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先签署的“双边合同”,美孚在谈判中大举让步之后,对其他美国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谁都不能否认美孚在美国的地位,更不能否认美孚与美国国会、美国国务院、甚至与白宫的密切关系。在众多参与谈判的美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看来,美孚几乎以“跳楼价”的方式甩卖在印资产,不是说美孚的在印资产没有价值,而是有特别的含义。准确的说,就是美孚有内幕消息,知道拖下去没有好处。
连美孚这样的超级企业都让步了,其他美国企业还能怎么样?
当然,也有不怕邪的。
紧随美孚之后,福特公司与吉庆公司签署了购买协议,将其在印的5家合资汽车生产厂、38家汽车零备件生产厂、22家汽车设备供应企业(主要从事汽车设备进口贸易)、以及由2378家连锁销售店组成的汽车产销网络以19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吉庆公司,并且与吉庆公司达成了相关协议,即印度政府造成的破坏由福特公司承担。
所谓兵败如山倒。
美孚与福特“投降”之后,之前还在积极争取的波音、英特尔、IBM、微软、沃尔马等美国大企业迅速转向,陆续与共和国企业签署了相似的合同。
大方向已定,美国中小企业就只能加快“逃亡”了。
到10月23日,除了与军火相关的谈判工作还没有完成之外,共和国企业已经与美国企业签署了1854份合同,以大约2128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了绝大部分美国企业在印资产,基本上完成了谈判工作。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足以记入史册的谈判。
虽然用美国新闻媒体的话来说,美国企业在印度遭遇了“滑铁卢”,不但赔掉了数十万亿美元的资产,还首次集体“战败”,但是结果远没有美国新闻媒体说得那么严重,从某种角度看,这甚至救了绝大部分美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别的不说,战争爆发后,那些主要业务在印度的美国中小企业就陷入了困境,不但导致数十万美国人失业,还产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如果没有共和国企业提供的数百亿美元的“援助”,上千家美国小企业将在年内破产,受债务危机影响,还会有数千家美国中小企业破产,并且导致上百万美国人失业。可以说,对绝大部分美国中小企业来说,不管谈下来的合同有多少钱,都是让他们能够维持经营的救命钱。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共和国企业也没有吃亏。如果没有收购美国企业在印资产,而由共和国企业从头做起的话,投入的肯定不是2128亿美元,就算投资额不会增加10倍,也会增加5倍以上。
可以说,这就是商业谈判的奥秘所在。
只要双方都有诚意,最终都能从中获得好处,差别只是谁的好处更多一些,而谈判也只是争取更多的好处。
毫无疑问,共和国企业获得的好处明显超过了美国企业。
经济上的利益不说,由此带来的心理影响,还有对两国政府政策的影响,就足够让王元庆心安理得的前往莫斯科了。
美国政府背后是哪些人?白痴都知道,美国政府就是美国企业的代言人。
因为三坚集团在与美孚集团的谈判中大获全胜,为后面的谈判提供了“范本”,所以所有合同中都明确规定,由印度政府(海得巴拉政权)导致的损坏,将由美国企业承担一切责任。为此,合同签署之后,共和国企业只支付了10%到50%的款项,等到战争结束后,再由损伤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支付剩余款项,以及支付多少剩余款项。
仅此一点,就足以决定莫斯科谈判的“主旋律”。
布兰迪诺再牛、美国国会再牛,也不敢拿美国企业的利益儿戏吧!
卷十 龙腾九天 第183章 分蛋糕
10月24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极尽奢华的晚宴无处不在展现主人的好客与豪爽,在金发美女的带领下,各国元首与随从陆续入席。千万别小看那些容貌娇美、身材婀娜的金发美女,她们都是俄罗斯内务情报部(前身就是鼎鼎大名的KGB)的高级特工。
晚宴安全按照俄罗斯的传统举行,主宾在一起,陪宾在一起。
入座后,王元庆朝对面的布兰迪诺看了过去。
俄罗斯总统也算是用了心,因为主宾席为长条桌,所以按照共和国的礼仪,俄罗斯总统坐在正首主席上,王元庆与布兰迪诺分别坐在左侧与右侧的客席上,代表欧盟参加首脑会晤的法国总统偌旺斯坐在下首的末席上。如此一来,王元庆与布兰迪诺正好面对面。当然,按照俄罗斯的礼仪,并没有什么主席、客席与末席之分。如此安排,也是俄罗斯总统的另外一番心意。
宴会正式开始,俄罗斯总统先首先致辞,希望四方首脑会晤取得圆满成功,接下来王元庆、布兰迪诺与偌旺斯分别致辞,均希望四方首脑会晤取得圆满成功。
4位元首的致辞,已经预示四方首脑会晤不会太轻松。
说实话,王元庆对俄罗斯风味没有多少兴趣,就算面对一大盘正宗的鱼子酱,也提不起半点胃口。不是王元庆的胃口不好,而是这么丰盛的晚宴让他想到了三年前,也就是他第二次当选共和国国家元首后出访俄罗斯的遭遇。
2032年底,王元庆第二次正式访问俄罗斯。按理说,作为大国元首,王元庆应该在俄罗斯得到最高级别的接待,结果却吃了闭门羹。原因无二,2027年,王元庆第一次当选共和国国家元首后,第一次出访就去了俄罗斯,并且带去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商贸团,与俄罗斯签署了总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贸易合同。
2032年,王元庆首先访问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与朝鲜,第二轮出访才去了俄罗斯,而且是顺道访问,没有带商贸团。
不得不承认,俄罗斯是一个很“势利”的民族。
虽然在席卷全球的大萧条中,俄罗斯的经济没有崩溃,与共和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原料、为俄罗斯提供数百万个就业岗位、使俄罗斯每年获得大约3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共和国的巨额采购,俄罗斯将是大萧条中倒下的第一个强国。2027年,大萧条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共和国的经济强劲复苏,给俄罗斯带去了数百亿美元的订单,俄罗斯总统用超高规格的待遇接待了王元庆。2032年,王元庆空着手去了莫斯科,而且不打算从俄罗斯采购原材料,而是要求俄罗斯开放国内市场、缩小贸易顺差、从共和国采购更多的商品、切实保护共和国企业与商人的利益,结果俄罗斯总统不但没有用国宴招待王元庆,还以政府首脑的级别接待了王元庆。
一顿饭是小事,可是王元庆不是一个人,他在外事活动中代表了整个共和国。
谁都知道,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在走下坡路,而且无可挽回。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继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举步维艰,叶利钦奉行的亲西方政策几乎将俄罗斯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国内矛盾丛生、民众生活贫苦,一些在苏联时期鼎鼎大名的大型企业濒临破产。此时,共和国与西方世界的10年蜜月结束,再次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全面封锁。受国家利益驱使,共和国与俄罗斯迅速走近,在以军工与资源为主的各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好景不长,到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的时候,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与共和国的关系开始走下破路。虽然2017年爆发的伊朗战争使两国认识到了来自美国的威胁,从而使两国关系有所改善,但是并没消除两国的矛盾,只是延迟了矛盾爆发的时间。
从表面上看,共和国与俄罗斯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贸易上。
凭借广袤的国土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资源输出国,输出的石油(虽然不再是主要能源,但仍然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煤炭(重要的化工原料)、天然气(主要用在化工领域与日常生活)、木材、铁矿石、铜矿石,稀有金属等重要资源占全球贸易总量的20%以上。
不得不承认,共和国需要俄罗斯的资源。
虽然共和国也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是从2022年开始,共和国国内生产与消费所需的大部分资源都靠进口。共和国大量进口资源的原因很复杂,比如持续半个世纪的乱挖滥采对资源造成的严重破坏,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国内资源产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攀升,严厉的环保政策对资源开采行业的限制,平衡贸易政策对进口的刺激作用等等。2024年,共和国全面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进口国。到2034年,共和国进口的资源已经是美国的184%。
从很大的程度上讲,共和国进口资源的成本超过了美国。
原因无二,美国一直是资源进口大国,数十年内控制了全球主要资源产地,形成了由华尔街金融资本家控制的资源进口与生产体系。别的不说,在数得上来的几个资源出口大国中,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就有澳大利亚、加拿大与墨西哥,而与共和国关系密切的资源出口大国只有阿根廷,如同俄罗斯、巴西、南非、尼日利亚、刚果(金)、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等资源出口大国,都采取两头逢源的态度,在共和国与美国的竞争中获得好处。
仅从争夺资源的角度讲,全球大萧条对共和国有好处。
大萧条时期,在全球市场对资源需求急剧萎缩的情况下,共和国借助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发展动力,不但超越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资源进口国,还利用“买方定价权”在资源定价谈判中取得了优势地位。特别是在王元庆出任国家副元首,全面调整政府结构,为政治改革做准备的时候,随着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力度下降,民族企业家与民族金融资本家迅速发展壮大,各产业与行业联合会的影响力得到实质性增强,共和国的民族企业在对外谈判中采取一致口径,迫使掌控大量资源的西方金融资本家不得不缴械投降。
比如在2023年底,也就是全球经济见底的时候,共和国所有钢铁企业(实际上绝大部分钢铁企业受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已经把生产基地转到了越南、朝鲜、泰国、缅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周边国家)一致要求取消与三大矿业集团(巴西的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与力拓)签订的为期20年的“长期价格协议”(实际上在2025年就将到期),以每年一签的方式确定铁矿石供应价格,并且要2024年的铁矿石供应价格在2023年的基础上降低77%(由每吨128美元降低到每吨29。5美元,铁矿石的盈亏点为每吨29美元)。与往年的铁矿石谈判相比,这次只持续了不到2个月,力拓就率先与共和国钢铁行业协会签署了合约,随后淡水河谷与必和必拓也签署了合约。毫无疑问,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铁矿石供应商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不签署合约,3家铁矿石供应商肯定会在2024年底倒闭。更重要的是,共和国的钢铁企业不一定要从3家铁矿石供应商手里购买铁矿石,早在2023年初就与三坚集团签订了按照每吨40美元采购铁矿石的长期协议价格。
与铁矿石的情况一样,其他资源出口商也都盯着共和国的企业。
比如在石油方面,自从共和国提出了“国家采购方案”之后,最初只有伊朗、委内瑞拉与尼日利亚与共和国签署了相关协议。2023年,共和国的化工企业在“国家采购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产销联合采购方案”,由化工行业协会与石油生产国签署采购协议。在该协框架范围内,共和国的化工企业拿到了每桶28美元的超低油价(2024年的国际石油期货均价为每桶34美元),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
可以说,在只有共和国的资源需求足够大的情况下,资源生产方没有多少谈判余地。
更重要的是,大萧条推动了国际资源产业重组。
2024年,三坚集团跻身全球10大资源生产集团,2027年就取代淡水河谷,成为全球第一大资源开发商,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拥有数以千计的资源开发项目。按照当时某西方财经期刊做的统计,三坚集团拥有全球11%的铁矿、8%的油田、14%的天然气田、7%的铜矿与26%的稀有金属矿,集团总资产超过8万亿欧元(约合50万亿人民币)。集团市值近5万亿欧元,持有大约8%股份的蔺彦博仅此一项的资产就有4000亿欧元,而蔺氏家族总共持有集团37%的股份、总资产18500亿欧元,即便不算其他资产,蔺氏家族已经超过了资产在大萧条中急剧缩水的洛克菲勒家族,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家族。
虽然三坚集团的成功有其特殊性,但是也可以看成共和国资源企业的一个缩影。
到2027年,大萧条渐行渐远,全球经济开始回暖的时候,由共和国资源产业行会得出的统计结果是,以三坚集团为首的28家大型资源企业(其中25家是私营企业)已经控制了全球27%的铁矿、21%的油田、33%的天然气田、19%的铜矿与54%的稀有金属矿,共和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资源控制国。2034年底,共和国控制了全球大约30%的资源,而美国控制的资源仅有23%。
由此可见,大萧条就是新老交替的大洗牌。
掌握了资源,又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资源需求市场,共和国在国际资源定价中的话语权早就超过美国。
问题是,这也导致共和国与众多资源出口国的矛盾急剧升温。
别说俄罗斯,就连巴西,印度尼西亚等资源出口国都对共和国控制全球资源,独揽资源定价权感到非常不满。
不可否认,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为获得最大利益,共和国的企业绝对不会把推动别国发展当成义务。
正是如此,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才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也由此可以看出,共和国与俄罗斯的矛盾不是贸易摩擦与贸易冲突那么简单,而是两国对资源定价权的争夺,是两国对利益的争夺。
按照俄罗斯国家杜马在2034年初提交的一份调查报告,因为共和国企业在资源定价权上的霸权地位,俄罗斯每年损失450亿美元的贸易收入、150万劳动者失业、国民平均收入减少12%。
不管这份调查报告有没有根据,都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受此影响,俄罗斯一直在谋求制衡共和国的力量。因为美国同样是“资源霸主”,投靠美国等于从虎口掉入狼口,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俄罗斯从未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而是大打欧盟牌。原因很简单,欧盟是仅次于共和国与美国的第三大资源消费区,如果按照人口计算,欧盟很有可能在10到20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源消费区。更重要的是,共和国的人口一直在减少,如果不能得到遏制,2070年之后,欧盟很有可能超过共和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资源消费区。可以说,欧盟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
与共和国、美国相比,欧盟控制的资源就少得可怜了。
一个需更大量出口资源,一个需要大量进口资源,俄罗斯与欧盟一拍即合。
虽然共和国仍然是俄罗斯最大的资源进口国,但是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2040年之前,欧盟就将取代共和国,成为俄罗斯资源的主要买家。
与欧盟走近之后,俄罗斯的底气也足了很多。
毫无疑问,俄罗斯与共和国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贸易冲突此起彼伏。
在大部分经济学家看来,如果共和国不能在资源定价权上做出让步,戗罗斯很有可能在2050年之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