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五代当军阀-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嘞!”
  缪先生倒满酒杯仰头灌入喉咙。长长的舒了口气,脸上已是泛一片红润,道:“契丹三十万大军南下,意将整个燕幽纳入囊中!”
  一个商客立即质疑道:“三十万,不是百万么?”
  旁边一人微微皱眉,喝道:“好好听先生说,别打岔!”
  顿时整个馆中再次安定了下来,目光齐齐聚集到缪先生的身上,缪先生清了请喉咙,接着道:“然晋王新的卢龙不久,当然不会束手放任,率精兵七万北上,晋军虽兵力远不如契丹,但胜在精,一军足可挡契丹数军,虎狼相争,如无李节度从中运筹帷幄孰胜孰负尚未可知。”
  一心急地立即道:“李节度不过万余兵马,有何能耐!”
  在众人责怪的眼光之下那人静静的闭上了嘴,缩了回去。
  缪先生轻拍桌子,道:“这位兄台说的对,李节度区区数万人马有何能耐改变幽州战局,看起来万余兵马在数十万大会战中不值得一提,但他却可以决定着战争的走向。”
  正当缪先生要准备高谈阔论之时,一旁响起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哼,说来说去,你只不过为李昇歌功颂德而已,李昇何德何能,如晋军或契丹大军再次来袭,大战再次爆发,是问以其区区万余兵马又能保幽州几何?李昇是为我燕幽之最大祸首矣!”
  顿时满座都静了下来,众人都为这怪人狂妄地论调给吓住,李昇虽下了安民令废除许多残暴的刑令,但够胆如此直接的指责节度大人的确实是胆大包天,但仔细想想这怪人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李昇入主以来的众多有利百姓休养生息的行事已隐隐让众人的私心偏向李昇,一名酒客也不知是不是涨红了脸,忍不住反驳道:“你胡说什么,李节度英明神武,不出数年时间,卢龙休养生息一阵便可恢复往日昌盛,到时何俱外来势力?”
  周围立即有人附和。
  那怪人嗤道:“我知你等一心向着那李昇,然我四处游历,此时只做公平论,这种事情看得多了,如今乱世,一方节度非武力强大不可守,武力强盛则可保护农耕,百姓方可归心,然如今的李节度,有武力否?”
  这怪人仿佛越说越有劲,将杯中酒全数灌下,又道:“即无武备,当有强大靠山,然李昇既不容于晋,眼下又与梁疏远,届时可有盟友乎?李昇本据沧州,背靠梁,有依有托,兵马亦足够,潜心经营数年倒未必不可成一方雄豪,然此次以全副身家北上燕幽,弃基业于不顾,根基以失,如今有如无根之木,飘摇难定矣!”
  待着柜台处的掌柜地皱了皱,上前去一把按下那怪人道:“先生醉了,先回客房歇息一番可好?”
  缪先生瞟了一眼那怪人寒蝉地衣着哈哈一笑,道:“多说无益,虽然我全然赞同先生之论,先生高才,令我等茅塞顿开,然先生为何沦落至此啊!”
  那怪人也不恼怒,斜眼望着缪先生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井中之蛙,安窥天地之全貌?”缪先生毫不相让,两人在馆中隐隐有对峙之相。
  论辽代“一国两制”双轨行政制度
  北、南分制,即契丹人与汉人“因俗而制”,是辽代统治的一大特色。辽对地处长城内外社会经济和政治落差较大地不同民族与地区,采取“一国两制”,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双重体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注《辽史》卷4《太宗纪上》。),即以奴隶制统治契丹广大畜牧业地区,以封建制统治占领的渤海幽云十六州等较为发达的汉人农业生产地区。“以国制治契丹”,既没有脱离契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没有超越时代而采用汉制即封建制,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尽量吸取先进的文化,有利于契丹的进步和强大;另一方面,“以汉制待汉人”,使具有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的地区得到继续发展,防止了这些地区的社会倒退。历史证明,辽北、南分制的双轨制度适应了政治经济极不平衡的辽代统治,是成功而值得借鉴的一份宝贵遗产。
  汉文化对契丹的冲击和影响——正当中原处于五代十国分裂割据之际,契丹族在北方草原上日渐兴盛。公元916年(神州元年),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从此称雄北国,威震四方,形成“东至于海,西至金沙,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注《辽史》卷37《地理志》。)的大辽帝国,同后来的中原北宋王朝相抗衡,历时二百余年。在阿保机建国前后,由于汉文化的影响与渗透,契丹的政治和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阿保机建立契丹国之前,在连年的对外征战中俘掳了不少汉人。此时中原混战,后晋、后唐战火不休,南方的割据政权之间也是烽烟四起,民不堪命,又有大批汉人逃往北方契丹地区。汉人韩延徽建议阿保机对汉人实行异于契丹人的统治措施,置州县城郭使其居业,保持汉人的生产生活习俗与制度,这就是头下军州。头下州城的设置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农业也开始引起辽统治者的重视。
  第194章 自请为卢龙节度使
  酒馆年轻的掌柜用眼角瞟了坐在角落的李昇一眼,见李昇脸色依旧平常不由心中大定,哈哈一笑,上前道:“两位同为非常人,不可伤了和气,今天的酒菜钱算我的,如何?”
  堂中众人顿时再次恢复了方才的热闹情形,觥筹交错之间呼喝声四起,坐在角落旁的李昇与王处存放下手中杯子默默起身,掀开帘子大步而去,临出门前王处存对着那年轻掌柜的深意一瞥。
  半刻钟之后那堂中争执的两人的资料便上报到了李昇的桌上,那缪先生真名为冯道,字可道,起先为刘守光参军,至李昇入主幽州,他亦隐姓埋名在乡间,闻李昇招贤令却又不敢确信李昇为人,隐忍不出仕。
  那怪人名仇殷,于朱温麾下任钦天监,精于星相历数,不知为何流落到幽州。
  李昇脑中立即搜索着两人的资料,冯道是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在这武人跋扈的年代是一名难得的正统文人,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任用贤才很是有一套,但这个人的政治道德就为人所不齿,一生侍四朝十帝,犹如墙头草,风吹那边就倒那边,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这些文人,生在这个乱世保命是最重要的。
  仇殷这个人李昇想不起来他资料,印象中仇殷类似于玄学家,占星卜卦测国运,李昇虽然不信这些东西但本着百家争鸣及人尽其用的原则这当然不能够放过。
  其实李昇此刻最想地是要一个纯粹的谋士,王处存虽然也是个纯粹的谋士。但他偏向于阴谋诡计,大战略战术上并不是他的强项,李昇心目中有一个最佳人选,就是朱温的第一谋士敬翔,朱温能够从一个区区流寇发展到第一大军阀他的功劳不可忽视,梁朝中唯一能够与李存勖的首席谋士郭崇韬抗衡地只有敬翔,而相对来说敬翔更是一位纯粹的谋士。而郭崇韬还有点智将类型。
  历史上朱温被杀后敬翔就一直被冷落,最后到李存勖攻破东都时自尽而死。最主要是这个敬翔善用诈计,在朱温兵少时急于扩展自己地势力,而常常苦于兵力不足而无所作为,想出去征兵又怕各地的军阀阻挠,是敬翔献出了良谋奇计,朱温照计行事,果然大有收获。不但小胜敌手,更主要的是每次都能借机招兵扩军达十倍之多,朱温的兵力逐渐得以扩大。兵不厌诈的计谋被敬翔运用得灵活自如,使得朱温势力迅速超过了河东地区的李克用。
  这个完全符合李昇现阶段的情形,燕幽出猛将,却少谋士文臣,李昇暗自后悔,当时在洛阳之时远没有想到今天地情形。要是当时直接把他掳过来该多好。
  堂下王处存会意,轻声道:“主公,这两人该如何处置?”
  “处置?”李昇巍然一笑,道:“我要登台拜士!”
  “拜士?”王处存略一沉吟,随即会意,躬身道:“主公英明!”
  李昇自顾道:“我认为要真正一统燕幽除了要将各方将领统束归一之外。最重要的是民心,民心来源于何处,就是政策,政策是靠人执行,武人治国始终不如文人,燕幽之地不缺猛将,但缺文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这里就是要做一个表率。我李昇对待文人也同样和武人一样重视。”
  王处存心中颇为触动。再次深深的鞠了一躬,道:“处存代表天下文士谢过主公的仁义!”
  李昇哈哈一笑。道:“允直你还算文人么,跟着我北上南下,四处征战,比普通的新兵可是厉害不少呢!”
  王处存老脸一红,诺诺不敢言。
  李昇脸上一正,道:“对了,咱们的鹰眼可曾渗入进了大梁(开封)?”
  王处存道:“已经布置进了一名内堂人员,十名外堂人员,主公可有何吩咐?”
  “我要你掳一个人过来!”
  “请主公吩咐!”
  “敬翔!”
  “敬翔?”王处存抽了口凉气,眼下虽然敬翔为朱有贞所猜忌,但毕竟贵为三公,也不是那么容易好掳的,弄不好还要损失好不容易安插进去的内线。
  “人手不够地话我从军中调点人给你,我看化元训练的那一帮兔崽子不错。”李昇想起前日巡视神武营时看到的情形嘴角边不由的露出了一丝笑容。
  “是,主公!”王处存转身欲走,突然想起一事,返回道:“主公,还有一事,如今我已占得燕幽大片,是不是要向朝廷上书自请为燕王!”
  李昇蓦然一醒,突然想起还有这么一茬,心中暗忖名义上自己还是属于梁朝,有杨师厚在梁朝的中原正统就还存在,但如果向梁朝称臣就相当于打了李存勖一巴掌,左右思量之下还是决定暂时向梁朝称臣,李存勖刚受重创,且如今杨师厚兵威正盛,两年后杨师厚身死情况说不定就大为不同,当下不再迟疑,凝声道:“上书与皇帝,自请为卢龙留后!”
  “主公!”王处存还想劝说李昇自立为燕王,但一见李昇坚毅的神色随即不再言语躬身退走。
  “报!孙大人、韩光嗣、张大人、韩延徽大人求见!”
  侍卫高声在外喊道,李昇长舒一口气,朗声道:“请!”
  幽州初平,急需内政人才,李昇一早就命人去沧州将一些使得顺手地人接来,孙鹤、张砺、韩光嗣以及秘书郎孙晟等一众官吏都调了过来接手幽州政务。
  “大人!”
  四人依次而进,躬身行礼,如今李昇名义上也是一方军阀,在他们眼中李昇更是一个有着雄图大志的领导者。
  “诸位免礼,先坐下,这些天辛苦诸位了,幽州的情形如何?”
  众人依官位大小依次而坐,韩光嗣起身上前一步行礼道:“大人,幽州的大致情形统计出来了。”
  “哦,快念来听听!”
  韩光嗣从袖中中拿出一张折子,翻开朗声念了起来,“幽州口二十万户,涿州八万户,顺州十万户,平州五万户,蓟州十一万户……存粮不足十万斛。”
  李昇听到存粮不足十万斛时顿时一怔,疾声问道:“什么,十万斛?银钱呢?沧州的存粮呢?”
  “银钱、珠宝、金锭折算总共六十万贯!沧州之余已全部算入其中。”韩光嗣脸上不带丝毫表情。
  李昇心中一冷,这些年卢龙在刘守光父子的折腾之下已经是大不如前了,这点粮食和钱物还不够养军队的,当务之急还是要稳定幽州局势,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才能够扩大兵力,才能够谈进取。
  一个词从脑中迸了出来,富国强兵,扫了一眼堂下四人缓缓道:“富国强兵,强兵我自有主张,富国之策还请诸位教我!”
  孙鹤进前道:“民以食为天,富国之策唯有以农为本,农富则国富,劝教百姓多事桑田,吃穿皆以此为出,沧州之时已颇见成效,要不是……唉!”想起苦心经营的沧州就这样放弃孙鹤实在是心有不甘。
  张砺察言观色,见李昇面现尴尬忙出声道:“以农为本是必然,然商道亦不可弃之,此前我军谢铭商队为沧州换的不少好处,且我船业宏大,此乃军机也!”
  李昇点点头,却间韩延徽久久不发一言,前番他耿直及大局发展观给李昇留下了很深地印象,便问道:“藏明,你可有何高见!”
  韩延徽微微一行礼,正色地说道:“以农为基台,以牧畜、工业为梁柱,以商为墙泥建瓴,三者并行,农业为基台,民以食为天,没有农业昌盛,任何事情都办不了;以工为梁柱,马、兵刃、辎重、船厂等,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靠地不仅是勇武,更重要的是兵器、甲胄的精良;以商为构架,才能真正富国。”
  众人默然点头,气氛渐渐的变得热烈起来,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不知不觉将李昇心中一些难题都解决了,众人纷纷惊叹韩延徽的大才,李昇更是心中赞叹不已,暗自感叹真的捡到宝了。
  凝视窗外,天上又飘起了鹅毛大雪,絮絮冉冉好不飘逸,紫儿手中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鸡汤徐徐而入,那微凸的小腹激起李昇心中一片暖流,这个冬天不太冷……
  第195章 拜士大典
  年关将近,各地纷飞的战火也普遍都停歇了下来,整个中原大地迎来了难得一刻安宁,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李昇已经将燕幽乱如麻的形势逐一理顺,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李昇开始准备登坛拜士。
  登坛拜士这倒不是李昇先创,古来就有,但在这武人跋扈、军阀乱政的时代倒是十分罕见。
  天公果然作美,在登坛拜士的这一天天气格外的清爽,清空旭日,万里无云。
  由于是年关,城中百姓十有八九都闲散家中,加上李昇特意的引导之下幽州城中央的青石台之下已是密密麻麻的站满了百姓,所谓的万人空巷亦不过如此吧。
  “真壮观啊!”
  扮作普通侍卫的小乙隐藏在李昇的身后感叹的说道,这段时间小乙同卓娜一起捣鼓了一个女兵营及童子军,李昇只当好玩也没管她们,任由她们折腾。
  韩延徽还是那副不苟一笑的样子,严肃的说道:“太宗曾有云,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所向万事皆顺!”
  李昇静静的望着祭台之下的百姓,在神武军及羽林军的维持下,百姓有秩序的保持了沉默,一双双炙热的目光盯着台上的李昇,自李昇入主幽州以来不但带给她们安定的生存环境而且免除了她们所有的赋税,这都是看得见的好处,比之刘守光时期有如天上地下。
  “吉时已到!”
  着华服的司仪拖着长音蓦得一声唱喏,紧随着同时响起十数声高鸣地牛角声。本就安静的祭台之上更是一片宁静,急促的鼓乐声,沁人心脾的编钟声,荡气回肠的击缶声依次激荡而过,祭奠仪式正式开始。
  一身墨黑金丝绸边的隆重华服,李昇踏上祭台,司仪开始祷告天地。行三拜九叩之大礼,持旌旗。上接天意引动神灵,这一切在百姓看来显得无比的庄重于神秘。
  李昇此时也显得尤为沉稳,那一身从战场之上磨炼出来地霸气豁然而显,站在高台之上巍然如山,让阶梯之上等待受封的一众文士及将领产生一种不可逼视地感觉。
  “生祭!”
  在行完前面一个步骤之后司仪又再次拖着长长的尾音喊出了第二个程序:生祭,所谓生祭就是直接用童男童女的血来祭奠天地神明,在这个人命贱如草的时代。别说几个童男童女,就是用几万人来祭奠也不会让人惊讶。
  话音未落,立即就有人抬着九对童男童女缓步走上台来,不消片刻九对童男女被抬到了祭台之上,细望架子上的童男童女脸上充满了惊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