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8226;立政》
注译:国君慎用人有四个方面,品德上没有仁爱心胸的,不可以授权柄,见贤不能举荐的,不能给他高位,执法包庇亲贵,不可以授予军权;不关注本职,不关注经济又荒疏赋税理财的人,不可以担任地方长官。
“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为民纪,谨用其六秉;如是而民情可得,百姓可御。” 《管子&;#8226;小匡》
译注:将国家划分为三个城市行政区,五个农业行政区,安定民居,维护他们的事业,以此作为治民的体制。谨慎使用 ‘六秉’的权利,则可及时掌握民情,管理好百姓。
(六秉:决定杀、生、贵、贱、贫、富的权力。)
“举财长工,以止民用;陈力尚贤,以劝民智;加刑无苛,以济百姓。行之无私,足以容众;出言必信,则令不穷矣。此使民之道也。” 《管子&;#8226;小匡》
译注:重视能生财的行业,重视工匠,崇尚贡献表彰贤士,鼓励百姓贡献才智;罚不苛刻,利于百姓,举措无私心,容纳民意,取信于民,这样,法令不会失灵。这就是管理人民的办法。”
2、论经济
“齐国百姓,国君之本。” 《管子。霸形》
译注:齐国的百姓,国君的根本。
“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大治”。
《管子。国蓄》
注译:如果国家不懂得调节经济的轻重,就不能笼住人民,就不能合理调节民众的利益,就谈不上国家的大治。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国语。齐语》
注译:“相地而衰征”,相,视也;衰,差等也;征,征取也。意思是,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分等级合理征税,从而使农民愿意留在乡间耕作。
“为人君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管子。轻重》
注译:国家不能谨慎地管理、守护山林矿产、渔业等资源,则不可能成为富强之国。
“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国虽充盈,金玉虽多,宫室必有度;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鳖虽多,罔罟必有正,船网不可一财而成也。” 《管子。立政》
注译:山林虽广,草木虽美,但是,封山和采伐是要有规定的;国虽充盈,货币虽多,但官府收支必须要有节制;江海虽广,湖泊虽博,鱼鳖虽多,但也不可一网打尽。
“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管子&;#8226;七法》
注译:衡量长度、规矩、重量、角度的计量职能,都与(经济)执法有关。
“量之不以少多,称之不以轻重,度之不以短长,不审此三者,不可举大事”。
《管子。枢言》
注译:计量不限制多少;称量是不限制轻重;度量是不限制短长。不重视这三者,不可能成大事。
“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则臣不尽其忠,士不尽其死矣”。 《管子。国蓄》
注译:有万乘马车的国家,必有身价万金的商贾,如果商业利益都被大商人财团攫取占有,那么,官吏们就不会为国家尽忠,将士们就不会舍命报效国家。
“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 《管子.国蓄》
注译:粮食是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货币是关系流通的价值尺度。利用它们可以调节流通和价格,保障人民劳动的利益,使民尽其力。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管子。牧民》
注译:百姓疲倦于劳苦,要用富民政策让他们乐意劳作;百姓担心贫穷,要保障他们劳动可以致富;百姓害怕坠入绝境,国家要使他们得到安全和社会保障。
“以予人财者,不如无夺其时;以予人食者,不如无夺其事,此所谓无内外之患。”
《管子。侈糜》
注译:给人财物,不如不耽误他的农时,给人粮食,不如不使他失业,这样才能防止内忧外患。
“国富而鄙贫,莫尽如市。市也者,劝也。” 《管子。侈糜》
注译:城市富而农村贫穷,没有比兴办市场更能促进城乡繁荣,兴办市场,就是鼓励就业。
“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必诎。……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管子。国蓄》
注译:调节经济利益要由国家来主导,国家便富强无敌,如果国家经济利益被各种力量各种和渠道所控制、攫取,那么,军无士气,国家就会走向衰败灭亡。
“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糜。饮食、侈乐也,民所愿也,富者靡之,贫者为之,百振而食。” 《管子。侈糜》
注译:如何适应经济发展变化?可行的办法是适当的高消费(侈糜)。吃美食和娱乐,是人的本能愿望,富者多消费,贫者就有活干,百业可以振兴,穷人就有饭吃。
“赐鳏寡,振孤独,贷无种,与无赋,所以劝弱民”。 《管子禁藏》
注译:赈济鳏寡孤独之人,借贷给没钱买种子的人,帮助无力交税的人,这些,都是鼓励贫弱百姓兴业的办法,
“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 《管子。内业》
注译:人生性需要性情平和,性情失衡,是因为喜怒忧患的原因。所以,可以用诗歌来打消恼怒,可以用音乐来消除忧郁,可以用礼节来控制纵乐,让他人遵守礼仪最好是用相互尊敬的礼貌来影响他。
“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故利之所在,……故善者势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 《管子。禁藏》
注译:凡人之常情,没有不想见利而往,见害就躲避的。商人做买卖不远千里,渔人下海不惧海深,是因为利之所在,所以,善治国者,以利益引导,人民就自然愿意接受;不推动也会前进,不须烦民扰民,而民自富。这就象鸟儿孵卵一样,不见其形也不闻其声,小鸟就破巢而出了。
“百盖无筑,千聚无社,谓之陋。” 《管子。侈糜》
译注:有百间房舍,却无建筑一座高楼,有千户集居,却没有社庙建筑,这叫做简陋。(意思是,提倡适当的消费)。
“民力竭,则令不行。下怨上,令不行。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管子。权修》
译注:民力被攫取枯竭,政令也执行不下去,下怨上,令不行。因此,取用民力要有度,要有截止,如此,国虽小必安。取民无度,没有休止,国家虽大也必有危机。
3 论法制
“法制度量,王者典器也。” 《管子。侈糜》
注译:法律和度量情节轻重的法规,是王者治国的重要工具。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悬命也。” 《管子&;#8226;禁藏》
注译:法是关系国家安危的衡器,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决定百姓命运的大事。
“百官服侍者离法而治,则不祥。” 《管子。任法》
注译:官员离开法律而施政,是不祥之兆。
“ 以度量断之,其杀戮人者不怨也,其赏赐人者不德也。以法制行之,如天地之无私也。” 《管子。任法》
注译:依法断事,被判死罪的人也无从怨恨;论功行赏,受赏的人也不必感激。依法办事,好比天地无私心。
“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故法可立而治可行。” 《管子。正世》
注译:想要匡正世事条理政治的人,要先考察国情,统计好相关事务的数据,了解民俗,查明治乱根源与得失所在,然后施政,这样,法才能确立,措施才能可行。
“人故相憎也,人之心悍。故为之法。……万物待治礼而后定。 《管子。任法》
注译:人原本就有相互可憎恶的弱点,人心有凶悍的一面,所以要有法,……凡事需要治理才走向正轨,
“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 … 《管子&;#8226;任法》
译注:明君依靠法制而不依靠智谋,依靠政策而不依靠议论,依靠公理而不依靠私理,依靠大道理而不依靠小道理,然后才能从容安闲地治理天下。
“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管子&;#8226;牧民》
译注:“刑罚不足以让民众畏惧,杀戮不足以征服民心。
“弱子下瓦,慈母操棰。” 《管子。形势》
注译:小孩用竹竿掀掉屋上的瓦片,慈母也会拿操竹竿打他。这是公理。
“蓄贾游市,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 。 《管子&;#8226;国蓄》
注译:积蓄货物的商贾,乘百姓所需缺乏的时候,赚取高出本钱高百倍的暴利,法令如果不制止,贫富就会悬殊,国家不通晓经济的轻重,就不能笼住人民。
“刑罚不可不审;刑罚不审,则有辟就;有辟就,则杀不辜而赦有罪;杀不辜而赦有罪,则国不免於贼臣矣。故夫爵服贱、禄赏轻、民闲其治、贼臣首难,此谓败国之教也。”
《管子。权修》
译注:刑罚不审慎,就会使坏人逃罪而好人蒙冤;坏人逃罪和好人蒙冤,就会出现杀无辜而赦有罪的事情;杀无辜而赦有罪,国家就会陷入乱臣的控制。结果,高官、禄赏会被人鄙视,人民背离统治,贼臣*,这些都是国家败亡的教训。
“为人君者,莫贵于胜,所谓胜者,法立令行之谓胜,法立令行,故群臣奉法守职,百官有常,法不繁匿(义:孳生)。万民敦悫(音:缺,义:诚实),反本而俭力,故赏必足以使,威必足以胜,然后下从。……下从,故教可立而化可成也。民不心服体从,则不可以礼义之文教也” 《管子&;#8226;正世》
译注:为国君者,最重要的是做到‘胜’,战胜各种挑战法律的力量,法律权威能够确立,政令能够推行,就叫做‘胜’,这样,群臣就会遵法守职,邪恶不会孳生,百姓就诚实,勤劳努力,所以,赏赐必须起到促进作用,威严必须战胜挑战法律的行为。百姓才会服从统治,教化(思想教育)也就能够推行,民众要是心不服,是不可以加以礼义教化的。
“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夫民贪行躁,而诛罚轻,罪过不发,则是长*而便邪僻也,有爱人之心、而实合于伤民,此二者不可不察也。” 《管子&;#8226;正世》
译注:做事方法不要求相同,但目标要一致,对于贪婪浮躁,处罚过轻了,目的就达不到,目的就达不到,就助长了这些行为,这样,看起来是乎君主有人次爱心,实际上恰恰是害了百姓,这二者的关系不可不慎察。
“盗贼不胜则良民危,法禁不立则奸邪繁。……治人民也,期于利民而止。故其位齐(位齐的意思:适中)也,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管子&;#8226;正世》
注译:盗贼不制住,则良民有危险,法禁护立,则奸邪的行为孳生繁衍。……治理民众的举措,以对人民有利为标准,关键是适中,所以,不须仰慕古代,不须拘泥现实,要适应时俗变化。
“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水平而不流,政平而无威则不行。” 。《管子。侈糜》
译注:人太富了不好管理,太穷则不顾耻与礼。湖水平了则水不流,政令也是这样——太平和就没有权威。
4、论修养
“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无方而富者,生也。” 《管子。戒》
注译:没有羽翼而能飞的是语言,没有根须而能巩固的是感情,没有地位而尊贵的是人生的情操。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鸿鹄锵锵,唯民歌之;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管子。形势》
注译:大雁振翅发出动听的声音,受人赞美;而对于飞在屋檐之间的的流言蜚语,就不必在意它;对于燕雀聚集的唧唧喳喳,行路人是不屑一顾的。
“不能兆其端者,灾难临之”。 《管子。侈糜》
注译:不能预料事情的端倪,灾难就会降临。
“譕(音:wu)巨者,可以远举;顾忧者,可与致道。小谨者不大立,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管子。形势》
注译:(譕:议谋)谋虑远大的人,可以与他共举大事;有忧患意识的人,可以与他同道。谨小慎微不能成大事,自傲独断专行,是行事的祸端。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见与之交,几於不亲;四方所归,心行者也。 《管子。形势》
注译:乌鸦的交谊,其实并不亲密;不能重合的绳结,最终会松脱开解。硬是交往表面亲密其实并不亲密的人,其实并不能做到亲密,要使各方信服你,靠的还是出自内心的德行。
“诚信者,天下之结”。 《管子。枢言》
注译:诚信,是团结人、结交天下朋友的根本。
“正之察之,名正则治,名倚则乱,无名则死,故先王贵名”。 《管子。枢言》
注译:名:公信力,维护公信力来自纠察,有公信力国家治理就顺利,没有公信力,做事就要失败,所以,先王的重视公信力。
“釜鼓满,则人概之,人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