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和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和鸣-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胡不归册封赵国公,封地在康水,食邑两千户。

    曲成文册封卫国公,封地在广登,食邑两千户。

    当姜元羲这两道旨意出来之时,几乎所有人都惊讶,康水和广登,两地都是在北地,除了丹阳县外北地多荒凉,这几乎是所有人的认识,作为跟着姜元羲打天下的两大功臣,怎么会把他们的封地封在北地?

    难道女帝这会儿就开始鸟尽弓藏了?

    但胡不归和曲成文不愧是天下名将,几乎是在姜元羲圣旨明发时,脑海中就已经勾勒出了北地的版图,然后对视一眼,恭敬的躬身接旨。

    “陛下请放心,您之所指,即血狼军和陌刀军刀锋所向。”

    姜元羲很满意两人能领会她的意图,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赵国公、卫国公,朕之肱骨,国之栋梁。”

    若是说还有人不明白两人封地隐含的深意,等听到姜伯庸被册封为镇北王,封地在雁门关时,终于明白姜元羲这般做的缘故了。

    姜伯庸作为从女帝起事就跟在身边辅佐的人,不仅曾领军出征过,且多次战役里头都因为有他的情报在,才使得女帝打下了很多地盘,但他的封地依然不是在繁华富饶的南地,而是在北地雁门关。

    雁门关、广登、康水,三者互为犄角,这是女帝放在北地震慑蛮族的盾牌,也是大雍防守的第一道关卡。

    多数人都觉得想明白了女帝的用意,只有姜元羲自己知道,胡不归和曲成文为什么会被她放在北地。

    冯浦泽被册封为宋国公,封地在西岐,食邑两千户。

    卢和裕被册封为英国公,封地在阴平,食邑两千户。

    邵兕虎被册封为鲁国公,封地在汉安,食邑两千户。

    崔玉书被册封为莱国公,封地在柴桑,食邑两千户。

    姜伯旭被封为肃王,封地在胶东,食邑五千户。

    姜伯君被封为恭王,封地在河间,食邑五千户。

    姜伯锦被封为靖王,封地在广固,食邑五千户。

    。。。。。。

    在所有大赏功臣和册封皇族时,所有人都注意到一件事:女帝并没有把繁华富裕的南地作为任一人的食邑封地。

    虽说对封地食邑没有掌管权,但每年至少能拿七成的租子,南地的租子跟其他地方的租子可不一样,富裕的南地,一个县城的租子可能就抵得上北地三个县城的租子了。

    众人不敢有异议,只在心中揣测女帝是否有深意,其实是姜元羲觉得,南地繁荣容易迷了眼,不若一开始就不册封任何人,只作国库之用,往后她还会留下自己的旨意,让以后继任的皇帝都谨守这点。

    册封完了功臣,她就宣布了改官制,又把早就准备好的圣旨让人宣读,先前私底下就指派好的官职,这一次明旨发下。

    三省六部制很好的冲击了一直在外等候宫中消息的世家们,这些世家这么早就来到长安,无外乎是为了等候女帝的征召,他们以为等女帝身边的从龙功臣分完了九卿之位后,应该还能剩下一两个能让他们各显神通,再不济,还有大批的官职能给自家子侄呢。

    结果不仅等来了九卿制改成了三省六部制,还等来了女帝开考恩科的消息。

    凡欲为官者,需通过科举考核。

    这下子可不得了,世家直接就变了脸色。

    然后忽然之间,各地就传出了一些流言。

    “女帝牝鸡司晨,鸠占鹊巢,天不喜,当降下惩罚。”

第422章 《百家盛典》

    “天不喜,将降下惩罚?”

    姜元羲无悲无喜的复述着外头传得正起劲的流言,并无半点烦恼的样子,倒是她身边的阿方气得脸色发青,恨恨的跺了跺脚,

    “那些人打量着我们都不知道吗,您登基之前可没什么牝鸡司晨、鸠占鹊巢的话,这会儿反倒传得到处都是,真是混账!”

    姜元羲好笑的看着阿方气恼的样子,也不劝她,憋在心里省得憋出病,不如发泄出来。

    旁边的姜伯庸同样神色不喜,“那些人也不知道从来哪里得知的消息,还把这事推到大哥身上,想要栽赃嫁祸不说,还想离间你和大哥的感情。”

    姜伯庸掌握着情报网,在姜元羲登基之前就说过要把情报网转交给她的,被姜元羲拒了,她并不准备现在就把情报网接过来,她要做的事还很多,有五哥帮着她整理情报减轻了不少负担,反正她同样知道里头几个重要的头目,那些人都拥有直接面圣的权力,也不怕会被人愚弄她也不信五哥会愚弄她。

    在这个流言传出来不到一天的时间,姜伯旭就收到了消息,亲自来见姜元羲,自证清白。

    不管是姜元羲还是姜伯庸,都相信此事不是姜伯旭做的,他就算要做,也不会蠢到这样子发难。

    用姜伯旭的话来说就是,“那些人是瞧不起我呢,用这种低级的手段就想嫁祸我,我像是那么蠢的人吗?”

    他脸色铁青,显然不单单是被人泼了一身脏水,也是因为那些人泼给他的脏水处处透着一股蠢不可耐的味道,让他难以忍受。

    姜元羲没有把这点子流言放在心上,不过有些事不可不防,“天不喜,将降下惩罚。他们这是要自己动手弄点‘天灾**’出来?”

    不然怎么证明天要降下惩罚来表示自己的不喜呢。

    姜元羲自不会害怕这种天灾**会让她皇位不稳,只是那些人为了让百姓们信服,恐怕‘天灾**’会让百姓们损失惨重,这样才可以调动百姓对她的抗拒。

    她不怕,却不想让百姓们遭罪,因为只是一瞬间,她就想到那些人大概会用的手段:毁春耕,断河流,积洪涝。

    每一样都是让百姓、让国家遭受大损失的恶毒手段。

    姜元羲身上逐渐泛起一股寒意,眸色闪过一抹冷厉,“朕并不介意世录谱上少几个名字。”

    此言听得姜伯庸都打了一个冷颤。

    世录谱,记录天下世家的传承,世录谱上少几个名字,那可不仅仅是全族被诛那么简单,连家族的光辉荣耀都要被抹去,自此世间从未出现过这个世家。

    这就跟孤魂野鬼没有香火祭祀一样,连自己的祖宗传承都没有了,可不就跟孤魂野鬼一样了么。

    若是其他人兴许不敢这么大胆,但对姜元羲的话,姜伯庸相信她说到做到。

    姜伯庸非但不觉得她心狠手辣,还狠狠的鼓掌赞同,“既然有人敢把国家和百姓当儿戏,那自然要让他们知道有些事做了就要承担后果。”

    姜元羲冷笑一声,“朕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可不是给那些人拿来为所欲为的筹码,想操纵名声让朕低头,那可就想错了。”

    世家不满九卿制改变,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无法接受姜元羲如此坚定的推行科举。

    科举已经消失好些年了,骤然出现,让世家紧绷了神经,这时候他们才觉得自己似乎想错了女帝。

    女帝即便同样出身世家大族,行事却更偏向于泥腿子,完全不是跟他们一道的,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如此,不若换个能跟他们同道的皇帝。

    这也是世家的劣根性了,他们以为姜氏族人里头看不惯姜元羲当皇帝的人很多,至少设身处地的想,若他们是姜元羲的嫡亲哥哥,也不会想要看着妹妹登基为帝而自己只能屈居于王爷之位,他们推波助澜一把,兴许就能挑拨姜伯旭等人起了不轨心思,让女帝跟姜伯旭等人自相残杀呢。

    世家万万没想到,姜伯君性情淡泊,根本不耐烦每日都有处理不完的朝政,对皇位毫无想法;姜伯庸和姜伯锦两个要是真的有其他想法,一开始就不会全心辅佐姜元羲;剩下姜伯旭曾经有过其他的想法,如今却被他自己斩断,他不为自己也要想想儿子姜一阳。

    所以世家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好,反而惹怒了姜元羲,当她怒起来,后果很严重。

    “士林也群情愤涌。”姜伯庸补充道,“这里头不仅有世家在暗中搞鬼,能传得这么快,其中士林也出力甚多。”

    姜元羲闭目沉吟片刻,蓦然开口,“五哥,给那些参与过的世家各送一本把里头记载他们家的书页撕下来的世录谱。”

    这是警告,她不欲大开杀戒,所以先礼后兵,若是还不明白她的意思,或者明白了却仍然死不悔改,她不介意刀出鞘。

    杀鸡儆猴的事,谁都会做。

    “再明旨,我欲编纂一本《百家盛典》,欲记载百家思想及各行各业的技艺、其中应当囊括医典、诗词、道家真言等等。以总纂官段公做主持,由他择人一起编纂这本《百家盛典》。”

    姜伯庸的眼顿时亮了,“陛下这招真是高,这明旨一发,天下士林还不得疯了?哪还会说您牝鸡司晨,怕是第一个跑着来抱着您的龙腿,哭着喊着让他参与到这次的编纂中呢。”

    《百家盛典》,这要是真的能参与其中编纂,可以说是流传千古了,后人只要学这本书的,都得记一记当年有谁编纂的。比如说诗词一道,后人在学这首诗的时候,总逃不过作诗人,而这个作诗人,除了古人之外,还可以有今人啊!

    他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士林中人能拒绝这道明旨,若世家还敢推波助澜流言,怕是这些士林会先出来为姜元羲正名。

    毕竟《百家盛典》是姜元羲提出的,该讨好谁,一目了然的事。

    姜伯庸越想越兴奋,“陛下,微臣先去准备世录谱,《百家盛典》的旨意可要崔书令草拟?”

    姜元羲摆摆手,“不必,朕亲自拟诏。”

第423章 退却

    《百家盛典》的明旨一下,果如姜伯庸猜测的那样,天下士林都疯了。

    自发的站出来为姜元羲正名,就只抓着九龙归一这个天降异象来为姜元羲高歌赞颂,又对自打姜元羲起事之后一举一动都极尽赞赏,手下是这样对姜伯庸回报的:“他们把陛下夸得如同三皇五帝一般,世间罕有。”

    姜伯庸觉得自己还是低估了士林的脸皮,之前能极尽诋毁,转过身就好像忘了自己曾经做过的事,夸起人来连他都脸红。

    想是这般想,姜伯庸还是很满意的,在这群士林的努力下,把百姓们唬的一愣一愣的,除了北地的百姓自始至终都不怎么信那些流言之外,其他地方的百姓相对来说更信任当地的文人墨客。

    对那些大字不识的老百姓来说,读书人是非常厉害的,更不用说名气大的文人墨客,听那些人使劲的的吹捧女帝是上天神明亲自选择的皇帝,是能给百姓们带来繁华昌盛、海晏河清的存在。于是这些百姓们倒是渐渐开始信服,风向一时开始往另一边倒。

    “你们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

    在一个屋子里,有人沉声问道。

    “你们收到镇北王让人送来的东西了吗?”另一个人不答反问。

    “这么说,你也收到了?”第三个人说话。

    “我也收到了。”

    “我也有。”

    “我亦是。”

    屋子里坐着的人全都异口同声的说道,这下子屋子里顿时沉默下来,一股让人觉得窒息的气氛慢慢蔓延。

    “这么说来,女帝已经知道我们暗中所作之事了?”有人艰涩的问道。

    又是一阵沉默,众人脚底不由自主窜起了一股凉气,明明初春已至,他们却觉得犹如置身三九寒天。

    女帝的耳目到底有多少?竟然一个不差的把他们都查清楚了,要知道今日之前,他们当中还有些人不知道有其他世家参与呢。

    “想来镇北王送过来的世录谱,是女帝授意了。”

    没人能反驳这话,有人从自己怀里掏出一本世录谱,翻开了其中一页,“这里,被撕掉了几页纸。”

    而被撕掉的,正是他本家祖宗的发迹史,亦即是他们家在世录谱上的记载。

    这人环视一周,片刻后又道:“看来你们跟我一样。”

    又回到了一开始之前的问题。

    “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半响之后,有人果断的站起身,“我张家退出。”

    惹得其他人齐齐看向他,中年男子收起那本世录谱,“我不信你们看不懂女帝这背后的意思,我张家全族上下三千多人,恕我不再奉陪了。”说完转身就走。

    又有第二个人站起身,“我程家也退出,《百家盛典》一出,我们家的老一辈心心念念的就是想参与其中,他们护女帝护得紧,也说即便是真的参加科举,相信家族中的子弟也不会落榜,流言已经没用了。”

    同样的说完也走。两个人干脆利落的走了,在场其他人去意更甚。

    “走吧,还不如现在开始就好好敦促家中子弟读书,争取在一个月后的科举中拔得头筹。”

    屋子里的世家纷纷低头,一个是姜元羲的耳目众多让他们心寒,二是姜元羲无声的威胁让他们忌惮不已,每个人其实心中都不甘,却不敢自己出头,想要等着其他人继续在前头冲锋陷阱,试探女帝的反应。

    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可惜没有人做那个出头的傻子,有一人退缩,其他人也就萌生了退意。

    “就这点胆子?”姜元羲觉得无趣得很,若是那些人还能继续下去,兴许她还会高看他们一眼,赞一声他们勇气可嘉,不过是送了一本世录谱就退却了,让她颇有一种难受的感觉。

    姜伯庸耸了耸肩,他也没想到世家会雷声大雨点小,亏得他还严阵以待呢。

    俗话说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世家这回自己退缩,日后怕是更难成大事。

    世家不足为患,姜元羲就把这事抛之脑后,转而说起其他事,“《百家盛典》工程浩大,自数百年前百家著说被毁,各家传人逐渐湮灭在百年间,就很难再找到他们的著说了,要重现数百年前百家齐鸣的盛况,难度甚大。传旨下去,只要有人能献出百家的著述,都可以在《盛典》里头挂个名儿。”

    挂名这种事,姜元羲还是采纳了顾以丹的意见提出来的,用在《盛典》挂名的这种巨大的名利,诱惑那些人把收藏起来的百家著说献出来。

    “若是献书的人有真才实学,让段公考校过之后,可以让他参与其中的编纂。”姜元羲又补充道。

    姜伯庸点头应诺,姜元羲又颇是忧心的问道:“《盛典》不是一日两日能编纂好的,可能需要耗时甚久,段公的身体可撑得住?”

    她听说段公忙完了登基大典之后太过劳累,还差点感染了风寒,故有此一问。

    姜伯庸摇头失笑,“陛下有所不知,自从盛典的明旨昭告天下,段公就好像变成了青壮小伙子一样,说话的嗓门都大得很,走路都能带着风,脸色红润,天天打一套五禽戏不在话下,前天我去探望他,他还嘲笑我说我这个年轻人的身体,还比不上他这个老人家的好。段公还说无论如何都要在有生之年把盛典编纂好。”

    姜元羲同样失笑,“这么说来,段公身体甚好,如此朕就不担心了。让段公不要着急,有个好身体,才能总览全局。”

    姜伯庸笑着道:“陛下放心便是,我已经嘱咐了大夫,每三日上门给段公把脉,他身边也放了两个长随,会随时注意他的身子骨和作息饮食。”

    姜元羲放心了,她相信有段公在,盛典绝对不会有问题,于是有问起另一件事:“朱先生的稻谷种子我们存了多少?”

    “足足有五万石。”谈起正事,姜伯庸神色正经起来。

    五万石看着多,可只要一想起是他们这些年陆陆续续攒下上来的,就不觉得多了。

    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