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小地主- 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本没分家的时候,周氏就爱吃这种大菜包。但就是这种大菜包,那时的连家也并不能常吃。因为菜馅里就算不加肉,但却比平常煮菜要费油。而且包菜包的高粱米面,要磨的比较细,比粗一些的高粱米面费钱。

    三斤的肉馅,张氏从猪圈棚子上摘下来两个大个的嫩倭瓜,每一个都足有五六斤,虽然去掉瓤,再腌去多余的水分后,重量会轻上许多,但是和三斤肉一起做馅,连蔓儿还是觉得多了些。

    他们一顿肯定吃不了。

    不过连蔓儿也没说什么,包一次饺子不容易,又比平常做饭麻烦,庄户人家一般要包饺子,都会多包,当天晚上吃一顿,第二天早上将剩下的饺子熘一熘(读第四声),又够吃一顿的。

    这里的熘,并不是诸如熘肝尖那个熘的意思。这是三十里营子上了年纪的人爱用的土语,意思大概等同于热一热。

    包饺子,依旧是连蔓儿负责调馅,她在馅里加了皮冻,又加了她家铺子里特制的鲜汤宝,将馅调的鲜鲜香香,隔着老远,就能闻见那股子香味。

    今天是连守信的生日,本来是让他只管歇着,不用干活。连守信是歇不住的人,他先和好了面,等连蔓儿将馅料调好了,连守信就拿了擀面杖,开始擀饺子皮。

    张氏、连枝儿、连蔓儿负责包饺子,五郎和小七为了表示孝心,也笨手笨脚地帮着包。

    等第一锅的饺子出锅,连守信就拿了一个大号的弘,捡了满满的一碗饺子。

    “孩子他爹,你给他爷送过去?”张氏就问。

    “嗯,今天我生日,我给送过去吧。”连守信就道。

    “那行。”张氏在大锅里添了些水,放上帘屉,开始蒸第二锅饺子。“咱是一片好意,要是他奶、还有上房谁说啥不大好听的话,你也别往心里去,快点回来。咱的心意尽到了,也就行了。”

    “我知道。”连守信答应这,端了大碗出去。

    连蔓儿闲下来没事,就蹑手蹑脚地坠在后头。

    上房已经放了桌子,开始吃饭了。

    “爹、娘,我们刚包的饺子,给你二老尝尝。”连守信就将大碗递到连老爷子的面前。

    “包饺子了?这总来回送啥,你们也是好几口人,给孩子们多吃俩,啥都有了,不用老给我送。”连老爷子就道。

    略作推让,连老爷子也就将饺子收了下来。

    “他四婶会做东西,这老远,我就闻见香味了。”那边桌子上,何氏咧着嘴笑道。

    “老四,你现在生活好了,隔三差五地就吃饺子,大哥我做了监生,也没你吃的好。”连守仁看了一眼冒着热气的饺子,手里拿着筷子在桌子上空划了一个圈道。

    连守信正要出来,听见连守仁这有些酸的话,就停住了脚。

    “大哥,我们吃啥,都是眼面前的事,谁都看得见。大哥吃啥,我们可没地方看。我们平常也没吃啥,这是今天我过生日。”连守信就道。

    啪的一声响,周氏在饭桌上摔了筷子。

第三百五十八章 丰收

    周氏摔了筷子,同时那张脸也呱嗒一下落了下来。她瞪着眼睛看向连守信。

    “吃饭、吃饭。”连老爷子觉察到了周氏的情绪,立刻就开口道“拿个碗来,给你娘捡饺子。老四,爹就不留你了。你也快回去吃饭去吧。”

    连老爷子冲连守信挥了挥手,这是让连守信赶紧走的意思。

    连守信当然明白,忙迈步就往外走。

    “给我捡啥饺子啊?”没等连守信出门,周氏已经扯开嗓门骂了起来“我对人家有啥功劳,我有那个脸吃人家的饺子。从我肠子里爬出来的,吃我的奶,长大了,用不着我了,人家谁眼睛里认得我呀?我是人家的谁啊?走当面见着我,咬着牙叫我一声。背过身去,心里不定咋骂我那。”王八犊子,他现在他眼睛里还有谁啊?”别给我饺子,给我我就扔地下,我这老不死的,我不配吃人家的东西……”

    骂着骂着,周氏就委屈了,眼圈就红了。

    连蔓儿在门口瞧的一清二楚,心道,周氏这样,也应该算作是一项了不得的本领了吧。真是不知道,她的那个主观世界是怎样一个奇妙的存在。不仅能拿不是当理说,而且她来从心里往外地,觉得她有理,都是别人不对,都是别人心眼子狼。这天底下,就只有她一个是好人。是心善的。

    “好好的,老四过个生日,还给咱送饺子过来了,你咋又打雷下雨的?”连老爷子看着周氏,气闷的不行“这又是那根肠子不对劲儿了。你又找人撒气啊?吃饭,都吃饭。老四。这没事,你娘就这样,你回家吃你的饭去。啥也别往心里去。”

    “哎。”连守信答应了一声,急忙就出了上房。

    上房屋里,周氏见连守信走了口气的又骂了几句,被连老爷子给喝止了。

    “你那是干啥那,活多大岁数了。你看你这对老四,这一出一出的,你也不怕人讲究你。”连老爷子说完,打了个唉声。

    周氏从屁股底下扯出一块大帕子来,擦了把脸,又响亮地擤了一把鼻涕,完全无视古氏、蒋氏、赵秀娥几个瞬间扭曲的脸。

    “老四丧良心,他以为他吃点啥好的。就往这送,他就是孝子了?他丧良心啊,他。”周氏指手画脚地道。

    “得了,得了,跟你说不清楚。吃饭!”连老爷子不耐烦继续和周氏掰扯。果断地打住了话题。

    连守信回到西厢房,连蔓儿已经先他一步,将在上房看到的事都跟张氏说了。

    张氏看见连守信一脸的丧气,就忍住了也没盘问他,只是劝解。

    “他奶这个脾气,一百个人里也挑不出一个来。咱答对不上她。咱就做自己的本分,她爱咋地就咋地吧。”张氏道。

    周氏的脾气是古怪,但是追根究底,其实也简单。如果连守信和张氏还像过去那样,周氏说啥是啥,这就太平了。周氏总挑刺、作,就是因为这夫妻俩不再受她摆布了。

    这让连蔓儿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具体的文字她已经记不清了,但大致的内容她还记得。

    统治阶级习惯了他的统治地位,当意识到被统治的人要脱离他的掌控的时候,统治阶级必将进行惨无人道的反扑。而当统治阶级感觉到,他已经失去了统治地位的时候,他也不会就此甘心,必将会为了夺回统治地位,而使出浑身的解数,进行垂死的挣扎。

    四房脱离了周氏的掌控,惨无人道的反扑阶段其实已经过去了,现在不过是因为还不甘心,存了些绝望和消,而进行的挣扎。

    黎明前的黑暗,挺过去这段时间,愿意不愿意的,大家都会习惯这新建立起来的秩序。

    所以,真的没什么好在意的,她们反而应该高兴才对。

    想到这,连蔓儿瞧了连守信一眼,见他脸色还有些抑郁,就扭头对小七使了个眼色。小七立刻放下手里的书,几步跳过来,猴到连守信身上。

    “爹,我们私塾门外来了个卖糖人的。那糖人做的可好了。爹,你给我俩钱,我买糖人呗。”

    被小儿子抱住要钱,连守信并没有生气或者不耐烦,反而高兴起来。

    这爷俩说了一会话,连守信脸上的阴云就完全散开了。

    饺子都蒸出来了,张氏又打了一个鸡蛋海木耳汤,一家人放了饭桌,开开心心地吃饺子,给连守信庆生。

    …………

    给沈六捎过信之后,很快连蔓儿就收到了回信。是钟管事捎来的口信。说是让连蔓儿定好了收地瓜的日子,他到时候会来。

    连蔓儿就掐着指头算了算,将日子定了下来。

    没几天,就听山上的老黄传来消息,说是沈家的六爷要来查看山上工程的进展情况。老黄所说的沈家六爷要来查看的日期,正是连蔓儿定下的那个日子。

    连蔓儿心里就明白,沈六肯定是要去山上查看,然后“顺便”看看她家收地瓜。

    转眼,就到了这一天。

    巳末时分,沈六一行的车马就到了三十里营子。这次,更与前几次不同,队伍中多了好几辆马车,都有穿官衣的侍从护卫,看前面开道的摆出来的回避牌子,除了沈六的征虏前将军、辽东府总兵官,还有知府、布政司、盐运司等。

    沈六这次的排场更大了。

    沈六的车马队伍从早点铺子前面经过,直奔山上。钟管事从队伍中拐出来,到早点铺子与连守信打招呼。

    “一会六爷回来,就跟着你们下田。”六爷最近事忙,怕是不能多留。”钟管事道。

    “好,我们这都准备齐全了。”连守信忙道。

    随即连记早点铺子就打了烊,一家人准备了铁镐、大箩筐,还有一杆大称,都用小牛车拉到了地瓜地的地头。之前,连蔓儿已经各方面放出话去,说这天要收地瓜。庄户人家,爱看个新鲜,尤其是这新鲜的作物,更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一会沈六这些人也会去,连蔓儿相信跟去看热闹的人肯定不会少。

    约莫两刻钟的工夫,沈六的车队就从山上浩浩荡荡的回来了。

    这次,沈六没有下车,只是让钟管事带了连守信过去说了两句话,就让连守信在前面带路,一行人就往地里来。

    等沈六这些人纷纷在地头下车、下马,连蔓儿这边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沈六发话。

    沈六站在地头,先是指着大片的玉米地,让跟随前来的众官员都看看。

    “……前日已经写了加急的奏章上报朝廷,只等万岁爷批复⌒赖万岁爷的鸿福,若这玉米果真高产,则我大明将再无饥民……”

    一番话说完,众官员都点头附和。

    沈六又将连守信招去问话,因连蔓儿也在跟前,就一起跟了过去。

    “免礼吧。”沈六见他们过来,作势要拜,就摆了摆手“这在外面,一切礼仪从简。”

    连蔓儿是巴不得的,这个年代,人动不动就要跪拜,她还是有些不习惯。以前见沈六,多是私下的场合,在礼节上并不大讲究。今天的场合不同,要与沈六说话,就先要跪拜。好在沈六说了这句话,连蔓儿也就乐得只福了一福。

    “六爷,请你看看我们收地瓜。这地瓜能吃,还顶饿,产量比玉米还要高。”连蔓儿就笑着道。说话的同时,连蔓儿忍不住往沈六身后看了看,果然没有看到沈小胖。

    今天沈六这次出行,完全是公事,还带了许多辽东府的官员,是不方便将沈小胖那只小尾巴带在身边的。回想起刚才在铺子里,钟管事还特意地提了一句,说是“九爷很不高兴,在家里闹脾气”。

    不知道沈小胖在家里是怎么闹脾气的,连蔓儿想,如果是躺在地上打滚,就他那圆滚滚的样子,还真是,只想想她就忍不住要笑。

    跟随在沈六身边的众官员,此时都注目在连蔓儿身上,他们心中都很惊奇。这开口说话的是个农家小姑娘,一身普通的半旧袄裙,不过十来岁的年纪,样貌却已经是清丽无双,说话声音清脆,丝毫不拖泥带水。虽然面对着他们这些人,这小姑娘的父亲都有些畏缩,偏这小姑娘不卑不亢地,一点怯意都没有,实在是让人稀罕。

    沈六看了连蔓儿一眼,嘴角微微翘起,随即又恢复如常,只是向着连蔓儿他们点了点头。

    连守信立刻就带着五郎、小七,还有请来的林阿水、小石头等几个人翻开地瓜秧,开始刨地瓜。

    连蔓儿则和张氏、连叶儿、赵氏几个抬了箩筐,跟在后面往箩筐里捡地瓜。

    一会工夫,地瓜地刨完了大约三分之一,四五个大箩筐里都装满了地瓜。连守信等人就将箩筐一只只地抬出来,就在地头,当着沈六和众人的面过秤。

    小七端了个算盘站在旁边,等连蔓儿报出数字,他就拨动算盘珠,一笔一笔地加起来。

    “总共三百二十七斤。”小七用还略有些奶味的声音,高声地报出最后的数字。

    沈六的微微眯了眯眼,跟随他的官员中,却有好几人惊叹出声,站在稍远处观望的村里人,更是一下子轰动起来。

第三百五十九章 崭露头角

    “这块地有几分?”一个年长的官员,就捻着有些花白的胡须问道。

    “刚刨开的这一块,大概有三分地。”连蔓儿就道。他们已经刨开的是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这整片的地瓜地,大约是有九分地。

    “就三分地?”那官员似乎不信,又追问了一句。

    “大人,没错的,就三分,只少不多。”连蔓儿就道。

    “去丈量一下。”沈六就对身边的几个随从道。

    也不知那随从怎地就随身带了尺,真的就进了地瓜地,开始丈量起来。

    “回大人,是二分九厘挂零的地,整片地瓜地,是一亩二分。”那随从丈量完了之后,回到地头,叉手向沈六汇报。

    立刻,地头上的惊叹声响成了一片。刚才站的略远的那些村民这时也不怕官了,都往前面拥挤了过来,多亏有随从的护卫挡着,要不然肯定就要“冲撞”了前面的官员们。

    三分地,就能收三百二十七斤的地瓜,那一亩地的产量,岂不是要超过一千斤?一千斤,这是什么概念。在辽东府,最有经验的庄稼把式,一年辛苦的劳作,一亩地能收上三百斤的高粱、或者糜子,那就是丰收了。一亩地一千斤,相当于三亩多地的产量,这让人怎么能不激动!

    “能把这片地都挖开吗?”那年老的官员有些颤巍巍地问道,似乎是亲眼看到刚才那些还不够,还要亲眼看到这一亩多地的整个收成,他才能相信这高产的事实。

    地瓜的生长期是一百天到一百二十天的样子,连蔓儿家的地瓜已经长了一百一百一十天了,现在收获,也不算早。而且,她们本也打算就在今天,将全部的地瓜收了,并当场称重。制造一个轰动的效果。

    众人亲眼所见,不用她们去说,肯定这地瓜就能推广开来。当然,向他家买地瓜做种的人也会更多。

    连守信就又带着人。进了地瓜地里开始刨地瓜,等将所有的地瓜都刨了出来,上称称重,一亩二分地,地瓜的总产量是一千三百六十二斤挂零。

    “大人,这地瓜人能吃,地瓜秧子能喂猪。现在空出来的地。还能再种上一茬大豆。”连蔓儿见那年老的官员颇懂农事,对此事的关切溢于言表,这句话就特意对着他说的。

    那官员正有些手舞足蹈,听了连蔓儿的话更加兴奋。

    “小姑娘,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兴奋过后,这老头终于意识到跟他说话的是个看样子才十来岁的小姑娘,就有些差异地问。

    “大人,你别看我年纪小。我也是老庄稼把式了。我这都是跟着我爹学的。”连蔓儿就笑道。

    听连蔓儿称自己为老庄稼把式,众人无不莞尔。

    “你们这不是第一次种地瓜吗,就算是你爹。怎么就能知道的这么多?”这老头就又问道。

    沈六在一旁,只任由他发问,也不阻止。连蔓儿就知道,这老头在沈六跟前,应该是受到信任的。她回话也就没有隐瞒。

    “大人,这地瓜是我们家的叫法,这东西,在福州府叫做番薯。因为福州府有人种过,我们求来了,也学着种。所以才知道这些。”说到这,连蔓儿就将地瓜是从王家王幼恒那里得来的话,又说了一遍。

    五郎这时也走上前来,恭恭敬敬地托了一份书札给沈六。

    “详细情形,已经写在书札中了,请六爷过目。”

    沈六就让人将书札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