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来担保,纷纷向他们的长官推荐他。

  孙中山先生主张北伐,以武力统一全国,彻底肃清军阀余孽。

  而陈炯明则主张“联省自治”和平统一中国,因广东现实的困难,反对孙中山的武力北伐。

  民国11年6月13日,陈炯明的部队在广州白云山一带宣布*,公然背叛革命。

  此时毕业的第三期的黄埔生多数被安排在*陈炯明第二次东征军中。

  出于前线吃紧这一考虑,方先觉最终接受同学的邀请,决定放弃和校方交涉:我不要这个学籍,也要在军中干出一番事业!

1、卫立煌的知遇之恩
一度失去学籍的方先觉,曾经苦恼了一阵。好在他在黄埔军校中人缘好,分配入伍的同学没有忘记他,都纷纷举荐他。

  1926年初,方先觉在同学的推荐下到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何应钦)第3师(师长谭曙卿)第9团(团长卫立煌)侦察队当了一名少尉见习官。

  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汉族,安徽省合肥人,国军五虎将之一,常胜将军,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他被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视为“支*那虎将 ”。

  此时卫立煌的第9团正参加*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途中,大捷后卫团随师开赴海丰,又与兄弟部队击溃陈炯明下属林虎一股,缴枪六千余,正在休整。

  方先觉入伍第9团时,第二次东征战事已经基本结束。二者一见如故,卫立煌对方先觉大为赏识,颇有伯乐见到千里马一般。

  初次见到长官的方先觉还有些紧张,卫立煌却笑着说:“子珊同学,你是江苏人,我是安徽人,苏皖是一家嘛!咱们也算半个老乡!不必紧张!” 

  方先觉见卫立煌如此随和,不摆官架子,没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肃,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这么多同学邀请你,看来你人缘还蛮好的嘛!”卫立煌笑着问,“说说……你为什么从中选择加入我的团呢?” 

  方先觉脑袋瓜子一转,把大拇指一竖,笑着说:“因为团座能打胜仗,特别是攻克了号称‘南中国第一天险’的惠州城,让学生佩服不已!”

  “少拍我马屁!”卫立煌虽然口头上这么说,但心里还是对方先觉这番赞美之语很开心,转而又问,“那你知道为什么把你拉到我的团吗?”

  方先觉挠了挠头说:“这个学生就不知道了……”

  卫立煌转身凝视着眼前这个昂然站立,相貌堂堂的黄埔生一会,诚恳地说:“子珊同学,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属于真正军人的正义和胆气!”

  方先觉被他这么一凝视又有些紧张了,只好喃喃地说:“团座……过奖……学生惭愧……我在军校并不是一个好学生……”

  “不!不!不!挥戈鏖战豪情壮,胸怀天下正气存!”卫立煌连忙打断方先觉,“为了你心中的正义,敢于挑战一切势力……这正是军人所具备的!”

  “这……团座……学生承蒙夸奖!”方先觉谦虚地说,“学生不才!斗胆问一句‘如果哪天我要以下犯上’冒犯了您,这可怎么办?” 

  卫立煌被方先觉这么一问,愣了一下,接着说:“如果哪天卫某犯了糊涂,你就算要我项上人头,也未尝不可!”

  谈到这,二人哈哈大笑。

  方先觉果不负上司卫立煌的知遇之恩,因为表现较好很快通过见习期,正式升任中尉排长。第3师是一支旧粤军改编而来的部队,战斗力不强,东征过后,这个师奉命留驻梅县、兴宁,维护地方治安。由于方先觉入伍这个师后,能深入基层了解士兵疾苦,与士兵打成一片,关健时能给予援助,所以在部队中很受士兵拥护。

  在火热的部队生活中方先觉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华,他向卫立煌建议:士兵是军队的根基,冲锋陷阵的是他们,最有发言权的他们,把基层士兵动员起来,这才是百战不殆的关键。

  据说卫立煌对方先觉的这番话大为赏识。

  无功不受碌!

  能得到长官认可,这是事好事,但是卫立煌越是提拨他,方先觉越感觉好意难却。

  原来方先觉因学籍的事,比同学晚了一步入伍,看到好多同学在东征途中立了功,常叹自己毫无建树。

  好男儿当冲锋陷阵,血战沙场!

  卫立煌看穿方先觉得心思,劝他不要急于求成,要学会“七分做人、三分做事”;仗,是有得打,现在要从基层开始,踏踏实实的学习,炼好基本功最为重要。

  国民革命军是非常讲究资历的。

  卫立煌遂后向何应钦举荐方先觉,并极力称赞其:子珊同学有大将风范,可栽培。

  方先觉随后调到第一军何应钦宪兵第3连担任上尉。

  卫立煌的目的是让方先觉和国军核心人物多接触,以来打好政治基础。

  何应钦,国民党一级上将,黄埔系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黄埔*,此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

  方先觉做基层工作还行,自能和士兵打成一片,但他绝不会奉承、巴结上级。所以在何应钦宪兵队里虽埋头苦干,却不得重用。

  此时的方先觉,经常发牢骚说“我认识何军长,何军长可认得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

  就在方先觉忧郁不得志之际,机会来了。

  进行北伐战争,打倒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完成国民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孙中山生前提出的口号和确定的革命目标,是全国人民的民心所向。但是,直到孙中山逝世,这个愿望也没有能够实现。

  1926年7月4日,为完成总理孙中山的遗愿,国民党中央在在广州召开北伐誓师大会,气壮山河,发表“北伐誓师宣言”,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召全国人民支持国民革命,进军北伐。

  以早期黄埔生600人为骨干,校军“黄埔军”在短短几年内发展为初具规模的国民革命政府中央军,并成为北伐前锋和主力。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当时,吴佩孚约有20万兵力,盘踞在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和陕西、河北的一部分地区;孙传芳约有20万兵力,盘踞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五省;张作霖约有35万兵力,控制着东北三省以及北京、天津地区。平时这三大军阀间发生过混战,但这个时候在帝国主义指使下,这三支反革命力量联合了起来,共同抵抗北伐军。

  1927年1月,北伐军兵分三路北伐:东路军由何应钦、白崇禧率第一、三军等六个纵队夺福建、向浙江进攻。中路军由蒋介石任总指挥,以二、六、七军为主力,自江西沿长江两岸东进,其中李宗仁率第七军等三个纵队为江左军,程潜率二、六军等三个纵队为江右军。西路军由唐生智率四、八军等四个纵队为主力,沿京汉铁路对付来自河南之敌。三路总目标是夺取南京和上海。

  方先觉终于实现了冲锋陷阵、醉卧沙场的愿望。

  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一军、第三军浩浩荡荡的出了,此时方先觉也由第一军宪兵队调到第20师(师长钱大钧),担任补充团(团长卢权)第3营第9连上尉连长。

  1926年7月时第一军序列如下: 

  军长:何应钦

  第一师 师长:王柏龄

  第二师 师长:刘峙

  第三师 师长:谭曙卿

  第十四师 师长:冯轶裴

  第二十师 师长:钱大钧

  东路军首战目标是进攻孙传芳后方兵力空虚的福建。

  一路上方先觉与其他学生军一道,高唱国民革命军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跑在前线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有进无退。

  《国民革命军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歌》曲调同《两只老虎》一样。《两只老虎》原来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欧洲儿歌。到了上世纪初,这首歌曲传到了中国。

  1926年初,在国民革命军政治部担任宣传科长的邝墉和其他一些人一起,给这首当时黄埔军校很多人熟悉的儿歌重新填词,作为国民革命军的军歌。

  此歌一出,立即在军内外广泛传唱,成为家喻户晓的革命歌曲,它唱出了响亮的革命口号和革命斗争的目标。

  由于黄埔学生军士兵觉悟高,秋毫无犯,一路上民众积极支援,孙传芳在福建的部队纷纷倒戈,并无大战。12月5日,进占福州,中旬占领福建全省,首战告捷。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随师北伐
就在东路军光复福建之际,正在开辟江西战场的中路军总指挥蒋介石给何应钦、白崇禧发来密电:

  刻接沪电,敌方计划孙军守松沪,直鲁守南京,由宜兴取攻势。卢香亭、周荫人在松江,张宗昌将到宁,孙来沪,毕庶澄到沪,昨晚海军一部向兵工厂开炮无结果。

  中正。

  这封亲笔电报旁还加批:“不得片刻停留,限即到。”

  另有密电给何应钦:

  密,江酉电悉,海军态度不明,误事必多,不如决由陆程入浙,时机急迫,望速前进……

  中正。

  江西战场吃紧,何应何应钦与白崇禧商议后,令东路军除第1军第20师驻防广东外,其他部队由闽入浙,开辟东线战场,策应中路军。

  而此时的方先觉正在第20师,得知这一命令后失望之极,入伍一年多了,无功无名。有的战友则劝他:“广州乃我革命军的大本营,守住咱们的大后方比上前线更重要!”

  而方先觉却听不进去,他决定做一件大事,让同学刮目相看。

  笔者祖父回忆说:方先觉入伍后因没实战经验,一直被晒在一边,当时还是小角色,也无战功。那个时候对军人来说没有立过战功是可耻的,方先觉一直想立功受勋、出人头地。有一次,部队在攻城时(北伐?抗战?内战?),他义告奋勇地参加了敢死队。这支敢死队全部是20来岁的小伙子,个个不怕死,争先恐后,摇旗呐喊,冲锋陷阵,都想立功,目标是夺取一个山头。就在他们夺取高地时,对方突然有一支奇怪的部队(?)来增援。一时间,敌方火力大增,冲在前面的战友都象草个子一样倒下了,当时方先觉刚把旗帜插在山头上,就有一排炮弹打来,腿部中弹,站立不稳,一个踉跄跌下山头。因为当时穿的是深腰棉裤(冬天?),感觉自己要倒下时他急中生智把头缩棉裤里,虽昏迷后跌入谷底,仍躲过一劫……

  该役敢死队全部阵亡,仅方先觉幸存,人人说他命大……

  就象我们第一次入学,第一次恋爱一样,方先觉的第一次战斗也是刻骨铭心的,何况这是一段死里逃生的经历呢。

  因亲缘关系笔者祖父追随方先觉多年,他口述的情节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方先觉20左右时,应该在第20师补充团(团长卢权)第3营第9连上尉连长。卢权,字君平,20师补充团团长,江西南康人,1926年后不详……

  此时正值北伐期间,方先觉及他的补充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方先觉决定做一件大事,究竟是什么事呢?

  原来方先觉得知20师被命令留守广东后,按捺不住了。好大喜功的方先觉,先是和第1师的同学取得联系,加入正在开赴浙江战场的该师预备队继续北伐。

  东路军乘福建大捷的余威,在前敌总指挥部白崇禧指挥下,势如破竹,1927年2月19日,北伐军进入杭州,直逼孙传芳的老巢上海。

  而杭州的老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革命军的到来,如有伤患,无不妥善招待。(白崇禧语)

  而打了胜仗的白崇禧,在攻克杭州之前,有人告诉他此行一定打胜仗,白崇禧问此人何以见得,此人说,前一夜扶乩得诗一首云:

  百万雄兵胸中罗,大纛东来喜气多。 天意也知归党*国,皇图一片白山河。

  当时连日下雪,大地一片白色,白山河可以作此解释;但白崇禧姓白,白山河也可以指他?

  北伐军攻克杭州后,稍作休整,何应钦来杭州与白崇禧共谋进攻上海方案:

  白崇禧指挥第1军的第1师、第2师、第21师及第26军,沿沪杭铁路前进,作为主攻方向;何应钦指挥第3师、第14师、第14军的两个师、第17军的两个师以及第19军一部分进驻无锡、苏州,协同主攻部队围歼淞沪地区之敌。杭州则由少许部队留守。

  孙传芳从浙江败退后,把自己的残部集结在松江、青浦、上海和苏州一带,并在江苏、浙江两省边境的嘉善、枫泾一带构筑了防御工事,打算与昔日的老对手鲁军张宗昌部联手,殊死顽抗。

  战上海,必战松江。

  白崇禧率部一攻作气攻先克嘉兴,首战告捷,兵临松江城下。孙传芳连忙在松江西境31号铁路桥布防。随后鲁军张宗昌派直鲁联军五路总指挥兼第8军军长毕庶澄率部增援;而孙传芳自己的部队也迅速麇集松江。特别是毕庶澄带来的白俄雇佣兵(口述里出现的‘奇怪的部队’)的出现,让北伐进攻受挫,一时两军相持不下,呈胶着状态。

  白俄雇佣兵以铁甲车沿着铁路来回机动,猛力轰击北伐军的正面,而孙传芳以其他部队炮火也集中火力助攻。

  北伐军正面顿受损伤,无法进展。白崇禧为压制及摧毁正面孙军之火力,乃以铁路货车厢急造炮垒列车中山号增援攻击,并以第26军自右翼,总预备队为左翼,三面包围攻击。数次奋勇冲锋,孙军不支,纷纷向上海溃退,革命军遂于21日晨占领松江城。

  而方先觉就是在总预备队组织赶死队来冲锋时受伤,出现了回忆口述中的一幕。

  就在方先觉挂彩跌入谷底时,他未来的“克星长官”薛岳在占领松江后乘胜追击,率他的第1师逼进上海郊外。

  第2师刘峙也在淞江下流渡河进攻,把毕庶澄部压缩在上海闸北车站。刘峙部队乘胜追至上海公共租界,租界的外国士兵向天空放枪,岂图阻止北伐军前进。北伐军义正言辞地回复:“租界原是加强于我国的不平等条约产物,今姑不论,如果你们阻止革命军前进,必须负一切后果。”租界的守卫人员见北伐军态度强硬,不敢再蛮横阻挠。毕庶澄退入闸北,起初还以为租界的外籍士兵会阻止革命军,所以北伐军赶到闸北时,毕庶澄部正在做饭。毕庶澄部见北伐军打了过来,仓皇撤退,上海宣告解放。

  后来毕庶澄因守上海作战不力被张宗昌所枪毙。 txt小说上传分享

3、雇佣军
十月革命,俄罗斯建立红色政权,当时中国人称“红色俄罗斯”。一些不甘心失败的俄罗斯资产阶级、贵族纷纷逃往中国,中国人对这些流亡者一概称之为“白俄”,以区别于俄罗斯的红色政权的革命者。

  这些“白俄”过去都养尊处优,过着寄生虫的生活,逃到中国以后,无所事事,坐吃山空,所以生活上逐渐陷于窘境。为了活下去,他们中的一些人,年轻妇女便沦为歌女、妓*女。至于白俄中的男子,有点文化的便在中国人家里教俄语;有点艺术修养的便在舞厅或餐馆当琴师;而一无所长的沙俄男人便在中苏边境一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