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水浒人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说水浒人物-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杀”的李逵(7)
献忠黄面长身虎颔,人号黄虎。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诡开科取士,集于青羊宫,尽杀之,笔墨成丘冢。坑成都民于中园。杀各卫籍军九十八万。又遣四将军分屠各府县,名草杀。伪官朝会拜伏,呼獒数十下殿,獒所嗅者,引出斩之,名天杀。又创生剥皮法,皮未去而先绝者,刑者抵死。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贼将有不忍至缢死者。伪都督张君用、王明等数十人,皆坐杀人少,剥皮死,并屠其家。胁川中士大夫使受伪职,叙州布政使尹伸、广元给事中吴宇英不屈死。诸受职者,后寻亦皆见杀。其惨虐无人理,不可胜纪。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当是时,曾英、李占春、于大海、王祥、杨展、曹勋等议兵并起,故献忠诛杀益毒。川中民尽,乃谋窥西安。
  知他也有所谓的天杀,他的性格比之李逵,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李逵不过是小说里的人物,只是用两把板斧砍人,他是用自己的权力指挥全军万马杀人,杀戮之多,罄竹难书。张献忠是什么人都杀,完全不选择杀戮对象。还想出各种杀人的办法供他取乐。他造成的灾难是无法言说的:
  川中自遭献忠乱,列城内杂树成拱,狗食人肉若猛兽虎豹,啮人死辄弃去,不尽食也。民逃深山中,草衣不食久,遍体皆生毛。
  “天杀星”李逵跟他比明显是小巫见大巫了。然而李逵是个虚构的人物,人们对他的杀戮是不能接受的。可以提出批评。然而对于张献忠这样的杀人狂,历史中还给他一个农民领袖的好名号,真是天理难容。人们还要苦苦地承受他造成的可怕的一切。文学永远是不能充分表现现实的。而且在这里没有高于现实,而是远远落在现实的后面。李逵是《水浒传》里很过分的一个,他也只是一个小角色。既然张献忠最终成为一个为历史学家口中眼中的英雄,那李逵最终被文学批评家们称为“活佛”就不奇怪了。张献忠的行为成为李逵的接受背景,在他无法言说的阴寒背景的衬托下,李逵的光彩与善良似乎就显露出来了。
  不过,这种行为为他带来了很大的名声,使他的名字成为一个恐怖符号。在假扮他的李鬼口中就有体现:
  那汉道:“孩儿虽然姓李,不是真的黑旋风;为是爷爷江湖上有名目,鬼也害怕,因此孩儿盗学爷爷名目胡乱在此剪径,但有孤单客人经过,听得说了‘黑旋风’三个字,便撇了行李逃奔去了。以此得这些利息。实不敢害人。小人自己的贱名叫李鬼,只在这前村住。”
  当然,李逵在战争中的表现是很出色的。他的个性充满锐气,使他适合做先锋。尤其在征讨方腊到关键时候,好汉不停地损兵折将,这时候,李逵便显出自己的胆色来。他敢于挑战非常强大的对手,冲在队伍的最前面。这对于一支军队来说,非常重要,作为军队最重要的就是锐气,胆色,李逵就是梁山军中的胆。他似乎有“亮剑”的精神,不论对手多么强大,他都能疯狂地进攻,不管结局如何,他总没有丢失战斗的勇气与锐气。这是他的杀人积极的一面。在这里,他充当了宋江征讨方腊的一柄利剑,一个优秀的马前卒。
  李逵的“天吃”
  李逵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吃人肉。他对此没有忌讳,而且好汉们也爱吃。在文中有多处描写: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杀”的李逵(8)
李逵盛饭来,吃了一回,看着自笑道:“好痴汉!放着好肉在前面,不会!”拔出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下两块肉来,把些水洗净了,灶里抓些炭火来便烧;一面烧一面吃;吃得饱了,把李鬼的尸首拖放屋下,放了把火,提了朴刀,自投山路里去了。
  还有一次人肉烧烤聚会:
  只见黑旋风李逵跳起身来,说道:“我与哥哥动手割这厮!我看他肥胖了,倒好烧吃。”晁盖道:“说得是。教取把尖刀来,就讨盆炭火来,细细地割这厮,烧来下酒,与我贤弟消这怨气!”李逵拿起尖刀,看着黄文炳笑道:“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今日你要快死,老爷却要你慢死!”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
  经常在电影里,资料里,看到日本满洲731部队的残忍的行径。这是很多国人憎恨倭奴的原因。因为这种不尊重生命的行为实在太过分。但是,李逵等人的行为似乎也不会让人原谅。看着这段描写,人们内心里会感到一种深深的阴寒,恐怖。可怕的事情,在好汉这里成了狂欢,成了一种习惯。李逵还评说黄文炳的肥胖,好用来烧烤。这一般是人们评价动物的,而且一般是弄死动物后再做来吃。他们却是当着黄文炳的面烧烤他的肉吃。李逵很积极很熟练地做这些事情,可见平日里,他一定没少吃。
  往常人们吃的食物,总在一定的范围内。现在人们总在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扩大食物的范围,吃一些以前从未吃过的动物或者植物。即使吃出流行的疾病也还是控制不住食欲。但是,人们总还有一个共识:不能吃人。这是文明发展到今天一个铁的原则。同类不能相残,人不能作为人的食物,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有人吃人肉,那他当然是天吃了。但也已经不能划入人的范围,应该进入兽的行列。《封神演义》里纣王的妃子妲己将伯夷考的肉做成饼送给西伯侯吃。让父亲吃儿子的肉,当真没有人道,显出妲己的狠毒,引出读者对她的恨。
  但是,在乱世中,人们面对饥饿时,就不会顾及这些人伦的定律。为了活下来,他们很容易就将一切的东西作为食物,人当然也不会例外。《本草纲目》里人肉,以及人体的每个部位都是可以作为药物。既然可以入药,当然也是可以吃的。鲁迅在文章里就有很充分的分析与谴责。在历朝历代的史书里,就是太平盛世,一旦发生灾难,人们易子而食的事情都很普遍。若在乱世,那就更是司空见惯了。一场战乱过后,人烟稀少,更不谈食物,人们不吃人,还能吃什么。在余华的小说《古典爱情》里就对这种情形进行了可怕的想象。《水浒传》里的人肉包子店的产生就是那可怕时代的缩影。如果牛羊肉多得吃不完,人们还有必要吃人肉吗?人们连生存都保不住,他们还能想到人伦的大节吗?在古典的小说里,多是才子佳人的爱情,多是风花雪月,美丽得让人眩目,哪一本能像《水浒传》这样直接面对苦难,面对残酷,面对真正的血淋淋的生活?
  李逵的吃人当然是不能被原谅的,他的杀人也是罪无可恕的。但是,在《水浒传》产生的漫长年月里,他都是作为正面人物被肯定的,如“真人”“活佛”“革命最彻底的农民阶级英雄”等等。这些名号自然都是时代的标签。在明代,他为人所称道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明代中后期王学左派的兴盛导致思想上出现了极端化走向,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力。人们往往厌恶虚伪之人,而喜欢真性情,如李贽的“童心说”、公安三袁的“性灵说”等。李逵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天真符合这一标准。无论是李逵的形象符合这一原则,还是李逵的形象本身就是依照这一原则量身定做的,他最后都被人们肯定。人们对虚伪太厌恶,因此陷入极端。二是明代独特的专制高压,特务机构的活动,他们的种种酷刑。加之以党争,皇帝动不动就殴打大臣,造成了一种戾气很重的文化氛围。嗜血、自残成为风尚,如在明代张岱的一篇散文里写到了袁崇焕被凌迟处的情景:袁崇焕的肉被百姓分吃。关于这一问题,在赵园先生的《明清士大夫研究》一书里有详尽的论述。'1'李逵的血腥行为在那时被人们所接受与此不无关系。后来政治本位的极左批评眼光也在一定程度上畸形地理解了李逵。李逵就这样光芒四射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其实,他的性格里沉淀着中国古代众多的阴暗与可怕,他的确很真诚,这些复杂的文化因素都杂糅在他身上。如果人们要憎恨他的罪孽,那就诅咒那个混账的时代吧!、
  注释:'1'赵园   《赵园自选集》中的《说“戾气”——明清之际士人对一种文化现象的批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武松:阴冷的复仇者(1)
武松是《水浒传》里描写最精彩的好汉之一。随着“武松杀嫂”故事的流传,这个孝义铁汉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上。武松的“孝”是争对他哥哥武大来说的:哥哥死后,他不顾一切,替哥哥复仇。他的“义”是指他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他能徒手打死老虎,力勇兼备,是条响当当的汉子。这都是人们对武松的定论。回到小说,重新感受武松的精彩人生,读者会有一些新的感受:武松是个复仇的使者,报复心很强,而且狂热地嗜血,性格里带有浓厚的阴冷成分。
  落难病汉
  在柴进庄上,武松是以病汉的形象出场的。宋江要上厕所,很急,不小心将锹里的火弄到武松脸上。武松惊出一身冷汗,病却因此好了。受到惊吓的武松准备报复宋江,幸好柴进劝开了。当得知宋江身份后,武松立即拜倒。宋江是武松命里的贵人,帮他治好了病。武松因误伤人,怕吃官司,流落在柴进庄上,已经有一年时间。他性子很急,经常打那些庄客,因此很多人说他坏话,不大讨人喜欢。柴进也渐渐冷落他。武松在柴进庄上过得不如意。
  但是宋江待他不错,花钱给他做衣服,送他钱花。当真拿他当兄弟看,几天时间,他就服了。宋江与李逵的交往也是如此——对于李逵,宋江总是予之以利。而对于武松,宋江用了一些情感。他给武松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让武松感到温暖。武松自幼没有爹娘,是兄长武大抚养成人的,对于兄长之爱格外的感恩。而且一身本领只有好汉才会赏识。就这样,两人结拜为兄弟。在这里,武松是个需要别人帮助的弱者。与结尾他成为一个独臂废人相呼应,暗示着他惨淡的结局。
  景阳岗打虎
  武松走出了柴进庄,堂堂正正地走在太阳底下,没有官司的担忧,没有疾病的困扰,何等惬意!走到景阳岗,他开始喝酒,好酒量!一连喝了十五碗。酒量是好汉本事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能大碗酒大块肉的怎可算是梁山好汉?武松是好汉里好汉,喝酒不含糊。尽管店家不卖,而且写着“三碗不过岗”,但武松还是执意喝了十五碗,喝了以后还偏要过景阳岗。店家阻拦他也不听。
  走到半山腰,看见官府公文,他才知道真的有虎。回去吧,恐怕那店家耻笑,好汉最重面子。他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当真好汉。武松醉得厉害,便在大青石上睡觉了。看后文知道,那里很可能是老虎休息的地方。睡了没一会儿,老虎回家了,饿得厉害,看见有人在家里等它,当然激动,准备就餐。武松这时无法,只好应战。一场人虎大战开始。老虎使出看家本领:一扑,一掀,一剪,都被武松闪过。老虎气势去了一半,武松开始反攻。常人见到老虎一般是要么吓傻,由老虎吃;或者是拼命跑,结果还是被吃。武松能冷静地躲过老虎的进攻,而且果断地反攻。可知武松的胆色,当真不比老虎差。但很可惜,哨棒打在树上,断了。这时只有一双手。为了求生,只好勉力一试。左手使劲按住虎头,要能单手按住一只饿虎,须知要多大力气,那虎爪在地上弄出四个小坑。按住之后,右手开始打虎头,一连打了五七十拳,老虎七窍流血,终于死了。
  整个武松打虎的经过极具真实性,显得格外精彩。武松打虎主要是他的求生本能与一身好本事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也有喝多了酒的缘故,从后面他打蒋门神的情节可以知道,他喝醉之后更厉害。但是武松遇虎却是一个“机”,若是没有店主的激将,若是武松胆小,或是不顾面子回去。那么他便不会遇见老虎,就不会打虎,便成不了英雄了。这里实际上也考验了武松的本事和胆色。人生的很多时候,能力的体现都是在危难之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做好充分准备遇见他人生的老虎,那么狭路相逢,只好勇敢面对。武松因此成为好汉,这是他成名的开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武松:阴冷的复仇者(2)
嫂 嫂
  来到阳谷县,武松成了打虎英雄。他无意的自卫行为使他成为造福一方的英雄。于是他开始成为一名步兵都头,一名衙门里的小吏。对于平常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恩遇。毕竟之前武松是平民。在阳谷县,他遇见了自己的亲哥哥——武大。在他眼里,哥哥有养育之恩,与父亲无异。但是他的哥哥长相的确很对不起观众,被人称为“三寸丁谷树皮”,又矮又丑。但这位哥哥却娶到了一位美貌的妻子——潘金莲。这样一对不相配的夫妻,日子是无法长久的。武大也不知是福是祸——后来证明是祸。他从清河县搬来阳谷县希望能过上安生日子。
  这位兄弟的归来给武大家里带来冲击。武松长大后,成为哥哥的保护者。现在兄弟成了都头,风光地回来了。这位一表人才的叔叔却让新认识的嫂嫂心动了。古代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约,这也是合法婚姻的基本模式。然而潘金莲却不是这样。她本是地主张大户家的使女,老色鬼张大户想占有她,不想潘金莲不从,而且到张大户的大老婆面前告状。弄得张大户碰了一鼻子灰,最后他怀恨在心,将潘金莲强行送给了武大,一文钱礼金不收。很明显,这桩婚姻是对潘金莲的惩罚,这样的婚姻潘金莲是不会认同的。在她内心里,武大实际上是张大户的帮凶。她的命运与《红楼梦》里的鸳鸯有些相似,只是她没有像贾母那样的人来维护,她自己也没有鸳鸯那样的烈性。这就意味着他与武大的夫妻关系是不和谐的,不稳定的。事实上,武大的确配不上潘金莲,尽管从道德上讲,他是个善心人。但终归很窝囊,什么主意也没有,只是听武松的;还总被人欺负,不能充当潘金莲的保护者:这样的男人是不会有女人喜欢的。而且他相貌奇丑,更加不会有女人来亲近,更何况像潘金莲这样的年轻貌美心比天高的女子。
  武松的来到,使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潘金莲在武松身上看到了希望。武松一身本事,一表人才,满身的英雄气,绝对是个符合古代女子要求的男人。这样的人物,又是自家兄弟,她动情是难免的。于是,她开始行动了:先是让武松搬回家来住,然后早早晚晚好酒好菜地伺候,希望借此来打动武松。而且武松一直单身,这都让潘金莲看到了希望。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铺垫后,她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开始直接进攻,进而表白了。
  下雪的一天,她摆好酒席等武松回来,一起饮酒,并用话语来*武松。武松都不曾有所表示。没有说不同意,也没有表示同意。潘金莲以为武松默认,最后竟直接动手动脚,引诱武松,希望能和他发生特殊关系。武松终于坐不下去,用一番大道理泼了潘金莲一盆冷水。然后怒气冲冲地走了,接着马上派人来取走行李,搬回衙门里住。
  这整个过程中,武松是被动的,而且也动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