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帝国-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七年前,大汉大破匈奴,匈奴死伤数十万!”卫青脸上泛着红光,虽然那一战他没有参与,可是,那是激励华夏的血战,一提起就让人热血沸腾,紧紧了手中的环首刀:“今天,我们要让匈奴有来无回!用你们的刀,把匈奴劈成碎片!”
  “汉军威武!”
  一提起数年前的血战,汉军热血奔涌,眼里闪着炽烈的战意,战意冲天。
  “乌特拉!”侯产儿手中的弯刀对着汉军一挥,大吼一声:“杀光汉狗!”
  “乌特拉!”三万匈奴吼着万岁声,对着汉军冲了过去。
  蹄声如雷,匈奴如潮,杀声惊天,匈奴战意熏天。
  “汉军威武!”卫青手中的环站首刀对着匈奴一挥,发出耀眼的光芒,怒吼一声:“杀!”
  “汉军威武!”冲天的战号声响起,一万汉军骑兵好似怒潮一般,对着匈奴卷去。
  “乌特拉!”
  “汉军威武!”
  两军还未相接,却是怒吼冲天,此起彼伏,就跟拉歌似的,谁也不谁,震得天上的浮云片片碎裂。
  此时此刻,若是从天空中望去的话,一定会非常震憾。汉匈奴两支军队,就象两朵滔天巨浪,朝着对方撞去。
  两军奔驰,溅起的烟尘遮天蔽日,连阳光都透不过。
  这是自长城大战之后,汉朝与匈奴的第一次交兵。不论是匈奴,还是汉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着长足的进步。
  匈奴自打长城战败后,就在向汉人学习,用汉人的兵法来约束军队,匈奴不再是自由散漫,有着不错的军规军令,其战力比起以前强得多。
  而汉朝,立定一心,要击破匈奴,倾尽全力打造精锐之师。汉军无论从装备,还是到训练,都有了惊人的变化。战车已经退出了战斗序列,骑兵短少的局面完全改观,装备提升了几个档次,如今汉军的战力比起数年前强得太多了。
  这次碰撞,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
  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必然会非常精采!
  周阳、李广、公孙贺他们打马出营,睁大眼睛,打量两军交战。
  首先发威的是汉军,因为汉军有着射程比弓箭更远的手弩。一到手弩射程,汉军的手弩对着匈奴就是万箭齐发。
  “咻咻!”
  强劲的破空声响成一片,不计其数的弩矢出现在空中,织成一张密集的矢网,对着匈奴罩去。
  匈奴没有手弩,必须要经受汉军手弩的打击,侯产儿于此点丝毫不意外,眼睛瞪大,打量着战场。
  他熟悉的那一幕重现了,匈奴中箭后,发现惊天动的惨叫声,不少匈奴坠马,不是死,就是伤。
  与以前不同的是,匈奴并没有惊乱,而阵势丝毫不见乱象,对着汉军,泼风般冲去。
  要是在以前,匈奴遭到汉军手弩的打击,一定会出现混乱,大喊大叫,甚至有人怯战,忙着逃命。而现在的匈奴,运用汉朝的兵法约束,阵势整齐,气势如虹。
  于匈奴的表现,侯产儿大是满意,不住点头,脸上泛起笑容。
  无论胜与败,匈奴能有如此进步,难能可贵了。
  “咻咻!”
  破空之声不绝,汉军的手弩不断发威,一张张矢网出现在空中,不停的对着匈奴罩去,匈奴死伤惨重。
  比起数年前的伤亡,匈奴要大些。这在于,匈奴虽有了军规军令的约束,可是,他们的装备没有跟上,仍是以前的皮甲,无法防御汉军的手弩。
  再者,如今汉军使用的手弩,更加有力,威力更强,远远就能发威,匈奴要想伤亡不大都不行。
  尽管伤亡不小,匈奴仍是悍不畏死的冲了过去,气势如虹。
  “匈奴长大了!”李广拈着胡须,微微点头,大是赞赏。
  匈奴虽然可恨,可是,李广他们并不会抹煞匈奴的优点。
  “是呀!真的长大了!”周阳于李广这个比喻大是赞同。
  以前的匈奴,没有军规军令约束,打仗没有章法。打胜了,一窝蜂的拥上去,打败了,作鸟兽散,协调配合、阵势,对于匈奴来说,那是胆小的汉人才有的,他们是天之骄子,不屑用之。
  匈奴的伤亡不可谓不大,并没有出现象以前那般的混乱,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若是匈奴早就有如此严格的号令,长城大战,汉军未必能取胜。
  “接下来的弓箭射杀,谁强谁弱?”李广眼睛一眯,一脸的期待。
  骑射一直是匈奴的看家本领,这是汉军的弱点,周阳没少下功夫。若是汉军在骑射上也赶上了匈奴,那是一个惊天的成就。
  不仅李广期待,周阳他们哪一个不期待?眼睛瞪大,目光炯炯,打量着战场。
  三百二十四
  数十年来,骑兵短少。一直是汉朝心头的痛。骑射、马上砍杀,是骑兵的看家本领,匈奴自小生长在马背上,于此道最是精通,汉军骑兵要想在此道上与匈奴争雄,还真不容易。
  汉军骑兵是用装备优势取胜,还是凭借娴熟的射术、犀利的砍杀获胜,其意义是不同的。
  汉朝地大物博,拥有先进的文明,发达的科技,能制造出匈奴望尘莫及的武器。拥有先进的武器,是战争获胜的重要因素,可是,光有此点还不行。
  若汉军的骑射、砍杀不如匈奴,只能靠精良的装备取胜,实际上这是一种失败。
  匈奴有着高昂的斗志,娴熟的骑射,不错的砍杀。若汉军能在骑射砍杀上战而胜之,那么,汉军的骑兵才真正称得上是精锐之师,具备攻入大漠的实力。
  对这支骑兵。周阳花费了不少心血,寄予了厚望。可是,一切的一切,都得靠真刀真枪来检验,临到头来,不由得一阵紧张。
  热切、期盼,而又紧张,正是周阳、李广他们此时心情的写照。
  两军对驰,很快就进入了射程,仍是汉军首先发威。之所以仍是汉军先下手,不在于别的,在于汉军的弓比匈奴的弓射程更远。这也是周阳特别要求,经过工匠的努力,给汉军创造的优势。
  在战场上,射程越远,越早对敌人下手,越是有优势,一把好弓对汉军非常重要。
  “咻咻!”
  破空声响成一片,不计其数的箭矢,织成一张矢网,对着匈奴罩去。
  匈奴惨叫声不断,中箭落马者不少。
  “不错!不错!”李广晃着硕大的头颅,不住赞赏。
  “这要看匈奴的了。”周阳眼睛瞪大了。虽说与匈奴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不少,可是,匈奴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匈奴了,还真让人期待。
  “咻咻!”周阳话音一落,只见匈奴弯弓搭箭。不计其数的箭矢对着汉军射去。
  “叮叮叮!”
  一阵密集如炒豆的声响传来,匈奴的箭矢射在汉军身上,不外溅出一篷篷火光,就滑到一边去了,根本就破不了汉军的防。
  只有极不走运的汉军,给射中了眼睛、手、脚,发出一阵惨叫声。
  同样是箭矢对射,其结果却大不相同,汉军的伤亡低得可怜,而匈奴的伤亡很大。汉军一轮射杀,匈奴就死伤数百,而汉军不过数十个不走运的人受伤罢了。射中眼睛的是重伤,射中手脚的那是轻伤。
  “好!太好了!我们的骑射不在匈奴之下!”
  周阳他们大声赞好,眼里闪着泪花。
  自从汉朝创建以来,骑兵短少,不能对匈奴进行反击。汉朝并非不知道骑兵的重要性,而是没有那实力打造得出来,马匹太少,要想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那是不可能的。
  拥有一支精锐骑兵,这一直是汉朝数十年的梦想。可是。一直没有实现。直到今日今时,汉朝方才拥有了一支骑兵,还是骑射不在匈奴之下的骑兵,这对汉朝来说,意义太过重大了,要周阳他们不激动都不行。
  最激动的,莫过于李广了。他是边关名将,与匈奴大大小小的战役,没有一百,也有数十。他深知缺少骑兵的苦衷,骑兵不足,汉军只能靠两条腿,行动迟缓,拿来去如风的匈奴没办法。拥有一支骑兵,一直是李广的梦,他不知多少回盼望过,却是一直没得到。
  并非汉军没有骑兵,并非李广没有统领过骑兵,而是那时的汉朝骑兵,一是数量少,二是装备不行,三是训练不够,与匈奴不是一个级别,骑射砍杀比起匈奴,大为不如。
  而眼下的骑兵,骑术、箭术都不在匈奴之下。匈奴的骑术和箭术,那是名闻天下,汉军骑兵不需要超过匈奴,只需要不在其下。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汉军还有装备优势,还有兵种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优势全部发挥出来的话,一定能打败匈奴。
  周阳激动得胸口急剧起伏,脸上泛着红光。汉军的骑兵,那是他的心血,如今,已经得到验证,在骑射上不比匈奴差,周阳无比的欣慰,为一股巨大的成就感所包裹。
  数十年来,汉朝人才辈出,韩信、张良、周勃、萧何、陈平、贾谊、晁错,哪一个不是精通兵道之人?可是,他们没有打造出汉朝最需要的骑兵,而周阳做到了,无比的自豪。
  匈奴虽然死伤惨重,仍是悍不畏死,泼风般朝汉军冲去,边冲边射箭,尽管他们的箭矢对汉军没什么威胁。
  而汉军射出的箭矢,对匈奴的威胁非常大,每一轮箭矢过后。地上就会多出很多尸体。
  很快的,两军就冲到近战范围了,不约而同的收了弓箭,汉军抄起长矛,匈奴绰起木棒,一场长矛对木棒的大对决上演了。
  两万多枝木棒和上万枝长矛指着对方,就象数万条毒蛇即使展开腥风血雨的厮杀,堪称奇观。
  周阳当初给汉军装备长矛,并不指望要捅死多少,而是在于要给匈奴制造混乱,为接下来的砍杀创造更大的优势。自从汉军实行这种战术以来。匈奴吃足了苦头。
  而匈奴却一直没有用此法进行反击,今天,匈奴终于要施之于汉军,这次碰撞必将精彩万分,周阳他们的眼睛瞪圆了。
  “汉军威武!”
  “乌特拉!”
  汉军端着长矛,眼里闪着炽烈的光芒,斗志高昂,义无反顾的对着匈奴冲去;匈奴端着木棒,双眼赤红,好象嗜血的野狼,朝着汉军扑来。
  两支大军对冲,就象两座大山,迅速靠近,轰然相撞!
  迸溅出了无数的鲜血,一地的尸体!
  临死前的惨叫声,战马的悲鸣声,冲天的战号声汇聚在一起,奏出了一曲雄浑的战歌!
  这次撞击,坠马者很多,不计其数,不仅有匈奴,也有汉军。
  汉军的长矛锐利异常,远非匈奴的皮甲所能抵挡,这点,早就在数年前一而再,再而三的验证过了,没有丝毫的悬念,匈奴死伤无数。
  匈奴手端木棒,高速冲来,冲击力惊人,虽然木棒无法穿透汉军的盔甲,可是,把汉军撞下来马,不是问题。汉军的盔甲往往给木棒捅得变形,出现一个坑,在如此巨力面前,汉军要想不坠马都不行。
  在相撞的这一刻。两军都出现了混乱。匈奴的混乱,是建立在死亡基础上的。给长矛刺中,往往是透体而出,难有活命的希望。
  而汉军的混乱,是建立在坠马的基础上,伤亡并不大,只需爬起来,重新上马便可。当然,在这期间,汉军还得承受头晕脑昏,以及坠马的疼痛。
  长矛对木棒后,两军扔掉长兵器,匈奴拔出弯刀,汉军拔出环首刀,开始砍杀起来。
  匈奴自小生长在马背上,一把弯刀自抡得动刀就在使用,其刀法非常精湛,砍杀犀利有力。可是,他们面对的是汉军,防护力好到夸张的汉军,尽管他们很卖力,悍不畏死,弯刀砍在汉军身上,不外一篷火星罢了,要想伤到汉军非常难。
  汉军手中的环首刀,刀法犀利,砍杀起来毫不留情,哪里是匈奴的皮甲所能抵挡的,凡给汉军砍中,那是实打实的,不是死便是伤。
  惨叫声响成一片,此起彼伏,匈奴接纷纷坠马。
  若说骑射、刀法,汉军并不比匈奴逊色,可是,也不占优,即使有优势,也不大。在这点上,汉军要想战胜匈奴,希望并不大。一旦有了良好的防护,汉军就无后顾之忧,只管拼命砍杀便是。
  匈奴就没有这般幸运,没有汉军的铁甲,在环首刀的砍杀面前,要想不受伤,要想不死亡惨重都不行。
  往往是汉军砍翻三五个,才会有一个被劈落马下。
  这是在匈奴的战力发挥到最佳,匈奴拥有三倍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取得,汉军足以自豪了!
  匈奴虽然代价高昂,在侯产儿的指挥下,毫不退缩,与汉军硬撼。
  汉军在卫青的指挥下,热血奔涌,战意高炽,虽是兵力不占优,丝毫不惧,奋勇砍杀。
  “汉军威武!”
  “乌特拉!”
  两军各自吼着自己的战号,奋勇冲杀,战号声此起彼伏,谁也压不倒谁。
  马鸣萧萧,惨叫连天,战号不歇,交汇出一首战地壮歌!
  地上的尸体越积越多,断裂的肢体,破碎的内脏,涌动的鲜血,翻滚的兵士,受伤的战马,弥漫的血腥气……勾绘出古战场的悲壮!
  望着两军冲杀,周阳双手紧握,很是激动。仗打到这份上,汉军骑兵所有的技巧全部经历过了考验,没有一样比匈奴差,这是天大的喜讯,周阳为一股巨大的幸福感所包围,真想放声高歌一曲。
  骑兵,一直是汉朝的心病,是汉军的短板,从此以后,不再是短板,是优势了。
  虽然汉军在骑射、砍杀上并不战多大优势,可是,说到底,战争之胜负不仅仅在于这些,还要在于装备、战术、谋略。
  匈奴没有先进的文明,发达的科技,在装备、战术、谋略上远远不如汉军,这点根本没法比。
  可是,骑射、砍杀,是骑兵的基本技能,若是汉军过不了关,再好的装备、再先进的战术、再奇妙的谋略,都不过是纸上谈兵。唯有在骑射、砍杀上达到相当的水准,装备、战术、谋略的优势才能全部发挥出来。
  汉军在骑射、砍杀上不逊色于匈奴,完全达到了要求。
  从此以后,汉军才是真正的精锐之师,具备了纵横大漠的实力!
  从此以后,强汉大军可以纵横在大漠之上了!
  这是新的篇章!
  汉朝奉行了数十年的防守战略被彻底终结!
  自从平城之围后,刘邦改弦易辙,行和亲之策,汉朝奉行本土防御战略,连长城都很少越过。不是汉朝不想改变这一尴尬的境地,是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没有一支能纵横于大漠的精锐之师。
  要想追入大漠,骑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若是骑兵战力不行,光靠陌刀和弩阵,汉军也许会赢,其战果并不大,会胜得很艰难。
  精锐骑兵有了,陌刀与弩阵的威力就能全面发挥,是时候终结汉朝的本土防御战略了!
  匈奴的伤亡越来越大,可是,侯产儿不想就此退出战场。他给周阳留书惹怒了,更别说,他还有三倍的兵力优势,若是就此退走,那不是笑话吗?
  在他的命令下,匈奴鼓起余勇,吼着“乌特拉”,凶悍的砍杀。
  汉军虽然兵力不占优,可是,他们的装备完全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威力全部发挥出来,丝毫不落下风。
  一时间,战局处于胶着状态,一时三刻难以分出胜负。
  周阳并没有派援军,因为这是在考验汉军。一支优秀的军队,不仅仅要有精良的装备,严格的训练,不惧生死的勇气,更要有坚韧的意志!
  这也是汉军必须要经历的考验!
  足足打了一个时辰,战局仍是处于胶着,没有分出胜负。可是,一个时辰之后,胜负已经很明显了,胜利的天平在向汉军倾斜。
  不是汉军更加勇猛,而是匈奴伤亡过大,兵力的优势不再明显。打到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