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第一章开国之前,长江上的炮击事件
震惊世界的消息:渡江的解放军和英国皇家舰队打起来了。叶飞受陶勇情绪的感染,断然下令:“开炮!”
毛泽东感到问题严重,立即叫来周恩来,请他注意英国的动向“紫石英”号出现在江面
陶勇请示叶飞开炮
叶飞和陶勇订立“攻守同盟”
英国当局对“长江事件”反应复杂
第二章毛泽东要千秋万代坐北京
毛泽东住处发现一颗手榴弹。毛泽东若无其事地抽烟:“你们就是想把我锁在柜子里,不叫我接近群众。”
为了不让中央领导因饮酒过多而不能登上天安门,王鹤滨他们想出以水代酒的主意。进京路上,两位领袖意味深长的对话
毛泽东的防弹车不见了
毛泽东的“自由”变成了麻烦
菊香书屋迎来新主人
主席台上不能没有宋庆龄
领袖们没有和苏联老大哥们喝醉
第三章密议在克里姆林宫
周恩来指示滕代远:“为做到高度保密,各地党政负责干部,不要进站迎送,除非主席特别召见的。”
斯大林惊讶地擎着烟斗:“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要完成个什么事情,请周恩来来干什么?”毛泽东担心共和国得不到承认
毛泽东访苏的进程加快了
周恩来关注毛泽东安全的每一个环节
一块汉字碑所引发的联想
一枚锈手榴弹惊起一池春水
斯大林纳闷:毛泽东为何坚持要周恩来赶来呢?
一经苏方同意周恩来来苏,毛泽东顿时心情豁然
周恩来搬到毛泽东楼上住
毛泽东再次把斯大林的话头交给周恩来
周恩来力图打破僵局,又要不失毛泽东的“立场”
毛泽东与周恩来最后商定的条约
周恩来撤除隔板似乎是一种象征
共和国风云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目录
第四章将军大使等待出发
在将军们的眼里,这是少有的阔绰和讲究。别说冒着热气的酥鸡、鲜红耀目的大虾,就是那些盛刀叉的银器、水晶盆能值解放区多少担小米呀!高级饭店里的“土八路”
新中国的第一份外交经验
毛泽东接国书,将军大使们躲在屏风后面
面对北京饭店的感慨
将军大使们操练起刀叉
邓颖超现身说“太太”
周恩来兄长般叮嘱
第五章向西藏进军
彭德怀嘴上起泡,历代从西北进藏的军队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进藏部队断粮时已有不少人浮肿,吃了印度大米,浮肿的人更多了……毛泽东在访苏途中的决定
*选择了张国华将军
许多转业干部重新拿起枪
军长做出的第一个牺牲
领袖们全力支援进藏
毛泽东说:今年不进拉萨
当年的*喇嘛还很客气
谈判代表化险为夷
第六章抗美援朝成了头等大事
彭德怀不顾警卫的拦阻,推门而进,将毛泽东唤醒,汇报朝鲜战场的局势和困难,最后又说到毛岸英的死……
周恩来提议把彭德怀留在北京,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大家一致同意,但彭德怀本人却表示不愿接受。“小参谋”的汇报震惊中南海
不是毛泽东好战,而是人家打到了家门口
彭德怀支持毛泽东的出兵意向
斯大林的变卦,使毛、周陷于极度焦虑
聂荣臻累得睡过去
周恩来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压了数日
“彭德怀的事”成为领袖们最要紧的事
彭德怀主持军委工作
第七章丛林战火中的神秘大将
胡志明顺口咏出两句汉文诗,陈赓半开玩笑地指着自己的脸庞和开始谢顶的头发说:“胡主席,你看我这副模样怎么称得上美人呢?”
庆功宴上,胡志明放下酒杯,神秘地说:“这杯酒我只喝一半,余下一半留给我夫人喝。”在座的人一听都愣住了……胡志明向毛泽东请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目录(2)
虽有“香蕉”、“菠萝”小姐伴行,陈赓仍忧心忡忡
胡志明眼中的陈赓是“美人”加“英雄”
陈赓一口气说了4个小时
被陈赓称之为“败仗”的胜仗
陈赓火了:“这样的仗还不打,我就卷铺盖走了!”
破解胡志明的“夫人”之说
第八章刘亚楼为建空军呕心沥血
毛泽东说:“我们组建空军要苏联人帮忙,刘亚楼在苏联8年,通俄语,了解苏联情况,他在东北还办过航校,看起来,他是空军司令的最好人选了。”
刘亚楼打了个比喻:“陆军是老子,空军是儿子。”以后空军官兵都称陆军为“老大哥”。有了军衔后,刘亚楼规定,遇到同级的陆军军官,空军军官要先敬礼。毛泽东选定刘亚楼
向“远方”求援
刘亚楼大刹“天下第一”作风
红色战鹰出现在朝鲜上空
第九章海上军事行动
毛泽东弹了弹手中的烟头,对萧劲光说:“我就是看中你这个‘旱鸭子’当海军司令!”
炮击金门前,车站岗哨林立,官兵全部身着黄绿色陆军服。鱼雷艇也穿上了“衣服”。张爱萍、萧劲光接受毛泽东的重托
说笑成真
毛泽东记住了陶勇
当海军,先练脚
小炮艇打跑了胡宗南
等了14天
陶勇命令:“开始攻击!”
单艇独雷打“洞庭”
一江山岛成了人民的江山
一着妙棋保渔场
炮击金门,鱼雷艇秘密行动
杨成武急了:“南昌舰上还有个姓陶的!”
第十章中南海“打老虎”
中南海是警惕的。那段时间,毛泽东也是满脑子这方面的问题。就连散步的时候,他也会突然问李银桥:“你有贪污没有?”
当毛泽东的目光再一次盯在了刘青山、张子善的罪行材料上,他几乎是震怒了。在“夏天送瓜、秋天送蟹”的背后
中央的两条关键性指示
“白天敲锣打鼓,晚上回家抱头痛哭”的悲喜剧
毛泽东与周恩来为“三反”推波助澜
周恩来向毛泽东提出问题的另一面
惊动中南海的两只“虎”
第十一章共和国拒绝阴谋
毛泽东对高岗和饶漱石的印象不坏,认为他们进京可以加强中央的领导力量。
奉调入京的高、饶对人说:“这是调虎离山。”高岗活动得非常积极,他首先得到*的支持。饶漱石搅得毛泽东紧张起来
高、饶将目光瞄准了刘少奇和周恩来的位置
高岗闹腾得周恩来无法做会议总结
毛泽东让周恩来“搬兵”
高岗找毛泽东为饶漱石说情
毛泽东60大寿前后做出的决定
*激流猛转舵
毛泽东再次选择了刘少奇和周恩来
苏联解密档案:毛泽东谈高岗事件
事后证明“潘、杨事件”是一个冤案
第十二章胡风、俞平伯及梁漱溟
批判胡风的文章连连升级时,周恩来曾约胡风谈过一次话。
事隔多年,93岁高龄的梁漱溟回忆起与毛泽东的争论时,不无感慨:“这虚怀若谷的气度,如果能保留到建国以后,特别是在他的晚年,那该多好呢!”重庆谈判时,周恩来将胡风介绍给毛泽东
冲突的发生
由批判《红楼梦》研究一下转到批判胡风
狱中的胡风仍把周总理当作精神支柱
初识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梁漱溟
梁漱溟最后的感叹:还是毛泽东伟大
周恩来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第十三章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
各种传闻不断,使馆有些同志变得“草木皆兵”。有消息说,地方反政府军要进攻雅加达,在官邸的同志都“武装”起来,有的拿菜刀,有的拿棍子,严阵以待。
“克什米尔公主”号没有炸死周恩来,大批特工人员随即混入印尼,准备执行代号为“1”的谋杀周恩来的计划。周恩来临行嘱托
大使馆“草木皆兵”
毛泽东认为陈毅“临事而惧”好
周恩来究竟在哪一架飞机上?
大使和公安部副部长左右夹着周恩来
等候中国总理发言的时刻
黄镇解释华侨选择国籍的“三好政策”
苏加诺称宋庆龄:“Mydearsister!”
毛泽东、周恩来有意于中美签约
苏加诺也急于访华
哈达惊叹包尔汉
中国大米突然出现在印尼街头
涂改了日期的请柬
游泳池:听毛泽东说古喻今
陈毅舌战赫鲁晓夫
难熬的一夜
前言
从共和国诞生的礼炮隆隆,到“大跃进”的热浪滚滚;从庐山的风云激荡,到“*”的历史失误;从*结党营私、红极天下,到折戟沉沙、面目全非;从江青一伙风光无限,到“四人帮”被人民审判;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到后来的改革开放……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袖人物及彭德怀、陈毅、贺龙、陈赓、刘亚楼、耿飙、黄镇等众多将领,在共和国这个大舞台上,演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忽如一夜,风暴席卷,恶人当道,威猛一世的将帅们饱尝了酸咸苦辣,足智多谋的外交家们一时难辨东西,黑白颠倒,神州蒙冤……好在历史是人民写就的,最终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
你既可能为一代革命精英的言行拍案叫绝,也可能为历史的错轨而喟然长叹,更会为共和国的光明前途而振奋。打开长卷,每一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都给你以新的启示;每一个故事都展示了领袖人物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流露了他们内心的苦闷和难言,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共和国领袖群体。平心而论,谁都难以超越历史的局限性,他们是人不是神,为此我们并不苛求他们的得失,只是尽量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而使我们这个民族中薄弱的一环坚固起来,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共和国昨日的风雨历程,是由一系列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创造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呕心沥血,上下求索,无疑是大浪漩涡的中心。前进与曲折,光荣与梦想,几度大悲大喜,多少是非曲直,构成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千古诗章。一代*人物已经故去,新的领袖展示政坛。经验也罢,教训也罢,血也罢,泪也罢,这厚重的共和国历史,不管你是否亲身经历过,或者听说过,都是一部难以复制的人生宝鉴。后人只有深深地记住它,才会珍惜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才会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全新的人生……
。 想看书来
开国之前,长江上的炮击事件(1)
震惊世界的消息:渡江的解放军和英国皇家舰队打起来了。叶飞受陶勇情绪的感染,断然下令:“开炮!”
毛泽东感到问题严重,立即叫来周恩来,请他注意英国的动向。
“紫石英”号出现在江面
1949年1月1日,新华社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号召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解放全中国。4月,正当第二、第三野战军在以*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下,沿西起鄱阳湖口东至江阴要塞的千里长江北岸,准备渡江作战时,千帆竞渡的长江江面上,传来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渡江的解放军和英国皇家舰队打起来了。
英国皇家海军驱逐舰“紫石英”号被我军击伤后搁浅俘获这起被后人称作“紫石英”号事件,其由来是这样的:
1949年4月20日,是*历史上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失败,解放军的百万大军雄踞长江北岸,正以弯弓待发之势,准备渡江,直捣国民党老巢;而长江南岸的国民党75万守军,困兽犹斗,生死存亡在此一役。
这一天,滚滚长江却异常平静地流淌,好像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一样。
然而,早晨,晨雾刚刚散去,大约8点半钟,一艘打着米字旗的英国军舰驶进扬州东南20公里的三江营水域。这一带是解放军渡江东路大军第八兵团的防区。
东路大军预定的渡江作战时间是4月21日,此刻正在严阵以待,准备随时投入战斗。可是江面突然出现的这艘英国舰只干扰了这个计划。
以后才知道这艘英舰叫“紫石英”号,是隶属于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护卫驱逐舰。这是一艘刚下水不久的新型战舰,排水量约2000吨,舰上装有102毫米火炮6门,40毫米火炮6门,另外还装有24管的深水炸弹发射器,载有192名官兵。
执行封江任务的解放军炮兵连,发现“紫石英”号驶进封江领域,立即开炮示警。为防止炮弹击中军舰,弹着点选在军舰的左前方。随着一声轰隆巨响,炮弹托起高高的水柱,江面也随之动荡起来。
然而听见炮响的英舰不但没有对警告做出丝毫响应,而且开足马力,加大航速,拼命驶向上游。
炮兵连发出第二发炮弹,弹着点仍在军舰左前方,只是靠军舰更近了,只有30米,炮弹溅起的水花足以落到军舰的前甲板上。这时,军舰上的炮口转向了北岸,随着火花闪动,几发炮弹落到了沿江的炮兵阵地和村落。“紫石英”号开炮了!
根据上级“假如发现外国军舰,凡是不听我军警告停止航行,可以不再警告,立刻射击”的指示,岸上炮三团两个炮兵连立即向“紫石英”号开炮还击,与此同时,相邻的炮一团也主动投入战斗。
在这样的情况下,“紫石英”号的结果可想而知。仅仅三分钟的战斗,“紫石英”号便中弹30余发,指挥台与前主炮直接被炮弹击中,舰身多处洞穿,操纵系统失灵,航向失控,舰首偏斜,勉强坚持着驶向南岸,在一阵断断续续的突突声中,搁浅了。
军舰仍未脱离我军火炮的有效射程。又一发炮弹跟踪而至,落在后甲板,炸毁了后炮,“紫石英”号完全瘫痪。很快,在“紫石英”号上挂起了两面表示投降的白旗,一面挂在主桅上,另一面挂在后桅上。显然,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的舰队没有投降的习惯,不会预先准备白旗。那是两条白色的大床单。 。。
开国之前,长江上的炮击事件(2)
事后统计,这次水陆炮战,解放军炮兵部队无一伤亡,而“紫石英”号损失惨重。据两天后上海出版的《字林西报》报道:该舰在这次战斗中,舰长斯金勒少校阵亡,副舰长威士敦上尉重伤,全舰共死亡17人,负伤20人。而后来的消息证明,“紫石英”号实际的伤亡人数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英国远东舰队获悉“紫石英”号在长江受伤的报告后,副总司令梅登海军中将立即乘坐旗舰“伦敦”号,并率驱逐舰“黑天鹅”号全速驰援。4月21日晨,英国舰队驶过了江阴,继续向解放军控制的江面前进。英舰虎视眈眈,将舰上的巨炮一齐指向北岸。
而扬子江北岸八圩港一带,正是解放军东路渡江大军第十兵团的防区。
位于八圩港右侧的突出部,有一个简陋的炮兵观察所,它是第二十三军炮六团一营的左观察所。此时正是二连观测员崔汝山的值班时间。小伙子才18岁,典型的山东人模样:黑黑的脸膛,浓浓的胶东口音。因为有点文化,一当兵就在营里当上了文书。1948年5月,他调到华野特种兵纵队特科学校学习炮兵行当,淮海战役结束后被分配到炮六团,小小年纪就担任了排级待遇的观测员,令不少同乡同龄人羡慕不已,都说还是喝几口墨水管用。这个小观察所,下面是泥巴,上面是两块门板,只能容两个人并排站着。最重要的物件有两样:一架望远镜,一部电话机。这架望远镜,专业术语叫炮队镜,也算得上是精密仪器了。透过它一看,不但宽阔的江面尽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