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沉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海沉没-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WWF主持的一份研究报告《巨型城市的巨大压力——亚洲主要沿海城市的气候脆弱性排名》主要考察了亚洲受气候变化威胁的11个主要的沿海城市,这些城市包括:中国的上海、香港,菲律宾的马尼拉,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越南的胡志明市,柬埔寨的金边,泰国曼谷,孟加拉国的雅加达,印度的加尔各答。报告认为,亚洲是世界上最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在过去100年里,亚洲气候变化的证据俯拾即是:上个百年,整体气温从1℃上升至3℃,降水格局发生改变,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
  研究通过综合分析这11个城市的三个影响因素,得出它们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总体脆弱性排名。这三个因素包括:曝露性、敏感性以及适应性。
  在这项研究的综合脆弱性排名中上海与越南的胡志明市并列第四,因为两个城市都极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尽管两者与其他城市相比,拥有略高的适应性。
  而从研究中细分的三项中也可以更加具体地看出,上海的脆弱性何在。
  曝光度,即面对气候影响上,上海与达卡、胡志明市并列排名第二。这意味着三个城市是除马尼拉以外最容易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方,都极易遭受洪水以及热带风暴袭击。同时,中国香港也紧接其后,排名第三。但是,香港相对来说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所以总体危害比较小。
  敏感性,这项排名主要考察了气候变化对11个城市的人口、GDP、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在这一类别,上海排名第二,仅次于雅加达。作为城市化人口聚集中心,上海同样担负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所幸,在这项研究的第三个部分,即城市应对气候的适应性中,上海的排名也相对较高,排在香港与新加坡之后(两者并列第一)。这说明,上海已经准备好或采取了相对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其实,早在2009年全球关注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举行之前,英国资深环境记者保罗·布朗就向公众宣布了他的“沉没警告”:如果人们仍不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控制的话,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再上升2℃,而至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5℃。2050年,像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海陆拉锯战(6)
因为保罗在英国《卫报》从事了多年的环境报道工作,而他的祖国英国也是受到海平面威胁的国家之一,伦敦作为世界级大城市与纽约、威尼斯、曼谷、悉尼、上海同样面临海平面上升1米的威胁,所以,他相对环境威胁比较敏感。2004年,英国政府科技署就曾发布报告称,未来50年近400万英国居民面临房屋被淹没的危险,英国政府首席科学家戴维·金领衔的60人小组研究证实,英国的城市正在受到海平面上长、河流洪水泛滥的威胁,大规模洪水暴发保守估计会在2080年到来,最坏的情况也就是2050年就会来临。
  将时间再倒退14年,那个时候中国的科学家已经将目光投向海平面上升与沿海城市安全之间的关系了。1993年,由上海市水务局牵头,相关机构的专业人员通力合作,耗费3年时间完成的《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影响及对策研究》报告,也是迄今为止对于海平面上升与上海安全关系最为详尽的一次研究。在报告第一章中,科学家们就预测:“上海地区理论海平面2010年比1990年将上升4厘米,2030年将上升10厘米,2050年将上升50厘米。”考虑地面沉降等因素,报告指出,“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的幅度预测到2050年为45-55厘米。”
  另一部10年以前完成的研究,也曾经试图回答“上海沉没”这个问题。这项《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主要脆弱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中,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的人员,绘制了一幅地图。地图中长江三角洲及江苏和浙江沿岸,被打上大片的阴影,阴影面积是总面积的26%,现实中,它是跨越江苏、浙江、上海的5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这幅地图表示,在没有防潮设施的情况下,如果海平面上升30厘米,按照历史最高潮位推算,海水就可以淹没阴影部分的土地,也就是说,长三角富庶的多数城市,都将淹没于海水之中。
  显然,海平面上升已不是近年才出现的热点,不过很多年前它只是紧绷着科学家们的神经,流传在学术领域;而今,在大众传媒的传播下,地球意识觉醒的普通人也开始关注到这个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灾难:这不是科幻电影,也不是传说,这是真实的世界。
  艺术家三水就是一分子,由他创作的一组名为《外滩》系列的观念摄影作品2009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的《无事生非——七桩个案当代艺术邀请展》中亮相。他以独特的视角,以雾、水、建筑为主要元素,给观众展现了2050年淹没在水下的上海外滩万国老建筑群,用艺术的手法提醒世人温室效应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终极灾难。
  他的创作灵感就是来自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发出震惊世界的警告:“世界正处在巨大灾难的边缘……包括纽约、孟买、上海在内的一些沿海城市将被淹没!”彼时,联合国的一个机构也公布一份报告,以“前所未有的强烈语气”宣称,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灾难性而且不可逆转的后果”。
  毫无疑问,有关地球将面临巨大灾难的预言曾无数次出现,但从来没有形成像今天这样的声势。
  为此,他通过一张张近乎夸张的作品,以灰暗的色调给人强烈的压抑感,传达了他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试图以此唤起人们对于环境恶化的反思。画面上出现了上海百年历史的外滩建筑群,水面的上升使得这些建筑纷纷被可怕的洪水包围,如汪洋大海中失落孤寂的岛屿,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

海陆拉锯战(7)
这是艺术家的想象,而现实中,海水虎视眈眈的“阴谋”已被科学家破解。
  2008年7月21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王祥荣教授在“河口城市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项目报告中为上海这一河口城市做出了科学的诊断——上海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区域共分为五级:
  一级脆弱区的面积为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崇明外滩、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受长江口南支影响的湿地、淀山湖一带的洼地、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保护区、黄浦江及沿岸缓冲区。一级脆弱区主要面临海岸侵蚀和滩涂湿地的减少的问题。
  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显著,原本是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相当于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沿海的许多湿地则是抵御波浪和海潮的冲击,能防止风浪对海岸的侵蚀。然而现在,湿地的功能逐渐丧失,最好的天然屏障让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取而代之以人工堤坝。
  淀山湖,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里,原来素有“东方日内瓦湖”之誉,作为上海黄浦江水源地一直备受关注。位于上海市青浦城西15公里,横跨上海青浦与江苏昆山两市(区),上接阳澄湖,西通太湖,东连黄浦江。长久以来,那里就是上海低洼地之所在,洪灾严重。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筑坝工程便开始了与洪水的搏斗,截至2002年,20多个年头过去了,而今的淀山湖已被人造堤岸所环绕与湖边的天然湿地就此相隔。
  而崇明东滩的湿地也以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荣膺上海市重要湿地,区内拥有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鸟类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一个重要驿站。近年来,此湿地的东滩岸段已经遭受较为严重的侵蚀。如果湿地数量继续减少加上变化的环境因素,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鸟类的迁徙。
  二级脆弱区的面积为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崇明岛北部、崇明到主要水系(南横引河)、横沙、长型两岛、南汇口、杭州湾沿海滩涂湿地和上海主要水系。
  这个区域内的地区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海岸区域将遭遇更严重的洪水泛滥和湿地丧失。海平面上升使得低洼地区的对外排水能力下降,因此,当台风暴雨来袭、水位将不断上涨,又加剧了风暴潮的频率和强度。如果遇上较强的风暴潮,横沙岛和长兴岛还有被淹的可能性。
  而上海的水资源对外依赖性较大,长江流域及太湖流域一旦发生较大变化或水质出现严重问题,那么,上海的水源将会告急。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前三天,太湖蓝藻暴发。面积达2400平方公里的太湖是上海及苏锡常、杭嘉湖的“母亲湖”,以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默默滋养着长三角的富庶土地。事件发生后,无锡的饮用水就成了问题。而上海水源由于取自东太湖而非受到污染的西北部,因此免于一难。倘若东太湖也发生污染,那么,上海将面临水危机。因此,现在的上海更是积极建设另一新水源地——青草沙。
  三级脆弱区面积达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崇明岛南带、宝山区、浦东新区及新行区、上海市中心区和金山区西部。
  这一区域内的多数地带都是人口集中以及重要的工业集中区,因此地下水开采十分严重,受人为胁迫的压力较为突出。气候变暖又使得中心区的水资源和能源供应面临巨大的负担。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海陆拉锯战(8)
四级/五级脆弱区面积为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嘉定区、奉贤区东部、南汇区、金山区东南部、青浦区北部和奉贤区西部、南汇区南部。
  由于该区域属于较低和低建设强度区、多为农田,人口密度也比较低,因此,相对应的人均产值也比较低,属于经济上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比较薄弱。
  海平面上升也许是上海发展的一个桎梏,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阶段,上海更是提出走“低碳城市”的发展道路。2008年,上海成为中国首批由建设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低碳试点城市,其任重而道远。
  同为中国重要的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也同样面临着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经济地位与长江三角洲同等重要、GDP同样占全国28%的珠江三角洲,也属于受气温上升影响严重的区域。早在2007年,广东省气象局就发布了《广东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报告预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50年广东气温升高速度为每10年℃,虽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但是却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预计广东在2011至2040年、2041至2070年和2071至2100年的年平均气温可能分别升高约℃、℃和℃。据中科院南海所教授周蒂预测,如果继续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前后,广东省海平面就会上升30厘米。IPCC主席团成员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认为,中国海平面2050年将升12到50厘米,升至30厘米时广东省将淹5500平方公里。即使采取防海潮的措施,珠江三角洲的可能淹没面积也将达1153平方公里,受威胁最大的有广州市区、珠海市和佛山市。
  此严峻的形势到2008年时又进一步恶化,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公布的《2008年中国海平面公报》中提到“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毫米/年,已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2008年广东省海平面与2007年相比总体上升了44毫米。海平面上升将可能造成珠江流域堤防设施防御能力下降,风暴潮致灾程度加重,应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加高加固堤防设施”。只一年的时间,广东省海平面的上升大大提速,事实确实如许多专家提醒的那样,海平面上升不会总是缓慢而温柔的,它往往会以加速度的方式上升。
  又过一年,危机再度升级。2009年底,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公布的报告已经显示:到2050年,中国珠江三角洲的海平面可能会上升40到60厘米,这将使容易遭受洪泛侵袭的沿海地区面积扩大至多6倍,台风造成的损失也有可能大幅增加。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华南项目主管张贵红表示,广州和纽约、旧金山、上海甚至图瓦卢一样的典型。广州作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是我国特大型城市、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广州不仅拥有璀璨辉煌的历史文化,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还是我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虽然其并不紧邻大海,但其仅为11米的平均海拔仍然不能摆脱被淹没的噩运。  
  与广州同处于珠江三角洲的深圳面临的处境也很危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李猷、吴建生等以深圳蛇口半岛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该区域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的幅度。2009年5月,他们在《地理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了研究其成果“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继续变暖,91年后深圳大铲湾垦殖区或被淹,“2100年,当海平面上升1米时,届时大铲湾的围垦养殖区,将可能被海水淹没,沿岸居民将被迫向内陆迁移的可能,蛇口半岛的部分港区码头也将处在海平面以下。不仅如此,如遇50年一遇或更大的风暴潮,黄田至大铲湾的养殖水域会被潮水侵袭,深圳机场也将出现水淹情况,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 txt小说上传分享

海陆拉锯战(9)
中科院南海所的研究员唐丹玲博士介绍;存在被淹没可能的陆地并不是看其和海洋的远近;而是要看地平线的高低。因此,虽然与潮汕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离海更远一点,但由于地势低洼,受到的影响却远远大于前者。
  此图为2007年《南方都市报》依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所绘,指的是到2050年时预计会淹没的珠三角区域(深灰色部分)。
  2010年由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者发布的《珠江三角洲脆弱性研究进展》指出,珠三角海平面上升趋势非常明显,经研究计算; 在珠三角地区; 带来的脆弱性后果也非常严重, 如果未来海平面上升 40 厘米;目前百年一遇的风暴潮位将降至 20 年一遇;如果海平面上升 60厘米;则 变为 10 年一遇。
  而2007年刊登在广州《南方都市报》的左面这张图更是明确地标示了珠江三角洲在2050年前后,当海平面上升30厘米,并且在现有防潮设备下依旧会被淹没的地带。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并称为中国三大三角洲的黄河三角洲,依然是海平面上升影响的主要脆弱区之一。
  2008年,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李海清介绍,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其中,天津沿岸上升196毫米为最快,上海次之为115毫米。
  同时,国家海洋局认为“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比2008年升高130毫米,而天津沿岸将是海平面上升影响的主要脆弱区之一”。有资料显示,黄河三角洲的地面下降速率为每年3…4毫米,而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平均每年为毫米,所以预计至2050年总体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量可达40…55厘米。
  天津市气象局公布的天津近50年的冬季气温变化趋势也辅证了上述观点。
  天津市气象局副局长边海在2008年“世界气象日”时说: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近90年来,天津市区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每10年上升℃,变化趋势与全球及我国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一致。然而,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