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础!�

    王夫人道:“二丫头,你宝姐姐生得好,相信见过她的人都会喜欢她的。”

    贾瑾道:“二太太这样的话却差了。像这样的赏花会,一看的是地位,二看的是人情往来,三看的是家世。宝姐姐家不过是皇商,可没有品级,更与韩尚书家不熟,就是我们家,虽然与人家是亲戚,可也多年没有走动了,怎么好随随便便地,就带人去呢?”

    王夫人道:“那你怎么带了徐丫头?”

    邢夫人道:“弟妹,你这话可真是奇怪。不管怎样,徐丫头也是三姑太太家的姑娘,是我们家的表小姐。韩尚书又是我们二丫头的外祖家,我们带徐丫头一起去又怎么了?人家可是点名了,要徐丫头去的。”

    王夫人对徐静芝道:“徐丫头,你什么时候见过韩家姑娘了?不然,韩家姑娘可不会下帖子给你。”

    贾瑾道:“这有什么的。不过是上次徐姐姐陪着我去庄子上的时候,见到了韩家姑娘们,我们还玩了一整天呢。”

    王夫人道:“二丫头,你也真是的。为什么不带上宝丫头呢?”

    贾瑾奇道:“二太太,您这话可真是奇怪。虽然说宝姐姐来京里有些时日了,可是前阵子,侄女偏偏在宫里,跟宝姐姐才打过几个照面,根本就不熟。而且,父亲母亲原本就是因为侄女在宫里辛苦,让侄女去郊外散心的。宝姐姐是端庄知礼的大家闺秀,在宝姐姐面前侄女每次都忍不住跟着一起端着礼仪。若是让宝姐姐跟侄女一起去庄子上,侄女又如何修养散心呢?”

    王夫人道:“那这次呢?你怎么不带宝丫头,却一定要带徐丫头?”

    邢夫人也听明白了,答道:“弟妹,这次是我们到人家韩尚书府上做客。韩尚书位高权重,又甚得帝心,我们还是依着规矩来吧。或者下次弟妹去世交人家拜访的时候,也可以带着宝丫头啊。至于徐丫头,她是飞去不可的呢。徐丫头也到了这个年纪了,上次韩大太太谢夫人已经见过徐丫头了,对徐丫头满意得不得了。这次,是想让韩尚书夫人见见徐丫头的。我倒希望,这次徐丫头头上能添彩呢。”

    当时的礼仪,男方长辈家的女眷相看媳妇儿的时候,要根据相看的结果,送出不同的礼物。如果觉得面前的姑娘很好,就要送出发簪作为信物,如果不想要对方做自己家的媳妇儿,就要送出衣料。邢夫人说的头上添彩,其实就是暗示只要韩尚书夫人对徐静芝满意,两家就可以正式商议定亲的事情了。

    贾母很意外,赶紧问是哪个孩子。贾母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家养的姑娘有能嫁到尚书家做正妻的可能。贾家的地位可比不上韩尚书家。

    邢夫人赶紧将韩家少爷介绍了一番。贾母点点头,虽然是庶出,可是还是徐静芝高攀了,这样的婚事,就是给探春,也不会委屈了。何况徐静芝一介孤女。

    贾母道:“既然这样,鸳鸯,将去年外头孝敬的那套金头面拿来。徐丫头,你也是我看着大的。这套首饰,你收着,到时候戴着去,算是讨个头彩。”

    徐静芝起身赶紧拜谢贾母。

    贾母又道:“老大家的,徐丫头的事情,你就多费心了。还有林丫头二丫头四丫头,你们这几天也多做些针线什么的。跟人家姑娘一起玩,礼物可别忘记了。”

    林黛玉贾瑾惜春也赶紧起身,谢过贾母的提点。

    回到自己的屋子,徐静芝打开贾母给的金头面就发了愁。徐静芝跟着贾瑾的嬷嬷崔嬷嬷白嬷嬷也有些时日了,也知道了不少事情,就拿这套首饰来说,徐静芝知道,这样的首饰只适合贾母这样年纪的老夫人,像她这样的小姑娘戴了就很夸张,甚至会显得俗气。可是贾母给的,徐静芝又不能不戴。最后,徐静芝只好决定,那天,自己头上就戴其中的一样,剩下的,装在首饰盒子里,一起带去,以备不测。

    从贾母那里出来以后,王夫人照例去看跟着贾政读书的贾宝玉了。探春却回了自己的屋子,难得没有做针线,反而将自己关在了屋子里面。

    她知道,这不过是刚开始。自己的苦难还远远没有结束。

    探春知道,自己是庶女,这一辈子,就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拿捏在王夫人的手里。可以说,如果王夫人不高兴,或者是存心折腾她,哪怕是她再能干再得宠,也不过是王夫人手里的风筝,说舍弃就舍弃了。

    所以,王夫人看不惯赵姨娘的时候,她不但故作不知,偶尔还会跟着一起折腾赵姨娘和贾环两个。

    她没有办法不这样做。

    可是今天,她也明白了,自己是二房的姑娘,大房偏偏跟二房不合,邢夫人早就对王夫人把持着这荣国府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看不过眼了。所以,大太太会想尽一切办法压着二房。就好比这次的婚事来说,自己明明也是这荣国府的小姐,邢夫人却根本就没有提过自己,反而对徐静芝这个三姑妈家的庶女尽心尽力。

    探春很想大吼一声,她也不过是个拖油瓶,她根本就跟这府里一点关系都没有

    可是,探春也只有想想而已。

    王夫人不会让自己出头的,因为她贾探春出头了,那么那赵姨娘和贾环也会借势跟着出头。那样贾宝玉能够得到的就少了。

    所以,探春就只能眼看着徐静芝就要得了好姻缘,而她自己却依旧前途渺茫。

    同样感到前途渺茫的,还有薛宝钗。

    薛宝钗一直认为,自己不比任何一个官宦小姐差,可是今天,在贾母跟前,薛宝钗没有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清楚,身份上的差距到底意味着什么。徐静芝,就因为有个做过知府的父亲,就可以去韩尚书府上做客;自己比她漂亮、比她端庄、比她知书达理,可是就因为不是官宦人家的姑娘,自己就没有资格跟着一起去。

    薛宝钗从来就没有这样伤心过,就是薛姨妈和薛蟠百般劝慰也没有用。

    还是后来史湘云说,以后有机会,她带薛宝钗去,才让薛宝钗重露笑靥。

    其实,薛宝钗也知道,史湘云的允诺是不可能的,可是她还是很感激史湘云的维护。史湘云自己父母双亡,依附着叔叔婶婶过日子,听说史家对史湘云也不大好。史湘云可没有机会也没有这个资格带人出去赴宴。

    薛宝钗想着,这荣国府大房二房为了这祖宗基业,都快成了乌鸡眼了(?),邢夫人看王夫人坐着荣国府的当家太太不舒服,王夫人看着邢夫人品级比她高也不舒服。自己作为王夫人的亲外甥女,自然在邢夫人面前得不到好。

    此外,自己也不能得罪那个青和郡君,自己家里的事情,还要人家帮忙,所以挑拨离间的事情也不能做。至少,在皇商招牌拿到手以前,自己必须与那个青和郡君保持良好的关系,最少最少,也不能给人家添堵,不然,吃亏的还是自己家。

    所以,这段日子,自己也只能呆在家里做针线,尽量减少外出了。

    可是薛宝钗还是很嫉妒,徐静芝,自己从来就没有放在眼里,从来就没有正眼看过的人,却得到了自己想都没有想过的好亲事,而自己,却还要讨好王夫人,那个极厉害的姨妈,才能有将来。

    薛宝钗知道,现在,自己的舅父王子腾一家不在京里,自己家想要走进权贵的圈子,认识达官贵人,就只有靠贾家人引荐。像这次,邢夫人因为与王夫人不合,根本就不曾考虑过自己,所以自己只能等王夫人的援手。

    不,还有那个青和郡君。

    薛宝钗对自己说,从那个青和郡君的表现来看,那个青和郡君是个好财的,如果,自己能投其所好,自己是不是也有机会呢?

    薛宝钗坐在炕上,托着下巴,盘算着让贾瑾帮她的可能性。

    莺儿见自己姑娘呆呆的只是出神,便道:“姑娘,用些茶水吧。姑娘有心事,也不要闷在心里,说出来才好呢。”

    薛宝钗道:“莺儿,你知道,青和郡君为何不在这府里招待客人,反而去了郊外呢?”

    莺儿道:“姑娘,这个奴婢的确知道一点,据说是因为那年二姑娘在家里办赏花宴,结果中途让宝二爷闯了进去,冲撞了客人,害得好几位姑娘受了惊吓,还有人生了病,连这府里的大老爷二老爷都吃了挂落。从那以后,二姑娘就再也不在家里办赏花宴了。就是大太太要招待客人,很多时候也是去郊外。”

    薛宝钗叹了口气,原来是因为贾宝玉,既然贾宝玉是这样的一个人,难道自己真的要依着母亲和姨**约定,与那个贾宝玉过一辈子吗?

    薛宝钗虽然跟贾宝玉相处不多,可是也知道,贾宝玉是个怜香惜玉的公子哥儿,只要是身边的女孩子,他都会伏低做小,若是自己真的成了贾宝玉的妻子,贾宝玉会不会跟那些丫头通房们打成一片,将自己抛在一边呢?

    薛宝钗不是不知道那些被宠妾灭妻的正妻们的下场是怎样的。

    可是她也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她的家世决定了她不太可能进入权贵的眼睛,就是那些权贵看中了她,也不会让她做子孙的正妻。而薛宝钗是知道,妾室的真正的日子是怎样的,也看见过她的母亲薛姨妈当初是如何对付她父亲的那些妾室的。

    所以,她只有步步经营,仔细算计,才能有将来。

正文 224 观锦鲤淑女起口角 赏珠玉姐妹始交心

    224 观锦鲤淑女起口角 赏珠玉姐妹始交心

    这次出门做客名单事件让薛宝钗感到焦躁,不知不觉间,她发现,自己已经犯下了大错。

    第一,自己一家不该进京,更不该住进贾家。贾家毕竟是公侯府邸,住进了贾家,那么也意味着自己跟原来有些交情的人家的关系就远了。自己家是皇商,而与自己家有来往的人,差不多也都是商人之家,就是交情再好,他们也进不了荣国府的后门。何况荣国府也不会让商人家的女人进出自己的后院,那太丢脸了。

    薛宝钗发现,自己一家住进了荣国府,实际上是自己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自己绑了自己的手,让自己陷入了困境,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任人宰割。可是自己的哥哥偏偏挂着杀人犯的牌子,离了贾家的庇护还不行。

    第二,自己不该太相信自己那个姨妈。不管怎样,那个姨妈不是好人,挖着陷阱让自己往下跳。本来自己刚到这荣国府里的时候,大家对自己都很客气的,就连贾母这个老祖宗都称赞过自己。可是自己偏偏听了王夫人的话,不但花钱上下打点,还贪图那点子称赞。结果,到头来,老太太就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自己,而那些姑娘们也远了自己。最终,自己在这荣国府里能够依靠的,就只剩下自己那个好姨妈。

    薛宝钗如今也算是看到了,自己家在外面的路子差不多断绝了,这荣国府里的路子,也差不多了。可是薛宝钗不甘心,难道就那样由着人拿捏?偏偏自己那个妈,还那么相信那个姨妈,就是自己想劝,也没有法子。

    薛宝钗知道,如果自己真的只有王夫人一个依靠,那么自己家也就差不多玩了。好在薛宝钗总算知道了,邢夫人和贾瑾都是贪财的,只要投其所好,就算没有回报,至少也可以让王夫人忌惮几分。

    薛宝钗知道,既然自己家已经摆出家大业大的样子,就不可以省这笔银钱。她又一次打开自己的私房,清点自己的财产。

    薛蟠拿着几样小玩意儿来讨好自己的妹子的时候,就看见自己妹子盘腿坐在炕上,皱着眉头,身前摊了一地的东西。

    薛蟠道:“妹妹,好妹妹,你看我得了什么好东西。这是京里有名儿的老字号的招牌点心,还有,这是我在城隍庙那里得来的烙画,据说,那个老板的烙画是京里的一绝。”

    薛宝钗道:“哥哥,你这次出去玩,没有得罪了人吧?”

    薛蟠道:“好妹妹,你也太小看我了。我已经吃过亏了,自然长了记性。而且,我也知道,这京城不比我们南面,在金陵,因为挨着扬州,有钱人不少,有权势的人家却不多,可是这京城却不一样。妹妹,你和妈都在我耳朵边上念叨了好几遍了,这京里,大街上走的人,十个里面,有三个是皇室宗亲,五个是当官的,还有一个是权贵,剩下一个,可能是御史。老百姓只会走小巷,不会走大街。我都记得呢。”

    薛宝钗松了一口气,道:“哥哥记得就好,也不枉母亲日日担心。”

    薛蟠道:“我知道。好妹妹,你将这些拿出来做什么?可是想要打新首饰了裁新衣裳?”

    薛宝钗道:“我的首饰已经够使的了,衣裳我自己就会做。”

    薛蟠道:“那你把这些拿出来做什么?”

    薛宝钗道:“我听说,当今圣上特地去了那位青和郡君的庄子上呆了一天。我想问问,我们家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薛蟠道:“那你也不用把这些都拿出来啊。再说,妹妹上次将那一大盒珍珠送出去,怎么这会子又要送。前阵子,姨妈又问我们要了三千两银子,说是宫里大姐姐要使。”

    薛宝钗道:“那哥哥可给了?”

    薛蟠道:“姨妈是直接找咱妈要的。妹妹,你也是知道咱**,可不给了。”

    薛宝钗叹了口气,不说话。

    薛蟠道:“你们人人都当我是傻子,可是我心里明白着呢。这个姨妈可不是好东西,我们才住了多久,就问我们要了几次银子了。虽然每次看着不是很多,可是挡不住开口的次数多呀。我们给姨**银子,到外面买所新的宅子都够了。那个青和郡君做事还算地道,拿了银子,还能见到借据,还给利息。可是我们那个姨妈,空口白牙地就将我们家的钱拿走了,却是一个字儿都不见。”

    薛宝钗低声道:“哥哥也觉得青和郡君更可靠?”

    薛蟠道:“是啊,你看,那个姨妈,从我们家拿去了那么多银子,可是事情办得怎么样,都没有说一声,可是那个青和郡君却告诉我们事情到底出在哪一处,事情又该如何解决。我也打听过了,上次我去城隍庙那里,遇见了一个宫里出来的人,我们一起喝了酒,这次又见了面,那个人就跟我说,那年我犯事儿不久之后,皇上在宫里发了很大的火,他听人说,皇上曾经提过薛家什么的,还有金陵什么的。我就想着,是不是就是我们家,不然我们已经送出去那么多东西了,怎么一个响动都没有。”

    薛宝钗道:“这样看来,那个青和郡君没有骗我们?”

    薛蟠道:“嗯,我也觉得这个青和郡君比较靠谱。如果真的跟青和郡君说的那样,我们也只有慢慢等了。”

    薛宝钗叹息一声,道:“可惜。我们知道得太晚了。要不是我们太信任姨妈,当初听到大太太要给徐家姑娘说亲的时候,我们就该争取一下,说不定还真的能搭上青和郡君的路子。”

    薛蟠一听,脸上有些发红,道:“那个徐姑娘真的那么好?”

    薛宝钗道:“人家可是正经的跟着伺候过皇上和太后娘娘的嬷嬷们学的规矩,自然是好的。你看她的两个弟弟不就知道了?容貌更不要说,也是极好的,就是三妹妹也比不过她,而且徐姑娘比史家丫头好多了,至少不会那么忘恩负义,也不会那么不识大体。”

    薛蟠更扭捏了:“那有没有办法争取一下?”

    薛宝钗道:“我看不成。大太太对徐姑娘可宝贝了,而且听说韩尚书府上的大太太对徐姑娘也很喜欢,就等这次带徐姑娘去尚书夫人面前给尚书夫人过目,然后就正式下定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