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担心自己重走胡全才老路,张长庚不顾这三万多兵大半都是壮丁,严命董学礼率一万兵马为前锋,自己则亲率余下两万多兵为中军,浩浩荡荡向汉阳开去。大军刚出城,按惯例,也为了剌激将士卖命,张长庚竟是下令绿营血洗了汉口等地,此举让武昌城中士绅百姓骂作一片。
武昌清军大举来援汉阳时,郝摇旗和塔天宝正围着汉阳打的不亦乐乎。他二人麾下兵马倒真如清军探马所报不下万余人,可其中老卒不过千余人,其余都是出夔东后强裹的壮丁。本来,凭郝摇旗和塔天宝的实力,再给他们一万人也拿不下汉阳城,所以后方的李来亨和刘体纯给郝摇旗的命令只是让他监视住汉阳清军,等侯其他诸家兵马到齐后再行攻打汉阳,然后大伙一块围攻武昌。武昌若下,这湖北便算尽落夔东兵之手,德安、黄州等府不足为虑。长沙那边,有太平军帮忙,拿下也是小事一桩。可郝摇旗和塔天宝猎功心切,加上眼红汉阳城中的财富,竟然擅作主张对汉阳发起了进攻。
郝摇旗和塔天宝认为汉阳守军不过两三千人,拿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谁知汉阳守军却是守得顽强,城中百姓也风闻夔东明军是当年流寇大贼李自成的余部,所以都担心城破之后这些流寇明军会洗劫全城,因此全城百姓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自发上城助守,令得汉阳守军信心十足,也为明军攻城添了不少难度。
郝摇旗和塔天宝督兵攻了两天,白白折损千余人,却连汉阳城的一块城砖都敲不下来,心中郁闷可想而知。正苦着时,武昌的清军却在提督董学礼的带领下赶到汉阳。武昌清军的到来一下就让郝摇旗和塔天宝失了分寸,两军在城外交了手,结果明军大败,若不是塔天宝拼死领着亲兵押阵,恐怕一场大溃就此发生。
事情变得棘手起来。出夔东以来,在太平军的帮助下,夔东各家把个湖北搅得天翻地覆,几乎每战必捷,这让夔东兵信心十足,士气高涨,同时实力也是得到迅猛扩充。然而新扩充的这些士兵都是新兵,跟着打顺风仗还可以,真要碰到硬茬子,死伤一大,顿时就是没了士气。
郝摇旗和塔天宝领着余部退到了汉阳以南的小别山附近,原本是想在那休整些时日,等小老虎他们过来再找董学礼算帐。可董学礼却是率兵紧咬他们不放,两军就在小别山附近的蔡口镇反复争夺拉距,战事陷入胶着。每天都有士兵伤亡,老兵的消耗更大,粮草也快不继,郝摇旗和塔天宝知道如果再拖上一段时间,恐怕他们从夔东带来的老兵就会被消耗光。而没有这些老兵做为榜样,那些湖北新兵的士气就会以更快的速度跌落。没有了那些老兵,郝摇旗和塔天宝也就成了光杆将军。
郝摇旗有些后悔,自己或许应该耐心等待小老虎、贺珍、刘体纯、党天素他们赶到,大伙一块打汉阳,这样虽然不能独吞汉阳缴获,可怎么也比现在这赔本买卖强。
可是后悔也没用了,买卖再不划算,他和塔天宝也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这样便是亏了血本,总还能落些家当下来。不撑的话,就是血本无归了。不过郝摇旗和塔天宝却是没有想到,他们的对手董学礼现在的压力比他们还要大。
董学礼原是明朝花马池的副将,李自成攻陷陕西时,董学礼投降,授怀庆总兵。顺治元年,多铎兵下河南,董学礼降清,并写信招降大顺政权宁夏节度使陈之龙,书信被李自成的部将牛成虎截获,因此他的家属尽被屠杀,所以对于李自成军,董学礼可是恨之入骨。李自成军攻打孟县时,董学礼便渡河援救,杀敌千余,后因投诚有功被清廷封为一等子爵。
闯军余部和董学礼有灭家之恨,现在自己率军围住了闯军大寇郝摇旗和塔天宝,按理董学礼当是马上纵兵将二寇脑袋砍来,可是董学礼现在也是有心无力,原因在于他所带的这一万多兵大半也是新拉的壮丁,战斗力比之同样是拉壮丁而来的明军好不到哪里去。
郝摇旗和塔天宝的坚持也让董学礼产生错觉,认为明军战斗力和士气还可以,若按现在这种打法,他很可能没法全歼对方。(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八章 董学礼兵败
双方彼此都没有信心,又彼此都忌惮对方,可双方谁也不能就此撤退,于是交战继续。战斗和从前一样,同为壮丁的明清双方新兵在后面老兵的督阵下冲来杀去。
董学礼立在马上,紧张的看着前线的战事,他看到当明军前面的士卒被斩杀后,后面的明军没有像从前那样就此迟疑止步,然后掉头狂奔,而是依旧不要命的冲上来和清军扭杀成一团。
董学礼有些吃惊,明军的士气怎的就能一直保持高涨的。但很快,董学礼就发现,那些冲上来的明军不是什么新兵,而是老卒。他们那麻利的杀人招数和自家那些亲兵可是十分相像。
郝摇旗孤注一掷,将自己的亲卫连同剩下的老兵都押了上去,他想着一举击溃清军,让董学礼个王八蛋不敢再缠着自己。塔天宝却有些犹豫,因为这样的打法虽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战绩,但毕竟老兵数量太少,一旦清军回过神来组织反击,老兵的伤亡代价就大了去了,且战局也不是他们能够控制的了。战至最后是个什么结果,没有人知道。
明军老兵组织的反击很快就重创了当面清军,不少清军士兵开始畏缩不前,甚至缓缓向后挪动。而明军方面因为老兵的勇猛冲杀,那些动摇的新兵也重新恢复士气,紧随老兵之后向清军一拨拨的冲去。
前线兵马被明军撵得步步后退时,董学礼将手中的亲卫派上去督战,用刀子逼迫那些新兵壮丁向前,勉强维持着阵形和士气。不少将领前来请示提督大人是否先把兵撤下来,缓上一缓再战。董学礼却咬牙回令不允,敢擅自撤退者阵斩不饶。此时清军虽然困难,但作为一员宿将,董学礼知道明军一定也很困难,甚至也是在咬牙,所以胜利最终只属于那个能够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的人。时间也是董学礼的一个友军,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明军这一鼓作气的打法终有颓丧泄气的时候。
就在郝摇旗和董学礼都在咬牙坚持的时候,一支人数约有千人的骑兵从蔡口镇的西边杀了出来,领头骑士打着的是一面“贺”字军旗,这支骑兵的统帅便是贺珍。
“他奶奶的,总算是来得及,郝摇旗和塔天宝这两货倒是没给咱闯营丢人!弟兄们,随我杀!”
贺珍将大刀一挥,一马当先向着清军冲去,却不是冲正在和郝摇旗他们杀得不可开交的清兵,而是直奔清军将旗而去。
明军骑兵的突然出现令得清军毫无防备,上千明军骑兵如同一把尖刀直插清军要害,令得当面清军伏尸一片,原本激昂的战鼓声也是瞬间消失得无声无息。鼓声的突然沉寂让前线还在和明军厮杀的清兵回头张望,不知道后方发生了什么事。人数过千,黑压压都是人头。人数过万,更是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上万人马交战,后方发生何事,前面的那些清军根本无从知晓。
十几个清军的传令骑兵正当明军骑兵,发现这么多明军骑兵冲来,那些传令的清军骑兵吓得赶紧拉马回身,想要远离明军骑兵。可就一眨眼功夫,明军骑兵已经冲到他们眼前,在清军传令兵们还没有拔出武器时就挥刀砍向了他们。
贺珍大吼一声,马刀落下,一个清军士兵身首分离,无头尸体依旧立在马上,鲜血狂涌。明军骑兵纷纷呼啸从这无头尸体边掠过,这尸体却好像粘在马背上一样,竟是一直不倒。
十几个清军传令兵就这么被明军席卷入阵中,蹄声远去后,野地上多出十来匹无主战马。地上,倒着十来具尸体,大半都被马踏得不成形。一个清兵死的跟个吊死鬼般,舌头吐得长长,喉间的鲜血顺着长舌呈一条线般滴在泥地上。
“敌袭,敌袭!”
直到明军骑兵冲到距离清军将旗百多步时,将旗下的董学礼亲兵才反应过来,大声呼吼着示警,同时拔刀准备抵抗。董学礼也是吓了一跳,挥刀呼喝着将佐带兵挡住明军的骑兵。护卫将旗的那清军掌旗手是个高大的汉子,此时也转过身来盯着远处冲过来的明军骑兵。马蹄的震动让这掌旗手直觉两腿都在抖晃,可他却紧紧抱着旗杆,一动不动的执行他的使命。
明军迅猛冲了过来,仓皇之中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防线的清军被冲散大半,一个明军骑兵笔直的纵马朝清军将旗奔来。那护旗的清军掌旗手不知是吓坏了还是艺高人胆大,竟然还是不跑,他用左臂抱着旗杆,右手急忙摸向腰间的佩刀。但在他摸到刀柄之前,那个奔来的明军骑兵已经把手中的马刀化为一道寒光向他头上斩去。
马刀笔直砍落,在这个护旗清兵倒下的同时,明军骑兵将那面大旗一刀砍断,刀尖挑过落下的大旗纵马狂笑而奔。身后,只剩一帮目瞪口呆的清兵。
“败了,败了!”
目睹将旗被砍倒的清兵下意识的喊叫着四散而逃,董学礼也在亲兵的护卫下向北狂奔。后面的动静很快传到前面,令得那些在明军进攻下苦苦支撑的清兵也瞬间崩溃,他们纷纷扔下武器,发出同样的战败呼声,或是就地跪下投降,或是撒腿狂奔。崩溃如病毒般四散,感染着每一个听到消息的清兵,有不相信的清军将领朝后阵望去,果然不见了将旗所在,反而是后阵的士兵正在四散狂奔。
败了,肯定是败了!
不用多想,前面的清军将领也知道后面肯定是出了事,他们没有任何迟疑就打马逃奔。
贺珍顾不上那些逃散的清兵,他只想擒住董学礼,可却看不到董学礼的身影。清军虽然崩溃,但贺珍却不敢掉以轻心,董学礼若是逃了出去,对明军便是一种威胁,因为他可能会尝试聚拢溃兵撤回汉阳,到时对明军进攻汉阳仍是麻烦。可惜,贺珍带人在战场上兜了两圈,捉了几个俘虏询问,也没有查出董学礼的下落,不得已只得率部返回,协助郝摇旗他们收拾残局。
董学礼逃了出去,在发现明军骑兵来袭后,董学礼就往北面奔了。为了逃回去,董学礼把身上的盔甲、刀剑全丢了,使他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溃兵,等到了安全地方后,他身上除了一把匕首外什么也没有了。
逃离险境后,董学礼并没有回汉阳城,也没有去与总督张长庚会合,而是让一个逃出来的部将去见张长庚,报告战败的经过。
董学礼不敢去见张长庚,因为他担心兵败的消息会让这位新上任的总督大人失去理智,拿自己的脑袋祭旗,因此他决定在外面避避风头,免得当了倒霉鬼。为了让总督大人相信自己不是畏罪潜逃,董学礼让部将禀报总督大人,说他正在外面收拢溃兵,打算与郝摇旗他们再决雌雄。(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九章 总督大喜!
董学礼不愧是名“宿将”,短短时间,就将自己的性命和前程分析的透彻。在他看来,张长庚新从湖广巡抚任上迁湖广总督,这换在平时,可是天下掉下的馅饼,大大的高升。然而,现今这总督位子却是扎人的很,弄得不好甚至还会丢了小命。
想那胡全才做了七年的总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朝廷说将他拿下就拿下,且一点颜面也没留,直接锁拿进京,可想被押回北京的胡总督会有个什么下场。而张长庚接任,说好听点是皇帝器重,临危受命,说难听点怕也是顶缸的。湖广战局再这么败坏下去,朝廷总要找人背锅,先前是胡全才,下一个肯定是他张长庚,总不能皇帝自个背这个锅吧。
张长庚也是倒霉,洪承畴在长沙时,就一直看他这湖广巡抚不顺眼,屡次想换掉他,若不是他张长庚是汉军旗出身,恐怕早就灰溜溜走人了。现在他如愿以偿成了湖广总督,洪承畴也被皇帝一道圣旨赶去云南,湖广的天算是能一手遮了。然而,事实却是张长庚上任才三天,夔东明军就来攻打汉阳城了。汉阳一失,武昌无险可守,张总督弃城逃跑的话,朝廷铁定要他脑袋;不跑的话,明军也会要他脑袋。所以张长庚眼下是内外不是人,内外都要他命。
为了保命,保住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总督位子,张长庚就必须击退来犯明军,就算不能让局面迅速恢复,也得保证不在他手中坏得更快。为此,得知明军大举来犯后,张长庚急的官声名声都不要了,向武昌全城士绅和满城百姓大肆摊派催饷,大肆强拉壮丁,弄得武昌城内是天怒人怨,这才在几天之内募了一支三万余人的兵马出来。
原想着来犯明军虽是郝摇旗和塔天宝这两个闯贼大寇,可兵马也不过万人,己方却有三万多人,以三打一,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明军。岂料,他张总督人还没到汉阳,董学礼这前锋就兵败了。消息传回去,董学礼敢肯定张长庚必定是气急败坏,且有一百个要杀自己的心思。
按董学礼的想法,张长庚知道自己兵败后,应对的法子不外乎两个,一是回师缩回武昌,汉阳也不要了,就死守武昌;二么就是硬着头皮继续南下,寻郝摇旗他们决战。
若张长庚选择回师武昌,汉阳兵败的责任他肯定脱不了,北京的朝廷说不得就会将他免职,而届时武昌城内那帮被他勒索的士绅肯定会联合那批暗中反对张长庚的官员向朝廷告状,到时董学礼也可以将兵败责任完全推给张长庚,说他不知兵,冒进,催逼这才导致兵败,如此便能把自己摘出来。
要是张长庚选择第二个法子,就是不回师武昌继续南下,结果也只可能是两种。一就是大胜明军,那样的话,张长庚高兴之下对董学礼这个败将也不会有太多恨意,董学礼再知趣些,来一出负荆请罪,另外再准备重礼,总督大人想来也是大人大谅的,不会和他一介武夫计较什么。
万一张长庚的下场和他董学礼一样也是大败的话,董学礼就更加不怕了,甚至连银子都能省下,因为张长庚肯定会被朝廷收拾,人都倒了,董学礼还怕什么,还浪费个什么钱?到时随随便便在附近拉上一批壮丁带回武昌,新来的总督大人说不定还得巴结自己呢,因为除了他董学礼,还能有哪个替他来保卫武昌城。
好的坏的,董学礼都料到了,现在就看张长庚如何决择了。
董学礼倒是希望张总督犯傻继续南下,这样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回到武昌,成为新总督大人的依仗。
董学礼其他的信心没有,但对张长庚必然不敌明军却是信心十足的。这信心来源便是张长庚手下那两万多兵马的底细。别人不知情,他能不知道么?一帮从城中和附近乡村拉来的壮丁能叫军队,能打仗?打赢了才有鬼呢!
要知道他董学礼不傻,武昌城中能打的兵可都在他手下,这会早败的没影了!
张长庚真犯傻,他拿什么去打,又拿什么去赢?
。。。。。。
新任湖广总督张长庚现在心情糟糕透了,在帐中踱来踱去都静不下心,直想杀人。而平日前总围在他身边的那帮官员这会都远远的躲了开去,唯恐触总督大人的霉头。军中也是议论纷纷,都道这仗不能再打了,很多将领甚至都下令手下收拾东西准备回武昌了。
董学礼兵败的消息对张长庚来说无异于晴天一个霹雳,一万多兵就这么被明军打败了,逃回汉阳的不到千人。董学礼这个家伙虽然没死,可也不知躲哪去了,张长庚又不是官场雏儿,哪能不知道董学礼这会打的什么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