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唐-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晒制的海盐品相不错,能不能食用还没有试过。

    来到其中一个解析池,解析出来的海盐全都堆积在池子的一角,一粒都没有遗漏,可见章成对这些海盐的重视程度。

    在章成和晒盐工人眼中完美无暇的海盐在王翔看来也就马马虎虎,比后世超市里面两块钱一包的精盐还差一些。不过比起唐朝的食盐确实好了很多。

    伸出手指沾了一点食盐正要放进嘴里试试,章成一把拉住王翔的手:“侯爷,还是先让别人试试吧。”

    王翔知道他担心什么,这些海盐虽然看起来品相不错但是海盐有毒在大家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他可不想让王翔在这里出事。

    王翔笑了笑,他倒不担心经过多次过滤的海盐有什么毒,看色泽便知道这次的晒盐算是成功的,不过见章成一脸认真他也没有矫情捻掉手里的海盐点了点头。

    章成见状朝身后的常逵小声吩咐了一句,很快就有一个身体干瘦的百姓被带过来。

    看到王翔和章成的时候连忙跪地行礼看起来非常紧张,王翔不太习惯别人跪在自己面前。示意常逵扶他起来。

    “你叫什么名字?”

    听到王翔问话那干瘦的百姓连忙回道:“回……回大人,小……小人叫庞三。”

    王翔摇了摇头。这庞三一看就不是循州村的百姓,否则不会如此害怕自己。

    “知道为什么找你过来吗?”

    庞三连连点头:“知……知道,常管事让小人过来试……试盐。”

    见他有些紧张王翔点了点头笑道:“嗯,你也不用害怕,这些海盐都没有毒的,回头试完盐领上一斗回家。”

    庞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常逵小声道:“侯爷,小人已经答应给他两百文的试盐钱了。”

    王翔知道这些海盐没有毒,别人并不确定,为了两百文钱就冒险试盐,古代百姓的命还真是不值钱啊,暗暗叹了一口气淡淡道:“无妨,能成功产出这么多海盐大家都有功劳,回头让大伙都领一斗回去。”

    常逵听了王翔的话抬头看向章成,章成板起脸道:“侯爷是奉陛下旨意负责盐场一应事宜,侯爷怎么说便怎么做。”

    “是是……”常逵连连应道。

    在常逵的指示下庞三小心翼翼的用手指沾了一点海盐,稍稍犹豫了一下便放进嘴里,一点海盐就算有毒也毒不死人,若是没毒不仅能得到两百文的试盐钱还能得到一斗上好的精盐,这笔买卖庞三觉得值。

    过了片刻见庞三没有反应,常逵小声问道:“怎么样?”

    庞三想了想说道:“比家里的盐好吃。”

    “废话,我是问你这盐有没有毒。”

    被常逵呵斥一句庞三纠结的挠了挠头:“小……小人也不知道。”只是这么试了一口他哪里知道这盐有没有毒。

    章成抬手阻止常逵,开口问道:“有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的?”

    庞三摇了摇头。

    见大家一副谨慎过头的样子王翔一阵无语,笑道:“好了,这种晒盐的方法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庞三,你先下去吧。”

    “是。”庞三点了点头,犹犹豫豫道:“大……大人,小人的盐……”

    “常逵,给他弄一斗盐。”王翔微微一笑,刚才还不敢看自己,这会儿为了一斗食盐倒是敢主动开口了。

    常逵瞪了庞三一眼,低声道:“跟我来。”

    庞三跟着常逵去领盐,章成还想再找人试一试,王翔摆手道:“盐可不是这么用的,让人去弄点鱼肉蔬菜过来,咱们就用新产的食盐做顿饭菜。”

    “大人!大人!”

    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呼声,王翔抬头一眼,原来是帮章成驾车的那个小厮,他驾着马车刚刚赶来却被巡逻的士兵拦了下来,好说歹说自己是章大人身边的人士兵就是不放他进来,这才大呼起来。

    章成微微一笑:“也罢,我便让人去循州村弄些鱼肉蔬菜,就用这些新盐做顿饭菜。”

    刚刚赶过来的小厮得了章成的吩咐又驾车返回循州村,因为在盐场做事是管饭的所以盐场有专门做饭的地方,等小厮带着鱼肉蔬菜回来王翔便让人做了几道菜肴,在盐场的空地上摆上一张桌子和章成小酌起来。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五章 群雄并起

    “味美鲜香,厨子的手艺不错。”

    听王翔这么说侍立在旁边的胖厨子顿时松了一口气,章成也满意的点了点头朝常逵吩咐道:“带厨子下去领赏。”

    胖厨子千恩万谢的跟常逵下去领赏,王翔饮干杯中酒水笑道:“如此便可以跟陛下汇报盐场之事已成。”办完李二交代的差事王翔也算放下一件心事,末世之中他的势力还很弱小,况且嘉远基地还需要靠大唐的粮食养活,所以他对大唐的依赖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加深,抱紧李二的大腿很有必要。

    “下官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前往长安报信!”章成看起来比王翔还要激动,“既然海水晒盐之举可行是否要增加几个晒盐之地?”

    王翔点头道:“此处地势宽阔,那就再多建几个蒸发池和解析池吧。”

    回到循州村侯府之后王翔亲自给李二写了一封信说明盐场之事,李治小鬼离开长安数月之久,见王翔给李二写信也开始挂念他的父皇和母后,于是两封信随着章成派出的信使一道送入长安。

    此时的长安看似繁荣稳定实则暗潮汹涌,这段时间番邦诸国多有奇异之人的消息传出,便是大唐各地也有类似的传言,高昌那位日行千里的奇人已经得到高昌王鞠文雅的确认,李二更是忧心忡忡,奇人频出往往是乱世之兆。

    长孙皇后轻轻抚了抚李二的手背柔声道:“二郎为何愁眉不展?”

    李二沉声道:“边境传回消息,突厥,吐蕃。高句丽……诸多番邦均频繁练兵。恐怕是意欲进犯大唐。”

    长孙皇后闻言惊讶道:“为何突然如此?番邦军力较之大唐多有不如。况且大朝会上二郎展示的天雷子之威更是让他们不敢有进犯之心,何以短短数月会有如此之变化?”

    李二摇了摇头目光闪烁道:“不止番邦如此,前******和齐王党如今也是蠢蠢欲动,在大唐各地散播谣言蛊惑民心,朕得知他们已经与不少世家取得联系!”

    说到这里李二狠狠的敲了一下桌子,引得不远处正在练习画素描的小兕子回头看了一眼,一脸疑惑。

    长孙皇后一听事情如此严重,开口问道:“二郎可知原因?”

    李二压低声音小声道:“前段时间有传言高昌出现能日行千里的奇人。此事已得高昌王确认。”

    长孙皇后惊讶道:“这天下真有能日行千里之人?”

    李二点了点头:“恐怕吐蕃传出的刀斧不能伤的奇人也并非全是虚传,观音婢可还记得突厥那个叫图鲁的将领?”

    长孙皇后点头道:“可是被程将军抓回长安又被突厥赎回去的那个突厥将军?”

    李二皱眉道:“近日有传言说是图鲁得天神真传,有千斤之力,手握天雷战无不胜,突厥士气高涨,便言突厥当入主中原坐拥天下。”

    “传言想必多有不实,二郎也不用太过担心。”长孙皇后安慰道。

    出了立政殿李二的心情稍微好转一点,但是想起袁天罡的话依旧忧心忡忡。

    “天象突变,盛世之中群雄并起,天之将乱。”

    李二紧握双拳。目光凌厉:“朕才是天子,为何朕没有那通天的力量!”

    王翔和李治的信件送到长安的时候。李二已经无暇顾及,一切爆发的太突然,突厥率先对大唐发难,侯君集率领的十万大军仅一战就折损过半退守居庸关,高昌,焉耆均落入突厥之手。

    太极殿上李二面色铁青,下面的众臣均默不作声,传回的战报异常惨烈,如果不是随军携带的天雷子恐怕大唐军队的折损会更加严重。

    这是大唐建立以来最彻底的一场大败,却没人怪责领军的侯君集。

    从战报来看有关图鲁的传言并非虚言,挥拳便能击飞披甲战马,愤怒时雷光四射几如天神下凡无人能近其身。突厥大军之中并非图鲁一人拥有神力,据战报所述力大无穷,迅疾敏捷,刀斧难伤之人有十数人之多,均是能够以一当百甚至以一当千的猛人,如果不是大唐军中突然出现两个能相抗衡之人侯君集能否退守居庸关都是未知数。

    “你们怎么看?”

    听了李二的问话众人都是一阵沉默,见李二看向自己长孙无忌眯起眼睛皱眉道:“从战报来看如果没有援军居庸关怕是也守不了多久,一旦居庸关失守突厥轻骑趁势南下长安危矣。”

    众人都知道居庸关的重要性,所以居庸关必须要守住,程咬金上前道:“陛下,老程愿意带兵前往居庸关增援,再将那图鲁抓回长安!”

    虽然平时和侯君集多有争斗,但是这种时候程咬金并不会糊涂,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程咬金自愿请战李二却没有点头同意,依旧皱着眉头敲打着椅子的把手,程咬金虽是一员猛将但绝不是图鲁的对手。

    “陛下,是时候了。”

    听到袁天罡出言众人皆是一愣,作为钦天监监正太极殿议事的时候袁天罡从不上朝,今日看到他也在场大家就感到有些奇怪,此时听他发言更觉疑惑。

    李二听了袁天罡的话仿佛下定什么决心,手指一停,沉声道:“影三。”

    话音刚落一个瘦小的身影从太极殿角落闪出,速度极快瞬间就出现在众臣之前,殿内众臣均是大骇,守在李二下首的尉迟敬德眼中骤然爆发出一道厉芒,朝那道黑影袭去。

    “轰!”来的快去的也快,李二还没来得及出声,尉迟敬德已经横飞出去,撞在太极殿的石柱上面闷哼一声。

    “住手!”

    李二发话,正欲围上前的李靖,程咬金等人这才停下脚步,一脸惊骇的看着单膝跪在地上的瘦小身影。

    尉迟敬德专门护卫李二的安全,他的实力大家都是知道的,在场的将领没人敢说自己一定能够打赢他,而现在尉迟敬德竟然被面前这个瘦小的身影轰飞数米之远,对方却好像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只有长孙无忌在看到那个瘦小身影的时候眼睛一缩,回头看了一眼站在太极殿角落的袁天罡,似乎猜到些什么。影三的存在除了李二和袁天罡之外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敬德无碍吧?”

    尉迟敬德闻言爬起身摇了摇头,身后的石柱上出现一道道细微的裂痕。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元霸

    长孙无忌早就隐隐感觉到李世民手里有一股秘密的力量,此时看到这个瘦小身影的时候变明白这就是李世民的秘密力量!

    “大家不用惊慌,影三跟随朕已有二十年,忠心耿耿。”

    二十年!众人闻言均是一惊,二十年前高祖皇帝刚刚太原起兵,岂不是说此人跟随陛下的时间比在场的所有人都要久!看他的样子也不过才二十来岁,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不到十岁的孩童便追随尚是唐国公次子的陛下了?而且此人骨瘦如柴,面如枯槁,怎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李世民自然知道大家的疑虑,开口道:“此事以后朕会跟大家说明,现在最重要的是派人领军前往居庸关增援侯君集。”

    “陛下是当算让此人领军?”长孙无忌眯了眯眼睛。

    程咬金大大咧咧道:“陛下,这样一个瘦弱小儿如何能够领军,还是让俺老程领军吧。”

    李世民摇了摇头正色道:“知节不可无礼,影三有万夫不当之勇,千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非常人可比。”

    程咬金见识过影三和尉迟敬德的交手知道他的厉害,闻言耸了耸肩退后一步,朝旁边的秦琼小声道:“叔宝,这小子跟你一样千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呢。”

    秦琼小声道:“莫要乱言,此人实力深不可测,连尉迟将军都不敌此人一招,非我等可比。”

    见大家都不说话李世民点了点头朝影三道:“影三,你跟随朕二十年一直以影三之名藏身暗处。今日就是你建功立业之时。你可愿意披甲上阵代朕讨伐逆贼!”

    “全凭大哥做主!”

    听影三唤李世民大哥众人皆是大惊。魏征更是厉声道:“放肆!”

    李世民抬手阻止魏征,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温言道:“昔日朕还是唐国公次子之时你便认朕做大哥,数次救朕于危难之中,这些年让你藏身暗处委屈你了。你本无姓,今日朕赐你李姓,从今日起你就是大唐赵王李元霸!”

    “陛下不可!”

    魏征顿时出声谏言,李世民面色一寒,厉声道:“此事勿用多言。赵王李元霸听旨!”

    李世民直接下旨竟比当初册封王翔侯爵之位还要决断,李世民下旨魏征不好打断,只能等散朝之后再行劝谏,大唐建立以来除了高祖皇帝封过开国有功的罗艺和杜伏威为异姓王之外还没有其他人被封异姓王,况且此人是何来历尚不甚清楚,如此便封王太过儿戏,也会引起其他朝臣和将领的不满。

    李元霸并不管别人怎么看,听李世民发话恭敬道:“听大哥吩咐。”

    李世民点头道:“着赵王李元霸领兵五万前往居庸关增援。”

    “臣弟领旨!”

    “李靖听旨!”

    还在思考李元霸身份的李靖闻言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听旨,心中还在疑惑:陛下对我有何旨意?

    “大将军李靖随赵王同行,助赵王严守居庸关。剿灭突厥大军!”

    李靖本以为自己要就此终老长安,没想到有生之年还有出征的机会。心中猛的一颤。虽然是辅助赵王李元霸但是已经让他惊喜万分,对他这种胸有韬略的稀世将领来说困于长安虚耗度日简直是一种折磨,听了李世民的旨意当即激动的声音都微微颤抖。

    “末将领旨!”

    李世民看向李靖,缓缓道:“赵王虽然勇武过人,但是行军之事还是要你多多用心。”

    听李世民这么说李靖心里更加激动,连忙点头称是,对于李世民封李元霸为赵王的事情也就毫不关心了。

    见李元霸和李靖都有了安排程咬金心里一急,上前道:“陛下,俺老程呢?”

    “你呀,带朕去看看你那俊逸非凡的惊鸿。”

    天下不仅奇人频出,奇兽也不遑多让,程咬金那匹惊鸿不知是何缘故,近日体型剧增,几乎有寻常骏马两倍大小,奔跑起来足下生风,就连最擅奔跑的千里马都难以望其项背,踏蹄能碎石,端的是厉害非常。

    惊鸿如此变化自然让老程惊喜万分,很快就把这事炫耀的人尽皆知,都言卢国公府里的骏马神通无比。

    带着袁天罡来到卢国公府后院,看到那匹高大健硕的骏马李世民也吓了一跳,他之前见过惊鸿,与现在相比简直完全就是两样,看到老程回来,正和程处亮打闹的惊鸿嘶鸣一声,声若惊雷,转瞬间就冲到老程面前亲昵的用头蹭着老程的胸口,带起的劲风将李世民和袁天罡的衣摆都吹的飞起。

    李世民朝袁天罡看了一眼,开口道:“袁天师可能看出什么?”

    袁天罡围着惊鸿走了一圈,惊鸿的目光也随着袁天罡的走动绕了一圈,双眼充满灵性,似乎有些好奇这个白胡子老头想要做什么。

    “此马非但神勇俊逸而且比寻常马匹聪慧机灵,实在是罕见之极。”

    老程闻言得意洋洋的哈哈大笑起来:“怎么样,俺老程没有吹牛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