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坐第二把交椅。此次远征。是他提出来的,一个军人,谁不想为国建功,青史留名?
“韩将军!后面有人追来!”一名骑士打马追到韩毅身后,大声禀报道。
“何人?”韩毅仍旧望着前方。
“是岳飞,他奉王上谕令而来。”骑士说道。韩毅一听此话,心头一阵失落,王上知道了消息,岳飞此来,必是严令我部回师,听候发落,苍天为何如此待我?完了,一切都完了,远征完了,我地前途也完了……
“卑职岳飞,见过韩将军。”全副披挂,威武不凡的岳飞在马上冲韩毅行礼。看得出来,他跑得很急,人是气喘吁吁,马也喷着白沫。
韩毅看了他一眼,随即又朝北方望去,轻声问道:“王上的命令是什么?”
“王上手谕在此,将军一看便知。”岳飞对韩毅的神态也不加多想,取过那两道手谕,双手呈给韩毅。
不料,韩毅却没有接手意思:“念吧。”
岳飞这时才有些奇怪,但还是如言念道:“……令幽州卫挑选能战之兵,智谋之将,奇袭大定,以此为突破口,全力打向上京。一切军需用度从优安排,不必报孤,不管成功与否,所部当速战速决,撤入蒙古……”
不等岳飞念完,韩毅突然一把夺过手谕,难以置信的看了起来。王上竟然也是这个意思?
“将军,这里还有一道王上手谕及王上佩刀,命我转交给将军。”岳飞此时已然明白过来事情的原因,也不加解释,将另一道手谕和金刀交给韩毅。
手捧王上金刀,韩毅这条铁骨铮铮地汉子,几乎掉下泪来。王上不但命他们远征,还为他们想好了退路,另一道手谕,就是下给大宋呼伦贝尔郡王忽图刺的。这样一来,打到上京以后,不管成败,这支远征军都不至于全军覆没。
“王上如此信任,臣何以为报?”韩毅不禁有些痴呆了,得遇明主,万幸呐!
“将军,王上命我随军同行,听候差遣。”岳飞见韩毅无神,在一旁叫道。
“嗯?哦,好!岳将军是我东北军地勇将,本官命你为前将军,统率六千骑兵作为全军的先锋,希望鹏举再现当年西征的辉煌。”韩毅此时雄心万丈,喜不自胜。
“多谢将军!”岳飞大喜,立即打马向部队前头奔去。
太阳渐渐落山,夜幕即将降临,但这支远征军没有时间休息,必须在明天中午之前赶到大定,兵贵神速,此次远征。打的就是一个措手不及。
四万人的部队,十多万匹的战马,在草原上疾速开进,夜幕之中,这支部队宛如一条黑色巨龙,直指金国。对北方草原民族大规模的远征,其实中国历史上是有先例的。汉朝时,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指挥的漠南之战,就是一个典型地例子。
可韩毅这时候的情况与卫青比起来,更为凶险。卫大将军的敌人是匈奴。完全的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虽然难找,可同时自己遭受阻力的可能性也减少。金国则不同,他们学习大宋,有完备的政治制度,并在领土上建有城镇。
原与东北平原虽然辽阔,却并非一马平川。这一去,次阻击,韩毅不知道。
还有一件事情他不知道,那就是进攻平川关的金兵已经撤退,全速回防大定。他们这一去。极有可能碰丁子。
其实就在远征军几十里以南,金兵正匆匆赶回大定。两支军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拼着速度。谁先抢占先机,谁就是胜利者。
部队来到河(也就是今河北省境内的河),这条河发源于金国境内的西京道,流入蒙古注入大河,经两度曲折,转回西京道,然后才入海。
滦河很宽,唯一地渡口掌握在金国手里,大部队不可能渡过去。所以要绕过它,迂回向大定前进。这也是为何兀术当初敢夸下海口,断言宋军到大定要两天时间,所以不可能打大定的原因。
到了这里,部队应该溯河往上,迂回前进了。韩毅命部队全速前进,自己带了一班将领在河边驻马,望着这条长河出神。
大定是不是空城,直接决定此次远征地成败与否。虽然王上会设法拖住攻打平川关的金兵,但事情总有个意外。万一没能拖住,怎么办?我这四万人岂不是要去撞墙?
“顺河往下。多少距离能到金军的渡口?”韩毅突然问道。
随军谋士略一思索,即回答道:“五十余里,河东岸有金国的水师,兵力不详。”五十里,骑兵一个急冲锋,半个时辰都不用。是不是需要在这里就派冯擒虎的部队去渡口拦着,万一金兵回防呢?可自己手里地军队本来就不多,还要打大定,再划出去一支,全减弱战斗力的。
“将军可是在犹豫是否要派出一支部队到金军渡口拦截,以防万一?”谋士见主将沉吟不语,从旁发问道。
“不错,金兵若回防大定,必然要经过渡口。”韩毅望着湍急的河流说道。
“下官认为,似乎没有必要。王上和林大将军不是在前线么?他们一定想办法拖住金兵,我们当务之急,是全速前进,抢占大定府。再说了,即使是派出部队,万一拦不住呢?”谋士不以为意的说道。是啊,金军攻打平川关,派出了大规模的部队,怎么可能拦得住?最多也就是拖延一段时间。
按原来的计划,冯擒虎地部队与韩毅大军同行,攻占大定之后,韩毅所部往北打上京,冯擒虎的部队断兀术地后路,占住大定,保证远征军能安然通过金军这一道防线。
“叫冯擒虎来!”韩毅将马鞭一挥,大声叫道。
不多时,一将飞奔而来,这员将领可有些特殊,他不是汉人,属于延安府境内的羌族,最先投军到种师道的军中,取汉名冯擒虎,几经展转,被调入幽云。其人勇猛善战,一杆丈长铁枪,挡者披靡,年纪不到三十,是大有可为之将。
“冯擒虎,带你的部队,顺河而下,到渡口设防。若金兵来,则挡之,若不来,则在明日天亮之后,追上主力。”韩毅还是决定谨慎为好,小心驶得万年船。要是等大部队开到大定的时候才发现,人家城头上早准备好了,那时候哭都来不及。
等冯擒虎的拦截部队一走,韩毅这才放下心来:“传我将令,全速前进!晚饭也在马背上吃!”
从平川关出来,往东走三十里路,就是河。那既然距离这么近,什么宋军不摧毁金军这个重要的渡口呢?这样一来,金兵没法过河,根本无法威胁平川关了。这就要提到金国那支倒霉的水师了。
金国的水师部队其实命运很坎坷,刚刚组建不久,就被拖进渤海与大宋登州水师作战,本来已经被船坚炮利地宋军水师打得无还手之力,恰恰这个时候,高丽水师又巴巴赶来替宗主国助威,这么一打,金国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只得躲进河,留在了渡口,作运输部队之用。
平时,金国水师驻扎在河东岸,也就是靠近金国一方,河在这里拐个了弯,水流并不急,遇到军队要进攻平川关,水师就负责输送兵马过河。要是宋军来袭击渡口,他们全摆在东岸,你在岸上拿它没辙。
而大宋的水师呢?主力装备的是飞虎战船,长宽都是十几二十丈,根本就不能从渤海湾进来。这么一来,金国水师这支残部倒还成了精了。
此时,河渡口被火光映照得如同白昼,难以计算的大小船只来来往往,正运送着从平川关撤回来的军队。在长达几里的岸边,败军归心似箭,步兵纷纷跃上船去,催促着开船。而为数不多的骑兵部队,仍旧在后面执行警戒任务。平川关的宋军虽然被打退,但保不准还会突然攻过来。
兀术横刀立马,不过这会儿他心里还真提不起那股英雄劲儿来,望着麾下这些将士一个个火急火燎的往船上蹿,他知道,士气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一回到大定,首先要做地就是振奋军心,因为大宋所谓的北伐就要开始了。
就离这渡三里地之外,一名骑士在暮色中飞驰,这在军队里叫“牧哨”,就是说把哨兵像放牧那样派出去,离大部队几里地以外,刺探军情,一旦发现敌人马上回报,以免短兵相接,猝不及防。
这哨兵突然勒住了战马,因为他发现前方地天空一片通红,这会儿天已经暗下来了,就是传说中的“火烧云”,时候也不对啊。麻利的下了马,猫着腰“哧遛”窜上去前,爬上一个小土坡,往南边这么一看。
坏啦!金兵这是在往大定府撤!要把我军去路完全堵死!得赶紧回报冯将军!
当冯擒虎听到之个消息时,先是一惊,他没想到金兵居然回撤了,这也就是说平川关守军没能拖住敌人,这下可棘手了。然后是一愣,韩将军派他来本是拦截,现在人家已经开始回撤,这拦不住了。最后一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什么啊?他们不是在撤么?我这儿全是骑兵,一个急冲锋过去,敌人不知我虚实,先就会乱了阵脚。这旁边是什么啊?是河,俗话说水火无情对吧?冯擒虎当即下令,骑兵下马,隐蔽开进。
“这回还不封我的侯?”冯擒虎爬上山坡,看到河边上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敌人,脸上洋溢着兴奋之色!
第三桶 第两百一十四碗 大捷!兀术全军覆没!
更新时间:2007…12…28 20:25:31 本章字数:8204
步兵部队已经渡过一半,您是不是现在……“麾下刀立马的兀术身后,小心谨慎的问着。打了败阵,谁的心里也不好受,更何况这位沈王殿下治军极严,部下稍有违犯军纪,便鞭笞杖责,是以金军将士对这位帝国名将都是又敬又怕。
兀术扭头看了一眼仍在渡河的部队,挥手道:“不必,本王率骑兵殿后,以防平川关守军再度追来。”平川关也不知道是哪员宋将在指挥,如此难缠,从关口到此处三十多里,他居然接连派出三批部队追击,不死不休。如果不是他这样“胡搅蛮缠”,金军早就渡过河了。
他话音方落,背后冲锋声又起,骑兵将领飞马来报,宋军追击部队又到了。兀术真有些烦了,难道大宋真的钱多人多,完全不在乎?这是第四批追击部队了,平川关的指挥官真不把士兵的生命当回事?
“骑兵,冲上去!务必全歼!”狠狠一咬牙,兀术纵身上骑上战马,抡了大刀亲自上阵。宋军这种打法,还真把这位新败的将领给激怒了。步兵部队继续渡河,兀术率领一万六千余人的骑兵部队集结成阵,准备发起进攻。
冯擒虎趴在山坡后面,密切注意着金兵的动向,当听到喊杀声四起时,他意识到这一定是平川关的追击部队。他本想马上出去,配合友军作战,但转念一想,下令不得轻举妄动。现在的金军,本是骑步混杂,但此时骑兵在往后集结,意图是冲击尾随而来的宋军。
“那是,兀术的战旗?”当年到中军一面战旗时,冯擒虎吃了一惊。兀术竟然亲自上阵?这厮不是被平川关打昏头了吧?自己的命也不要了?
心中一阵狂喜,冯擒虎唤过手下勇将吩咐道:“稍后。我率六千骑打兀术骑兵背后,你带四千骑猛攻他的步兵部队。注意,阵形不要乱,全力把他们往河里挤。把敌人分割开来,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待其大乱,则放开这里的口子,让他们突围出来地残军往北逃。”
“恕卑职直言,这是为何?”部将疑惑的问道。
“你傻呀?北边有韩大人数万精锐骑兵,正好让他们去撞墙。”冯擒虎双眼一瞪。训斥道,语至此处,像是有些遗憾的叹道,“可惜啊,活捉兀术我是办不到咯。”
部将恍然大悟,点头道:“将军所言极是,不好!金军牧哨!”这位部将晃眼一看。发觉两骑牧哨正往这边过来。一旦他们发觉这土坡后面埋伏了一万骑兵,那可就不好办了。冯擒虎眉头拧成了一团,略一思索,当即下令取神臂弓来。
(神臂弓可算是宋军冷兵器中的佼佼者,据《武经总要》记载,这种弓射程达到三百七十米。而且能“力透重甲”“入榆木半箭”,可见其威力惊人。王钰那个时候的手枪恐怕也没有这样的穿透力。不过历代学者都对神臂弓的威力表示怀疑。因为据史书记载来看神臂弓只是一种踏张弩,如此大的威力难以想像。但也有人表示,这种弩上面有巧妙的机关,是威力的保证,只是失传了。明朝地《永乐大曲》就记载有神臂弓的机关图样,可惜这部旷世巨著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清代有名的学者纪晓岚曾经见过这些图样,也想照图样仿造,可惜那上面记载的都是单个的零件,没有组装图。以纪晓岚的聪明。竟然不能弄明白神臂弓是如何组装的,在他地传世名著《阅微草堂笔记》中详细的论述了神臂弓的原理。)
王钰改革军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设立造办局,研发新式武器,神臂弓威力虽然惊人,但这种巨弩骑兵使用不便,他谕令造办局改良神臂弓,在牺牲一定威力的情况下,减小体积,以便于骑兵携带。这种改良弩威力减小到两百八十米左右。但体积却缩小了一倍,成为宋军骑兵远距离攻击的利器。
冯擒虎是羌人。身长八尺,臂力过人,他能把改良神臂弓射到三百米以上地距离。此时,部下取弓给他,他又命部将与他各持一具,他射后者,部将射前者。
刚等他们填上箭,前面的金军哨兵就发现了苗头,突然勒住了战马。部将一见,再不迟疑,扯圆了弓弦,一箭射去,哨兵应声而倒。后面那名哨兵地反应极快,一见同伴倒地,马上扯转马头要回逃。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冯擒虎猛然直起身子,拉得手中弓弩嘎嘎作响,弦响处,那名哨兵坠地而亡,果真是箭无虚发。
另一头,兀术一手拉缰绳,一手持砍刀,望着蜂拥而来的宋军,神色冷峻,待到对方进入四百步距离之时,也不下令,一夹双腿,胯下战马如闪电般奔出,急速扑向宋军。
将士们一见主帅身先士卒,岂能落后,一时群情激愤,声入云霄。马蹄践踏着大地,几里之外都能感觉到震动,发起雷鸣般的声响。
不过,这次追击而来的宋军似乎学聪明了,金军骑兵一动,他们就不动了,在原地列好阵式,长枪兵在前,组成枪阵,抵抗对方的冲击力。弓箭手仅次于后,抬高角度,向敌人抛射。凡是中箭的金骑,无不连人带马,一起摔倒。
原来,宋军知道前面就是河,不怕金兵飞上天去。
“将军,上吧,金军骑兵一旦冲过去,友军可就遭殃了。”部将小声说道。
“再等等,再等等,距离不拉开,分割就难以奏效。”冯擒虎目不转眼盯着战场。眼看着金军后面步兵拉开了距离,冲到离宋军步兵一百步距离以全军上马,准备冲锋。而他自己,也一步跃上马背,士卒递上他的丈长铁枪,催动战马走上山坡,冯擒虎高举铁枪。
这时,正在指挥部队渡河金将。发现三里之外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一个人影。起初,他以为这是自己派出的牧哨。可又过了一阵,他发现这名“牧哨”在原地不动,心中生疑,对身边几名士卒说道:“上去看看,怎么回事?”
这几名士卒刚刚走出没两百步,就望见那个人影把手中地兵器一招。突如其来的喊杀声,把这几名士卒惊得身躯一震,再定睛看时。狂潮一般的骑兵从山坡上直冲下来。铁蹄践踏,声若奔雷!
所有人地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这边来,发生什么事?这是哪支军队?敌军?我军?
金军中不缺能征惯战之将,一见宋军骑兵来袭,当机立断下令,步兵停止渡河,马上集结组阵。可惜,他们的弓箭手已经没有用了。
宋军骑兵犹如一个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