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企面试官的面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外企面试官的面经-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人很好奇,作为部门经理,掌握着一个部门所有的预算,包括人力,怎么就不能告诉应聘人工资情况呢。在外资企业,分工是很明确的。业务部门的经理,尽管负责该部门的预算,但是在招聘的时候他只能提出需求,比如说,要招聘的职位,职位等级(关系到工资的范围),学历和经验的要求。而工资,是要人力资源部门根据符合条件的人员目前的具体薪资情况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得出最终的录用薪资,当然,这个时候,用人部门的经理可以发表意见加或减,但也是有一定的幅度限制。
  J先生仍然不死心,继续问,“我可不可以再问一下,这个职务的大概薪资范围,还有薪资和福利情况?”
  我简单介绍了一下福利情况和薪资结构,但关于具体薪资,我的回答还是人力资源部门会和他谈。
  但是,J先生仿佛就是为了搞清薪资而来,不停地继续追问道:“我再多问一句,您觉得贵公司的薪资福利在行业中算好还是不好呀?”
  我有点不耐烦,“我们公司还可以,中等偏上,还有什么问题么?”
  “还有,我想再问一下,我提出的薪水算不算合理呢?”如果不是鉴于考虑到代表了公司的形象,我真的会很干脆的打住他的发问。
  “还可以,关于薪资的具体情况你需要和人力资源部面谈,好吗?有没有其他问题?”我明显已经不耐烦了。他大概也有察觉,就没再继续追问下去。
  尽管我也是缺乏远大理想的功利主义者,但是他的这种行为确实让我很难接受。这明显让人认为他是个比较精明的人,对加薪的追求胜过于职业发展。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讲:瞧这一堆人(9)
后来,人事部同事的反馈也很有意思,J八字还没有一撇,先把工资福利谈得很清楚,每一个细节都没有错过,适合做薪资专员,这当然是句玩笑话。在面试中,薪资可以谈,但切记在这个方面盘问的过多,这只能让对方怀疑你的求职动机,薪水固然重要,但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他们更希望找到一个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薪水范围内,以工作为主的人选。
  ☆ 适当包装,切忌过度
  J同学是一天里面最让我感觉反差最大的一位。J同学是一所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所学专业与我们要求相近。选择J同学来面试,多少是由于她在简历里附的彩色的2寸报名照给我留下了的不错的印象。不是说J同学的照片有多漂亮,她的照片给我的感觉是比较大方得体,穿着套装显得成熟稳重,给人非常职业的印象。
  当见到她的时候,她的形象却让我非常失望。如果说照片上的人是Tom,而实际来参加面试的却是Jerry。照片上明明是一个成熟干练的职业女性,而实际上是一位柔柔弱弱,娇声娇气的小孩子——说话慢慢吞吞,仿佛自言自语,而且经常会忘词,更不要说说话简洁干练有条理了。我真的开始怀疑现在是不是有艺术报名照,后来跟人事妹妹的聊天中得知,果真有这样的报名照。
  从简历上看,J同学在这些应届生里是比较出色的一位,但面谈后发现,简历和照片一样,有很多粉饰和包装的成分。我并不是否认包装,俗话说得好,“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包装一定有帮助,但一定要有度,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如果硬要用镀金的冒充纯金的,要是碰上较真儿的,真要咬上一口辨真伪,那麻烦就大了。
  当然,我不是那个死心眼,但在职场上历练了这么多年,看个把年轻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J同学在简历里提到了在一些知名外企的工作经验,甚至还参与了一些大型项目,字里行间自信地使用了一些高调而强势的词如“负责XX项目的XX工作”、“推动XX的开展”等等,而且还有和高级管理层打交道的经验,观之令人肃然起敬。但一点点盘剥下来,也不过是“影帝影后”之类的工作而已。实际上,她倒不如在简历里用“协助”、“参与”这样的字眼会比较能让人信服一点。
  总之,J同学的应聘材料让我有了过高的期望,但面试结果与期望相差甚远。只是看简历和照片,她的确很出众,但还是那句俗话,“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一看便知”。J同学多少让我有点被欺骗的感觉。但是,我毕竟是在工作,因此还是应该尽量中肯的进行评判。事后,我反思了一下,认为当时的评判的确受到了情绪的影响。最后我半开玩笑的建议J同学,以后不要放照片,还有简历用一些比较低调的字眼,可能会更好。
  简历做的出众固然可以增加自己进入面试的机会,但如果将实际情况过分夸大,却会让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诚信,是企业方对人选的始终不变要求。
  
  L是女孩子,上海大学的应届生,外貌清爽,气质干练;从简历来看学习成绩和实习经历都不错,英语8级,曾在一家知名银行有过几个月的实习经历,给我的直观感觉还不错。
  接下来的面谈和前面几个人没有什么差别。她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后,我提出我的第一个问题,“谈谈你对未来的打算和规划,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L同学推了一下眼镜,回答道“我非常想出国深造,想先考GMAT,然后能够申请到美国读MBA。”我其实是想了解她对将来工作的期望以及对职业生涯的打算,没料到她是这样回答,但无论如何听上去她还是很上进,很爱学习的。
  我为了将之前的问题解释的更清楚,我又重新强调了一遍:“很好,那你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工作目标是什么呢?”
  她仍旧是先推了一下眼镜(很多男生喜欢作这个动作,她是我见过的唯一的一位女生有这个习惯),然后回答我:“我还没有想好要找一份怎样的工作,我现在工作只是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具体的规划目前还没有。”
  我有点无奈,心里在想,那你还来我这里做什么呀,找工作难不成只为了让你得到锻炼?我接着问道:“有没有想过具体作什么工作呢?”

第四讲:瞧这一堆人(10)
她回答说“没有,而且也不太明白,银行或其他外资企业都可以。”
  她的回答很诚恳。但是,我在失望之余也觉得非常无奈,无奈的是因为工作对她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那为什么要找工作呢?直接准备考试出国岂不是更好?”我本不想问,最终还是问了出来。
  “我还是想锻炼一下自己,我觉得工作是最好的锻炼机会。”此后,我不再深究刚才的问题,将所有程序以最快的方式走完了事。
  L同学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但问题是诚实固然是美德,但这也让她失去了一次机会。假设录用她以后她再提出辞职出国,对公司肯定是一个相当大的损失。L同学让我知道还有不着急找工作的应届生,但是作为一个应聘者,也应该设身处地的为面试官想想,是不是愿意接受一个报着锻炼目的来的人呢?
  在过去的面试经历中,我也遇到过有的应聘者对一些非常简单的常规问题做出让人无奈的回答,直觉告诉我可能并非因为他们不擅沟通或是有意如此,更可能是因为没有明确自己的求职期望,也没有对应聘的职位有一个事先的了解,或者只是抱着碰碰运气的目的来试一下。我欣赏应聘者的坦诚,但也希望每一个应聘者能够先明确自己的求职期望,并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珍惜每一次机会。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 千万不要紧张过度
  M小姐在浦东某跨国制造型企业工作,由于工作地点比较偏远,因此面试时间是晚上7:00。为此我和人事部的同事特地推迟了下班时间,没料到,M小姐居然7点40才到办公室,尽管她在来的路上给我们打过电话,还是让我们多少感觉有点不愉快,只是对于专业的HR和面试官来说,这种情况还不至于影响我们的专业判断。
  进会议室后,M小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凌乱和紧张。
  首先,M小姐头发是凌乱的,我猜想可能是挤地铁挤的,然后,她的言语也有点混乱,也许是由于路途较远,比较辛苦,这些都可以理解。接着,她开始做自我介绍,她的开场白不是介绍自己的名字,而是解释为什么迟到,但是解释了半天,我们也没有听出她为迟到的原因,可能是我让她感觉到紧张了。
  我特地安抚她:“其实没什么,上海路况不好,而且你已经通知我们了。”没想到这样一来,她反倒更不安了,一直都在跟我道歉和解释原因。
  其实,除了有一点小小的不愉快之外,我的确没有因为她迟到而生气,其实她也没有做错什么,而且也及时同我们联系,所以她只要能够简单的给我们做个为什么迟到的解释就可以了,我们并不需要她作太多的道歉和解释,这样反而浪费了大家很多时间。
  从M小姐的简历来看,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而且有一定的经验,唯一缺陷只不过是跨了个行业。所以M小姐的简历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只是从面试开始,她就让我感到很紧张和压抑,原因是因为M小姐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相当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面试结束。
  我让她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她竟然像小学生背书一样把简历背了下来,当中居然还有背错和背不下去停顿的时候,“对不起,说错了,我再说一下。”总之,很紧张,就好像我是导演,她是排练的演员,不停地喊cut,重来一样,我第一次见到说自己的简历紧张成这样的人。我只好不停的宽慰她,“好的,慢慢讲”。其实这样给我的压力也很大,等她说完后,我居然也被影响的愣愣地看了她几秒钟才缓过来神来。
  接下来的面谈也是同样紧张。我印象中,M小姐整个过程中最多的话是“对不起”。面试终于在紧张的气氛中结束了。但M小姐确有过人之处,在离开会议室的时候,她居然紧张得撞到了会议室的玻璃门上,幸好没有受伤,玻璃门也没有倒下。但我被吓得着实不轻,一个劲地说“不要紧吧,小心一点”之类话。她的紧张成了她求职路上的一个巨大的拦路虎,如果能够放松一些,轻松作答,效果一定会很好,资历不错,背景不错,但过于紧张就可以看出她的心理素质不够好,在这个工作压力极大的社会里,这样的心理素质将会给求职的人带来很大的麻烦。

第四讲:瞧这一堆人(11)

  前面提到的这些应聘者,大家可能会认为有些人被拒绝得有些冤枉,会认为面试官往往因为一些主观判断影响面试的客观公正。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也是难以避免的。因为面试本身就是通过一次面谈来考察和评估,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客观公正,最后的决定难免掺杂主观因素。
  拿应试者的形象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常情况下,形象不是一个决定录用与否的关键因素,但是不可否认这方面的优势会是一个潜在的加分因素,而且面试官的个人喜好也会起到微妙的作用。以前的公司曾经有一个管理培训生招聘项目,被录用的女生外型和打扮的风格都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我们当时怀疑HR的主考官是否有着和张艺谋类似的某种情结。
  其实,某种程度上,面试就像谈恋爱,有没有chemistry很重要。面试官录用的人,决定了他今后每天要和这个人一起工作,所以当然要选一个看得顺眼合得来的人。
  和谈恋爱不一样的是,面试更相信一见钟情,不相信日久生情。所以如果谈恋爱搞得和面试一样,那钟楼怪人就永远得不到艾斯米拉达的爱情了。面试是短期行为,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和成才,同样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士兵,但是许三多要经过无数的磨难和锻炼才能成长起来,现实生活中的面试官不会像史班长那样付出耐心和代价去培养一个这样的应聘者,而更可能直接录用成才,虽然在最后面临生死大义的考验中成才被最终淘汰。面试其实是件挺累的事,不仅是对应聘者,对面试官也是一样。在一到两天内从一大堆候选人中挑选出感觉不错的人,而且只是通过每个人半小时的谈话就作出决定,的确比较匆忙。
  在外企工作的人习惯用四个象限来分析问题,对你领导的下属人员也可以按照个人情感和工作能力划分成四类:喜欢而且信任,喜欢但不信任,不喜欢但是信任,不喜欢也不信任。
  第一类人是最理想的下属,第二类一起吃饭聊天会比较愉快,但是工作上不一定靠得住;第三类只管布置任务,不太会去发展私交;第四类基本上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面试看重的是能力,但是同样有能力的两个应聘者,一个属于第一类,一个属于第三类,当然前者更有优势。
  说了这些,不是建议大家在面试时刻意迎合投机取巧,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决定面试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可能你根本想不到,最重要还是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像有的公司给被拒的人发通知,会说“不录用不意味着对您能力的否定,而是目前的职位不适合您”等等,其实这些不完全是客套话,而是因为事实确实如此。
  一天就这样结束了,除了面试,几乎没有做其他什么事情。回到办公室非常疲劳,但一无所获,找个合适的人真得那么难吗?现在工作是不好找,可企业想找个合适的人怎么也那么不顺利呢?
  

第五讲:第一面就被pass掉了
大家可能会困惑,他们之中有些人条件是很好的呀,为什么只一面就全在面试官面前“夭折”了?前不久看到过网络上一份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报告,印象中这几年的大学生就业状况极其不乐观。其实,我今天面试的这么多位求职者已经是经过初步的简历筛选的,看了他们的情况,也就有些明白了不乐观的原因。在这里小小总结一下。
  A同学,大学应届生,第一印象不协调。从外表上来看,她的形象成了她这次面试的最大障碍,如果改变一下形象,使之更加适合职位的要求,面试成功的几率应该会高很多。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她是否愿意或喜欢从事她应聘的工作,或者说是我们提供的工作是否符合她的性格和理想。
  B同学,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生,证书一大叠,还有一手好字,可是,B同学的不成熟是他面试中表现出来的最大问题,我想不只是面试,不成熟可能会是他从校园步入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最需要克服的障碍。
  C先生,国营大公司工作6年,简历给人印象不错,本人比较老实和坦诚,沟通协调能力欠佳,被动的性格可能是他面试和今后工作的最大障碍,如果能够有所改进,我相信他一定能在工作中取得很大的进步。
  D小姐,不错的学历,不错的行业背景,不错的工作经验,总之一切都不错,只可惜,错的是我们的工资标准,我们能够提供的和她的期望值之间的较大差距造成了一次没有结果的面试。
  E小姐,同行业跨国公司工作近8年的资深员工,她的坚持或者说是固执是面试过程中出现的最大困扰。尽管,我们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执着和坚持,但是,在我个人看来人生最难的可能是学会放弃已有的观点和接受相反的理念。更多的时候,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或许,前途一片开朗。
  F先生,“问题宝宝”,太多的提问导致F先生早早的就被红牌罚下场。或许F先生是个很慎重的人,需要很多信息来支持和帮助他判别跳槽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