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帝国-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别说,匈奴还有四十万大军就在附近,一旦战事不决,拖到这四十万大军赶到,汉军一个也别想走掉。
  李广一愣,扫视一下战场,立时明白周阳的担忧,恨恨的道:“算单于走狗运,放过他!大帅,我们先把这些收拢的匈奴击溃,决不能给他们重整阵势的机会!”
  不愧是良将,念头一转,就能分出轻重缓急。
  对付军臣单于固然重要,可是,汉军人数太少,不见得能成功。若是把过多的兵力用在与军臣单于的追逐上,就给了匈奴重整阵势的时间。反倒不如把匈奴彻底击溃,更稳妥。
  周阳赞许的点点头:“飞将军,你带人冲击这里。我去冲击那里。”
  “诺!”李广领命,带着汉军冲了出去。
  周阳率领汉军,把收拢军队最多的左贤王再次击溃。然后把汉军分成每千人一队,专门冲击收拢的匈奴,那些四处乱蹿的匈奴,兵力不足,只能便宜他们了。
  汉军的獠牙呲出,利爪伸出,远了手弩射杀,然后是弓箭齐射,再后就是长矛或者戟狠捅。最后用汉剑说话。
  在汉军狂猛的打击下,匈奴刚刚收拢的军队再次溃散。
  军臣单于和大臣们想尽一切办法,都不能收拢军队。
  而汉军越分越散,先是以千人为队,后是以五百人为队,再后以两百人为队,等到汉军以百人为队时,匈奴彻底溃退了,军臣单于率先开溜。
  他一逃,匈奴群龙无首,只有各自逃命的份,匈奴对汉军的威胁彻底解除。
  众将喘着粗气聚拢,兴奋莫铭,汉军以一万骑兵击败十万匈奴,这是一个奇迹,那是何等的让人痛快,让人扬眉吐气!
  最不高兴的就是李广和公孙贺了。李广追杀军臣单于未果,公孙贺追杀伊稚斜没有成功,如此良机,千古难逢,要让他们不惋惜都不行。
  “真可惜!要是我们的军队再多一点,不需要五万,只需要三万,保证单于和他的大臣一个也逃不掉!”李广右手紧握成拳,用力过度,有些发青了。
  说得没错,汉军虽然占了上风,却是因为兵力不足,战果并不算太大。正是因为汉军人少,匈奴大臣才敢收拢军队,要不然,他们只有逃命的份,这一战早就分出了胜负,哪里用得着拖到现在。
  “大帅,我们得赶紧撤!”程不识异常冷静:“这一战,我们虽然胜了,杀伤匈奴不过万多一点,我们仍是处在险地,得赶紧撤走。”
  不愧是名将,胜利了,仍是那么冷静理智,周阳暗中赞叹。
  李广接过话头道:“我们目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几十万骏马赶回去。有了这些骏马,要不了多久,大汉就会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到那时,不要说单于,就是龙城、单于庭、狼居胥山,也是我们的!”
  说到要害了,周阳他们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这几十万骏马。无论如何,也要带回去,周阳点头道:“说得没错!我们得赶紧撤。附近还有四十万匈奴,他们会闻讯赶来,我、飞将军、程将军断后,建章军留下。其余的,都去赶马。走得越快越好!”
  四十万匈奴闻讯杀来,那是泰山压顶之势,汉军肯定顶不住,只有走为上了。骏马太多,人手少了,不一定对付得过来,人多些,稳妥。
  众将于此安排没有异议,周阳、李广、程不识带着建章军断后,其余七千人赶着马群,飞也似的朝着汉朝进发。
  果如周阳所料,匈奴很快就追来了。
  追来的匈奴并不多,约莫两千人。为首的是一个年青人,身材异常高大,眼如铜铃,巨口阔嘴,胯下一匹神骏异常的战马,白色的毛皮洁白如雪,周阳眼睛一亮,暗赞一声好马。
  这年青人背上一把又长又大的硬弓,比起李广背上的硬弓丝毫不逊色。李广一双虎目里闪着精光:“这是一个善射之人,只不知他的箭术如何?”
  “汉人停下!”年青人一说话,宛如打了一个炸雷,震人耳膜。
  “周阳可在?”年青人眼里闪着仇恨的光芒,扫视着建章军。
  “我便是!”周阳驻马而答。
  “你就是周阳?”年青人恶狠狠的道:“我是左大都尉的弟弟侯产儿,前来为兄长报仇!可敢与我比试箭术?”
  “左大都尉的弟弟?”程不识、李广大是意外,不由得惊奇起来。
  “想报仇,那就来吧!”周阳右手一挥,喝道:“杀!”
  战场上,谁会跟你单打独斗,效那匹夫之行,周阳可不是那种容易冲动的人。
  “汉军威武!”
  建章军吼着战号,泼风般冲了出去。手弩开始发威了,密集的弩矢把侯产儿的军队一罩,立时死伤无数,地上多了许多尸体。
  侯产儿气得脸色发青,手指着周阳喝骂起来:“周阳,你胆小如鼠,不敢与我比试箭术。”
  “想比箭术,打完了再说!”周阳丝毫不受激,率领建章军冲过去。
  侯产儿摘下硬弓,搭是劲矢,对准周阳。他还没有放箭,建章军已是万箭齐发,一片破空声响起,侯产儿的瞳孔猛的一缩,惊呼一声:“射雕者?这么多的射雕者?”
  他的惊讶表现,和伊稚斜乍见建章军时的惊诧一般无二。
  侯产儿这一箭哪里还能射得出来,只有左躲右闪的份。他身手了得,倒是没有受伤,只是他的军队死伤惨重。
  建章军的箭矢一轮接一轮的射过去,侯产儿的军队死在弩矢和箭矢下的就有七八百,接近一半的损伤了。
  侯产儿自恃武勇,不把汉军放在眼里,哪里想得到,这一开打,他一箭未发,就损失了这么多军队,郁闷得比吃了苍蝇还要难受,气得脸色铁青。
  就在气恼当口,建章军手里多了一支长矛,弯曲的矛尖好象雄鹰的尖喙,锐利异常,指着匈奴。
  隆隆的蹄声,溅起的烟尘,建章军双手持矛,旋风一样卷来,明晃晃的长矛好象毒蛇。
  “这个……”侯产儿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一下子傻眼了。
  他不过二十来岁,上战场的次数有限。他对汉人的印象,主要是听左大都尉说的。左大都尉自恃武勇,不把汉军放在眼里,说的全是汉军不堪一击的大话,他乍见之下,能不惊讶?
  “噗噗!”
  长矛入肉的声音响成一片,匈奴惨叫声四起,纷纷栽下马来。
  侯产儿意识到他踢到铁板了,头皮发炸,拨马便逃,把报仇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休走!”
  李广拉开大黄箭,对着侯产儿就射了过去。
  虽只一箭,破空身大作,似有百十箭射来似的,不愧是独步千古的射手。
  “飞将军?”侯产儿箭术不凡,一听便知一箭之威能有如此声势,天下间只有一人,便是飞将军李广了。
  虽然吃惊,却并不慌乱,一拉缰绳,胯下战马发出一声雄壮的嘶鸣声,好象被绳子拉住一般,向左平移数尺,避了开去。
  “这是追风宝驹!”
  程不识的眼睛陡的睁大了。
  “追风宝驹?”李广的虎口一下张大了,有些难以置信。
  他们二人惊讶不置,周阳他们却是听得不明所以。
  程不识解释:“匈奴三大名马,一名赤电,二名追风,三名烈阳。匹匹万里无一,奔行如风。赤电以皮毛光滑见称,追风以平地横移见称,烈阳身红似火,奔行起来,犹如一轮烈阳在驰骋。”
  李广和程不识打了多年的仗,对匈奴最是了解。二人对匈奴的了解,远远超过了周阳。周阳他们恍然大悟,暗赞这追风宝驹不凡。
  “飞将军,快!射死他,留下宝驹!”
  如此宝驹,是武将的最爱,程不识眼里闪着炽烈的光芒,比起九天之上的骄阳毫不逊色。
  不要说他,就是周阳他们也是人人眼里放光,那可是名驹呀,不在赤电之下的名驹。赤电如何,周阳可是骑过的,哪里是胯下战马所能比得了的。
  “好嘞!”
  李广一弓四箭,对着侯产儿射去。
  四枝箭矢划破长空,好象四百枝箭矢在飞行似的。以李广的箭术,要射死侯产儿,不会有问题,众人是信心满满。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非众人所能想象,侯产儿手中硬弓好象活了似的,一拨一磕,两枝箭矢飞走。另外两枝,凭借追风宝驹的特殊本领,让了开去。
  能从李广箭下逃生的人,在这世上还没有。就是军臣单于,那也是因为距离太远,李广的箭矢呈强弩之末,才给他逃掉性命。
  这可是在威力范围内,竟然没能射杀侯产儿,这事太出人意料了,李广惊咦一声,一双虎目睁得老大,大声赞道:“侯产儿,你是第一个从我李广箭下逃生的人。好!”
  不愧心胸宽广之人,就是自己的敌人也不吝啬赞美之词!
  “飞将军,我会射还你的!”侯产儿的声音远远传来,宛如雷震,追风驹象风一般去了。快如闪电,不愧“追风”之名。
  “我等着!”李广毫不示弱。
  “飞将军,快射!”程不识吼起来。
  追风驹脚程太快,就是以李广的箭术,要想再射,已是来不及了。李广没有说话,望着侯产儿的背影,虎目中精光四射。
  “高处不胜寒!箭术太高绝了,会很寂寞!”
  周阳感叹一句。以李广如此精绝的箭术,要想找到一个对手,太难太难。今日能遇到侯产儿,纵然是李广的敌人,仍是让李广激动不已。
  侯产儿一去,匈奴再也没有追来。周阳他们的回归非常顺利。
  当到达长城时,一片欢呼声,所有人激动难已。
  周阳站在长城上,放眼一望,只见数十万骏马过长城,好象海潮一样把长城给淹没了,那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激动人心!
  要不了多久,大汉就会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
  一百四十一
  “隆隆!”
  惊天动地的蹄声。漫天的烟尘,不计其数的骏马过长城,那是一幅奇景。
  既是波澜壮阔,又是激动人心,人一辈子能有几次这等机遇,能观看如此声势惊天的壮丽景象呢?
  周阳激动难已,热血上涌,右手紧握成拳,眼睛睁得老大,不想放过任何细节。
  不仅仅周阳有如此想法,李广、程不识、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他们,谁个不是如此想呢?
  李广和程不识与匈奴打了数十年,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有一天能从匈奴手里缴获如此之多的骏马。有了骏马,就有了骑兵,有了骑兵就能狠狠的打匈奴,这前景实在是太妙了,二人眼里涌出了激动的泪水。
  秦无悔率领秦朝遗民在河西与匈奴周旋多年,他们听到的,是汉军如何的不堪一击,为匈奴瞧不起。可是。这才过去多少时间,汉军用一万骑兵击败单于十万大军,还弄走了这么多的骏马,任何的言辞都不足以赞美了。
  “先辈们:你们都睁开眼瞧瞧,匈奴倒霉了!”秦无悔在心里默默祝祷。
  李广实在是太激动了,仰天一声长啸,啸声高亢,直冲云霄,仿佛奔马一般,激荡远去。紧接着,李广引吭高歌:“炎黄地,多豪杰,以一敌百人不怯……”
  众人本来就为眼前奇景激得热血奔涌,再听了他的歌声,哪里还能忍得住,齐声高歌:“人不怯,仇必雪,看我华夏男儿血!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手提黄金刀,身佩白玉珏,饥啖敌酋头,渴饮敌人血!”
  歌声远远传了开去,一万骑兵齐声放歌:“儿女情,且抛却,瀚海志,只今决!男儿仗剑行千里。千里一路斩胡羯!瀚海飞战歌,歌歌为我华夏贺!单于王庭舞钢刀,刀刀尽染匈奴血!立壮志,守奇节……”
  嘹亮雄壮的歌声中,夹杂着“呜呜”的哭泣声。这不是伤心的哭泣,是激动的哭泣,是欢喜之声!
  站在长城上,放眼一望,骏马就是一片巨大的海潮,汹涌南去。
  足足半天时间,方才全部越过长城。
  周阳往南一瞧,只见远处一条怒龙,直朝南方扑去,这是马蹄溅起的烟尘。
  等到最后一匹马过了长城,周阳他们这才飞身上马,一拍马背,朝汉境驰去。
  很快就到安陶城。安陶,是汉军与匈奴的第一次大战之处,正是在这里,周阳猛的发现,自己竟然对用兵打仗很在行。尽管以前没有干过。正是在周阳的谋划下,建章军取得了斩首五千多的战绩。
  如今的安陶城里驻守着五百汉军。此时的汉军,站在城头上,挥着拳头,尽情的咆哮,大声怒吼着“大汉万岁!”
  他们本想出城,前来迎接周阳他们,可是,他们不能出城。原因没有别的,是因为数十万骏马从城下驰过,就象海潮一般,把安陶城下给漫住了,他们根本没法出城。
  他们只能在城上欢呼雀跃,用吼声来表达他们的兴奋。
  正是从安陶开始,汉军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仗是越大越大,战果是越来越丰厚,到了安陶,周阳有回家的感觉。
  扭头看着公孙贺,公孙贺正看着周阳,两人相视一笑。
  安陶城的守军要挽留周大帅歇息。周阳婉拒了,不是周阳不想进安陶城,他很想进去。可是,大战在即,哪有时间去歇息,跟着队伍去了雁门。
  等周阳他们到达雁门时,又为一幅奇景所震憾了。只见雁门城外,到处都是骏马,到处都是百姓。在忙着照料马匹。
  百姓人人裂着嘴,乐成了荷花。脸上洋溢着喜悦,在这匹骏上拍拍,在那匹骏马上敲敲,爱不释手,比起上次的雁门大捷,更让他们欢喜。
  边关百姓都知道,汉军之所以打不过匈奴,就在于马太少,没有骑兵,只能保境安民,不能主动出击。如今,这么多的马匹,骑兵也就呼之欲出了。有了骑兵,报仇的时候就到了!
  不要说保卫边境,就是深入大漠也不是问题,他们能不高兴吗?
  边关上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们的亲人朋友给匈奴杀害的不知道有多少,时时刻刻在盼望着复仇。
  几家欢乐几家愁,百姓们高兴,却有人犯愁?
  谁?
  雁门太守冯敬是也!
  周阳见到冯敬的第一印象,就是冯敬眉头拧在一起,一脸的愁容。好象有人借了他谷子还了他糠似的。
  李广嘴快,惊讶不置,问道:“冯大人,何事犯愁?”
  “我能不愁吗?”冯敬的回答让所有人意料:“你们了得,一下子弄回这么多的骏马,我怎么办?我总得给他们吃,给他们喝,我把百姓全派出去了,也是照顾不过来。”
  几十万匹骏马到手,固然让人欢喜,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那可是几十万张嘴。草料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雁门不比大漠,只需要把马往外一赶,屁事不管,自己会找草吃,找水喝。雁门哪里去找草地?全得喂粮食。
  马比人更能吃,几十万匹骏马,一天要吃空一座山,冯敬这个太守他要不愁就不在情理中了。
  “这可是宝贝,可是祖宗,得照顾好了,不能掉膘,得保存战力。”冯敬双手一摊,很是无奈:“我在哪里去找那么多的马夫来喂养?我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粮秣?”
  战马得精心照顾,不然会掉膘,一掉膘就没了战力。战马除了保证膘肥体壮以外,还需要训练,时不时的得拉出去遛遛,这就需要很多人手了。
  匈奴的马匹之所以神骏不凡,关键就在于匈奴爱马,在匈奴眼里,马是亲人,是情人,照顾得非常好。
  “那还不简单,你送回给单于不就得了。”李广非常干脆,撂挑子了。
  “哈哈!”
  程不识哈哈大笑,很是开心的拍着冯敬的肩膀:“恭喜冯大人,你终于可以为朝廷效力了!以你的忠心,一定能让马儿膘肥体壮。走,我们喝酒庆贺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