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5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司的明军士卒,再登上城墙后,开始沿着上城的台阶往城下冲击,荷兰人则躲在屋顶、窗户内,向明军射击,冲下台阶的明军被连连击倒。

    明军丢下十多具尸体,又退回城墙,蹲着与荷兰人放枪对射。

    这时又有数百人,从明军占据的地方攀爬上城,城墙上明军的火器,开始密集起来,逐渐压制住了屋顶、房屋内还有街巷中荷兰人的火力。

    这时一个司的明军士卒,再次尝试冲击,士卒被连连打倒,但终于还是冲下台阶,杀入门洞内,将里面的几名荷兰人砍死,然后放下吊桥,打开了城门。

    李定国见吊桥急速放下,堡门被缓缓推开,顿时挥刀一指,怒吼道:“杀!”

    拥堵在第一道墙与第二道墙之间的两千多人马,顿时呼号着蜂拥而入,火红的身影,攒动的碟盔,开始冲入堡内的街道。

    第二道墙上的荷兰人,逐渐溃散下城,一部分向最后的主堡总督府撤退,更多的则失去编制,分散成小股,慌不择路的躲入仓库、住宅、工坊之中。

    明军首先占据各个重要的街道和路口,然后开始沿着街道,逐屋与荷兰人争夺,并迅速从西面向中心推进。

    李定国进城之后,没有深入,他站在城门处,见属下士卒打着火炬跑步通过幽暗的门洞,衣甲摩擦的声音和密集而又整齐的脚步,传入他的耳中。

    他再抬头看向城内,堡内的街道上,枪声和喊杀声响城一片,声音和街道上弥漫的硝烟,一起缓缓上升,最后在空中消散。

    虽然杀入城中,但是巷战依然激烈。

    此时在主堡内,总督科尔瑞的办公室内一片慌乱,纸张和文件散落了一地。

    “总督阁下,明人已经攻入堡内,荷兰的士兵正在西城区与明人激战,但是他们人多,估计很快就会占据西城区,向总督府推进!”一名荷夷军官,手里提着一把冒烟的手枪冲进来,慌张的说道。

    科尔瑞面色狰狞,“思迪乌,你马上带人在街道上布防,不要让明人冲过来,另外组织人手,将仓库中的粮食,运进总督府来。”

    总督府是整个巴达维亚的中心,修得十分高大,并且坚固,是整个堡垒的中心,也是第三道防线,科尔瑞决定凭着最后一道工事坚守。

    “阁下,粮库发生叛乱,早就被叛贼点燃了!”那名叫思迪乌的议员,却急道:“阁下请恕我直言,公司在南洋,以及在对待明朝的策略上,完全且彻底的失败了!现在只有趁着,明人只占据西城区,我们立刻从北面突围,乘船冲出巴达维亚!”

    粮库被烧,那坚守主堡也没有意义,最后只能向马六甲一样,粮尽而降。

    “该死!”科尔瑞怒骂一声,但是不得不承认失败,荷兰人是来赚钱的,不是来玩命的,他现在只能承认失败了,“让议员们收拾一下,我们马上撤退。”

    这样一来,荷兰东印度公司将一下失去南洋,海上的马车夫,在西方刚被英国人击败,在东方又被明朝打败。

    这个雄霸海洋数十年的海权大国,注定要没落,而且比历史上衰落得更快,几乎就是这几年间,便沦为边缘。

    城中街道上,四处都在厮杀,周岱带进城来的三百多人,估计已经死了大半,剩下的也被杀散。

    在明军冲入城中后,周岱便改变了方向,带着人马向总督府的方向突击,他们进入一条街道,旁边有跪着将枪举起的荷兰人,说着众人听不懂的荷兰话,似乎是在求饶和投降。

    周岱听不懂他们的话语,但只要跪地举起手来,他都没有理会,但是身后的几民汉子见了红毛鬼,却抬枪就射。

    “砰”的一声枪响,就打的那跪地的荷兰人,身体倒飞,撞在街道边的墙上。

    这些汉子刚开始打枪都不准,见血还吐得稀里哗啦,但等连着杀了几人后,便已经红了眼,见了荷兰人就杀。

    这时他们撞开一间屋子,几个荷兰人的伤兵躺在里面,他们惊恐的望着进来的周岱等人,其中一名荷夷哭得稀里哗啦,鼻涕眼泪流了一脸,嘴里连连求饶,周岱刚准备发话,便听身后一阵“砰砰砰”的铳响,将屋里的荷兰人全都杀了。

    此时因为殖民当局已经没了抵抗的意志,城中的散兵无人指挥,明军进展突飞猛进,迅速占领各个街区,并开始组织人手控制火势。

    忽然一阵巨大的欢呼声响起,那是明军已经冲进了总督府。

    科尔瑞与东印度公司的高层们,逃出堡内,他们听见身后的欢呼声,转头看去,北段堡墙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火炬,更有一队人马,从北城出来,向码头追来。

    科尔瑞吓得面无人色,纵横海上的荷兰人,仓皇的从码头分别登上三艘武装商船,船只刚起锚杨帆,穿着红色布甲的明军火铳手,已经杀到码头,蹲着朝离开码头的大船射出一阵排铳。

    荷兰人顾不得打上一炮,便仓皇逃出海港,而他们刚出海面,便遇上了游弋的明军战船。

    双方在黑暗中一场混战,三艘荷夷战船,一艘被击沉,一艘被俘,一艘趁着夜色,向北逃离

第1275章大局已定

    昨晚荷兰人被突然袭击,总督科尔瑞仓皇而逃,不过当时情况混乱,大量的荷兰人还在与明军在西城区激战,科尔瑞也没有机会全部通知,所以撤走的只是少数,堡内还有大量的荷兰人滞留。

    这些荷兰人的散兵游勇,躲在仓库和屋宅中,与明军进行巷战,堡内的大火和枪声,持续到第二天的下午,还在继续。

    这时城中依然不时会有一声枪响传出,但紧接着便会有成片的枪响随之连续响起,直到明军将躲着开枪的荷兰人射杀。

    战事本来不用这么惨烈,可是因为荷兰人被分割在各个街区,不知道总督和议员们已经撤了,他们没有得到命令,所以一些死硬份子,便据屋而守与明军死抗。

    再加上堡外的苦役,加入到搜捕荷兰人的行动中后,他们为了给亲人报仇,发泄心中的仇恨,许多投降的荷兰人都被打死,使得一些在暗中看到的荷兰人,不再投降,而是负隅顽抗。

    从昨夜持续到此时的巷战,给明军造成了大量的伤亡,这又使得原本还比较克制的明军,在同袍伤亡的刺激下,也红了眼,不在接受投降。

    这时几名被明军搜出来的荷兰人,被押到街道旁,反绑着手背对明军跪下,明军士卒从后面抬起火铳,扣动扳机,在一阵“砰砰砰”的铳响中,这些荷夷全部后脑勺开花,身体栽倒下去。

    明军士卒杀完人,也不清理,领队的小旗,便带着手下继续沿着街道逐屋搜索。

    等到傍晚时分,城中粮仓引燃的大火,还在滚滚燃烧,浓密的烟尘,盘旋着上升,数十里外都可以看见,但城中的枪声却终于停歇下来。

    李定国在护卫的保护下,走过横尸满街的街道,踩着满地的血浆,进入荷兰人的总督府,然后召集部署前来议事。

    “大帅,堡内的荷兰人尽皆授首!”铠甲上血迹斑斑的明军将领,大声禀报道。

    将领话刚说完,周岱、胡升等人也进入屋内。

    李定国看着他们,笑道,“这次能取下荷夷的堡垒,周岱你们功不可没,本帅看能不能给你谋个千户,你等着封赏吧!”

    “卑职谢过大帅,不过堡垒能打下,全都是弟兄们用命,大帅指挥有方,卑职不敢居功!””周岱等人心中虽然高兴,但却忙行礼道。

    李定国摆摆手,“赏罚分明,这是大明的规矩,你们不用谦虚。”说着他看向众人,“既然荷夷已经肃清,那就赶快组织人手扑灭大火,不要让火焰烧毁其他仓库,赶紧将堡内的物资统计出来!另外不要再杀俘了!”

    七月初四,明军完全控制了巴达维亚,结束了荷兰人于此数十年的统治。

    明军清点出来的物质十分巨大,银两与物资将近五百万两,其中一半乃南洋的明人所有,监军钱秉镫到了之后,按着抄出荷兰人的账目,将一部分还给了南洋的百姓,引得南洋的百姓一阵欢呼。

    明军既然拿下了巴达维亚和马六甲,荷兰人在南洋便算彻底失败,几乎完全被赶出了南洋,剩下一淡目等地还有极少数的荷兰人,已然不足为虑,就算明朝不出手,估计马打蓝苏丹国也不会留这批荷兰人。

    如今明朝控制了马六甲、巴达维亚、泗水等城,等于将荷兰人在南洋的势力范围全部兼并,由此而来,对于南洋自然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其实在明朝打下马六甲时,这种影响就已经体现,在马六甲对面的苏门答腊岛上,原来明朝起义军领袖张琏所立飞龙国的后裔,便希望能够请为藩臣,亚齐王国也表示愿意进贡。

    整个南洋的局势一下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明朝现今对于藩臣却有很多规矩,并不是谁都可以来抱大腿的。

    成为藩臣,不仅是形成军事上的联盟,在经济和贸易上,明朝也会给藩属便宜,但其它各国显然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

    如果明朝的藩属与它国冲突,明朝会纠集整个藩国体系内的国家,率大军为藩属出头,只此一点,就不是一般国家能够享受的。

    想要进入大明的藩属体系,并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今后将是个欲做走狗而不得的时代。

    不过明朝也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样会引起这些欲进贡而不得的国家产生敌对的情绪,影响明朝的贸易,所以钱秉镫便上书,除了现有的藩臣之外,还得有个预备藩臣的制度,允许一些国家朝贡,将他们纳入势力范围,不许它国染指,但这些国家,不享有藩属国与明朝在贸易等各个方面的便宜。

    随着西方强国的崛起,殖民主义的盛行,弱小的国家,就只能联盟或者找靠山,不然只能灭亡。

    明朝的藩属和朝贡体系,将为这些国家提供一个很好的选择,先努力成为一个有资格朝贡的国家,然后再想办法成为藩臣,那么此国在大明朝庞大国力的加持下,仅仅是军事联盟一项,就能立马让一个不入流的国家,成为三流国家,甚至更强。

    在拿下巴达维亚之后,接下来,主要便是对马六甲和巴达维亚更改汉名,恢复两地的繁荣,并设立像占城一样的总督区域,保持明朝对此地的控制。

    这时李定国和南洋的陆师,剩下的任务,基本只剩下维持马六甲、巴达维亚、泗水等地的安定,没了作战任务。

    南洋的捷报,很快就被送到南京,王彦看到之后,立时大喜,兵部也觉得大势以定,内阁在折子上批注着的意见也是,“南洋两夷,今荷夷以败,所余者,惟西班牙盘踞于苏禄小岛,虽难骤拔,但除之不过早晚而已,监国大可安心。”

    这日王彦在议政堂内,看了详细的军报之后,笑道:“南洋战事于去岁起,直今已经大半载,终于快要结束,李定国这次做的还算不错,他报功的折子也上来了,该怎么赏,可以大度一些,毕竟据说缴获就在五百万两以上。这一战,我们是赚了的!”

    几位大学士也跟着笑了笑,方逢年笑着站起来行礼道:“奖赏的事情,内阁已经在议了,监国可以放心,必然让将士们满意。另外,内阁想给马六甲和巴达维亚更改个名字,还请殿下赐名!”

    这个名字是得改一改,没道理再用荷夷取的名字,不过王彦一时间也没有好主意,他沉吟一下后,开口笑道:“不如将此事登在邸报上,向天下才学之士征名,如何?”

    “朝廷扩海疆数万里,这是普天同庆的事情。监国之策,可以让百姓知道我朝之盛,让士子参与其中,乃是与民同乐。臣以为可行!”张肯堂笑着捋了捋胡子道。

    这确实也是王彦的一点小心思,做好事,做大事,就得留个名。扩海疆万里,他这样的功绩怎么能不让天下知道,不听一听百姓对他的吹捧哩。

    不过这事后来,虽然讨论激烈,但也并不是如王彦所想的那样,一片吹捧歌功之声,其中不少人便说王彦不务正业,不忙着统一天下,实现大一统,赶紧灭了金国,却舍本求末,去蛮荒之地,穷兵黩武,让人大失所望。

    当然这是后话,王彦当即笑道:“那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众人自然没有意见,这时陈邦彦便起身道:“监国,如今荷夷以败,剩下就是西夷盘踞于苏禄,陆师以无太多作用,是不是可以将李都督调回南京呢?”

    王彦想了想,“李定国可以调回,不过军队暂时留在南洋,等水师击败了西班牙,局势稳定后,再将陆师抽调一批回来。另外,孤有个想法,南洋之地水师为主,但有时候难免遇上陆上之事要解决。孤准备从陆师之中,调拨一部精锐,也不须要太多,大概万人左右,交给水师指挥,诸位以为可行吗?”

    “这次南洋作战,我朝出动陆师三万人,但实际而言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人马。如果给水师一支万人的陆氏,那么许多问题,水师就能解决,不用再去调配陆师,临时拼凑人马,臣以为可行!”陈邦彦点了点头。

    这次南洋作战,明军抽调三万人,但马六甲战事一结束,就有近两万人,因为天气和水土不服的原因返回广州,为水师训练一支能够适应南洋气候的陆师,确实很有必要。

    南洋的利益关系到商会和五德号的利益,那也就关系到官绅的利益,众人都不会反对加强南洋水师的提议,当下王彦又与几人商议了南洋的贸易和藩属的问题。

    可以说,明朝这次与西方的交锋,基本已经大胜,而且将意义深远。

    之前明朝也与西方交手几次,但可以说只是小规模的交手,但这次却不同,算得上是一场正面的碰撞,而荷兰人的失败,必然给西方其他的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明朝与西方在南洋激烈碰撞之时,其实在伏尔加河畔,另一场东西方的碰撞,也拉开了序幕

第1276章粗粮出关

    去岁,公元1654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其中由以清的覆灭,最为震动天下时局。

    在清覆灭之后,金成为了明朝唯一的对手,也是明朝今后必然征讨的下一个国家。

    自秦皇扫**,统一天下以来,整个华夏民族,就种下了大一统的基因,所以金国上下都知道,最后一战迟早会来。

    今岁,明朝又北击蒙古,南征西夷,解决了牵制手脚的两大隐患,金国便更加紧张起来。

    为了摸清明朝什么时间动手,以及战备的情况,金国花费了大笔的银钱,还有人力物力,用来刺探明朝的情报。

    四川作为明军北上汉中,进攻金国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金国刺探的重中之重。

    去年底,曾经被吴三桂烧毁的金牛道栈道,就被四川官府花大力气修复,四川与汉中的联系便又畅通,随之而来便带来了两国商旅之间的往来。

    虽说明朝禁止向金国输送粮食和精铁等战略物资,但是其他物品却不禁止,双方依然有商业上的往来。

    特别是汉中的人口,大多是川北迁过去,他们与四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虽说两国敌对,但是民间的联系却并没有斩断。

    金国的密探便时常扮成商旅,到四川以及其他各处,刺探情报,而明朝同样派遣了大批人员,对金国进行渗透。

    四川北面保宁府境内,这里的人口被吴三桂迁走了大半,之后四川布政使司从川南和川东迁来了一些,再加上官府劝说一部分土司下山耕种,所以广元的人口,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