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会说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手会说话-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熟剂促长的水果等等。导致婴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差,特别是肝脏的免疫力大大下降。
  出现这样的掌纹,婴儿会用什么样的“语言”表现给爸爸、妈妈呢?—— 无休止地哭。有这种掌纹特征的婴儿,每天睡眠时间短,睡着的时候还好,一旦醒来,就会哭个不停。小脸总是气憋得红红的。爸爸、妈妈整天抱着他跳“迪斯科”,真是辛苦啊。但是没有办法,谁让妈妈的孕期不注意饮食和合理身体调养呢。
  我们剖析完了“手和脑”千丝万缕的联系, 使我想起了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过的话“手是人类外在的脑”,能反映大脑的技能和心理活动。
  是啊,20世纪是手科学发展的世纪,我国在手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手的修复上站在了世界顶峰(断手再植、足趾及皮瓣移植、臂丛损伤的诊治等) ;在皮纹上成功应用了皮纹多元智能检测系统;在掌纹上突破了130多种疾病在手掌纹线上的对应规律等等。这些成果真是可喜可贺。
  我现在致力于人体生物特征研究的一个新学科——掌纹医学。掌纹医学涵盖了掌纹诊断学、掌纹治疗学、掌纹预测学、掌纹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这些新学科,都是以手为基础,破译它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纹线。其中掌纹诊断、治疗技术,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利用掌纹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已经被世人所认可。
  但是,根据心理的变化分析引起的掌纹变化,再从纹线中分析出具体的心理问题,这属于掌纹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当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掌纹研究者正在努力探索,希望能够掌握其中的一些规律。
  为了推动这方面的研究,我想把自己在掌纹与心理方面研究的一些浅薄临床经验提供给大家,希望我们能共同在掌纹心理学方面有所突破——通过手来研究脑和心理疾病的关系。
  ◎1…3岁“婴幼儿期”掌纹与心理
  “婴幼儿期”心理病
  婴幼儿也会患心理病,你信吗?这个问题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人必须要思考的。
  父母的“私心”对婴幼儿心理的影响:
  现在很多父母,都为了自己的“私心”,而影响着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做妈妈的,为了使自己的身材苗条,选择不哺乳,请月嫂照料,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月嫂。做爸爸的,为了自己的生意、工作,希望母子都由月嫂照顾。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
  家庭缺陷对婴幼儿心理的影响:
  父母感情不和,他们养育的婴幼儿也总显得很忧郁。这说明婴幼儿虽不明白父母间的微妙关系,但是他们却能敏感地警觉周围发生的微妙变化。如果夫妇每天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婴幼儿不明白父母为什么吵架,吵的内容是什么,但他们却能从中学会憎恨和仇视。他们的神情就会变得很忧郁,这是一种非言语信息交流。
  非言语信息交流包括人的表情、态度、说话的语气、语调的高低等等。这种信息作为言语信息的补充而存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来说,他们还不懂许多道理,他们很容易在情绪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说,非言语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父母在家中经常无故发火,常给孩子脸色看,这容易使孩子性格变得胆小、内向。
  时下,因父母关爱不够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引发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不断增多。很多案例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病其实早在婴幼儿阶段就已经埋下隐患。
  从婴儿期到学龄前时期的心理疾患,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矫治,就会引发精神上的疾病,后果不能低估。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在关心自己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下心理健康,科学地对待孩子生活与学习,使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的成长。1至3岁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孩子的行为,以便及早发现婴幼儿的心理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2。观察孩子是否动作笨拙、磨蹭、自理能力差。
  3。观察孩子是否有情绪问题。
  4。观察孩子的适应和交往能力,有没有内向、孤僻、不说话、不与别人沟通等问题,要及早发现是否有自闭症的问题,及早治疗。
  5。观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没有口吃、发音不清、话多、爱重复、表达不清、自言自语等问题。
  婴幼儿掌纹特征
  掌上色泽红润,皮肤细嫩,掌型圆 滑,手的关节因丰满的肌肉包裹不突出。 健康婴幼儿的掌纹特征应是:
  1、2、3线清晰完整。
  掌上杂纹少。
  各指长短符合标准(特别提示的是:无名指不超过中指,若超过提示钙不足)。
  各指不过分弯曲(特别是小指若出现扭“8”字状,是先天肾气不足的表现)。
  掌部肌肉丰厚,掌色红润。
  ■ 1…3岁的幼儿,思维具有直观性、行动性及狭隘性的特点。
  ■ 1岁半…3岁,开始具有表象思维,发展的任务是克服羞耻感和疑惑。这时期的幼儿其思维已由婴儿期的直觉行动思维进到具体形象思维了。其思维特征表现在:自我为中心,刻板性,不可逆性。
  ■ 情绪的表现特点为:冲动性,即处于激情状态,随时爆发不能自控;易变性,即情绪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表现出喜怒无常。
  “婴幼儿期”调养
  此期为稚嫩之时,形气未充,神气未定,易饱易饥易惊易为邪袭,疾病传变迅速,调养应适其寒温、多见风日、合理饮食,待之以慈祥、安和、愉快,使婴幼儿发育结实、稳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时父母的情绪变化,可以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强大的心理暗示,决定孩子的性格。所以初为父母者,一定时时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不懂事,而随意而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这个时期父母的言行孩子都明白,只是不会说话表达而已,不信,你们夫妻只要吵架,小孩子一定会凑热闹地大哭,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什么都懂,他在担心你们的争吵对他的威胁,于是他就以痛苦的哭闹来参与你们的战争!希望你们停止吵架,来关注他。所以,这个时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关键时期,你们的表率作用,决定了孩子终身的性格基础。我希望当一对夫妇决定生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时,不要先忙于体格检查,而是应该首先要签署一个孩子三岁之内的“家庭和谐公约”。否则,谁也不能保证,你养育的孩子是“健康”的。
  ◎10岁左右“儿童期”掌纹与心理
  “儿童期”心理表现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属于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下面就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给大家作个介绍:
  1。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己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10。夜惊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慌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11。睡行症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12。梦魇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13。偏食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14。拔毛癖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15。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16。退缩行为是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17。依赖行为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18分离性焦虑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19。神经性尿频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20。神经性呕吐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21。性识别障碍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22。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1或5:1。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10岁左右的健康儿童,手掌是红润的,掌上1、2、3线清晰,十指皮肉相裹,关节不突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部位没有某一部位的特别隆起或者塌陷(手掌上的八卦部位分布见图)。但是,由于性的发育尚不成熟,所以,大鱼际往往高于小鱼际。同时拇指根部的褶纹呈锁链状,古人称之“孔目”状,掌上没有青筋暴露,如果孩子出现这些掌纹特征,表示这个孩子很健康。
  ■ 遗尿症
  ■ 依赖行为、分离性焦虑
  ■ 孤独症
  ■ 神经性呕吐
  ■ 神经性尿频
  “儿童期”心理指导
  此期特点是生长迅速,智力、体力大增。精神方面应对其和蔼、关怀,指导其明事理、辨善恶。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已经形成了心理疾病,就像上面所说的那些症状,那么,最好寻求心理医生调整,或者,由父母来担任孩子的心理医生,因为这些症状,仅仅靠药物,是难以解决的,我经常是要求身为父母者,从自己的养育方法上找出原因,先纠正“家教”环境。我发现在孩子儿童期处于一个“闹离婚”的家庭中,儿童逃学的心理障碍性疾病最多。由于父母的“战争”使得孩子从想逃离“战场”的心理转为逃离“学校”的行为,这种潜意识的“逃离”行为实际是对于父母常年“战争”状态的家庭的报复心理所致。当然,孩子没有什么学习“成绩”可言。“逃跑”使他产生一种“解脱”的快感。就像上瘾一样,那是因为他小时处于父母“战争”中,而因为年纪小,无法跑,现在,他终于可以跑了,而且这种跑,还会使父母“无奈”“痛苦”,就像小时他面临父母战争时的无奈痛苦一样,他从中得到报复的快感,所以,他就无法控制自己“逃学”,尽管他知道逃学不对,他还是选择继续“逃学”,这就是心理疾病已经形成了。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这种病,做父母的应该首先调整家庭的“环境”。
  ◎20岁左右“青春期”掌纹与心理
  “青春期”性心理变化特征
  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健康趋于定型的时期,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亦是性意识萌发和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
  1。好奇、好胜、片面的虚荣心理。
  2。 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满心理。
  3。 不成熟的恋爱心理。
  4。 性神秘和性冲动心理。
  5。 贬低自己的自卑心理。
  6。 是非曲直的模糊心理。
  青春期是一个很敏感的成长阶段,青少年朋友应该注意调节和平衡这一时期的许多心理误区。我们应加强自身的社会文化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如果自己有什么不良心理,发现后就应该拿出勇气和毅力来克服和摆脱,力求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
  20岁左右男女的掌纹特征'電子书下载…Tao shu ke'
  20岁的人,身体内脏的发育基本成熟,这时手掌上的1、2、3线随着身体的发育变得深而且长,手掌色泽红白匀称。十指圆润有力,拇指根部的褶纹深长。由于性腺的成熟,体内出现性激素的正常分泌,所以大鱼际和小鱼际都相对比其他部位隆起,而且这两个鱼际的高度遥遥相对,八卦的各部位也开始丰满起来了。骨肉相裹而均匀。手掌上没有青筋显露的现象。这些表示是健康的年轻人。
  ■ 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反抗性极强。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大人唱反调。
  ■ 青春期少年少部分会表现出严重厌学、社交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