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愕然,气极而笑道:“好个王子新,得了便宜还卖乖,听说你把高昌公主娶了回来朕着实吓了一跳,不过此事也好,如此一来倒不用担心高昌再出什么乱子。”
“您瞧,臣这也算是为大唐与西域和平共处主动献身了。”
连主动献身都出来了,李二无奈的摇了摇头笑骂道:“行了,别胡言乱语,什么制盐之法速速讲来。”
“陛下是同意了?”
李二沉吟片刻点头道:“你若真有办法让大唐百姓都吃上食盐,这食盐的买卖朕就……分你一成。”
“一成啊……”
“怎么,不满意吗?”李二斜了斜眼睛。
王翔一脸幽怨道:“咱之前的琉璃生意不还二八的么……”
“那是琉璃,盐铁乃国之重器,就这一成恐怕都会有很多人反对,你居然还不知足。”
其实王翔心里早有准备,能分一成已经很满足了,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成,恐怕那些世家大族都会垂涎不已,食盐不同于琉璃,食盐是必需品也是消费品,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源源不断的利益,最重要的是食盐牢牢抓在官府手里,也就是说大唐的百姓要吃盐自己都能分到其中的一成。
而李二之所以对王翔所说的制盐之法如此重视不仅仅是为了大唐百姓都能吃上食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关中世族。
李家原本也是世族门阀,所以李二登基后一直对这些世家大族非常忌惮,虽然官府严令禁止贩卖私盐。但是这些世家大族哪一个暗中没有私盐的买卖,私盐的利益太大了。
李二虽然知道他们暗中都有私盐的买卖但是忌惮世家的势力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可是如此一来世家的势力只会越来越强,这才是他最担心的地方。如果王翔所说的制盐之法真能让大唐百姓全都吃上食盐,那么那些世家手里的私盐买卖自然就不足为虑了。
王翔得了李二承诺的一成收益正要说出制盐之法,孙思邈起身道:“贫道去给皇后配药。”
其实他哪是去配药。只是想要回避,在孙老头看来若是有好的制盐之法就该让天下百姓全都知晓,如此才是百姓之福,可是他也知道无论是王翔还是李二都没有这样的打算,所以不听也罢。
王翔还有些尴尬,李二倒是神色如常的开口道:“有劳孙道长了。”
孙思邈拱了拱手退出立政殿。
等到孙思邈的身影消失王翔朝李二小声说道:“孙道长是个值得信任的人,他不会乱说出去的。”
李二叹了一口气说道:“所以有些东西他还是不知道为好。”
王翔哑然,原来李二比自己看得通透。以孙老头的性子就算知道了制盐之法也不会说出去,但是心里肯定不会好受。果然还是不知为好。
“好了,现在你可以说说究竟是什么制盐之法能让大唐百姓都吃上食盐。”
其实王翔说的制盐之法非常简单,就是海水晒盐。
“海水晒盐?”李二皱了皱眉头,“此法古即有之,只是海水晒出的盐非常苦涩难以入口,而且卤盐有毒并不能食用。”
唐朝的时候多用炒盐、煎盐之法,因为海水中的卤盐与矿盐一样都有毒,而古人又不懂得过滤之法。所以大多采用炒盐、煎盐的方法,只是符合要求的无毒盐湖并不多。而且煎盐之法耗时耗力还产不了多少盐。
王翔笑了笑说道:“其实无论是海水晒出的盐还是盐矿之中的盐都和煎盐之法所产的盐是一样的,卤盐之所以有毒并且味道苦涩是因为里面含有杂质,只要有去除杂质的方法那么都是一样的,无毒的盐湖不多,不过海水嘛……”
李二眼睛一亮:“你有将卤盐制成普通食盐的方法?”
王翔点头道:“其实并不难,只要将晒好的海盐经过过滤再晒一遍那么卤盐就会变成普通的食盐。”
“过滤?”
王翔将卤盐之所以有毒还有过滤的原理说了一遍李二顿时啧啧称奇。摸了摸下巴开口问道:“海水晒盐确实可行?”
“臣可以担保绝对可行!”
李二眯起眼睛沉默不语,王翔纳闷了,这么好的事情还想什么呢。
就在他忍不住要开口询问的时候李二开口了:“如此说来朕赐给你的封地竟然还是块宝地了。”
啥?又关封地啥事?
王翔奇道:“这跟臣的封地有何关系?”
李二摇头道:“其实朕赐你封地很多大臣心里是反对的。”
王翔顿时就不爽了:“臣不辞辛劳远赴高昌,经历九死一生这才完成了陛下的任务,回来之后更是冒着生命危险亲试牛痘以解天花之危。陛下赐臣封地他们凭什么反对。”
李二撇了王翔一眼:“行了,朕知道你受了不少委屈,不过封地确实有些逾制了。正因为你几番立功,加上朕赐给你的封地只是沿海贫瘠之地所以他们才没有说出来,现在看来你那封地倒成了宝地了。”
王翔闻言脸色一黑,亏王管家听到封地的时候高兴的跟什么似的,原来人家只不过是挑了个没人看上的贫瘠之地打发自己。
李二也顿觉失言,连忙说道:“其实也不是贫瘠之地,只不过不如长安这般繁华罢了……”
他这话还真难以让人相信,起码王翔是不信的,别看后世的沿海城市一个个牛逼哄哄富得流油,在古时候沿海城市就是小渔村的意思。那种地方不适合耕种百姓靠打渔为生自己能吃饱就不错了还能指望有什么税收,难怪没人提出反对。
都说封地,王翔到现在还没搞清楚自己的封地究竟在什么地方,听李二一说似乎还是个沿海之地。
别看王翔面上难看,其实心里还是非常兴奋的,别人看不上沿海贫瘠之地不代表他看不上啊,在他看来那才是真正的好地方。
故意摆出一副沮丧的表情开口问道:“不知陛下赐给臣的封地在什么地方?”(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想学武
李二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你的封地在岭南循州,地方还是很大的。”
岭南循州是什么地方王翔没有听过,唐朝时期的叫法和后世肯定是有差异的,估计是觉得把这么一个偏远的地方赐给王翔当封地有些过意不去所以李二非常有耐心的介绍起来。
从李二口中王翔估摸着所谓的岭南循州应该是在后世的广东一带,因为按照李二的说法那里已经是大唐的极南之地了,再往南就是茫茫大海。特别是李二说起附近的岭南节广州他便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封地应该就是在后世的惠州一带。
当然,这个时期整个广东也就是广州和循州两个州,王翔的封地自然不可能是整个循州,而是循州靠海的那一片地方。
看李二介绍时支支吾吾的样子王翔就猜到自己的封地一定就是最靠海的那一部分,因为循州和广州一带气候温和其实是最适合种植粮食的,而王翔的封地既然是大家眼里的废地那一定是非常靠海,土壤呈沙质所以才不易耕种。
所谓的大更是坑爹,原来在划分封地的时候把周围的一大片海域也算了进去,不大才怪。
“陛下,恕臣孤陋寡闻,赏赐封地可有将海域也算进去的?”
李二干咳一声说道:“那个,封地之中难免会有江河湖泊那也都是算在封地之中的。”
“哦……原来如此。”
王翔的表情非常欠揍,李二摆手道:“不管怎么说既然你提出的制盐之法确实可行那么循州也算是块宝地了。制盐之法事关国税之重万不可泄露,此法是你提出你又占了其中的一成收益。制盐之事便交与你去办吧。盐场就设在你的封地。为大唐百姓晒盐制盐。”
本以为可以坐收一成食盐收益,没想到到头来活都让自己干了,就连制盐的场地都要占用自己的封地,这买卖怎么算都是亏了。
王翔一脸郁闷道:“制盐的事可不可以让别人去干,还有啊,臣不想在封地办盐场啊。”
多好的沿海城市,建个海滨度假村,拾掇拾掇海鲜。再发展发展海上贸易什么的,这些才是他想做的事情,弄个盐场算怎么一回事嘛。
李二正色道:“私盐于国不利,制盐一事交给别人朕不放心,再者循州偏远,朕要你在那里秘密建造盐场,朕倒要看看到时候那些世家还如何以私盐谋利!”
出了立政殿王翔不禁心生感慨,原本只想当个混吃混喝的闲散侯爷,到头来却是奔波劳碌的命,刚从高昌回来这会儿又摊上制盐的事。循州离长安可不近,好在如今快要入冬也不是晒盐的好季节。只好等到来年春夏时节再南下循州。
这次他是想好了,无论如何也不要像之前去高昌那样受罪,宽敞舒适的马车必须准备好,好吃好喝的也要多备一些,随行保护的铁蛋和阿琪奴,一路上伺候的小丫,还有负责做饭的林婶,武顺和鞠依雅自然是要带着的,就当是一路旅行了。
“对,回头要做个详细的旅行计划,反正也不着急,到唐朝之后咱还没去过其他地方呢,洛阳,扬州,成都……这些可都是有名的繁华之地。”有了这个想法倒也不觉得南下循州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了,反倒有些期待起来。
“王监丞为何突然如此高兴?”
跟着一起出来的李治见王翔刚才还一直苦着一张脸,走着走着却突然高兴起来,感到非常好奇。
王翔把自己的计划跟李治一说,小鬼的眼睛顿时一亮,兴奋道:“我也没出过长安呢,听太子哥哥说洛阳和扬州可不比长安差,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到时候带上我一起去吧。”
王翔摊了摊手:“只要陛下同意我是无所谓。”对他来说多带个小鬼也不算什么事。
“父皇会同意吗?”
“陛下同不同意我不知道,不过如果陛下不同意的话我可不敢随便带你出去。”
“小武姐姐也会去吗?”
“以她贪玩的性子定然是要跟着一起去的。”
“哦……”李治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走了几步突然看到先前出来“配药”的孙思邈,王翔心里一动,快步上前唤道:“孙道长。”
“晋王殿下,嘉远侯。”
“孙道长叫我子新就行了,孙道长这是打算出宫吗?”
孙思邈点了点头,王翔笑道:“我和孙道长一起出宫吧,稚奴,你不是还要去求陛下准你随我南下游玩吗,我和孙道长先走啦。”
说完不再理会苦着脸的李治,屁颠屁颠的跟着孙思邈往外走。
孙思邈察觉到王翔的异样开口问道:“子新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其实……其实我是想拜孙道长为师。”
孙思邈惊讶道:“子新想要学医?”
之前他也提过教王翔学医,在他看来无论是输血救人还是接种牛痘都显示出王翔在医术上的天赋,可是当时王翔对学医并没有丝毫兴趣这才作罢,今日却主动提出拜师倒是让孙思邈感到非常惊讶。
“以子新在医术上的天赋日后定能有所成就。”
见孙思邈一脸欣慰王翔连忙解释道:“我不是要学医。”
“不学医?那拜师是?”
“我想跟孙道长学武。”
孙思邈奇道:“贫道只是个行医治病大夫,子新若想学武应该去找卢国公那样的将军才是。”
卢国公……
想到老程那三板斧的功夫王翔一阵无语,跟着老程学武和跟着铁蛋学武有什么区别。
“这个,那日在西水村孙道长制服二狗的武艺实在是洒脱无比,我想学那样的武艺。”
孙思邈笑道:“那可不是什么武艺,只是华佗传下的五禽戏,用来强身健体罢了。”
“五禽戏?”当时孙思邈腾挪之间灵活无比现在细细想来确实有模仿动物的痕迹,身法灵活是五禽戏,那用树枝点二狗的那几招呢?
“孙道长用树枝点二狗用的又是什么功夫?”
“哈哈,那就更不是什么武艺了,贫道从医多年对人身上的穴道熟悉无比,那几下只是点在他们身体上的麻穴让他们暂时无力,子新想要跟我学武怕是要失望了。”
王翔脸上闪过一丝失望,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李治说过就连李靖都跟孙思邈请教过武艺,而且不管五禽戏还是所谓的穴道,轻轻松松制服二狗和他的几个手下却是事实,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如此轻描淡写,孙老头一定是深藏不露的高手。
这么一想王翔继续讨好道:“五禽戏和点穴也行,我学武本就是为了强身健体再者能有点自保之力,卢国公那种杀伐果断的武艺不太适合我,我还是想拜孙道长为师。”
孙思邈见王翔似乎是真心想跟自己学习笑了笑道:“拜师就算了,若是子新真对五禽戏感兴趣平日可随贫道一起练练,不过人体之中大**道有数百之多,想要认准绝非一朝一夕,子新可有这种耐心?”
认穴是学医重要的一步,王翔想学孙思邈自然是乐意教授,孙老头没有古人敝帚自珍的毛病,他一直觉得以王翔在医学上的天赋不学医实在是可惜了。
见孙思邈答应教自己王翔连连点头道:“有,我这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耐心。”
孙思邈摇了摇头笑道:“我看子新是什么都不缺就缺耐心吧。”
“不会不会。”王翔嘿嘿一笑:“说起强身健体我府里倒是有一本强身健体的书,和五禽戏有异曲同工之妙,孙道长不妨到府上观摩观摩。”(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由了?
李二宫中设宴王翔没有见到李承乾,想来是腿伤未愈。
天气一天寒过一天,清晨早起已经能看到地上积起一层薄霜,庄上的农户在王翔的指导下家家户户都搭上了简易大棚,种上一些容易成活的蔬菜,日子比往年好了很多。
王翔庄上的百姓运气好,每家还从他那里领到了一块土豆,王翔亲自教他们如何切块催芽,等到第一波土豆长成一块土豆就变成几十块土豆,什么粮食也比不上它的高产。别看这东西日后不值钱可是现在金贵着呢,宫里的土豆仍在蓄种所以还未能完全推广出去,只有少数王宫大臣从李二那里弄到了一点土豆。
到了这个季节大家都闲散下来,王翔却一改往日睡懒觉的习惯,每日清晨早起随孙思邈一起练五禽戏和太极拳。
孙思邈如今也住在了林川侯府,完全就是因为王翔拿出的那本太极拳拳谱和本草纲目,这两样东西对孙老头有着致命的诱惑,特别是本草纲目,直接让他决定了在侯府住下。
本草纲目上百万字还有上千幅插图王翔当然不可能全部抄录下来,只是将原本的封面撕除留下内容并称是无意之中所得。
对王翔的“无意之中所得”孙思邈已经见惯不惯。
“此书广收博采细致入微可谓是博大精深,天下医书与之相比皆黯然失色。不知是何人有如此大能,怕是华佗扁鹊再世也不过如此,贫道编纂医术的想法看来是……”
每次看本草纲目孙思邈都要忍不住惊叹摇头。近年来他也有了编纂医书的之念。看到本草纲目之后这个念头一下子就淡了许多。
王翔笑了笑说道:“本草纲目虽然博大精深。不过再详细的医书都不能记录天下所有的病症和药方,所以其他医书也都是有可取之处的,若是大家都因为此书而不编纂新的医书那么如何会有新的发现和突破,医术如何进步,况且医书中最重要的是编纂医术的人对病症和药方有自己独到的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