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儿不为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儿不为奴-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却不知老师有何教我!”

    “老夫能知如何办?”洪承畴嘴里说的是没办法,眼睛却是盯着吴三桂。

    吴三桂心念一动,毫不犹豫就跪在洪承畴面前,道:“望老师不吝赐教,学生当铭心刻骨,至死不忘!”

    见吴三桂终是明悟了自己意思,洪承畴便赶忙扶起吴三桂道:“平西王言重了!你我本无师生之名,平西王如此看重老夫,纯粹是抬举老夫。老夫哪有不知之理?只是以后,老夫若有不顺,望平西王也多担待些。”

    吴三桂不知洪承畴所说不顺指何事,但却立即道:“三桂若得恩师相助,必然厚报恩师也!”

    吴三桂故意将“老师”换作“恩师”。洪承畴听出他称呼改变,“老师”变“恩师”,其中意味可是大了。

    “依恩师之意,学生该如何为之呢?”

    “你原先是准备如何说的?”

    “入黔以来连战不断,伤亡颇重,军士疲惫,不能再战。”

    “军士疲惫,终有恢复之日,伤亡再重,也有补充之时。”

    “恩师之意,是告诉学生即使以此搪塞也非长久之计么?”

    “老夫什么都没说。”

    “此策不行,老师可有他策教我?”

    “永历不除,朝廷难安,若你久不能入滇,必让朝廷生警惕之心。”

    “恩师之言甚是!只是学生不知如何应付?”

    “贵州境内土司中不安定之徒甚多,这些人必然生事。”

    “多谢恩师赐教!”

    吴三桂心中大喜,洪承畴分明告诉他,他可使贵州土司不时有动乱之假象,这样一来多尼也好,清廷也好,便无法让他马上进军云南,间接保存了他的兵马实力。说透一点,就是养贼自重。

    洪承畴却是依然不动声色地道:“平西王不必过早谢我!土司虽可作乱,平西王亦可平之,但其戏不能长作!”

    吴三桂忙再请教:“恩师明鉴,学生愚钝,无法想出万全之策。”

    这一回,洪承畴却是突然沉默下来,手指在桌上轻轻的叩动着,半响,忽的对吴三桂道:“你可知今日信王爷为何不见你?”

    。。。。。。。。。

    还有一更,时间不定。(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三章 挟天子

    吴三桂一愣,听洪承畴语气,似乎多尼不见他真有隐情,不由有些紧张道:“此事学生也是不解,还请恩师赐教。”

    在吴三桂的紧张注视中,洪承畴迟疑了下,方道:“信王今天刚收到八百里急报,广东那边简亲王全军覆没了。”

    “啊!”

    这消息让吴三桂怔在那里,有些不敢相信:济度的两万多人马竟然在广东全军覆没了?

    “消息可属实?”

    吴三桂心“扑通”直跳,正如他当年在陕西听到亲王尼堪战死一样。当年尼堪虽然战败而死,可其麾下满州将士却大半保存,这一次广东却是亲王连同大军一起全军覆没,让他不能不感到震惊和恐惧,但更多的却是难以置信。

    “这等天大的事情,你以为会有假?”

    “这。。。”

    吴三桂心下震骇,脸上阴晴变幻不定,难道朱明真是命不该绝,这边几十万大军云集贵州只待给南明最后一击,那边广东明军竟然反手就全歼了济度大军。

    片刻,他平复心中震骇,问洪承畴道:“可是金厦的郑家和广东太平寇联手所为?”

    洪承畴摇了摇头:“郑家没有和太平寇联手,简亲王的两万多大军是被太平军一力消灭的?”

    “这怎么可能!”

    吴三桂差点吓的跳起来,若是金厦郑家和太平军联手败的济度,他虽然也震惊。但也能勉强接受。毕竟金厦郑家实力雄厚,并不比李定国差,舟师更是天下第一。大清倾举国之力也不如他。若郑家和太平军联手,济度不明就里仓促从福建南下入广东,太平军在前,郑家在后,济度麾下纵有两万多大军,总不及这两家合击之力,战败也不是不可能。可现在洪承畴却说郑家没有参与此战。济度大军完全是被太平军一力击败,若事情属实,便意味着南明在云南李定国、金厦郑成功之外又出了一个能战且实力强悍的广东贼秀才出来。

    那贼秀才是怎么练的兵。那太平寇又是怎么这么能打的?

    济度这一败,太平寇立时便能北进福建,要是和金厦郑家联了手,东南可就告急了。朝廷为解东南危局。肯定要从西南调兵回援。不然坐视明军恢复东南,不但天下震动,西南这数十万大军也将被断绝粮道,无力久持,甚至会被困在西南调不出来,那明朝怕是真能中兴了!明朝若是中兴了,自己可就没有好下场了。。。

    吴三桂心中惊惧,局势的突然变化让他一时说不出话来。

    洪承畴见吴三桂沉默不语。出声打破平静。

    “三桂,你在想什么?”

    “学生什么都没想。”

    “真是什么都没想?”

    “恩师何必非要学生说呢。”

    吴三桂苦笑一声。他心中当然在想事,但要他直言对太平军感到害怕,对局势的变化感到担心,害怕朱明真的再次续命,害怕自己将来没有好下场,却是怎么也说不出口的。

    洪承畴亦是苦笑一声,尔后正色对三桂道:“你不必去想朱明是否气数未尽,你只需知道你我现在没有回头路可走便行了。”

    吴三桂微一点头:“恩师说的是。”稍顿,试探道:“广东战败,朝廷是不是要从西南调兵回救东南?”

    洪承畴没有回答他,而是说道:“圣上来了秘旨,问咱们最快需要多久可以攻入昆明,擒获朱由榔。”

    “云南地形复杂,明军尚有十数万众,李定国虽被学生败了两场,但其本部兵马实力未折,短期内怕是难以分出胜负。”

    “老夫也是如此想,若依老夫看,便是东南有警,短期内同样也不会有大的变动。朝廷大可叫东南先撑着,待咱们平了云南之后,数十万大军挟灭国之势回兵东南,那太平寇也好,郑家也好,又能当得我们几击。更重要的是,擒了朱由榔这个天子,那贼秀才也好,郑森也好,可都是无主孤臣了。纵观古今,可有孤臣能成事的?”

    “那倒没有。”

    洪承畴一番话让吴三桂心中大定,是啊,不管东南是否有危,只要这边平了云南,擒了永历,这朱明不亡也亡了。

    “信王怎么说?”

    “信王?”洪承畴嘴角微咧,露出几分讥笑之色,“他现在担心的不是东南不稳,而是自己会不会成为大清立国以来第三个阵丧的亲王。”

    “信王他?。。。”吴三桂嘴巴微张,多尼当真如此不堪?

    洪承畴知他如何想,微叹一声:“毕竟年轻。”

    吴三桂点了点头,多尼没有经过战阵,陡然听到济度战死,失了分寸感到害怕也是人之常情。

    “朝廷若是调兵回救东南,则西南兵马便弱了,若是入滇不顺,岂不是要功亏一侧?”吴三桂有些担心道。

    “老夫当力谏圣上,万不能从西南调兵。”

    “万一朝廷非要从西南调兵呢?”

    “那便要抓紧入滇,务必今年平定云南!”

    “要是按恩师所说马上入滇,则学生怕是不免要成为先锋,可学生怕是力有不及,恐误了大事。恩师可否替学生想个万全之策,既能平了云南,又能保学生麾下不致伤亡太大。”

    洪承畴看了眼吴三桂,忽的冷笑一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吴三桂脸色一红,低声道:“学生是怕误了事,东南那边又生大变。。。要是朱明真的喘过气来,学生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听了这话,洪承畴更是冷笑:“你无葬身之地,老夫就有了?”

    吴三桂语滞,还是有些不甘心,刚才洪承畴还教他养贼自重,这转眼却要逼他入滇,这不合情理啊。他思来想去摸不透洪承畴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只得再次跪下,言辞诚恳道:“恩师可有两全法子,若有,还请恩师救我,学生他日必报恩师大恩。”

    “平西王言重了,这个世上,谁也救不了谁,然而又是谁也离不开谁。”洪承畴却似乎改变了主意,不愿帮这个学生了。

    “恩师真不愿救我?”吴三桂有些发懵。

    “老夫真没有什么可教你的,唉,老夫累了,且先去休息。”洪承畴竟是不愿再与吴三桂多说,负手起身便往屋外走去。

    吴三桂一愣忙要上前送,洪承畴却摆手道:“不必送。”

    吴三桂无奈,目视洪承畴离去,有些失落的坐到洪承畴方才坐的那椅子上,想着局势的陡然变化,心下难免焦虑。怎么也不得安定,便起身想去外面走一走,刚站起,头一偏,却发现桌子上竟然有字!

    吴三桂一惊,探身过去看,却是“挟天子”三字。这三个字显是洪承畴所写,沾的是茶碗之中的水。这会字迹有些淡了,若吴三桂不注意,恐怕再过一会就干了。

    挟天子?

    吴三桂呆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将军到

    自己所求不过是既能平了云南又能保存麾下实力,不致狡兔死走狗烹,可洪承畴却给出了这么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主意,吴三桂思来想去也不知这“挟天子”和自己所图有何联系。

    挟天子固然是好,能挟天子便能为天子,这世上又有哪个不想做皇帝的,可问题哪个天子能让他吴三桂去挟?

    北京的顺治,再给吴三桂十个胆子也不敢去挟,他也没有挟的实力;昆明的永历,他却是一心只想诛杀,从未考虑过挟了这天子再替明朝卖命的打算。再者,清朝的天子本就防着他,要不然也不会让二李一直监视他;明朝的天子那边有李定国保着,视吴三桂如仇寇,又哪会把个天子让他挟着,况且,他挟了永历这个亡国天子有什么好处?

    所以仅从字面上理解,吴三桂觉得这三个字与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洪承畴这个人老谋深算,不可能无缘无故突然留下这三个字的,因此这“挟天子”肯定有深意,只不过自己猜不透而矣。

    吴三桂想的头都大了,“挟天子”三个字便如藏头诗般叫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有点后悔没有将胡守亮和方献亭带来,若二人有一个在场,恐怕都能为他当场解说洪承畴的真实用意。

    吴三桂竭力使自己平静下来,细细琢磨刚才洪承畴的言语,觉得洪不是突然起性来找自己,要不然他也不会随身带着枚棋子。就那枚棋子,恐怕也是大有深意的。洪承畴也给他出了主意,如借土司作乱自重。也欣然纳了他的“恩师”一称,话里话外也有想与自己结成唇齿相依的关系,显然,洪承畴是有什么事要依仗他这个平西王的,要不然也不会如此举动,这不合他的身份,也不合他的为人。

    吴三桂清楚。洪承畴和他一样,表面上虽受清廷宠爱,其实清廷对他们都有防范之心。所以他和洪承畴的地位并不是那么稳固,因为南明未平,清廷还需大力借重他这个能征善战的平西王。洪承畴那边,倒是颇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这点从顺治派多尼南下为大军统帅就可看出。

    替清廷百般谋划。费尽心血,最后却得了这么个结果,说洪承畴心中没有怨气,怕是不可能。但仅仅一点怨气就想让洪承畴另起炉灶,重投朱明,那却也是不可能,要不然洪承畴也不会说要力谏清廷不调西南兵马回援东南,而是立即南下入滇了。洪亨九现在想灭掉朱明的心思不比吴三桂差。

    吴三桂太了解自己这个名义上的老师。他知道洪承畴这个人是不到最后关头,不到无法选择的地步。是绝计不会做出什么改变的,所以洪承畴现在仍是忠于清廷的。但吴三桂也判断洪承畴没有要害他的意思,否则也不会出这么个主意给他。只不过此人素来圆滑,官场浸淫了数十年,“挟天子”这个主意太过大逆不道,一旦叫人知道,他洪承畴立马人头落地,所以他才以茶水写在桌上,水干字消,言语又不露一点口风,自然是什么证据都没有。

    洪承畴到底要借这三个字告诉吴三桂什么,或许是要吴三桂自己去悟,又或是时机未到,洪承畴不愿多说,等时机到了,他自也会挑明。当然,吴三桂也可理解为这个主意只是洪承畴最后的选择,真万不得已时,这法子就会成二人的救命稻草。

    那什么样的局面,洪承畴和自己都要面临生死选择?难道此事和广东战局变化有关?

    吴三桂隐隐有些明白“挟天子”三字所指,但又却看得不是很清楚,再三思虑后,他将这三个字深深藏在了心底。对于洪承畴,吴三桂总觉得他城府太深,就像人雾中看山,实在看不明白雾中之山的高峻,险要,棱角,给人总是如梦似幻非常美妙的感觉!

    当夜,在百般思虑中,吴三桂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次日一早,就有信郡王的戈什哈前来通传,说是请平西王军议。

    。。。。。。。。

    吴三桂匆匆梳洗后,便带着胡国柱去了军议所在的原明军的卫堡指挥所。

    胡国柱是吴三桂的心腹大将之一,此人也是辽东子弟,当年吴三桂在山海关降清时,胡国柱不过12岁,如今也才27岁。虽然年轻,但胡国柱打起仗来却是勇敢,因此很得吴三桂信重。

    吴三桂已决定等平了云南后,便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胡国柱为妻,此事他已与正妻张氏谈过,张氏也颇是看中胡国柱,同意了这门婚事。

    吴三桂共有三个女儿,除这个准备许给胡国柱的二女儿外,大女儿已经嫁给手下另一大将夏国相为妻,小女儿则是自幼便说于苏州王家子永康。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是正妻张氏所生,这小女儿却是宠妾圆圆所生,小名阿珂,今年才14岁,长得颇像其母,只等过两年便送嫁苏州王家完婚。

    杨老堡的指挥所其实也就是堡中一间较大的石屋而已。吴三桂到时,屋内已到了许多人,内中有几个相熟的,却是随多尼一起南下的贝勒尚善,另外还有随罗托入贵阳的左标提督李本深,右标提督张勇,总兵王平等人。广西将领也来了许多,但吴三桂只识得广西提督线国安一人,和尚善、线国安招呼过后,因多尼未至,吴三桂便放下王爷架子,与李本深和张勇谈了几句。

    李本深和李成栋一样,原先都是弘光元年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部将。高杰死后,李本深和李成栋一起投降了清睿亲王多铎,被编入汉军正黄旗下。后洪承畴出任五省经略时指名跟清廷要了李本深南下,出任永州总兵官,麾下兵员12000人,都是直隶和宣大的精兵。其部也是中路罗托部的主力。

    张勇原为明朝副将,后在九江投降英亲王阿济格,授为游击,跟随清陕甘总督孟乔芳转战陕甘,先后镇压米喇印、丁国栋起义,升任甘肃总兵。洪承畴出任五省经略时,被从甘肃调至湖南归洪指挥,其部有1600兵,皆是甘肃固原子弟。固原是从前明朝的九边之一,常与蒙古人交战,故而固原兵都是精卒,所以虽才1600人,可张勇硬是带领他们连破明军数城,一路冲到贵阳城下,所立功劳不比李本深差。

    李本深和吴三桂在北京时有过数面,因此能和平西王交谈几句。张勇却是和吴三桂不熟,不过他是陕甘绿营出身,而吴三桂又长期坐镇陕西汉中,所以二人勉强倒也能谈上几句。

    张勇为人不善言辞,吴三桂和他谈了几句后便没了谈兴,这时随多尼南下的满州正蓝旗固山额真伊尔德和镶蓝旗的额真阿尔津进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