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官场迷信实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官场迷信实录-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精致,内供无量佛,上部藻井,镂刻富丽。大雄宝殿异常雄伟。各地善男信女来此朝山拜佛者每日不绝。
  阎锡山,字伯川,号龙池。清光绪九年农历九月八日(公元1883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五台县河边村。河边村因位于环绕五台山下弯弯曲曲的滹沱河水而得名。全村由18个堡子组成,这些堡子名称各异,有的叫大堡,有的叫小堡,阎锡山出生于永和堡。永和堡里有座古迹叫文昌阁,因此,永和堡又称文昌堡。
  阎锡山祖籍由洪洞县大槐树下移居阳曲县坡子街,继而迁到五台县条坡,最后定居于河边村。阎家乃农商世家,初为佃农,继而成自耕农,自阎的曾祖父起变为商,其祖父时即成小地主,其父亦经商了。阎父名阎书堂,字子明,在五台开钱铺,名“吉庆昌”,娶本村小堡曲成义之女曲月清为妻,生了阎锡山。阎长到6岁时,生母去世,阎书堂继娶定襄县陈家营的陈秀卿,过门时,陈秀卿提出不养前妻遗子为条件。6岁的阎锡山便由外祖母领走抚养到16岁。其外祖母多次对阎讲,说其是其母梦从大孚灵鹫寺里抱来的,阎于此铭记于心。
  阎锡山的名字与禅道
  阎书堂是个商人,但对卜卦算命之类术数学,却下了些工夫。其《墓志铭》中有这样记载:
  方在乡塾,即耽玩易象卜筮,涵濡既久,于阴阳否泰,盈虚消长之理,深有所悟而善观时变。
  阎锡山乳名万喜子,9岁时,送到了本村曲本明办的私塾上学。阎书堂特意提了2斤点心,请曲老先生给万喜子起个名字。曲老先生为一老学究,说话咬文嚼字。听了阎父之语后,即摇头晃脑哼哼唧唧地说:“名字说来简单又不简单,夏禹之世,有名有姓而无字与谥,亦无氏。贵贱皆呼其名不相讳,至周时,呼字之俗起,丈夫20冠而命字,无称名者,唯有臣子及幼贱者名之,谥法亦自周始,人死则诔其行以立谥,而讳生时名,有物与死者同名,臣子必易其物名,如晋僖侯名司徒,便废司徒为中军,宋武公名司空,便废司空为司城,鲁中■谓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是也。姓者,生也,所以明?##鹬肿逡病J险撸碳遥员砑颐乓玻室恍辗治偈希罩鹪谔牛莨攀罚宓劢杂行眨朴菔敝肿迳醵啵邪傩罩疲爸苄耍辗毖苡诨模煨战ョ挥逃校玻坝嘈铡V芩ィ④贰㈡!⒂Ⅴ嘈耍胫钚障嘣沼ⅲ鲜加谝缘孛诿灾芤郧耙嘤兄环侨巳吮赜弥V苁蓖踝油跛铮渲詈睿蟮忠怨匚希笠崴渫觯涞匾嘞浦詈睿铀锍乒庸铮镏右酝醺缸治澹莱悸室砸匚澹儆惺拦Γ蛴泄僮澹逭撸现П鹨病Mㄎ街希凶庸诿允隙怀菩眨照撸救怂埔玻势渥侄啻优缂Ы簦患罢焦保救艘嗖怀菩眨罩梅希允且允献遄餍眨沼胧衔抻幸煲橐印!鼻舷壬盗朔移甙嗽阒铮质樘靡蔡煤锖浚梢膊缓么蚨希缓媚妥判宰犹辏舷壬低曛螅治实溃骸巴蛳沧影幢哺门拍母鲎郑俊?/p》。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其母梦游大孚灵鹫寺而生阎(2)
阎书堂道:“该排‘锡’字。”
  曲老先生点点头,又问:“听说这孩子生时他娘做了个梦,梦见从大孚灵鹫寺抱出的,是这样吗?”
  阎书堂说:“是这样。”
  曲老先生又闭目摇头说:“起名号是个大事,宗族家谱,生辰八字,秉性属相,身世事业,样样都要顾及到,得慢慢来。”
  阎书堂说:“那就烦你老费费心吧。”说完留下点心走了。
  几天后,阎书堂再拜曲老先生。老先生说:“万喜子这名字起好了,按阎家氏谱,这孩子排在‘锡’上,所以得在‘锡’字上做文章,而这孩子又是他娘梦中从庙里抱来的,跟庙有缘,还得在禅上用心。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锡山’。这是取自古时候杨载写的一首赠惠山长老的诗,诗中有两句这样的句子,‘道人卓锡问名山,路绝岩头未面攀’。‘锡山’二字,就是截取这诗的前一句。这个‘锡’,是指禅杖而言。这个诗的意思是说,有一位老道人拄着镶有锡环的禅杖,悠然自得,踌躇满志地欣赏着名山。”曲老先生稍停一下又说:“把这个‘锡’字和‘山’字连起来,既合了家谱,又融汇了禅道,两全其美,至玄至妙。”
  阎书堂听了大喜,从此,万喜子就叫起阎锡山来。
  

真佛假佛一起拜(1)
阎锡山上学后,因淘气经常挨塾师的板子,时有人编了顺口溜:
  万喜子,挨板子,双手肿成毡片子,头发扭成一卷子,鼻涕掉了两管子,裤裆滴出尿点子,草包从此露馅子。
  阎虽淘气,但很聪明,几至过目不忘。16岁时,与其父到五台城内办的“吉庆昌”钱铺理财。阎自此耳濡目染了坑蒙拐骗的坑人之道,且对神灵十分相信,差不多每年四月二十八佛的生日间都到大孚灵鹫寺拜佛,求神佛保佑,使其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阎20岁时,清政府在太原创办了“山西大学学堂”和“武备学堂”。阎锡山想报考,可他仅念过3年私塾,文化根底很浅,可他还是想去撞大运。考试前,又到了太原的双塔寺里烧香许愿,给如来佛磕头。那次考试的题目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论》。阎锡山写了个“庄稼佬爱财,多多益善”,并由此引申,发了顿感慨和议论。主考官还觉得他写得挺新颖,虽然文字歪扭些,最后还是收下了。
  1904年,清政府决定派出一大批青年学生到日本去留学,从山西武备学堂取20名,阎锡山经其祖父的好友相帮,考取了东渡日本留学的资格。临行时,阎又到了太原的双塔寺,向如来佛叩头。求神佛保佑——阎时时记着他是大孚灵鹫寺抱出的。
  1904年7月,山西武备学堂的20名学生,由学堂职员吴春康带领,赴日学习。到日本后先入振武学校,后入陆军士官学校。阎自此与教官冈村宁次和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相识。时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阎为潮流所主,三思之后才入了会。对于日本留学的情况,阎在他早年的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
  在此五年中,我的时间多用于联系革命同志,开展革命工作,暇时常与李烈钧、唐继尧、李根源、朱绶光等分析时事,研究政情,并曾编著《革命军操典》与《革命军战法》。《革命军操典》注重编制之改善,《革命军战法》则注重夜战,均为适应回国革命而作。实际用于功课的时间不及其半,故每逢考试,辄以意为之,尤其算术一课,多不按公式计算,虽得数能对,教师亦仅给以及格分数。
  阎在日本留学期间,曾于1906年奉同盟会之派回国,在五台山周围宣传革命的思想,还冒险带回了两颗可以随身携带的炸弹。在游览五台山时,阎除了在大孚灵鹫寺叩头外,还向僧侣们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行为。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阎仍是个热血男儿。
  1909年,阎锡山毕业回国,随同学员一起到了北京。当时,清廷为防止留学生受革命党思想的影响,根据清廷摄政王载沣的旨意,不准随意外出,外出探亲访友也要登记。阎锡山原想到北京去走清政府陆军总部侍郎姚锡光的门子,因姚的儿子姚鸿友是山西新军第四十混成协的协统,为山西军政界的要员,可阎与姚仅在冈村宁次的饯别宴会上见过一次,姚与阎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完全是素昧平生,如果照实去填报,当局是决不会批准的。阎锡山眼珠一转,在表上填写了姚锡光是他舅舅,关系亲密。当局真假难辨,遂批准了他的出访。
  阎到了姚的大门口,大门口戒备森严。阎锡山虽然脑门儿沁出了汗珠儿,可一想到前程,一咬牙暗道:“是刀山也得撞啊。”便递上了证件,门口人见是姚的外甥,不敢怠慢,便把他引了进去。到了正室,阎见一个60岁的老头子,手端着一个镶嵌翡翠宝石的水烟袋,赶忙跪下叩头。这人正是姚锡光。姚锡光说:“你是我的外甥吗?”
  阎锡山跪在那里,头也不抬地说:“姚协统是我们山西的父母官,姚大人是我们父母官的老大人,我乃一个书生,既是姚协统的子民,又是姚协统的役卒,姚老大人对我来说,实为国舅,万望恩典……”阎锡山说到这儿,一个劲儿地叩头。
  姚锡光还真被阎锡山说动了,他觉得这个青年敢闯敢干,心里喜爱,阎锡山走的时候,姚锡光写了巴掌大的纸条儿。这纸条儿还真管用,搬动了姚鸿友的大驾,使阎当了山西省督练公所教练员的肥缺。但他并没满足,这天,又到了省咨议局的梁济善议长家。梁济善正在打牌。打完一圈后,梁才回头看了看阎,梁并不认识阎,阎锡山马上自我介绍说:“学生乃本省五台县人,乍来议长麾下任职,恭祈多指教。”
   。。

真佛假佛一起拜(2)
梁善济问:“你在军界任职,怎么会是我的麾下呢?”
  阎锡山马上说:“梁议长乃统管全省政务,权柄触天柱地,军界又何尝不在管辖之列!军之从政,历来如是呵!”
  阎锡山这一说,说得梁善济乐了。便把同桌打牌的人向阎作了介绍。打牌人中,有省咨议局的副议长杜上化,名绅谷如墉,晋阳巨商渠本翘。阎锡山又是作揖又是鞠躬。他这次贸然见梁议长,不仅认识了梁议长等,还从杜上化的闲谈中,知道了咨议局的秘书邢殿元不是个等闲人,就设法认识了邢秘书,并与邢结拜为异姓兄弟,通过邢,阎了解了军政界中不少事,使其吹牛拍马得了不少机会。阎锡山美的出来进去唱着五台小调:“宣统元年呀,万喜喜连天呀,谁谓沧桑沉浮沙,真佛假佛一起拜呀,吾侪喜事说不完呀……”
  阎锡山通过邢殿元了解到巡抚丁宝铨与新军标统夏学津的妻子不干净,就设法靠近夏学津,经过他一番努力,终于成了夏的好朋友,通过夏的推荐,阎又“攻克”了巡抚衙门,成了丁宝铨的“门生”。阎为自己的前程,每铺一块垫脚石,都费了不少心血,不过,也还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阎成了第八十六标教练官。
  阎锡山正同丁宝铨和夏学津走动的火热的时候,丁、夏二人因“交、文禁烟惨案”的牵连,被撤了职。深明“厚黑学”的阎锡山立时同二人翻了脸,起来揭发并“批判”,落井下石,而后,又经过一番运动,阎取代了夏学津,当了第八十六标的标统。
  阎在官场上游来钻去,拜把子、走门子,攀龙附凤之际,也看到了满清政权正摇摇欲坠,他觉得革清廷命也没甚坏处,因为自己在朝廷连个亲戚都没有,若革命成功,自己这同盟会员便成了开国元勋,何乐不为?
  于是,阎锡山参加了1911年10月29日的辛亥太原起义,并在刀光剑影中当上了山西都督。在辛亥起义炮火声中,清政府起用了袁世凯,袁即派了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带兵入娘子关镇压起义军。吴与阎为留日同窗,且视袁为国贼,遂暗中与阎相通,组织“燕晋联军”,意欲讨袁。因阎左顾右盼,失去了良机,燕晋联军为袁所破,吴亦被袁所杀。阎锡山带着赵戴文等亲信随从,向晋西北的崇山峻岭逃去,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行在羊肠小道上,走静乐,过宁武,在宁武过了汾河,翻管涔山,又经过五寨、岢岚、偏关,到达保德。一路之上,山路崎岖,人烟稀少,阎的随从们脚下都磨满了血泡,阎骑着驴,也累得散了架。由于大山内人烟稀少,没有吃的,只好煮野菜、吃野果充饥,不少人不辞而别。阎等从保德渡过黄河,到了陕西最北边的县城——谷府,这里更是穷乡僻壤。阎等虽然十分疲劳,亦不敢多停,从谷府进入内蒙,打算奔包头,不料刚入内蒙境内,便遇见了鄂尔多斯草原的暴风雪。阎和随从及士兵们衣裳单薄,粮食又吃光了,草原上的水又苦又涩。真是苦熬苦撑,一行人总算走出了鄂尔多斯大草原,然阎身边之人已所剩无几。这日,阎等到了一个叫古城镇的地方,见路边有一座庙,阎是逢庙必拜的人,便过去拜佛,庙很小很破,亦无僧人,抱柱联联文写着“无僧风扫地;缺烛月为灯”。庙内神龛上供的是五道神。阎趴在神像前,咕咚咕咚叩起了头,把头皮都磕疼了。他边叩边说:“弟子阎锡山,今败落于此,他日若发迹,当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阎叩完头,正要带着残兵败将走,忽见一支人马朝庙而来,可把阎等吓坏了。原来,这是一支义军队伍,被清廷打败,从包头逃到此。为首二人,一叫杨瑞鹏,一叫王肯堂。二人见是阎都督,便归顺了阎。阎大喜。遂将两支人马合为一起,到古城镇的喇嘛庙里住下,此后不久,又有几支人马前来投奔,阎带着人马,偷袭了包头。接着,通电全国。
  阎占领包头第三天,太原便派人来包头催他回省主政。说清军已离开太原,山西巡抚张锡銮也将调离,南北议和快要告成,清室即将退位。阎在塞北已不胜其苦,当即率人马起程。路过忻州时,忻州地方士绅盛宴阎,因五台归忻州管辖,阎也算荣光回乡吧,便在忻州停住脚,时值春节,忻州大小官员都给这位阎都督拜年,并专门送阎一副对联,联文是:龙凤呈祥机运转;旗鼓重张震军威。阎见了,十分高兴。就在这时,袁世凯出任了中华民国大总统,1912年2月16日,袁以大总统名义发电阎锡山,命他就地待命,不得擅自行动。
  

真佛假佛一起拜(3)
袁的这道命令,对于正兴高采烈的阎锡山来说,不啻晴天霹雳。但阎终非等闲之人。他又设法打通袁世凯的关系,他挖空心思,殚精竭虑,终于物色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此人叫董崇仁,山西定襄人,因祖上三代都在北京包揽皇宫中的工程,他自幼出入宫中,同宫中太监、王爷的长史都混的很熟,并同袁世凯拜过把兄弟。阎备了重礼,去拜这尊“佛”,终于走通了董崇仁这尊“佛”的关系,经过董的转圜,阎又把他老父亲送到北京当“人质”,把如花似玉的堂妹送袁做嫔侍,加之孙中山、黄兴对山西地位坚持不放,袁世凯乐得顺水推舟做了人情,便于1912年3月发布命令,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阎又在激烈的政治动荡中,靠拜“假佛”稳住了自己的宝座。为答谢神灵保佑,他特意到五台山向真佛进香。
  阎锡山虽然得到了袁世凯的任命,但袁对阎仍是猜忌和警惕,同左右密谈起阎来,谓其“貌憨心诈”。阎亦对袁十分畏惧,他常向周围人说,他生平所畏惧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袁世凯。他在第一次到北京谒见袁时,即被袁凶横之态吓得汗流浃背,俯伏于地,行了跪拜大礼。
  

“中国圣人”(1)
袁世凯死后,阎锡山又玩起了“依靠段祺瑞,玩弄黎元洪,清除异己者,独霸三晋地”的施政方针和“保境安民”的策略,使山西出现了暂时的安定,生产亦有所发展,被北洋政府授予为“模范省”。在整个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阎左右逢源,先是联冯拥段,继而附奉对直,又同奉直讨冯。在混乱的战争中,阎把军队扩编为12个旅,野心愈大,其部下亦吹捧他为“圣王”。时赵戴文吹捧阎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至孙中山以下的中国圣人”、“中国文化的继承者”。阎的治国思想,名曰“圣王之治”,实为“君主立宪+军国主义=中国富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