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牌大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王牌大律师-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姚大亚的刑法课没白上,刑法里就有一条罪名叫骗取贷款罪。可惜他光记住了这个罪名,却不知道犯罪金额要求很高,韩东这点钱根本就够不上犯罪的边。

    两人傻逼兮兮地跑到派出所报案,警察询问了几句,就把他们赶了出去。哪来的小屁孩,跑派出所来消遣我们了。接待的警察一口痰吐在地上,狠狠地骂了一句。

    两人尴尬地从派出所出来,姚大亚脸上也有点挂不住,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学渣的本色。“姚哥,派出所不管,学校肯定会管,要不咱们去学校告去?”姚大亚一听,对啊,把这小子整不进监狱,赶出学校也成。

    他们二人又急匆匆地向学校学生资助中心赶去。到了半路,姚大亚一拍大腿,老子傻逼了,自己举报有领导下令彻查那么牛逼吗?他打通了姚书旗的电话,‘’爸,我找到打我那小子的把柄了。”

    姚书旗倒是有些奇怪,自己这不成器的儿子,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纯靠武力。他抓住别人什么把柄了?听完姚大亚的报告,他倒是有些欣慰,儿子总算是长大了。所谓上兵伐谋,光靠拳头,能有什么出息。杀人于无形,才是最好的计谋。

    既然儿子长进了,当爹的也得表示表示。他给校资助大学生办公室打了个电话,要求他们彻查韩东诈骗助学贷款的事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资助办是姚书旗分管,领导一声令下,整个办公室鸡飞狗跳,五名老师全部出动,当即传唤韩东接受调查。

    本来没有骗贷的事,韩东也不害怕调查。当看到资助办的几位老师,一副兴师动众、捉贼捉赃的模样,韩东再傻也知道被人阴了。校资助办属于后勤系统,姚胖子他爸分管。谁阴自己已经呼之欲出了。

    五名老师轮流上阵,审讯了韩东半个小时,然并卵。韩东几年法官记忆,讯问过的当事人不计其数。他对这种低强度、低水平调查,一点压力都没有。只见他舌战群儒,将几位老师驳斥得哑口无言。

    资助办周主任,大概五十多岁年纪。他带着一副老学究的眼镜,脸上的表情很阴沉。这个新生比他们想象的难缠。调查大学生挥霍贷款的事情,他们每年都要处理几起。新生没被他们训斥几句,就眼泪花花、一五一十地交代。

    哪里像这个新生,面色平静、据理力争,有时候还会反问几句,弄得老师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讯问了半个小时,一点有用的信息都没有。

    “几位老师,能不能让我上个厕所?”韩东见几人不肯善罢甘休,准备趁尿遁时间,寻求场外观众支援。

    “不交代清楚你的问题,你哪儿也别想去!”一名年轻女教师拍着桌子,色厉内荏地尖声叫道。

    韩东也不理会这种小喽,只目光灼灼地直视周主任,“领导,学校对我进行调查,我尽力配合。不准我上厕所,这是哪门子说法。就算是公安讯问犯人还要保障人权,难道学校可以私设公堂吗?”

第六十二章 狙击未来的厅级干部

    韩东目光如炬,看得周主任压力山大。

    这个学生虽然年轻气盛,但是言辞犀利、很难糊弄。私设公堂的大帽子扣下来,谁也担待不起。他摆摆手,让韩东快去快回。

    韩东闪身进了卫生间,侧耳听了片刻,拿出手机给杨学明、周欣悦各打了一个电话。通知杨学明是为了求救,通知周欣悦则是为了留个后手。

    韩东尿遁了半个小时,才慢慢悠悠地回到资助办,继续跟几位老师打口水战。

    几位老师见审讯半天也没什么结果,也不再跟他兜圈子,“你用助学贷款的钱奢侈消费,有没有这回事?”

    韩东想也不想地答道,“没有,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污蔑了。全法学院都知道,我是个贫困生,非常节俭。每次吃饭我都是光盘,各位老师不信的话可以参观一下。”

    韩东每次吃饭光盘是没错,但是跟勤俭节约没啥关系,纯粹是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

    “你也不用狡辩,我们接到举报,知道你挥霍了助学贷款,用于购买高档手机。”

    韩东有点吃惊,这话直击他的要害。他是拥有一支高档手机没错,购买手机的钱来得有点复杂,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楚,而且别人也未必愿意相信。

    他随即想到隔壁宿舍的刘宾,很可能是这厮向学校举报了自己。唯有这厮知道自己手机的事情,也只有这厮恨自己入骨,才会做出举报这种下三滥的事情。“我承认我拥有一支高档手机,但这只手机并不是用助学贷款购买的。”

    韩东想了想,还是“老实”交代吧。反正这事也瞒不了太久。仅是手机还好说,很容易糊弄过去。他最怕学校查出了他名下还有一辆小汽车,这事是没办法解释的。目前来看,学校还不具备这么牛逼的调查能力。否则就不会在这跟他废话了。

    那位女教师见韩东自认,欣喜地以为找到了突破口。她啪的一声又拍了一下桌子,声音更加尖锐,“不是用贷款买的,难道是别人送的?笑话。”

    韩东打了个响指,“binggo,恭喜老师您答对了,就是别人送的。不过答对了也没奖励。”年轻女教师被气得七窍生烟。她参加工作以来,从没见过这么嚣张的学生。

    “同学,如果你确实有奢侈消费行为,按照规定,是要校规处分的。希望你能坦白向学校交代,争取从轻处理。”周主任语重心长地劝解道。

    这两人一人唱白脸,一人唱红脸。要是一般的大学生,早就着道了。韩东一眼就看出了他们的角色扮演游戏。

    “领导,首先澄清的是,我的手机是朋友所赠,并不是奢侈消费。其次,我只是一名学生,又不是公务人员,就算别人送我一箱黄金,恐怕也跟学校无关吧?”

    “难道说资助办还干起了纪委的活?”

    韩东的辩解有理有节,不时还刺一下在座的教师。周主任感觉有点头疼,这事有点难办,这名叫韩东的学生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资助办的几名老师面面相觑。本来以为姚校长布置的任务,不过是小菜一碟,现在才知道啃到了硬骨头。

    要不要跟姚校长汇报一下进展,听候下一步指示再说?周主任还没决断,就接到了法学院院长的电话。

    “周主任,我是杨学明,听说你们资助办,扣留了我院一名学生?”杨学明上来就发难。周主任不过是正科级,跟正处级的杨学明差了一大截。

    虽然两人没有领导关系,周主任还是得小心应对。“杨院长,您误会了,我们不过是奉命通知一名学生过来接受谈话。

    杨学明哼了一声,“是误会就好,没什么问题吧?“

    “目前来看,这名学生有挥霍助学贷款,购买高档手机的嫌疑。”周主任想起姚校长的嘱咐,也不准备妥协。

    “嫌疑?也就是没有证据了?周主任,我这名学生,稿费收入上万,用自己的稿费买部手机应该不为过吧?”杨学明护犊子的态度很明显。周主任不了解这个情况,倒不好说什么了。

    “杨院长,等谈话结束后,我单独向您汇报。”周主任挂断电话以后,面色阴晴不定地看着韩东。面前的这个学生,多半有后台。这谈话还没多久,院长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周主任感觉事情难办了。他级别不高,夹在两位领导中间,左右为难。

    “领导,还有什么问题吗?没问题的话我先走了,还有课呢。”韩东听到“杨院长”几个字,就知道救兵来了。杨学明还是够意思,救援很及时。

    “有课啊,那你先去上课吧,有什么问题再通知你。”周主任揉揉太阳穴,顺势走下韩东的台阶。先放过他,等向姚校长汇报过后再说。韩东应该跑不了,不急于一时。

    “饭桶”,姚书旗听完周主任的汇报,毫不掩饰地训斥道。周主任面色变成猪肝色,不服气地辩解道:“姚校长,这个学生很顽固。而且,法学院杨学明院长亲自打电话来为他开脱。”

    “杨学明算个鸟”。姚书旗话一出口,已经自觉失言。周主任装作没听到,看来多半是高层斗争了。这种神仙打架的场面,自己还是尽量少参与。

    姚书旗没有让他如愿,“再去查,一定要查出这个学生骗贷的事实。”周主任有点吃惊,更加确定了神仙斗法的猜想。否则,一个高高在上、日理万机的校长,怎么会这么迫切地想置一个学生于死地?

    韩东回到宿舍,沉思片刻,决定反击。姚书旗这厮目前不急,等到副校长竞选时,有的是办法让他喝一壶。

    先把姚大亚的狗腿子刘宾打掉再说。怎么打?韩东想到毕业后,刘宾在亲戚的帮助下,“考”进了基层法院,做上了公务员。

    刘宾的叔叔现任滨海中院民事审判第三庭的副庭长,副处级干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二年后他将升任民三庭的庭长,正处级干部。再过二年他调任滨海市莲花区法院院长,堂堂的副厅级干部。韩东决定成为他的仕途终结者。

    厅级干部是什么概念?放在地方就是地级市的市长,几百万人城市的主官。狙击这么高级别的干部,只要不是脑残,都会想想后果。韩东却不管不顾,惹我的都得死!

    就让我来为你逆天改命吧!

    韩东嘿嘿一笑。只要打掉了刘宾家这个处级干部,以后他再想当公务员,凭他战五渣的考试能力,就是痴心妄想。虽说杀人不过头点地,但刘宾这厮老是向自己挑衅,韩东也是火大。他决心挥舞屠刀,将一个处级干部和一个大学生斩落马下。

    他给宋青书打了个电话,叫他出来喝酒。吴老二大排档里,韩东和宋青书把酒言欢。

    “宋哥,你们民三庭副庭长,你有没有印象?”宋青书这厮刚升任正科级干部,正在官瘾上,没事就跑去加班,刷领导印象分。要不是韩东来电,他连见万明珠的时间都没有。

    “你怎么对他有兴趣?”宋青书以为韩东又要拉合作伙伴,有些警惕。“我跟他有些过节。”韩东也不避讳宋青书,这个小弟应该不会背叛自己,尤其是他刚尝到了甜头。

    原来是这样,宋青书心又放回胸腔里,只要韩东不是撇开自己,其他都无所谓。宋青书是个官迷,院里大大小小的干部,他研究得十分透彻。

    只听他闭着眼睛念道,“刘天顺,民三庭副庭长,中院办案标兵。2005年的办案数1300件,居全院第一。他因办案突出,多年荣获滨海高院三等功。因此短短两三年,就被提拔到了副庭长职位,副处级干部。”

    韩东不禁对宋青书刮目相看。就凭这一手识人的功夫,宋青书在官场上应该有所作为。他缺乏的只是契机罢了。“宋哥牛逼,你这脑子跟电脑一样。”

    “宋哥,一年办1300件案子,就算是神仙也做不到吧?”十年后,曾有法院主持测算,法官的年均办案任务极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法官配备一个书记员,一年150件案子是比较合适的。多了就会透支法官的身心健康。

    “谁说不是呢,我也了解过情况。他的案子好多是批量案件。也不知道这厮怎么这么好运,批量案件这么多。”宋青书有些羡慕,又有些鄙夷。

    所谓批量案件,就是一件案子,存在一批的原告。案子审完以后,再把它按照原告人数拆开,变成一批案子。统计上办一件案子就相当于办了一批案子。

    2006年,大家对批量案件的问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算是发现了这个问题,法院还是隐而不报。原因就在于,法院需要这样的办案标兵。所以,很多法官都有样学样,把原告多的案子都拆开计算。很显然,刘天顺就是这样一个偷天换日的高手。

    终于找到你的把柄了。韩东对宋青书提供的这个消息喜出望外。潜规则大家都会玩,前提是悄不做声地玩,闷声发大财。要是有人捅了出来,嘿嘿,玩潜规则最狠的人,摔得也最重。

    韩东就准备把这个马蜂窝捅掉。

第六十三章 轩然大波

    《法制日报》编辑部,一众编辑正在紧张地埋头审稿。

    “小王,明天的法治声音评论定好没有?”编辑部评论部负责人赵清渠,冲着下属小王问道。

    “头,初定了2篇,已经发到了您邮箱里。”

    法治声音栏目主要刊登评论,每天一篇,评论对象是法制事件。它位于《法制日报》第二版,每一篇都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舆论倾向。

    赵清渠对这些评论慎之又慎,生怕出什么问题。每一篇他都要亲自审阅,从选题到遣词造句,他都要反反复复仔细琢磨、修改。确保既发挥评论的建设性批评作用,又不至于过度刺激社会神经。

    《办案数“灌水”何时休?》,赵清渠打开邮箱,小王发过来的第一篇评论就是这篇。这篇评论毫不客气地点出了某些法院,为了推出所谓的办案明星,任由个别法官在办案数中“注水”。

    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注水办案数就是注水猪肉,反应了某些法院的懒政惰政思想,本质上是一种统计**。如果任由这种现象蔓延开来,将极大地助长造假风气,严重挫伤老实人踏实办案的积极性,更将招致人民群众对司法公信力的质疑。

    这篇评论的主题很新颖,并不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用词也很讲究老到,只就事论事,并不过分上纲上线。看得出来是法院系统内部人士,有感而发,并不是无的放矢,肆意挑拨社会情绪。

    赵清渠看了看作者名字,寒冬应该是笔名。赵清渠基本确定作者是法院系统人士无疑。只有内部人士,才对法院的底细了如指掌。

    文章点名批评了滨海中院办案明星刘某某。如果没猜错的话,作者应该就是滨海法院系统人士,否则不会如此谨小慎微地匿名投稿。

    这篇评论的选题、立意、用词都没什么问题,简直就像自己修改过一样。赵清渠对这篇评论稿的感觉很奇妙。他隐约觉得作者的文风,跟他如出一辙,简直就像自己写的一样。

    见了鬼了!赵清渠从事评论工作十几年来,从没有这种感觉。

    韩东要是知道赵部长的想法,非得乐开了花。这篇评论本来就是《法制日报》刊登的,而修改这篇评论的,正是赵清渠,只不过时间是2007年。韩东原封不动地搬出来,又投到了《法制日报》,可谓完璧归赵。

    只不过,原文里点名批评的是西部某法院。韩东移花接木,将靶子变成了滨海中院。他为了集中火力,更是**裸地点出了民三庭办案明星刘某某。

    赵清渠心中有了计较,又看了一眼另一篇选中的评论:《柔性文明执法不等于干瞪眼》,评论的是城管文明执法的问题。相比较办案数统计造假,城管执法已经老生常谈。这篇评论文章写得不错,就是缺少新意。

    那就这篇了!赵清渠在小王选出的两篇评论中,决定刊用韩东投稿的一篇。他把署名寒冬的评论文章打印出来,在上面批注“刊发法治声音”几个龙飞凤舞的字。

    可以预见,这篇文章的发表,将在法院系统,特别是滨海法院系统引起惊天骇浪。

    不过这正是评论的价值所在。赵清渠想到某李姓首长,曾为电视节目“焦点访谈”赠言四句“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四句话对法治评论也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这个叫寒冬的作者,不正是作为群众喉舌,发挥着监督法院公正司法的建设性作用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