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章建有被女儿告上了法庭,知情的人无不惊讶万分,这么慈祥的父亲、这么忠厚的人却被自己的女儿告了。人们在惊异和不解中叹息不已。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这类案子和类似这样的事在全国还有多少呢?真希望越少越好!
“你不就是为我活着嘛!”
“你不就是为我活着嘛!不行,今天你一定要陪我去!”
韩女士听到女儿这话时,浑身不由一哆嗦。
这几天她正感冒发烧,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女儿不仅没关心问候她,每天还像往常一样等着她做饭、泡咖啡、冲牛奶,而且不管费事不费事,仍点着要做她平时爱吃的饭菜。她有些责怪女儿不懂事,但一想到女儿每天学习那么紧张,嘴边的话就没说出来。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星期天,女儿放假,突然来了兴致,要去郊游,还生拉硬扯着要母亲陪她一块去。韩女士此时头晕无力,对女儿说:“娟子,妈实在去不了,妈妈下地走几圈都没力气,要不你自个去吧。”谁知女儿一跺脚,任性地说:“妈!你平时不总说是为我活着嘛!我就要你去!叫我一个人去游东湖,想照张相还得求别人,一点儿意思也没有!”
韩女士说:“娟子,妈真的去不了。”
“去不了也得去!”女儿蛮横地说。
母亲拗不过女儿,只得陪女儿一起去十几公里外的东湖,结果回来就住进了医院。
在武汉采访,朋友老谭向我们讲述这对母女的故事时,这个平淡而又让人难忘的细节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从朋友那得知,家住洪山区的韩女士,早年与丈夫离异,独自含辛茹苦拉扯着女儿韩娟慢慢长大。一个独身女子,既要面对紧张的工作压力,又要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日子当然很难过,有人便劝韩女士再婚。但已经历过一次失败婚姻的韩女士,对婚姻充满了恐惧和失望,同时她也害怕,如果再婚,丈夫对女儿不好,她该怎么办?女儿已是她生命的全部,她绝不会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给女儿以任何伤害。她不能确保再婚的丈夫像自己一样对女儿好,因此也就不能容忍这样一个人走进自己的生活圈子进入自己的家,于是她拒绝了婚姻。她把自己生命的全部希望和爱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13岁的韩娟,虽经历了父母离异的沉重打击,但在妈妈的保护下,慢慢走出了单亲孩子常有的那种抑郁阴影,因为妈妈给了她太多的关爱。平时,只要她提出任何要求,妈妈总会千方百计去满足她。别人没有的洋娃娃、高档玩具她先有了,别人没有的时髦新潮衣服她先有了,别人没有享受的一个星期吃一回麦当劳她享受了,别人没有的CD、漂亮手机她有了,可以说在妈妈的呵护下,她成了一个为所欲为的小公主。妈妈只有一个希望,要她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混出个人样。
面对妈妈的关爱,女儿并没太多的感受,她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妈妈就该为她付出一切。妈妈经常对她说:〃娟子,妈妈就是为你活着的,只要你快活,妈妈就高兴。〃可慢慢长大的娟子越来越感到,妈妈并不能总让她快乐。她经常看到一些同学由爸妈用小车接送上学,虽然她可以吃麦当劳,但她却从来也享受不到那种待遇。又如有不少同学,经常在学校向同学夸耀爸爸当什么官,家里有多漂亮的楼房,她则根本没法和这些同学比。于是她就觉得妈妈对她的那点爱实在算不了什么。因此,她觉得对妈妈提什么要求都是应该的,即使妈妈生病了,也应该要陪她去郊游。
这种现象,是父母太窝囊呢,还是孩子太自私?两者无疑都有。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应该的,但这种爱如果过了头,就会变味,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不但在孩子面前显得窝囊、无威信,而且很容易培养出不懂事、缺乏爱心的孩子。作为孩子,面对父母的细心呵护,如果不能够正确理解父母的爱,一味以自我为中心,就势必变得自私冷漠、不可理喻。这样的例子真的是很多。
如一对在外地打工的夫妇,知道孩子喜欢吃鱼,每次总是节约其他开支,为孩子买回他喜欢吃的鱼,做得香喷喷的端上桌,夫妇俩却很少品尝。每当看到孩子津津有味地吃鱼时,夫妻俩便会开心地对望一眼。一次,妈妈觉得自己的鱼做得特别好,就想挟一块让丈夫尝尝,不料她的筷子刚伸到鱼上,14岁的儿子竟一下拨开了妈妈的筷子,不满地瞪了妈妈一眼,然后将鱼盘一下挪到了自己面前。
夫妻俩惊讶地看着儿子,平时只要他们谁去沾一点鱼,儿子总会露出不悦,没想到今天竟公然把妈妈的筷子给拨开了。
14岁的儿子,开始让夫妻俩感到是那样的陌生。
还有位爸爸,家里不宽裕,女儿平时花钱却大手大脚,为制止女儿随意挥霍,就对女儿说:〃你这样浪费,将来上大学还要花大钱,钱从哪儿来?〃
谁知女儿听了,圆瞪了眼说:〃你们不会挣?不会挣可就太窝囊了!实在不行你和妈妈还可以去卖血!〃
父亲怎么也没想到女儿会这样回答。女儿咋就这样没心没肝,对他们没一点感情呢?女儿年轻轻的咋就没想到自己去卖血呢?
孩子变成这样,孩子应该反思和改变,家长也同样应该反思和改变。
家长教育孩子要多一些爱心,但爱心绝不等于对孩子无原则的迁就和纵容。家长在孩子面前无原则的迁就纵容,常常会造成两种恶果,一种是很容易养成孩子的霸王习气,什么都要按自己的意图来,稍不如意便会大吵大闹或使小性子,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二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感恩,更不知道关心他人,一些孩子甚至动不动就对家长吹胡子瞪眼,呼来唤去当“奴仆”使唤。这样的孩子连基本的爱心和孝心都没有,满脑子装的全是自我,不要说没学成材,就是学习非常优秀,将来能考上硕士、博士,学成后人格不健全,对社会又有多大的用处?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知付出为何物(1)
12岁的周昕,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每次考试都在全班数一数二,还是个篮球高手。但最近,这孩子的一些行为却让家长和老师都犯了愁,因为孩子的自私已发展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
在家里,周昕一直以“小皇帝”自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一切都得顺着自己,稍不如意还会使性子甚至和爸妈对着干。
周昕的爸爸妈妈都是工人,平时工作很辛苦,干一天活回来常常腰酸背痛,还得小心照顾自己那宝贝儿子。孩子只知道要家长关怀,却从不知道关心一下家长。有时爸爸回来,腰痛得坐都坐不住,妈妈让儿子为爸爸捶捶腰,儿子总推说有作业,明明坐那里看电视,也不去为爸爸捶几下。一次妈妈终于忍不住,责怪他太懒,儿子竟反驳说:“你们不总说学习是我的事,其他都是你们的事吗?我只把学习搞好就行了,老爸腰痛,你们自己解决好了!”
儿子的话让爸妈听得直抽冷气,同时也在反省自己,平时他们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却忽视了教孩子怎样做人,尽管他们给了孩子那么多爱,却导致孩子极端自私、冷漠,根本不知道关心别人。
在学校,周昕的自私和冷漠同样也让班主任季老师吃惊。季老师认为一般小孩只要老师多给以鼓励,都会乐于助人。季老师见周昕的学习好,总是先夸他品学兼优,同时也希望他能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可老师每次对他说的话,他全当“耳边风”。一次谈话中,周昕终于向老师吐露了心声:“我为什么要帮他们,帮了他们,他们的成绩上去了,就会成为我的对手,我才不会那么傻!”
周昕说话时的表情极其认真,显得十分“成熟”,但这种认真和成熟却让老师万分吃惊。他才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啊,所表现出来的世故成熟竟远远超过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应该有的善良和纯真。
周昕现象在青少年中并不是个别。在我们调查中,经常能听到家长和老师抱怨孩子的冷漠和懒惰。有一次,一位快50岁的母亲轻轻叹息着对我们说:“现在的孩子真是没意思透了!”
原来,这位母亲在单位面临竞争上岗,母亲文字功底差,好不容易写好了竞岗报告,总觉得不通顺,就想让上高三的儿子给改一改,谁知儿子竟冷冷地对她甩一句:“你竞争上岗,关我屁事!”母亲怎么也没想到儿子会说出这话,真是伤透了她的心。儿子长到十七八岁,在她的印象里,提什么要求,她和丈夫都会想尽办法满足。小学六年级时,儿子看到有同学买了手表,便回家闹着也要买。尽管当时家里非常困难,他们还是把别的开支压了又压,为儿子买回了手表。这么些年来,大事小事他们从没让儿子委屈过,从没让儿子失望过,没想到现在请儿子办这么一点小事,儿子都不买账。
还有一次,一位朋友给我们讲了广州一位老人的遭遇,这位善良的老人几十年来,不断用自己辛苦挣的钱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等到他老了,被病魔困在床上,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一些受他帮助过的学生竟然连一句问候的话都没有,更谈不上经济上资助和行动上帮助了。这些人缺少的不是帮助别人的能力,而是缺少做人的良心。
只要他人关怀,从不知道关心他人,是目前不少孩子冷漠心理的一种突出表现。这些孩子由于过多地享受到了父母的关爱、他人的关爱,形成了自私冷漠性格,缺少热情、个性强、不讲团结友爱,不少孩子讲吃、讲穿、讲玩,吃苦耐劳精神差,不喜欢跟别人接触,不关心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事情。用一个家长的话说,就是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付出为何物。这是一种可怕的心理,这种心理导致的后果是高度的自我中心,严重的自私,和因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而造成的无知和无能。这样的孩子多了,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还由谁来承负?这样的孩子不仅在家庭中是无用的人,在社会上、在我国正倡导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更将是无用的人,最终会被无情抛弃到时代的后边。这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来说都绝不是小事。
有报道说,东华大学2004年新学期一开学,校领导收到一封家长来信,来信反映:孩子住校,一星期回来两天,带回一星期换下来的脏衣服和鞋袜;每周回家就是看电视、玩电脑、听CD、打手机,每晚玩到半夜,甚至通宵;第二天睡到中午或下午起床,接下来又是电视、电脑……孩子称“一周下来辛苦了,应该放松放松”。和孩子谈起假期家务劳动,孩子竟说:锅碗是绝对不洗的!还说“同学们都如此”。
家长指出,已经是20多岁的大学生了,总应对家庭负些责任吧,不能只是索取。希望###门和学校对学生加强道德和责任心教育。
上大学的孩子如此,中小学的孩子又怎样呢?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为母亲洗脚”的公益广告,曾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一些中小学便想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的孝心和爱心。如北京房山区一中学就为学生们布置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给父母洗一次脚。虽然学校曾多次督促,并采取了一系列考核措施,但最终能做到的学生只有四五个。学生拒做“为父母洗脚”的作业,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却在父母。父母习惯于在家中包办一切家务,把子女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造成了孩子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给予,拒做洗脚作业也就不足为怪了。
。。
不知付出为何物(2)
无论上大学的孩子不愿帮父母洗碗,还是上中学的孩子拒做“为父母洗脚”的作业,虽然都不是大事,但却值得我们的父母和子女从自身的角度好好反思。父母反思一下什么才是对孩子正确的爱?怎样才能真正教育好子女,使他们健康成长?子女则要反思一下我是怎样长大成人的?我对这个世界付出过什么?我该怎样去回报父母的爱、老师的爱、社会的爱?离开这些爱,我们还能够生活在这个世上、能够长大成人吗?
我们想告诉孩子的是:爱,需要换位思考!爱,需要行动和付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可怕的生命冷漠
谁会注意到在浪漫高雅的大学生宿舍楼,会发生下面这样一桩悲剧呢?
那是2002年初冬的一个午夜,某高校静静的女大学生楼内,突然传出一个女生尖锐的惊叫,整栋楼的女生几乎都被这叫声惊醒。发生了什么事?原来,一个上洗手间的女生无意间发现有一男生正爬上阳台,往女生宿舍偷看,那女生便吓得一声惊叫。
随着女生的尖叫,刚爬上阳台的那名男生一失手,从四楼重重地摔了下去。
得知是偷窥者,并且已摔下了楼,大家又兴奋,又害怕,整个晚上都在小声议论。有的说:“流氓,真该抓起来枪毙。”有的说:“最好现在就把他摔死。”还有的则义愤填膺:“现在这社会风气,人们怎么一个个这么变态、无人性!”大伙儿几乎众口一词:应该把这偷窥者押上道德法庭审判,抽筋剥皮。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想到,这偷窥者摔到地上是死是活。据后来一些同学说:好长一段时间都还听到这名男生的呻吟。但却没人及时救援,甚至连个救援电话都没人打。
第二天天快亮时,摔下楼的男生才被清洁工发现,喊人把他送到医院,但因抢救太迟,没能挽回他那年轻的生命。事后人们得知,该男生是个大一新生,来自偏远农村,成绩很好,可没想到他会有心理问题。
事情过后有人在反思:仅仅是这名男生有心理问题吗?那些明知一条鲜活的生命,仅仅因一个偶尔的错误而在寒夜中慢慢死去的大学生们,她们就没有心理问题吗?
人们对生命为何如此冷漠呢?!
对生命的漠视,又何止上面那些“高雅、脆弱”的女大学生们,打开报纸、杂志、电视、网站,一组组青少年对生命残忍、冷漠又血腥的报道让人触目惊心。
据报载:一名15岁少年,因向一幼童要钱幼童没有,他就威逼幼童回家去拿,幼童不从,并转身要跑,这恶少便恼羞成怒,竟追上去将幼童推入一深坑,幼童摔成重伤昏迷过去。恶少见状,扬长而去,致使幼童因流血过多而死亡。该少年被抓获后,公安人员问其为什么不救幼童,恶少满不在乎地说:“为什么要救他?救他了,他会喊人来抓我。”
据报载,某小学3名同学放学后约好一块到河里去洗澡。到河边后,由于几个人都不会游泳,便在河边浅水里玩,不料同伙高栓一不小心滑到河里的深水区,先是拼命挣扎,随后便沉入了水底。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同去的2名同学非但没有呼救,反而拿走了高栓放在岸上的衣物中的钱匆匆跑开,随后找了一家影院看电影去了。
每当在报刊电视上看到这类消息,心里总有种挥之不去的悲伤和沉重,我们的民族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不愿相信这些都是真的,我们不愿相信这些事情还会再发生,可是我们善良的愿望却总是一次次地落空。是谁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对生命如此冷漠呢?我们的生命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的道德教育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无法回避,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又不能不思索。
对生命的冷漠,是一种最可怕的冷漠,这种冷漠导致的人际关系让人无法接受。它使满腹经纶的大学生,能从容地在诅咒和漫骂中,让一条鲜活的生命于暗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