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和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和鸣-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姜元羲、郑幼娘等人齐齐在城门口等着,见到那支长得几乎看不到影儿的队伍,就连姜元羲都吓了一跳。

    她知道祖父与外祖父,还有崔祖父那边带着族人过来了,但这里头的人、马、车,过万了吧?

    姜太傅、郑大将军、崔老太爷三个在同一辆马车,这会儿看到城门时,也齐齐惊讶了一下。

    姜太傅心头一声感叹,在家信中五娘倒是跟他说过城墙的事,但没想到等他到了丹阳县,会看到这一面比都城还雄伟的城墙。

    姜元羲已经快步上来请安,“五娘见过祖父、外祖父、崔祖父、阿爹!”

    姜太傅见到一年多没见的孙女,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好,瘦了,你瘦了不少,你阿娘没给你补补身子吗?”

    姜太傅看了一眼,就心疼上了。

    姜元羲没觉得自己瘦了,但老人家这般说的时候,她就乖乖点头,上前扶着姜太傅的手,“那祖父来了,每天盯着我用膳,肯定就能养胖了。”

    姜太傅亲昵的点了点孙女的脑门,笑骂一声,“就你顽皮,还盯着你用膳,你当你还是三岁孩子呢。”

    姜元羲脸上一直带着笑容,这边郑幼娘也扶着自家阿娘上前来见过郑大将军,崔玉书也上来见过崔老太爷。

    略微寒暄了一会儿,姜太傅就出声,“我们不要在这里堵着了,都进城吧,这一路上都不得安生,老夫现在就想赶紧沐汤,吃点清淡的饭菜,好好歇息一下,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了。”

    说经不起折腾的姜太傅却没有坐上马车进城,而是让姜元羲搀扶着,慢慢走进城里,仔细的端详打量着这个县城。

    “五娘,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了不少过不下去的灾民,就搭了一把手,他们都在后头,你找个人安排一下。”

    姜太傅闲话家常般扔下一颗炮仗,把姜元羲炸得愣了愣,“怪道我说怎么这么多人马呢,祖父收留了多少灾民?”

    “上万吧,也没怎么数。”姜太傅淡淡然的道,姜元羲差点一个趔趄。

    上万!

    她引接的灾民统共都没有五千!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兴奋,她不缺粮食,她缺的是人口!

    姜元羲顾不得其他,高声叫了一声,“崔四哥!五哥!”

    两人片刻来到她身边,“五娘你有事找我们?”

    “祖父他们带来了上万的灾民,你们两先去安顿他们。”

    于是,姜伯庸和崔玉书也齐齐怔愣,继而又齐齐欣喜了!

第342章 一家团聚

    姜太傅见两人匆匆离去,被五娘一句话就指使得麻溜的转,他微微挑了下眉,突然对侧头对姜元羲说了一句,“五娘,你做得越来越好了。”

    就连崔玉书都心甘情愿听从她的指挥,看来她已经树立了自己的威严。

    姜元羲浅浅一笑,继续搀扶着姜太傅往县衙走去,问着他一路上的见闻,姜太傅会跟她说沿途的境况,也会问她在丹阳县的事。

    路过百姓们见到姜元羲,会停下脚步,恭敬的朝姜元羲行礼,姜元羲会微笑颔首回应。

    这一路上,姜太傅已经见到凡是孙女走过的地方,都会有人无声行礼,他们的神色充满着恭敬,他们的目光带着欣喜,他们行的礼不够规范标准,但在姜太傅眼中,却是最好看的礼仪。

    “五娘,祖父不及你多矣。”姜太傅感慨道。

    他为官多年,虽得百姓敬重,却也没有像孙女这样,能自发得到百姓们的拥护。

    姜元羲俏皮的一笑,“那也是祖父教得好。”

    姜太傅脸上露出一抹骄傲的笑容,“那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教出了你。”

    “祖父,这回大哥和二哥他们也来了是吧?”姜元羲问道。

    方才她只来得及跟祖父他们行礼,还没有见过其他人,大哥姜伯旭和二哥姜伯君先前一直外放做官,这次姜氏一族举族搬迁到丹阳县,在信上祖父说也会把大哥和二哥喊回来。

    “嗯,你大哥和二哥他们也来了。”姜太傅淡淡的道。

    姜元羲笑得更欢,“那不是很快可以见到一阳了?一阳应该有五岁了吧,也不知道还记不记得我这个姑姑。”

    姜太傅眸中露出一抹慈祥疼爱之色,如今姜家第四代只有姜伯旭的儿子姜一阳,他也多年未见重孙子了,想得很。

    “祖父这一路上都带着一阳呢,他长得有你大腿那样高了,是个很聪慧又好学的好孩子,已经开始读经史子集了。”姜太傅说起姜一阳的时候,语气中尽是满意。

    一个家族,后代出息才会家族绵延,更不用说姜一阳是长子嫡孙,日后姜家是要传给他的,当然是越聪慧越出息越好。

    “这么说,祖父准备亲自教导一阳了?”姜元羲笑着问道。

    姜太傅微微颔首,“趁着祖父身子还健壮,看看能不能再教出一个跟你一样好的孩子出来。”

    姜元羲哈哈一笑,“那当然是可以的,一阳这孩子,可是大哥的孩子呢。”

    两人说笑间,很快就来到县衙后头的宅子,阿方已经守在门口了,见到姜太傅,脸上带着喜色的行礼,“见过老太爷。”

    姜太傅微微颔首,姜元羲问道:“阿方,可吩咐厨房备着热水了?”

    阿方利索的道:“备着了,就连饭菜也只等下令就会开始做。”

    姜元羲满意的点头,吩咐道:“老太爷、老爷他们都来了,赶紧准备沐汤,老太爷他们要洗去风尘,再让厨房准备午膳。”

    阿方福了福身,转身离去。

    姜元羲带着姜太傅到了院子里,见着祖父摆手让她去忙活,他有仆从伺候着,姜元羲这才转身离去,带着小哥他们把旁支族人、崔家旁支族人们安顿好。

    先前郑幼娘过来的时候,姜元羲就命人扩建了宅子,如今衙署后头有三座大宅子,刚好姜郑崔三家一人一座,当然,只能住得下嫡支,且大宅子也没有像都城里姜家那样宽敞,更没有美轮美奂。

    等姜太傅他们换了一身衣裳出来,姜元羲才跟姜伯庸、姜伯锦两个端端正正的跪在蒲团上,行了大礼。

    “好好好,都是好孩子,快起来吧。”姜太傅笑着道。

    大厅里,姜太傅坐在最上首,下首分别是姜松、姜枫、姜榕等人,郑幼娘和程氏、卢氏都在。

    很快就上了膳食,这是场家宴,吃饱喝足之后,姜太傅脸上就露出了疲惫之色,摆摆手让众人各自散去。

    回到屋子里的姜松在妻子的伺候下,换了一身家常服,姜松迟疑着问道:“你在这里三个来月了,可知道五娘在这儿的事情?”

    郑幼娘知道夫君问的意思,她摇了摇头,“你知道我一向不干涉你们老爷们外头的事,我来这里这么久了,除了跟二弟妹三弟妹她们到处逛逛,也没怎么打听过五娘在外头的事。”

    郑幼娘知道自己的斤两,她除了做营生还有点天赋之外,对外头老爷们行走的事是不懂的,五娘虽然是小娘子,可她也是一县之令,做的都是老爷们的事,所以她就没有过问一星半点。

    郑幼娘是个很疼爱孩子又有分寸的娘亲,知道姜元羲忙活外头的事只会每天想着怎么给她补一补,从不过问她的公事,姜元羲抢劫渔阳粮仓外出那几天,姜伯锦对郑幼娘说五娘去了庄子里操练部曲了,郑幼娘除了心疼之外,没有一点怀疑,等回头姜元羲回来,连着三天吃了大补汤。

    姜松也知妻子的性子,听完她的话后,又沉吟不语,郑幼娘见状,奇怪的问道:“你怎的是这个样子?”

    眉头一皱,郑幼娘狐疑的问:“该不会是你卸下了官职觉得浑身不自在,想要在这儿展现你的威风吧?”

    见着妻子快要炸毛的样子,姜松失笑不已,摸了摸她的脑袋,“幼娘还是这么可爱。”

    然后郑幼娘的脸就红得能滴出血一样了。

    见着妻子这般娇俏的样子,姜松长臂一伸,把妻子圈入怀中,头枕着她的肩膀,热气在她颈窝处喷洒,郑幼娘再不见方才那炸毛的样子了。

    “哪是我还想逞官风,我巴不得不用劳心劳力的,好好陪着你呢,这二十几年来我忙于公事,陪你的时间太少,目下终于有机会陪你了,我又不傻。”

    姜松喟叹一声,郑幼娘在他怀中挪了挪,换了个更舒适的样子,脸上露出一抹欣喜的甜蜜笑容,接着又听姜松道:“我是担心大郎和二郎两个,他们大好的前程被迫辞官,他们还这么年轻,他们能心甘情愿的就荒废了?”

    郑幼娘笑容渐渐收敛,带上了些许的担忧,“那该怎么办?”

    这地儿是五娘的,郑幼娘做不出让五娘拱手相让给大郎和二郎的事,又觉得丈夫说的很对,大郎和二郎两人正年轻,要无事度日又太过残忍。

    “罢了,这事你不用操心了,我明儿去问问阿爹,看看他老人家怎么说吧。”

第343章 两夫妻

    无独有偶,在另一处院子里,也有一对年轻的夫妻在私语。

    “一阳睡了?”姜伯旭喝着茶,见到妻子回来,问道。

    崔素娘脸上带着心疼,柔声的道:“是呢,到底还是小孩子,一路奔波,好不容易能躺床榻上歇息,头一沾上去就睡着了。”

    姜伯旭点点头,又叮嘱妻子,“以前我们外放,没能在爹娘膝下尽孝,今儿一家团聚了,你记得晨昏定省,多带着一阳去阿娘那里承欢膝下。”

    崔素娘嗔了他一眼,“我还用得着你说,我自当会好好孝顺阿娘的。”

    婆母是个和善的,当初大郎外放,彼时一阳才一岁多,她还以为婆母会留她下来,结果婆母自己提出让她跟着大郎去任上,当时她见婆母这般好说话,又炸着胆子提出想要带着一阳去,婆母虽不舍,但也答应了她,还请了一个大夫一路跟随,叮嘱她照顾好一阳,这样的婆母也就跟亲娘差不离了,她自然会好好孝顺婆母的。

    夫君敬重,婆母和善,儿子聪慧可爱,自己又是冢妇,崔素娘觉得自己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嫁给了姜伯旭。

    妻子是崔家嫡长女,素来识大体有分寸,姜伯旭很放心妻子,见妻子上了心,他就不再多说。

    “倒是没想到五娘竟然长这般大了,那身量,瞧着跟你差不离,她一个小娘子怎么长这么高?”

    崔素娘想起午间见到小姑子那身量,咂舌不已,足足比她高一个半头呢。

    姜伯旭淡淡的喝着茶,“爹娘身量都不矮,五娘长这么高不奇怪。”

    崔素娘正从箱笼里拿出常服,一件一件的叠着,“五娘及笄了,也要相看郎君了,她这么高,也不知哪个郎君才能配得上。”

    小姑子是家里所有小娘子里头最得爹娘和祖父宠爱的,她算着及笄的日子提前就让人送了礼回去给阿娘。

    姜伯旭眸中闪过一抹暗光,“那是爹娘操心的事。”

    崔素娘继续叠着衣裳,“我就是提这么一嘴,这儿地处偏僻,哪儿有好郎君让爹娘相看呢。”

    她又满是不解的嘟哝,“祖父什么都没说,就派人来传信让你辞官,让我们来这儿。”

    姜伯旭微微皱了皱眉,“祖父的决定哪容你来置喙?”

    听出丈夫的不满,崔素娘不敢再抱怨,赶紧转了话锋,用儿子缓解他的怒气,“一阳也五岁了,你是不是去跟祖父提一提,让一阳在他身边跟着熏陶一下?”

    她深知论起本事,就是自家祖父都比不得姜太傅,姜太傅从小带在身边教养的孙辈里头就是她夫君和五娘,自己夫君处事手段有多厉害她是看在眼里的,想着既然姜太傅也在这里,又不用当官了,就生出了把儿子给姜太傅教导的想法。

    “嗯,这事我会跟祖父说。”恰好,姜伯旭也是这样的想法。

    见姜伯旭没有再生气,崔素娘放心之余,又道,“还以为这丹阳县是北梁最荒凉之地,想不到瞧着却不同,一直听说五娘成了一县之令,也不知道这县城到底是谁在管。”

    进城之时她的马车在众位长辈的后头,又是女眷,并没有下马车步行,自然没有看到姜元羲在百姓们心中的印象,还以为姜元羲是徒有虚名。

    “不过怎的是五郎在管事?明明六郎才是嫡支。”崔素娘皱着眉。

    她说的是安顿流民一事,这事是姜伯庸和崔玉书在管着,姜伯庸是庶子,她以为这种事应当是六郎管着才对。

    姜伯旭也微微皱了皱眉头,却是呵斥崔素娘的,“五郎也是我们兄弟,你说的这是什么话!”

    崔素娘并没有像方才那样不安,她熟悉丈夫,是不是真的生气不满,她看得出来,索性她顺着话茬换了一个,“祖父宅心仁厚,一路上看不得灾民受苦受难,但收留了这么多灾民,会不会生出事端?”

    她脸上带着一丝忧虑,其实路上的时候她就对姜太傅此举不满了,收留了灾民就要拿出粮食安顿他们,但姜太傅拿出的粮食是他们自家的存粮。

    若是往年风调雨顺,她是不在意这么点粮食的,她跟着夫君在任上之时也会时不时施粥,但今时不同往日,他们姜氏一族本就人口众多,还有一大群部曲要养着呢,存粮怎么能这般浪费?

    且那些灾民人数太多了,要不是还有郑家和自己娘家的部曲也在,崔素娘夜里睡觉都不敢放心,谁知道这些灾民会不会趁着他们夜里歇息就恩将仇报抢他们的存粮?

    这一路上她都提心吊胆的,很想跟姜太傅建言不要再管这些灾民的生死了,但她是孙媳妇,虽是未来的冢妇,大事上头在姜太傅跟前是没有能说话的余地,只能通过旁敲侧击让夫君去说。

    夫君是祖父跟前教养长大的,又是长子嫡孙,他一说,祖父准会认真考虑的。

    崔素娘原本以为姜太傅宅心仁厚,见不得灾民受苦,顶多就是收留他们一路,万万没想到还要带着这些灾民入丹阳县!

    难不成还要他们自家的存粮一直养着这些灾民不成?

    “五娘到底还是个小娘子,虽说同样是在祖父身边长大,却比不得夫君你,她在处事眼光上太过局限窄小了,怎的祖父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当时她就很应该拒绝祖父才对。”崔素娘微蹙着秀美,略带不满的道。

    姜伯旭同样微微皱着眉,他也觉得祖父不应该收留这些灾民,万一他们自家的粮食不够用了呢?

    “夫君,既然你来了这里,你做哥哥的,很应该疼爱妹妹才对,五娘不懂事,你可曾管着一个郡城呢,这么一个小县城,你也要帮着五娘分担一下才是。”

    崔素娘柔声道,望了一眼夫君脸上的神情,看出他对她的提议很认同,于是就不再说这个话茬,抬头看了一眼内室,摇头慨叹,“怎的这里家具如此简陋,这一个柜子想放多一些衣裳都不行。罢了,明儿问问阿娘,让人再做一个大柜子吧。”

第344章 父子谈话

    第二天一早,姜松跟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先活动了一番筋骨之后,问了侍女,得知姜太傅已经起了,跟郑幼娘说了一声,他径自去了姜太傅的院子。

    “儿子请阿爹安。”姜松拱手行礼。

    姜太傅“哟”了一声,“怎的今儿大清早就来找我了?”

    姜松嘻嘻一笑,“这是来蹭阿爹的早膳了。”

    姜太傅扬声吩咐道:“福生,听到大老爷的话了吗?还不吩咐小厨房备多一份他的早膳?”

    姜福生笑着应诺,退了下去吩咐小厨房。

    等到膳食送上来,姜福生识趣的退了下去。

    “说吧,来找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