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始皇大传-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赵政要住在他那里,每个月只准省亲三天,而且要学就是三年,不得中途退学,违者罚介绍人——也就是赵悦——为他种瓜三年。三年后再视成绩决定是否继续收留。
  第四,学生不得带伴读书童或女仆,一切日常生活事务自理。食衣住行由他负责调配,家长不得自送衣服食物,否则退学,罚则按中途退学办理。
  第五,除上述条件外,首先赵政需通过入学测验,办法另订。
  第六,以上条件需以文字正式订约。
  这些条件将楚玉夫人听得胆战心惊,不断摇头,她犹豫地问赵悦说:
  “爹爹,您真的放心将赵政交给这样怪异的人吗?”
  “女儿,不错,越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越是在旁人眼中显得古怪,但这些条件总括起来,不外乎是要他学得有始有终,切断所有半途而废的后路。你想想看,为父都不怕为他种瓜三年,你还怕什么?”赵悦笑着说。
  “这倒也是,”但楚玉夫人仍不放心:“这样小的孩子,没人照顾怎么行?”
  “这是要训练赵政从小学会独立,同时,女儿,你别看他话说得凶,其实他长相慈祥,很受市井孩子们的欢迎,走到哪里都有孩子围着他。他有他一套教养孩子的办法,我相信比我们用的方法会更好。何况赵政要练剑就需先培养体能,练武人的饮食和气居都需要和常人不一样。你相信我,就得相信他!”
  楚玉夫人只有抱着一试的心理答应了,好在违约罚种瓜三年的不是她!
  入学测验的当天,楚玉夫人没有出面,只是由赵悦带着赵政缓慢地由东门走向西门。他们不敢坐车,因为中隐老人告诉过他,走路本身就是最好的运动,公子王孙练武,坐着车子而来,再坐着车子回去,中间只比划几下招式,根本是浪费时间,也练不出好体能,要学武得先从走路跑步开始。
  走路就花了他们将近一个时辰。
  “累不累?”看到五岁的赵政走得脸上冒汗,赵悦有点怜惜地问。
  “不累,”赵政在街上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比坐车好多了,看到的人与东西和车上看到的都不一样,还是走路好玩些。”
  赵悦暗暗在心中称奇,这孩子真的和一般人不同,别的孩子走这么远,早就赖着不肯走了。
  中隐老人住在靠西门城墙边的一间木屋里,四周有很大的空地,大部份都种了香瓜,现在正是香瓜收成的时候,遍地绿色中夹着金黄。
  木屋分成四间,中间对门的是一间宽敞的客厅,摆设简单整齐,明窗净几,一尘不染。
  赵悦常诧异,他一个人要种瓜卖瓜,自理饮食,哪有这多时间来收拾屋子?更不谈他还要精研各种学问。
  中隐老人的理论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治国旗天下一定要从修身开始,而修身最要是能做到凡事都有条理。
  至于时间分配,他也有他一套妙论:用脑力与用体力互相调节,就可以长时间工作而不累。譬如他自己,读书或是想事想累了,就到田里种瓜,身体在劳动,脑子却在休息,反之亦也如此。所以一天十二个时辰,除了固定睡四个时辰外,他可以接连工作十六个时辰不累,近来因为年纪大了,工作时间自动缩短,但一天也至少连续工作六个时辰。
  至于时间的利用,他认为除了非常重大或危险的事要全神贯注外,一个人应该训练自己可以一心二用甚至是三用,这样可用时间就可增加一倍或两倍。他用自己作比方说,他和赵悦聊天的时候,手上绝不闲着,他不是编箩筐,就是一边扫地擦桌子,甚至在脑子里想其他问题,其他依此类推。不过也要训练自己知道如何适当搭配着做,以免同时误了两件或三件事。
  当赵悦带着赵政抵达时,他正在客厅里坐着编箩筐,他站起来点头示意,表示欢迎,手上编的动作仍然未停。赵悦自动坐上客席,他要赵政跪在中间的中隐老人前面。
  “孩子,抬起头来看着我。”声音温和慈祥却带着威严。
  赵政像被催眠似的,两眼注视着他。此时像铁器遇到磁石一样,感到这位发须皆白的圆脸小眼老头,对他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老小两个就这样四目相对,室内空气沉闷而紧张,这时候,一条小黄狗走到赵政身边,摇着尾巴,爬到他身上,伸出舌头舔他的脸,赵政痒得想笑却不敢。
  两人对看了很久,小狗在舔个不停,老人手上动作也未停,很大一会,老人睁大眼睛,赵政才发现,他的眼睛眯着时看似小,睁开却很大,而且目光如炬,眼神像利刃让他背脊都发凉。老人转向满带期待神色的赵悦说:
  “这孩子长得隆鼻,长目,两眉入鬓,表示他意志坚定,雄心勃勃。再看他胸向前突,这在相法上谓之挚鸟胸,为人性格悍勇,敢作敢为,将来成就必大于诸先秦王。虽非龙种,却是难得的变种鲤鱼!”
  “这么说,老哥决定收了?”赵悦欣喜地说。
  “这只是第一关,等下还有三道测验题,测试一下他的资质反应,然后再作决定。”老人认真地说。
  “唉,五岁的孩子,又是养在深宅后院的妇人女子之手,能懂得什么?老哥就马虎点吧。”赵说叹了口气。
  “资质是天生的,非人力可以改变,不是美玉奇石,不值得我费工夫来雕琢,”老人毫不让步:“当然我会知道诘问五岁的孩子什么问题。”
  赵政对他们的谈话懂不了多少,他仍然跪在原地不动,小狗看舔他毫无反应,也就睡到门边去了。
  “赵政,”老人仍旧语气温柔:“将刚才舔你的小黄喊过来。”
  “这也是测验题目?”赵悦惊奇地问。
  “稍安勿躁。”老人制止住他。
  赵政遵命喊了几次“小黄”,小狗只看看他,仍然懒懒地躺着不动。老人只喊了一声,小狗就箭似地摇着尾巴奔了过去。
  “赵政,回答我,为什么你喊它不来,我一喊就来。”
  “因为……因为你常给它东西吃,而我没给它吃过。”赵政回答。
  “假若你现在手上有吃的,它会不会到你那里去?”
  “那要看它肚子饿不饿,饿就会,不饿就不一定。”
  “再问你一个问题,现在我要你去牵一条牛来,办不办得到?”
  “大牛我可以牵来,小牛我办不到。”
  “为什么?”老人似乎也对他的答案感到意外。
  “大牛穿了鼻而且是绑在固定的地方,我拉他,他怕痛,一定会跟我走;小牛没穿鼻,又会乱跑,我追他不到。”
  老人皱皱眉头,赵悦在一旁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再问你,假若你走在深山里,前面是一道独木桥,后面有只狼在追你,你又不会游泳,你要怎么办?打狼还是上桥?”
  “没有关系,在赵庄我学会爬树,深山一定有大树,狼不会爬树!”赵政微笑着说:“我爬到树上去!”
  “好,你到外面去玩会,我有话要跟你外公讲。”
  “是。”赵政得救了似的,高兴地往外跑,这次不等他喊,小黄也追在他后面。
  “老哥,怎么样?收了吗?”赵悦笑着先问:“五岁的孩子这样古怪精灵,真是少见。”
  “的确是异乎常见,答案都是在我控制之外。照常理推断,第一个问题一般这大的孩子会问答狗是你的,当然听你的。第二个问题会回答敢或不敢。第三个问题通常会答回转身来与狼打,以示勇敢,或是选择上独木桥表示无奈,但他有第三种选择,这代表他不会受常规的束缚。”
  “这样简单的问题也可测出他的资质?”
  “当然,我已测验出他独立大胆,却思想缜密,考虑周到,并且不受任何约束,敢海阔天空地想。只是可惜……”老人惋惜地迟疑。
  “可惜什么?”赵悦追问。
  “此子鹰视虎步,狼音豺声,可共患难,不能分享成功,不得意时能谦卑下人,得意后刻薄寡恩。”
  “只五岁的孩子,你能看到这样多么?”
  “老朽阅人多矣!”老人叹了口气。
  “那你到底收是不收?”
  “当然收,这种旷世奇才,怎能错过!何况有时候人能胜天,我尽量设法在教育中培养他一点敦厚。”
  “越王勾践和他相比,真是萤虫比秋月,他若当了秦王,天下不是大乱就是大治!”老人又叹了口气。
  这真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一位发鬓皆白的老头,红通通的圆脸上始终挂着慈祥的笑容,他挑着一担香瓜,旁边跟着一个俊秀小孩,小孩后面又跟着一只断了半截尾巴的小黄狗,走到哪里都围着一大堆孩子。
  老人似乎志不在卖瓜,他只带着小孩大街小巷,尤其是那些难民群居的平民窟,可以让赵政知道民间疾苦。和小孩相处,则是培养他与群众相处的领寻能力。
  中午饭后,稍事休息,赵政开始学书击剑,有时候也会跟老人到田里工作,晚上又是复习白天的功课,或是教他锻炼身体之道,第二天又是周而复始。但老人的教育方式是启发自动式的,赵政不想做了,他也不勉强。
  三年间,赵政得到了基础教育外更多的东西。老人将隔在他和真实世界之间的帘幕拉开,教他认识这个世界欢乐温馨的一面,也看到悲惨病苦的另一面。
  在街上的孩子对他没有嫉妒,也就没有排拒和讥刺,他们全不知道他的来历,对他从内心中接纳。只有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的人,才能不做作不虚伪地互相从内心接纳,有如车的两轮,必须同高才能维持平衡,在友谊的路上才走得久走得稳,一方面暂时将就或高攀是维持不久的。
  街上的孩子不知道他是秦国的世子,更不会知道有关他和吕不韦之间的这段纠缠,他们把他当作完全平等完全相同的人。他们共分食物,共同携手唱歌跳舞,有时也互相对骂打架,甚至是无理取闹地欺侮对方,但都是站在相同和气等的立场。相同而平等的人,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充满友谊阳光的世界里,所有的相骂斗气只是片片乌云,很快就会消逝过去。
  在这些孩子当中,他甚至还认识了一个他初恋的小女孩,假若那种孩子气纯纯的依恋也能称作恋爱的话。
  当时他八岁,而那女孩应该有十二、三岁了,她已开始发育,是由儿童正蜕变为少女的尴尬年龄,少女群中嫌她太小不懂事,儿童却又见她长得又高大,身体已在变形,非他们族类而加以排斥。
  她家里应该很有钱,高大的围墙,长长的一大段,占了整条巷子的一大半,红色的小木楼,正好高出围墙一截,站在小楼的回廊里,可以俯瞰整条大街和邻近小巷。墙边有几棵桃树,春天开满粉红色的花,高及小楼的一半,站在墙外看,在回廊上走动的人,就像在花枝丛中穿动一样。
  这个女孩每个清晨就站在这种花叶中看街景,他却为她清秀的脸和俏丽的身影所迷住。
  每天,老人照例要在这条行人众多的小市集卖上一、两个时辰,就让赵政和市集的儿童玩耍。
  八岁春天的那段时间,自从他发现到这个每天都痴立小楼看街景的女孩后,他突然间对那些孩子失去兴趣。他喜欢站在墙外,看着那个痴看街景的女孩,直到她消逝在小楼里。有时他只能看到她片刻时间,有时却能呆望她一、两个时辰,直到有孩子们来找他,告诉他老爹要走了。
  一段时间后,她似乎也注意到他,开始向他微笑或是招手,或是交谈几句话,后来,禁不起街景的诱惑和他的招唤,她偷偷地下楼,溜出花园的后门,一起到街上玩。
  她牵着他的手,就像个小姐姐,可是每逢他接触到她柔腻温暖的手心时,就会心跳加速,全身颤抖。他接触过很多女人的手,母亲的、奶娘的、婢女们的,但都不会产生这种美妙、有如电击的微妙感觉。
  他只知道她名莲儿,她也只知道他叫赵政,除此以外,他们都未问过对方的家世背景,只知道两人在一起很愉快就够了。
  有的时候,他会站在墙下等待很久,这时候她会出现在小楼上向他摇手,他就知道今天她出不来了。他带着点失望离开,但并不沮丧,还有明天,孩子们的明天多过成人,希望也多过成人。
  每次玩到老人快走的时候,女孩总会催他:
  “老爹要走了,我也该回去了。”她轻盈的背影隐入门后,隔会又会在小楼花树叶中出现,她向他摆手说明天见,这时他会在心底升起一股惆怅,但随之而来的是期待明天的希望。
  这样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由桃花盛开的春天到冰雪封地的冬天,直到有一天女孩不再出现,连等了几天,最后才绝望,他始终不知道她的家世背景,也不想进门去打听,她的来和去,就像一片彩云。
  但很久很久,她的身影和桃花半盖的小楼常会在他梦中出现,在他离开赵国,甚至是登上王位以后,仍然如此。
  当然,真实世界中总有它悲惨丑恶的另一面。
  在老人的引导下,他也看到许多他以前想象不到的情景和场面。
  众多低矮险暗的草屋里,一家十几口挤在一张炕上,无论春夏秋冬,屋子里都是阴森潮湿,充满恶臭,那是体臭、霉臭、垃圾臭等等臭味的混合气,很难说出那到底是属于哪种臭。
  屋顶墙壁坑坑洞洞,晴天固然可以躺在炕上就欣赏到天上的星星,但下起雨来,却往往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屋外下小雨,屋内也会泛滥成灾。
  光着身子的婴儿,在潮湿的泥土地上爬着,或是吸着营养不良母亲的干瘪奶头,吸不出奶,放声大哭。
  走进这些平民窟,赵政不免会奇怪,为什么他的家里是只有他一个小孩,那多的大人像众星拱月一样护卫着他,跌倒一下,就有很多大人围上来,问东问西,像是天要塌下来的大祸事;这里却是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孩子,却看不到几个大人,大小孩背小小孩,小小孩牵更小的小孩,婴儿就像小狗一样,在泥土和垃圾中爬行打滚,抓吃自己的排泄物。
  战争减少了精壮,老弱却增加了。
  他在市集和一些大街小巷上,也看到成群的难民,他们连这种破烂霉臭的栖身之处都没有。他们大都是老弱妇孺,女的大都背上背着婴儿。有的手上牵着一个,怀中抱着一个,还有一个拉着她的裙边。其中有很多长相清秀的,一眼就看得是有教养、好家世出身的,她们牵背着孩子,腼腆地在人群中转来转去,脸红红的,一副想伸手乞讨却伸不出来的样子。
  遇到这种情形,老人会将准备的一封封铜钱,要赵政送到她们手上,顺便带几个瓜分给那些孩子。她们会嗫嚅着道谢,手抚摸着正狼吞虎咽着香瓜的孩子的头,眼泪汩汩地流出来。
  他也看到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成堆的伤残军人,断腿缺胳膊地穿梭在市集行人和店铺间乞讨,他们有的还穿着破旧的军服,上面沾满了血的痕迹,有他们自己的,也有敌人的。
  他们大都是长期之战幸存的人。有的是家乡仍在秦军手上,有家归不得;有的是回家以后,发现亲人死的死,散的散,田园荒芜,房屋烧得一干二净,自己又伤残,无力再独自重整家园,只有到邯郸来谋生,但邯郸居大不易,伤残人到哪里都没人请,最后只有流落街头。有的是自小离家,在军中混了太久,家是否在,还有亲人否,全都不清楚,他们不想回家,认为邯郸大城,讨起饭也比较容易些,也就聚集到这处国都来。
  他们中间有人拦住行人品讨,口口声声说是长期之战的残存者;有的项上挂块木牌,上写“国家负我”;有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