大约在3000左右,按照逃亡而来的平民讲他们大部分都装备精良看起来并非是那种乌合之众。

    得到消息的当时安德烈就同泰格互视一眼,很明显这也是打着叛军幌子的塞尔维亚军官组建起来的半正规军。

    为什么说是半正规军?因为其中大部分的军官都是正规军校毕业,即便士兵都是临时拼凑起来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一丝正规军的味道,对于这样的军队安德烈称呼为半正规军。

    实际上这个时候伏伊伏丁那遍地都是这样的半正规军,塞尔维亚王国派遣来上百位指挥军官,用星火燎原之势形成伏伊伏丁那现在的局势,同时说服边防军军官,搞乱整个伏伊伏丁那局势的同时也让塞尔维亚王国随时可以收复这里。

    现在塞尔维亚王国还没有动静主要原因有两个,俄罗斯帝国会不会全心全意的支持他们、能不能短时间内收复伏伊伏丁那并同奥匈帝国进行谈判。

    如果没有摩拉维亚陆军团的突然到来,也许一切都随着塞尔维亚王国的计划进行,虽然未来他们会遭受奥匈帝国更强有力的报复,可起码他们收复伏伊伏丁那地区,但现在……

    “可以一战!”

    这是安德烈的话,如果单单是3000半正规军的话那他并不畏惧,可泰格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如果自己获得胜利之后如何。

    “输掉的结果不用多说,贝切伊沦陷我们战死或俘虏,可打退这支叛军我们应该去哪里?”

    一旦击溃这支大规模的叛军,那么接下来他们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贝切伊自然死守不得,可他们不在这里又能够去哪里?回奥匈帝国境内也不现实,太遥远而且路上的变数也太多。

    泰格的话让安德烈也沉默起来,不过谈论中的两人都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想要离开刚刚征召的青年们愿不愿意,毕竟这里才是他们的家。

    贝切伊的战争一触即发,而这个时候恩斯特已经乘坐上前往维也纳的火车,但恩斯特不会在维也纳驻足太长时间而是看望一下索菲亚女大公就直接回摩拉维亚。

    此时已经1902年的2月,东方即将开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春节,但估计今年的满清皇室没有那么好的心情来欢庆。

    满清皇室于1902年2月1日宣布一条让满清帝国足以坠落深渊的政策——允许满汉通婚,这无疑是一种妥协、一种对帝国开始失去掌控的起始。

    除去这一条政策之外,编练新军、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这也看起来都是兴国之策,可同时也是让满清帝国走向灭亡的前奏。

    东方的事情看起来同奥匈帝国毫无关系,实则不然!俄罗斯帝国为什么会突然加大对塞尔维亚王国的支持?无非就是东面战线因为英日的联盟而让他不得寸进,而一旦空余出机会,单凭一个塞尔维亚王国如何是奥匈帝国的对手?

    2月9日,奥匈帝国摩拉维亚陆军团副团长安德烈中校连同3565名士兵死守贝切伊,当日击溃叛军,其中叛军伤亡600有余且超过1000叛军被俘。

    安德烈本意是击溃叛军之后转战其他地方,但因为贝切伊政府临时负责人的强烈抗议,最终只能留守贝切伊。

    这个时候恩斯特已经回到摩拉维亚,有关于安德烈的消息也随着那一次胜利传递到恩斯特的耳中,得知摩拉维亚陆军团无大碍恩斯特也暂时放下心来。

    奥匈帝国高层包括恩斯特已经知道这样的僵持不会太长时间,因为俄罗斯政府此时已经开始同满清帝国谈判有关东三省的事情,而这件事一旦有结果俄罗斯必定会撤军,那时就是伏伊伏丁那叛军结束的一刻。

第一百十九章 伏伊伏丁那(完)

    塞尔维亚王国对于来自东方的消息即便没有奥匈帝国那么的灵通,可稍晚几天也得到满清帝国正准备同俄罗斯帝国谈判的消息。

    第一时间塞尔维亚王国首相访问俄罗斯,可最终的结果注定是不理想的,相比较西方的利益俄罗斯帝国无疑还是更加看重东方一些。

    2月15日塞尔维亚王国派遣出使团前往维也纳,谈和的意思不言而喻,伏伊伏丁那叛乱自然而然解除。

    这一战无论是奥匈帝国还是塞尔维亚王国损失都不是很重,可谈判并没有那么容易进行,因为双方都明白奥匈帝国的一位重要人物差一点被留在赛格德。

    国务重要,可是斐迪南大公毕竟是一位父亲,自己的次子被困数日斐迪南大公如何能够不愤怒?这些都将由塞尔维亚王国的使团承担,谈判还未开始塞尔维亚王国就已经做好长期谈判的准备。

    这个时候恩斯特已经回到摩拉维亚,虽然当初决定就在维也纳驻足一下就走,可最终抵挡不住索菲亚女大公的渴望在维也纳留住两宿。

    回到自己的领地上,无论是马塞纳还是伯特都很是激动,无不迟疑的说恩斯特就是他们的未来,没有恩斯特他们将毫无是处。一位继承人的重要性在恩斯特离开这里之后展现的淋漓尽致,就是素来冷静的马塞纳听闻恩斯特被困赛格德都想的无比慌乱。

    摩拉维亚陆军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撤回来,但摩拉维亚地区的情况已经稳定,重新回到徐徐发展的轨道上。

    3月6日,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成立,同一时间的摩拉维亚地区正度过春小麦的播种繁忙期。

    年仅七岁的恩斯特仿佛真正开始属于这个年龄阶段的生活,习武、学习、野外玩耍、骑马、射击……

    此时足球在欧洲已经很有影响力,英法德奥各国都有属于自己的足球队,本着添乱的意思恩斯特在摩拉维亚也成立属于自己的足球队。

    3月14日,中东铁路(满清东北铁路)俱乐部图书馆在哈尔滨成立,这是俄罗斯帝国为加深自己在东北影响力而做出的举动之一。

    这个时候塞尔维亚王国的使团已经到维也纳,他们本还因为几个条件而争吵,这件事传来塞尔维亚王国使团明白事情再也拖不得只能选择妥协。

    摩拉维亚地区的小麦播种期即将结束,但马塞纳一行人并没有因此而清闲下来,来自奥匈帝**方的几位将军来到摩拉维亚,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询问赛格德那架机枪他们能否量产。

    恩斯特可不知道自己随意的举动居然让自己捞到一个军火生意,此时欧洲各国正在军备赛之中,军火生意堪称赚钱速度第一。

    古堡里恩斯特邀请来自维也纳的将军们参加家庭宴会,毕竟是皇室成员,将军们都显得荣幸之至,毫不在乎邀请他们的只是一位七岁的孩子。

    马塞纳也在宴会邀请之列,虽然都是左右手,但管家身份的伯特在这样的场合上无疑不能同新城负责人的马塞纳相提并论。

    宴会上马塞纳表示重机枪自然可以量产,只是价格上比现在各国的重机枪标准价格要提高两成左右。

    奥匈帝国虽然不是什么经济强国,可是在欧洲也是排在前列,如果说连几百挺重机枪都拿不下,奥匈帝国的财政部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恩斯特希望在一些方面能够保持自己的优势,但这并不包括现在恩斯特拿出来的这些装备,因为他们比起现在的科技也就优先十几年的时间而已,有原型的情况下仿制轻而易举。

    几百挺重机枪只是一个先期交易,奥匈帝国的重机枪市场上万挺也不止,不多说仅仅是万挺重机枪也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

    普通的重机枪价格在250英镑左右,而恩斯特的报价最终大约会在300英镑,万挺重机枪就是300万英镑。这些即便除去各项费用也有百万英镑的利润,百万利润这足以让任何人为之豁出性命。

    谈判自然是由马塞纳进行,恩斯特可是贵族、是奥匈帝国的皇室,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够由他亲自插手?

    谈判的结果一开始就是注定的,奥匈帝**方先支付300挺机枪的预付款,如果合适未来他们则会加大订单,那个时候就是摩拉维亚军工崛起的时候。

    4月8日,俄罗斯沙皇代表雷萨尔同满清政府代表王文韶在北京签订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协议,俄罗斯同日本的关系已经恶劣到极点。

    时间很快就由1902年4月横跨到5月,4月总体没有什么大事,无非就是俄罗斯、东北、日本、英国之间的一些纠纷,而5月的事情则稍稍多一些。

    5月初满清政府成立山西大学堂、中旬上海总工会成立、末张之洞成立湖北师范学堂,满清帝国即将改革换代。

    5月的重要事情不单单只有满清帝国,古巴成立、奥匈帝国同塞尔维亚王国的谈判结束、摩拉维亚地区医药公司收益突破30万英镑。5月末,摩拉维亚成立摩拉维亚日报,报业股东则是一众摩拉维亚贵族,为首毫无疑问是摩拉维亚伯爵恩斯特·弗朗茨。

    6月,满清帝国流行霍乱传染病,一时之间各国纷纷紧张,包括恩斯特的古堡内都因此进行一次大清扫,恩斯特足不出户半个月有余。

    8月初,爱德华七世正式加冕为国王,各国君主纷纷送上祝贺,只有恩斯特明白,和平时期即将结束!

    9月末,美国百老汇第一个剧场开始营业,而在这营业的身后,欧洲诸国的军备赛开始由暗转明,德国、奥匈帝国开始因为殖民地的问题发出自己的诉求!

    此时此刻距离一战还有11年,摩拉维亚陆军团即将回到故乡,而重要的交通工具飞机此时正在试验当中,明年即将面世……

第一百二十章1910年

    “奥匈帝国万岁、摩拉维亚万岁、恩斯特伯爵大人万岁!”

    嘶吼来自摩拉维亚陆军学院,身为这间学校的创始人,恩斯特的目的无非就是未来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私人军队。

    经过伏伊伏丁那叛乱那一战,摩拉维亚陆军团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基层军官非职业出身、中高级军官指挥能力不足。

    为这件事伯特和恩斯特来回奔波于德国和奥匈帝国,功夫不负有心人,摩拉维亚陆军学院就在半绑架、半诱惑拉拢的情况下成立。

    因为里面有大量来自德国的军官,因此军官们也明显有德国陆军的习惯,但这是好事,德意志陆军在中世纪之后简直称得上霸主。

    这个时候已经是1910年,8年的光阴就这样默默的度过,摩拉维亚的变化很大、摩拉维亚陆军团的变化也很大,摩拉维亚伯爵恩斯特·弗朗茨的变化亦同样。

    无人加以节制的情况下摩拉维亚陆军团此时已经达到15000人,这些年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已经获得很大的利益,其中摩拉维亚陆军团功不可没。第一批士兵现在多半都是基层军官,经过短期的陆军学院培训,他们已经达到德**官标准。

    这8年的时间里世界倒是平静很多,不过大事情也有一些,主要还是围绕着满清帝国和英国、德国的一些事端。

    1903年时满清帝国梁启超前往美国会晤美国总统,满清帝国因为想要逼迫俄罗斯退出东北的缘故争争吵吵,梁启超前往美国也并非同这件事全无关系。

    可事实摆在面前,美国不可能因为满清的利益而得罪俄罗斯这样的强国,要知道现在的美国可还不是世界第一,真正的霸主那是纵横四海的英国。

    对于满清来说这几年的时间里变化很大(改革)可同时也是多灾多难,俄罗斯、日本、德国、美国、英国,这些国家无一没有盯着这块肥肉随时随地想要吞咽下去。

    1904年的时候日本偷袭旅顺,日俄战争正式爆发,也就是因此奥匈帝国才能够全力对付塞尔维亚王国,巴尔干半岛瞬间成为奥匈帝国的势力范围。

    为自己的远东利益,俄罗斯帝国大力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正式完成,考虑到未来的一战,恩斯特内心有一些小小的想法,十余名特使悄悄的前往远东地区准备寻找机会同那位满清皇帝见上一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