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但在朱二公子看来有好处不拿才是王八蛋呢。而且,杨氏母女要回来也是真的冒了危险——谁知道路上会不会碰上游荡的败兵呢?谁知道寿王会不会再脑门一热过来攻城呢?既然冒了这些危险,那拿些好处也是应该的。
安姐看了朱抵的信先是惊,再是喜,然后就决定按照朱抵说的尽快赶过去。虽然她们离开的时候并不知道会有这场战争,虽然她们的离开是高老爷一力促成的,虽然当时很多人都离开了,但她们还是在那个危险的时候离开了高老爷。不说别人如何想,就是杨氏,每每想起就很是愧疚,仿佛做了什么对不起高老爷的事。安姐当然不会有这种想法,不过也知道现在越早回去越好。
刘夫人长出了口气,既然是朱抵通知的,那就没错了,冷静下来她的喜悦丝毫不下于安姐,高老爷无事,他们刘家就真真只有利益没有担忧了!但后屋的两个刘公子就不一样了,刘二公子暗恨的咬牙,就算合作的事泡汤,但刘珏在先前的态度无疑会令他在安姐那里加分不少。刘珏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是只有欢喜的,而惊喜并不只是这一点,那边安姐就又道:“这次来除了给夫人说这件事外,还想请夫人派人将大公子寻来。”
“找大郎?也是也是。姑娘现在要走了,你们那件事……”
“我虽然要走了,但那件事还可以继续做。大公子是个聪明的,做事又勤勉,我那些想法也不复杂,大公子绝对做的下来,而且其中有些不合适的,我相信大公子也能纠正好,可惜,就要劳烦大公子多多费心了。”在人家妈面前当然要好好夸人家的儿子,果然刘夫人听了很是欢喜,大公子在后面也有种士为知己死的感慨,只有刘二公子,一口银牙都快要咬断了。
怎么突然就胜了?怎么突然就胜了?不是说二十万的吗?二十万的麦子也要割很长一段时间啊!
114晋江独家
第 114 章
就在江宁劫后余生;安姐等人欢欣鼓舞的时候;京城中的朱全正在痛苦中。
和寿王那个坐拥大军却不知如何利用的废柴不一样,蒋王是真有两把刷子的,他身后还有整个东海舰队;于是把朱全给虐的死去又活来,活来又死去。
用一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他以为他做好了准备,其实没有。
朱全觉得自己在天津堆了足够厚的储备;只要蒋王敢来;就让他撞个大包。可现实是蒋王和李永祥把天津打了个稀巴烂,只用了三天的时间;东海舰队超长距离的大炮就把天津港的炮台给轰掉了,从那以后,天津上下就只有挨轰的料。朱全倒也舍得下去,眼见敌不过就把军队撤了回来,几乎把半个天津都让给了蒋王!
而在这个时候,蒋王竟不再攻了,反而慢条斯理的做起了工事,摆明了要走步步经营的路线。他要狂飙突进,朱全倒不是太在意,但这个架势一摆出来,不说朱全,满朝文武都心惊胆战了。这就像一个人不在乎突然的风寒,哪怕很厉害,一般也就是那几天,过去了也就好了。可要一块地方溃烂不止,长久不好,哪怕不扩大也足够闹心了。
朱全很闹心,南安王很闹心,作为正式的指挥王厚德也很闹心,可他们都没有十分好的办法。要说王厚德带的是辽宁铁骑,正经的百战之兵,还真不是东海舰队那些海军能比的。可人家就不和你打,他们带来了很多大炮,离的远了不管,离的近了就开轰。辽宁铁骑骑术高超,冒着风险倒不是冲不进去,可冲进去了又能怎样?再往前就是一道道壕沟!一道道绳网!再好的马在这里也要崴脚,再好的铁骑在这里也组织不成冲锋。
看着自己千辛万苦带出来的兵,连敌人的面都没占就被这三样东西给拉趴下来的时候,王厚德的心都流血了!几次之后,那是说什么都不再组织冲锋了。
于是天津的战事就呈现出一种可怕的胶着状态。
朱全知道反贼的主力在蒋王这里,所以从辽宁调来了足足八万人马,这是一个实数,如果对外战争的话完全可以号称二十万。这八万人也就罢了,马却是极难伺候。要饲料要饮水要刷毛要安抚,什么?光吃草就行了?那是羊!马是娇贵的,你要想让它好好跑,就要给他豆料,作战辛苦的时候还要给他吃鸡蛋。
除了这些,最重要的还是人心。蒋王在那边久久不退,就是在动摇他的正统,所以他虽然有信心解决蒋王,可看着一天天的战报,朱全这位新任帝王还是无比的闹心,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脸都瘦了!
而在这个时候,江宁解围的消息传来了。朱全拿到奏折,先是自己看了好几遍,然后就长出了一口气。他没有说话,可从小伺候他到大的太监却非常清楚,他现在十分激动。
是的,朱全很激动,不仅激动,而且兴奋、高兴!这份奏折除了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外,更证明蒋王很难得到6地上的支援了!而没有6地支援的舰队,哪怕再强大,也有没落的时候!
“好小子!”朱全过去就看朱抵顺心,现在是更顺眼了,随即他又仿佛有些为难似的叹息,“你还不到二十就已经是从四品了,现在朕要怎么升你?直接三品?咱们大明朝可还从未有过吧!”
他说着,莞尔一笑,心中已有了决定。当天下午他就把把内阁成员全部召集了起来:“此事,诸位爱卿怎么看?”
其实这个消息大家早从各个方面知道了,那是各种心情都有,不过在这个时候大家当然纷纷表示这是个好消息,大好消息,鼓舞人心的消息!
“这不仅是个好消息,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重要性我也不用多说了。我就有几个要求:一,当事的几个人要大赏,上次我说的对高博荣和他夫人的奖赏颁布了吗?”
“这个……”兼任礼部尚书的商大人一阵迟疑,暗暗擦了把冷汗才道,“正在议,正在议。”
“还议什么?朕说的话不当用了吗?”
“圣上见谅,只是总有些程序要走。”
朱全看了他一眼,直把他看的手脚都要哆嗦了才收回目光,轻轻的哼了一声:“那这些程序可要快些了。”
商大人连连应是,朱全也不再说什么。他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还是觉得一等勋章非同小可,就想多拖拖,也许拖着拖着就不用给了。这种思想倒不能说错,可却是实打实的藐视他的权威。
“待这件事结束了,朕就会让你们知道厉害了!”他在心中发着狠,面上却不带,只是继续道,“除了上次我说的,这一次更要重赏,你们拿个章程出来; 第 114 章 粮食。高大人的奏折就算上去了,也会被耽搁下来,所以高大人更想走私人关系借粮。”
“这我也想到了,但我看他不仅是那个意思。”在高大人说尽快的时候他就知道其中有猫腻了。
“其实是一个意思。将军你想啊,咱们无锡的粮食也要先紧着赵大人的军队吧,不过知府私下一定是要留一些的。可这留下的不能露在明面上。”说到这里封千户叹了口气,“此事,不好办啊。”
“如果不好借,能不能买?”
封千户摇摇头:“要换一个人还有可能,但柳大人秉性方正,却是难办了。”
朱抵郁闷了,江宁现在的情况他知道,的确缺粮。很多百姓现在都是靠吃救济过活,四个城门都开了舍粥铺,一天两顿稀粥,清的几乎见底,就那还每天排着大长队。所以他虽然知道高老爷给他出这个难题是不想他再去衙门,可也知道高老爷是真的没别的法子了。
“将军不用为难。江南之地富庶,此事待上海的事情解决了,自然也就好办了。不说别的,只是水路畅通,就能调集各方粮食。只是,天越来越冷了啊……”
朱抵皱起了眉,正想说点什么,赵旭就来了,在他耳边嘀咕了两句,他立刻一跃而起:“封兄,我家安妹妹来了,我先不与你谈了!”
说着,吹了声口哨,一直卧在旁边的美丽跳着,跟他跑了。转眼间,一人一狗已消失在眼前,封千户看着他们的背影,长大了嘴。
杨氏母女回来了,她们回来的路程比早先走的更快几分。这一是心情更急迫,二来也是有那两个兵士跟着的原因。在此时,就算一般的官员也只是家人护卫,要官兵守护,一般都要有些皇家关系。所以虽然杨氏母女身边没几个顶用的男人,一路上也没遭遇任何风波,顺风顺水的就回来了。
金氏没有同他们一道,倒不是不想,而是要等高二老爷。杨氏母女当然不会把此事通知高二老爷,可大郎二郎知道后立刻就派家人回去了,待杨氏母女要走的时候,他们就执拗的说要等自己的爹。面对这种情况,安姐简直是被逗笑了,也不与他们多做纠葛,直接就让人开路。金氏本想跟着他们一起的,到底被两个孩子劝说了下来。
至于他们下面会怎么纠缠安姐就不知道了,也不想知道。这一路上她只是专心的照顾杨氏和留哥,此外就是尽量多的收集粮食和药品。
115晋江独家
第 115 章
艳阳高照。
虽然温度已经下降了;但灿烂的阳光还是给人带来很多暖意。不过这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排在粥铺前的人群却没有这种感觉,他们只是勾着头,看着前面的大锅;希望自己能轮上。
粥越来越少了,一开始是敞着供应,只要排队,总能有一碗稀粥喝;有人排两遍;那些发粥的也会挡没看到。现在这是不行了,每人只有一碗;若是想排两遍队,被查出来了, 第 115 章 了不少人,那门卫转身一问,这些人的情绪都上来了。在那长达一个多月的围城里,江宁有哪一家哪一户没有受到牵连?哪户人家没有死过人?哪户人家没有伤过人?那种绝望的痛苦泯灭了他们对此的一切同情,平时因为律法因为崇拜因为种种原因被压抑着,而此时,几乎不用挑动,就都爆发了。
早先那个行乞的再不敢说话,抱着头趴在地上:“我也不想的,我也不想的……”
但是没有人去听他的喃喃,当第一个人伸出脚的时候,随即很多人都踢了下去。王妈子早被吓的蹿了回来,面对这种情况杨氏母女也无可奈何,杨氏在车里不断的纠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这样下去,那个人会被打死的!”
安姐皱着眉,这个时候他们要是去阻止,很容易就把这种愤怒引到自己身上,可要不阻止,难道真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人被活生生的打死?
“做什么呢!”正在两难间,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大喝,“让开让开,朱将军来了!”
“是朱将军!”
“朱将军来了,大家都让让啊!”
在解围的时候还不明显,虽然江宁上下都知道是朝廷军队令寿王退下的,但并不知道具体过程,而到了朱抵同封千户狠狠咬了一口李千牛之后那就不一样了。虽然没有大肆宣传,但进城的时候众人也都看到了那被捆绑着的俘虏。这一次出去的只有他同封千户,虽然封千户看起来更靠谱,可那士兵的数量质量都在那儿放着呢,就算再具有幻想精神的人,也不会觉得只靠封千户那些队伍都走的不太整齐的军队能打下这样的成绩。
而且朱抵可不是什么活雷锋,虽然他不会让高老爷大张旗鼓的为他搞庆功,但也不会叮嘱手下闭口不谈。而这么张面子的事,他手下哪有不吹嘘的?所以没过几天,江宁人不仅知道他们打败了李千牛,早先粮库的那把火也是他们放的。如此一来,江宁人民对朱二同学的感情就不一样了。
而除了这些,朱抵的兵也是几队兵士中军纪最好的,最不扰民的。虽然没什么为民众修房子,为人民挑大粪之类的事情,可也没有索要东西,欺行霸市的,这在此时的官兵中,已经算是一等一好的军纪了。而朱抵在江宁的口碑也越发好了,此时一听到他的名号,大家就都冷静了几分,再有兵士过来维持秩序,人们很快就散开了。
朱抵皱着眉,看着四周:“这是怎么回事?”
他早先派出来与安姐送信的两个兵士出来向他行礼,其中一人简单的把事情说了。听说不是杨氏母女受了欺负,他的脸色才缓和,笑道:“原来是这样。都怪我来迟,让妹妹与姨娘受惊了。”
……
安姐看向车棚,不知为何好好的一句话到了他嘴中就变得不一样了。杨氏虽觉得这话虽然有些不太对味,却非常有礼,心中还想果然是长大了,早先那么一个不靠谱的孩子也变得不一样了。她本就是个容易原谅别人过错的,再知道在自己病时朱抵做的事就对他改观大改,再见他巴巴的派人来通知她们,更觉得他心中是真有安姐的,还同女儿说过这样的话:“不管这个朱二公子其他如何,现在心中是真有你,你要惜福。”
“……我知道,他对我不错。”
“你知道就好,我见你每次说到他表情就有变化,这可不行。再怎么说,他也是王府的公子,将来还是你的夫君,你要尊敬他!”
安姐不知道怎么说了,如果可以的话,她起码是想表明表面的尊敬的。她多会装啊,过去做销售的时候,从领导到客户,要尊重有尊重要敬佩有敬佩。有的客户就会端着酒杯拍胸脯炫耀自己能吃喝,她照样能装出万分敬佩的样子。可对朱二公子,她、她真的没办法啊!所以面对杨氏的期许,她最后只有装作害羞避过。
而此时,杨氏也是掀开了帘子,满脸笑意:“将军客气了,这一路上还多亏两位小将军照拂,否则也不可能走的这么平和。”
“姨娘才是客气呢,这是份内的。”朱抵抱拳道,就算是他也知道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因此寒暄了两句,就在前面开路了。
杨氏母女临出发前是给高老爷来了信,但高老爷并没有想到她们会来的这么快,再加上事多繁杂,就把派人迎接的事给忽略了,直到两人到了江宁,他才得到消息,在院内相遇时,两人都颇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这其中以杨氏的感觉更为复杂,她离开的时候江宁还是繁华之地,高家也是一派兴旺,而这次她回来,江宁是不说了,就是高家都有很大的变化。
人少了,下人们的神态也与早先大不一样,当然,最不一样的还是高老爷。他过去风度翩翩,虽然年龄偏大,却还是一个很有仪态的中年帅哥,而现在老了不止十岁,人也变的干瘦,站在那里,杨氏简直都要认不出来了。她看着高老爷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吐了口气:“老爷真是清减了不少。”
高老爷摸了下脸,笑了笑:“大娘子你也是,这一路辛苦了吧。对了,老二呢,他没同你们一起回来?”
杨氏一窒,有些不知要怎么说,安姐笑道:“女儿给父亲请安,父亲这瘦虽瘦了,看起来却更为精神了,并且红光满面,容光焕发,女儿这一段日子学了些观人之术,也很有心得,父亲你这样啊,一看就是马上要升官得奖的!”
这话一出来,几个下人就忍不住捂住了嘴,高老爷斜了她一眼:“你现在胆子是越发大了,连我都敢调侃了?”
“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