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6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用来对付突击部队的印军主力部队还在亚纳河西岸向北推进,为了堵截突击部队,印军在戈西集结了大约10个师的兵力,在防线两翼投入了上百支侦察分队,还在整条防线上建立了有线通信网络。只要突击部队进入侦察分队的视野,就能通过有线通信网络将情报发给其他作战部队。
  问题是,突击部队根本没有去戈西。
  傍晚,担任突前任务的侦察兵到达马图拉郊外。
  按照凌云霄的请求,炮击从18点3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19点30分。
  炮击结束的时候,突击部队的主力已经在马图拉外面摆好了阵列,进攻随即开始。
  突击部队突然出现在马图拉,印军的第一反应就是死守马图拉,随后命令亚纳河西岸的围剿部队向马图拉前进。
  问题是,突击部队为什么要放弃进军新德里的机会,攻打戈西南面的马图拉?
  不管古吉拉德怎么想,突击部队攻打马图拉不是好兆头。
  戈西只是一座小镇,而且位于防线后方,就算突击部队打下了戈西,也会被马图拉的守军围剿。更重要的是,突击部队缠着马图拉打,很有可能是在为进攻新德里做准备,不是真的想攻打新德里。这一判断让古吉拉德相信,突击部队的任务是诱敌,让印军把新德里的主力部队派到南面去,为北面的3个军创造攻打新德里的机会。戈西距离新德里太近,印军很快就能回防,要想达到诱敌的目的,就得把战场选远一点,让印军无法及时回防。毫无疑问,马图拉是最理想的选择。
  这一判断,让古吉拉德坚定了歼灭突击部队的决心。
  不干掉那支左冲右突的装甲部队,新德里就永无宁日。
  古吉拉德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裴承毅也在观察着战场上的变化。
  实际上,早在30日凌晨,裴承毅就发现印军开始加强新德里北面防线,似乎更加担心驻扎在西线战场上的3个野战军。
  最初的时候,裴承毅还不大相信印军会如此愚蠢。
  不管怎么说,北面3个军对新德里没有多大威胁。如果能用3个军打下新德里,裴承毅早就采取行动了,何必让“敢死队”在南面折腾呢?
  直到突击部队在珀勒德布尔暴露行踪,印军还在加强新德里北面防线,裴承毅才不得不相信,印军一直盯着北面3个军,没有把突击部队当作主要威胁。在南面集中兵力围剿突击部队,也是不得已之举。对印军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在北面的3个军南下之前,干掉南面的突击部队,避免腹背受敌。
  既然如此,裴承毅采取了将计就计的对策。
  30日清晨,他就让66军、62军与61军进入进攻阵地,摆出进入印度境内的架势。
  此举果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但新德里的守军向北面集中,整个西北战场上的印军都进入了战斗状态。
  当然,仅仅做做样子是不够的。
  与凌云霄通电话的时候,得知突击部队将去攻打马图拉,裴承毅没有反对,正是因为攻打马图拉能够让印军继续做出错误的判断。换句话说,如果攻打戈西,反而有可能让印军认为南面的突击部队才是主要威胁,从而把留在新德里北面的军团派往南面,使围剿突击部队的兵力增加一倍以上。与50万印军周旋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再增添50万印军,就算突击部队的战车全都装上风火轮,也不大可能突出重围。
  裴承毅的目的只有一个,继续施加压力,让印军只能被动作战。
  突击部队攻打马图拉的时候,仍然只有南面的印军前去围剿,让裴承毅松了口气。基本上可以肯定,突击部队能够顺利引开印军,迫使印军调动新德里南面的所有部队。只要凌云霄不停下前进的脚步,一直在战场上兜圈子,印军就只能跟着突击部队跑。按照裴承毅做的部署,如果突击部队向东运动,拉开印军的防线,降低印军的兵力密度,甚至能够抓住机会打两场小规模歼灭战。
  突击部队打得越狠,对印军的牵制作用越大,对印度的心理压力也越大。
  觉得凌云霄那边基本上不会有问题之后,裴承毅才把目光转向了博帕尔。
  38军在29日21点30分开始攻打博帕尔,比裴承毅计划的提前了几个小时。早打晚打不是关键问题,如何打下博帕尔才是裴承毅必须考虑的问题。
  毫无疑问,攻打博帕尔的战斗不会很轻松。
  卷十 龙腾九天 第150章 围点打援
  制订战役计划的时候,裴承毅立足于快打与狠打。
  调遣38军参战,当面向元首解释攻打博帕尔的重要性,都是为了尽快发起攻打博帕尔的作战行动,不让印军有足够的时间加强博帕尔的防御。
  可以说,印军入侵尼泊尔的时候,裴承毅就知道,必须快速攻占博帕尔。
  为此,裴承毅还与袁晨皓做了一次简单的兵棋椎演,不同的是,这次扮演杜奇威的不是袁晨皓,而是裴承毅。椎演结果坚定了裴承毅的想法,如果不能快速攻占博帕尔,攻打博帕尔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从整场战争的高度来看,攻打博帕尔,不是因为博帕尔有多重要,而是占领博帕尔能够大大缩短战争时间。也就是说,博帕尔只是起点,不是终点。如果不能在占领博帕尔之后迅速向西推进,扫荡纳尔莫达河北岸地区,将印度本土拦腰斩断,那么攻打博帕尔只是战役级别的进攻行动,起不到战略效果。要想达到战略效果,就不能在博帕尔投入太多兵力,必须留下充足的作战部队,在占领博帕尔之后发起大纵深战咯进攻。要想用最少的兵力占领博帕尔,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在印军加强博帕尔的防御之前占领博帕尔,也就得以最快的速度发起进攻。
  可以说,整个战术思路很清晰,也很简单明了。
  具体实施起来却没有这么轻松。
  第381装甲旅攻占埃达沃之后,裴承毅就命令空军全面轰炸博帕尔,而且明确要求要不间断的轰炸博帕尔,不给博帕尔守军喘息机会。为此,不但战术航空兵全面出动,连战略航空兵都参加了战斗。虽然持续不断的轰炸不大可能摧毁印军的防御阵地,但是能够给印军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让印军得不到休息,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军人也是人,精神得不到放松,迟早会垮掉。
  空军全力以赴,陆航也没闲着。
  从28日夜间开始,陆航互开始重点打击博帕尔驻军的装甲力量。进入29日,陆航调整了轰炸行动,开始重点轰炸印军阵地上的永备防御工事。虽然受战机作战半径、载弹能力等因素限制,陆航的轰炸力度比不上空军,但是在打击重点目标的时候,专门用来执行低空打击任务的DW…26B比任何一种战术战斗机都要强大。为了提高打击效率,陆航甚至出动了为数不多的几架远程无人侦察机,专门为攻击机群指引目标。
  持续1整天的轰炸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38军主力部队从埃达沃南下的时候,基本上没有遭遇抵抗。
  地面部队攻打博帕尔之前,裴承毅让作战参谋统计了轰炸结果,与军情局提供的印军防御部署情况对比,确定摧毁了多少目标,还有多少目标需要摧毁,然后把需要摧毁的目标坐标发给远程炮兵,在炮火准备阶段予以打击。
  虽然在大部分参谋看来,总指挥没有半点压力,仿佛拿下博帕尔只是举手之劳,但是裴承毅一直在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博帕尔的防御强度到底有多大。
  埃达沃的战斗证明,印军已经掌握了修建防御阵地的最佳方法。
  既然在埃达沃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印军没有理由不在博帕尔构筑同样的防御阵地。
  最重要的是,博帕尔不是埃达沃!
  作为中央邦首府,博帕尔是一座人口超过500万的超大城市(按照国际标准,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都是超大城市),因为地处纳尔莫达河北岸平原地带,所以博帕尔的市区面积比人口多出一倍多的加尔各答还要大的多(加尔各答位于恒河河口,受河口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影响,市区面积并不是很大),达到了2000平方千米。如果将周边几个中小卫星城市算进去,博帕尔的总人口接近800万,市区面积超过3000平方千米,印军防御范围超过5000平方千米。
  攻打这么大块地方绝非易事。
  更重要的是,裴承毅不可能用攻打埃达沃的方法攻打博帕尔,也就是说,不能在博帕尔使用特种炸弹,至少不能在市区内使用特种炸弹。
  加尔各答的风波还没平息,再在博帕尔惹上麻烦,承担责任的肯定不是唐应龙。
  有的时候,裴承毅也不得不佩服敌人的智慧。
  除了10多个印军师之外,“守卫”博帕尔的还有包括几名自由记者在内的国际记者团。
  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这些记者是受印度邀请前往博帕尔的,名义上向全世界报道印军将誓死守卫博帕尔,实际上则是用来对付共和国的特种炸弹。别说在炸死记者,只要特种炸弹落在博帕尔,共和国就将吃不了兜着走。
  虽然项铤辉没有格外叮嘱,但是裴承毅知道,绝不能在博帕尔使用特种炸弹。
  不用特种炸弹,要想攻占5000平方千米的印军防御阵地,就算再投入几个军,也需要花上好几天。
  毫无疑问,印军要的就是争取到这几天时间。
  29日夜间,38军刚刚发起进攻,裴承毅就收到唐应龙发来的战报,博帕尔的印军阵地非常牢固,常规战术很难确保进攻速度。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裴承毅仍然倍感头痛。
  因为博帕尔是38军的最终目的地,所以唐应龙没有让部队停止进攻,而是按照裴承毅的吩咐,在避免出现较大伤亡的情况下稳步推进,用蚕食战术攻占印军阵地。38军也做了充分准备,跟随主力部队行动的工程兵在战斗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专门配发给装甲部队的工程钏也起到了作用。按照38军的战斗报告,进攻的时候,配备工程钏的主战坦克冲在最前面,由步兵战车保护侧翼,如果遇到印军的露天坑道,直接用工程钏将其填埋,运送工程兵的装甲车跟在装甲部队后面,在装甲部队稳住战线后,由工程兵使用专门的设备探查地下坑道系统,然后用爆破的方式摧毁地下坑道。虽然这样的战术很难提高进攻速度,但是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进攻损失。
  问题就在这里,进攻速度上不去,战斗会打到何年何月?
  打到30日黎明,9个小时内,38军的进攻部队只椎进了2千米,平均每小时推进200米左右。虽然战斗伤亡并不大,阵亡官兵不到20人,伤残的也不到50人,战损更是微乎其微,只有2辆DZ…31A与4辆DB…30A被摧毁,几辆受损坦克与战车都能在前线修复,但是按照这个进攻速度,38军需要2个月才能打下博帕尔。
  毫无疑问,别说2个月,就算是2周都将使博帕尔战役失去意义。
  怎么办?
  唐应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30日上午,他就与裴承毅通话,建议让充当预备队的2个战斗旅开辟2个新的进攻方向。按照他的估计,同时从3个方向上发起进攻,能够使椎进速度提高5倍,在9月10日之前拿下博帕尔。
  裴承毅没有采纳唐应龙的建议,因为他的计划是在9月5日之前拿下博帕尔。
  如只拖到9月10日,不但会在博帕尔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队,印军也有足够的时间完善纳尔莫达河北岸的区的防御部署。
  强攻肯定没戏,全世界都盯着呢。
  让裴承毅有点恼火的是,杜奇威肯定看出了他的窘境。30日下午(美国东部时间30日上午),五角大楼的某位官员在私下里向CNN记者透露,博帕尔固若金汤,中国军队打下博帕尔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动用战术核武器。这条消息立即扩散到全球各地,让那些无事找事的人都队为共和国即将在博帕尔使用战术核武器。
  美国此举的用意非常清楚,那就是告诉中国政府,别在博帕尔玩火。
  裴承毅也在当天下午接到了项铤辉的电话,元首已经下达明确指示,不能在博帕尔使用特种炸弹。
  虽然裴承毅压根没有想过使用特种炸弹,但是这道命令仍然让他心里不是个滋味。
  说白了,打到这个时候,裴承毅第一次感到手脚被人绑住了,非常不舒服。
  不能强攻,要用什么办法才能在9月5日之前打下博帕尔呢?
  这个时候,袁晨皓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打下博帕尔?
  攻打博帕尔的目的,无非是为西进打开通道,如果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为什么不可以采取别的办法呢?比如放下博帕尔,把目光放得更广阔一点。
  受袁晨皓的启发,裴承毅很快就理顺了思路。
  确实如同袁晨皓所说,打博帕尔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既然不是目的,就可以用其他手段达到同样的目的。
  当天傍晚,赶在吃晚饭前,裴承毅联系了唐应龙,让第382装甲旅继续从正面攻打博帕尔,出动侦察部队,严密监视博帕尔的各个方向,如果印军突围,或者发起反击,可以选择呼叫火力打击,或者用第382装甲旅的预备部队进行阻击,绝不能让博帕尔的印军离开防御阵地。最重要的是,第381装甲旅与第383机械化步兵旅分头从博帕尔的北面与南面向西机动,准备阻击正在赶往博帕尔的印军。
  裴承毅调整38军的战术部署时,袁晨皓着手调整空中支援与炮火支援。
  重新部署好作战行动,两人才离开战术指挥中心,去了军官餐厅。
  还是点了那几个菜,等勤务员上菜的时候,两人聊了起来。
  “围点打援确实是解决办法,不过不是最理想的解决办法。换句话说,要想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还要具备几个条件。”
  裴承毅笑着点了点头,示意袁晨皓继续说下去。
  这个战术是袁晨皓想到的,所以裴承毅不想跟他“争功”。
  “母庸置疑,印军指挥官肯定早就料到我们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不然不会在博帕尔构筑那么广阔的防御阵地,也不会以零散的方式向博帕尔派遣增援部队。在对手已经掌握了我们的战术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达到目的?反过来看,对手希望我们采用围点打援战术的目的是什么?毫无疑问,38军不可能迅速攻占博帕尔,只能干掉增援博帕尔的印军,要想打下博帕尔,还得投入其他作战部队。走到这一步,就算我们费劲力气拿下了博帕尔,也不可能立即西进,甚至的在博帕尔停下前进的步伐。印军死守博帕尔的目的,无非就是要让我们停止前进。也就是说,即便丢掉了博帕尔,印军也达到了目的。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继续西进,让印军的希望破灭。大部队西进,能不能绕过博帕尔呢?毫无疑问,我们不能绕过博帕尔,因为博帕尔是该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就算向围困安拉阿巴德那样包围了博帕尔,西进的军队肯定会遇到后勤保障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印军已经吸取了经验教“博帕尔防御阵地的范围是安拉阿巴德的十多倍,而且铁路站在市中心,如果我们用安拉阿巴德的方法,在郊区修建一条长达数百千米的临时铁路,这明显行不通,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工程部队,没有那么多的工程物资,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把铁路修通了,恐怕我军早就占领了博帕尔。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攻占博帕尔,而且必须在主力西进之前占领博帕尔。”
  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得让博帕尔的守军投降。”
  袁晨皓愣了一下,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