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玉米这三种高产作物。当然,胡椒和非洲鲫鱼(罗非鱼),又或者洋鸭(西洋鸭)都不错,如果能得到阿拉伯马就更好。
“回去吧……”李明也没打算立刻把收获拿出,笑了笑,带着近卫军开始班师。
第38章 天下势三分
公元195年末,彭虎和庞德传来消息,征西部已经席卷了整个交州,荆南四郡也被占领,期间没有发现南越国余孽的痕迹。
按说南越国的余孽,还走了一只三尾狐,只是一直没有消息,也没办法组织讨伐。
魏腾被任命为交州刺史,同时崔琰为零陵郡守,武陵郡守李明任命只有21岁的周瑜前去担任。今年的考核之中,周瑜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层的视线范围,出色的政治和军事天赋,让他以21岁的年纪,就被荀表和顾言,甚至是张昭和张推举为郡守。
老一辈开始退居二线,年轻一代开始崭露头角,乱世必有妖孽出,或许真不是虚话。
朝廷大军得到了颍川郡后,又相继平定了陈国和梁国,同时搜罗到了一批人才,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颍川陈群,年纪轻轻行政能力已经非常出色。
马超、孙策、马岱和孙翊都都展现出优秀的军事天赋,逐渐取代马腾和孙坚,成为新一代的武将领军人物。此外孙权的政治才能也开始展现出来,被任命为颍川郡守。
曹昂、曹丕等人也陆续在长安出仕,听说曹操向朝廷奏请进入长安任职。刘廷感曹操对大汉的贡献,任命他为征西大将军,继续开拓丝路一事。
夏侯则被召入太学,刘廷学习李明,在太学开设军事班,请皇甫嵩和夏侯担任教官,为他培养武将,还有武将的再教育。
河北,袁绍打下了幽州,公孙瓒却被蒋钦送大海上救走,带着三千亲兵,南下投奔李明。到了公元196年三月,公孙瓒陈兵北部防备胡人南下的五万大军,又有三万带着妻儿老小,先抵达济州岛,然后逐渐南下进入徐州定居,不少加入了太史慈和徐晃麾下。
袁绍没有能杀了公孙瓒,难免有些遗憾。不过他最终还是占下了幽州大部分区域,至于辽东那块,公孙度向袁绍投诚,所以袁绍也没有发兵攻打那片苦寒之地。
“天下三分,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三分……”李明看着地图,此刻上面已经只剩下三个颜色。和五德终始说无关,楚国尚红,于是李明的地盘便是大红色;大汉自刘廷一带尚黑,是以一大块的黑色出现在红色上方;袁绍尚蓝,河北三州则是天蓝色。
不仅仅是地图,其实三方在士卒铠甲用料和旗帜上面,也逐渐替换成这三种颜色。
李明回到宛陵的时候,已经有下属提议让他称王,最好是称帝;同样的话也出现在袁绍的麾下,后者也只是向李明看齐,自封为魏公。明面上和李明一样,都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并未正式反叛。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不过对于大部分的大汉故民而言,这反而让他们松了一口气。很多人没办法适应新身份,贸然彻底决裂,只会让麾下百姓出现大规模的迁徙。这年头,人口就是一种财富!
就连荀表也提议,十年内不称王,不称帝,十年后民心大定倒无所谓。若能在十年内内灭掉袁绍,平定中原,甚至攻入关中,那么别说称王称帝,直接让大汉天子禅位,都不成问题,这样显得比较具有‘合法性’,可以避免史书里面许多‘得位不正’的描写。
李明会怕?当然不会害怕!历史就是女表子,他也即将成为可以随便涂抹历史的存在!
“接下来这两年打不了仗了!”李明看了看年度财政报表,骤然多出了那么多的地盘,明年后年的财政显然要向政治方面倾斜,尤其是在基础建设方面。
“修路修路再修路!”李明看向张昭,“交州和荆南四郡必须要把几条官道拓宽,水泥的研究到什么地步了?”
“按照主公的配方,我们已经尝试进行烧制,水泥的确很神奇,尤其是水泥混凝土用于铺路也加快了不少工期,成本也减少不少。后续的维护也简单了许多,副作用也很明显!”张昭连忙回道。
“什么副作用?”李明闻言一愣,水泥路还有副作用?
“滑!”张昭就说了一个字,“水泥路平整光滑,平时没什么感觉,但一下雨就变得非常的光滑,行人马车在上面行走很容易会摔倒。”
李明闻言一愣,他以前在水泥路上走怎么没有这个问题?仔细回忆一下,隐隐约约记得似乎有什么不对,似乎有些东西若隐若现的,索性又花了18个自由属性点,把智力提升到100点,记忆终于变得清晰起来。
“防滑线你们没有刻上?”李明抬头问道,他算是想起来了,每次修水泥路,都会有人用专门的切割机,在水泥地上切割出一道道的防滑线,目的便是为了防滑。防滑线的副作用也有,那就是长期超重的汽车碾压的情况下,水泥地会失去平整性,到时候又要翻修。
于是在更久的未来,就换成了沥青路面,那玩意不需要防滑线,摩擦力就很不错。只是如今,没有必要为了沥青,就去炼油,且不说没有分馏的技术,分馏出柴油、煤油和汽油,除了军事用途外,最多也就是给百姓点点灯,这样显然太浪费了。
“手工刻画的话,成本反而比普通的官道要贵……”张昭听了李明的描述,连忙摇头。
“怎么都比青石路面要便宜许多不是吗?反正都是要用十年的,每年的翻修成本都不止这个数了!”李明摇了摇头,成本计算他如今一下子就能计算出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属下这就安排!”张昭也需要算个三分钟,才能计算出来。不过真计算出来后,倒也觉得这价格还算合理,于是欣然领命。
“交州那边交代下去,大量招募蛮人修路,懂得汉字汉话的,工钱和普通汉人工人持平,不懂汉话和汉字的,工钱减少三成。”李明吩咐道,“至于中原就一视同仁,那里的百姓这两年遭灾严重,恢复民生也非常重要!”
以前的官府还真是懂得节省,修桥铺路,甚至兴修水利,都是不给钱的,直接发动徭役,让百姓免费帮忙修。这样且不说百姓没什么动力,修出来的质量不好,只说朝廷虽然省了一笔工程款,结果却拉不动地方经济,据说先秦一动徭役,甚至能饿死一批底层百姓。
他从以前担任会稽太守开始,就已经明确下令,有偿征发,在他治下废除无偿徭役制度。这样的确是让基础建设的成本提升好几倍,不过百姓生活质量提升,也就带动了消费,最后还是作为税收回馈给官府,形成了良好的循环。
“下一步,应该全力准备科考的事宜了!”李明看了看时间,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能不能脱离世家对军政的垄断,就看这次科考了!”
第39章 第一届科考
一年的大旱,就算有蝗虫作为补充,百姓依然因为饥饿不得不流离失所。
纪灵的五万大军投靠朝廷,结果朝廷最终还是养不起,眼看自己的待遇越来越差,便愤愤然暴动起来,北上投奔袁绍去了。袁绍同样缺粮,好在纪灵来到河北,五万大军只剩下不到两万,这才勉强接收了下来。
朝廷的日子也不好过,尤其是颍川和兖州,被纪灵闹腾了一番,好不容易恢复的秩序,再次混乱起来。百姓对朝廷没有信心,于是纷纷南迁,他们很多人听说,南方可以吃饱饭。
就这样,公元196年三方势力,几乎都是在舔舐伤口之中度过,这口气直至到了公元197年才稍微缓了过来。公元195年朝廷和河北几乎没有收成,196年的收成减半,两年下来刘廷和袁绍一方面要互相戒备,一方面还要想办法找吃的,日子过得非常苦x。
196年下半年,李明通过海路,为袁绍提供第一批粮食,交易五千匹未阉割的战马。同时通过海路,与袁绍达成了同盟。仅剩的两路诸侯,明白唯有联合起来,才能对付朝廷。
副作用也有,那就是袁绍在渤海,还有幽州的海岸边,设置了不少的哨岗。不少哨岗还是在原本公孙瓒留下的基础上重建的,最初袁绍也很奇怪公孙瓒为什么要建这些玩意。
196年,李明治下的财政预算,七成都用于基础建设,以工代赈等,接纳二百多万的百姓,同时拓宽了各州各县之间的道路,新修了十多条一级公路,只可惜跨江大桥这种项目,他可做不出来。不过通过江运和海运,江东地区和徐州地区的交流也频繁了起来。
商队甚至前往青州和渤海等地经商,销售粮食、鱼松、药材和毛皮等急缺的货物。甚至已经淘汰掉的武器,也向袁绍出售了不少,其中以强弩和弩矢最为畅销。
“这年头,生意不好做啊!”197年5月份,李明看着这个月的会稽商会财务报告,不免有点意兴阑珊,原料和粗加工的商品销售情况好,只是利润微薄。反而他看重的工业产品,比如武器,琉璃、丝绸和香料等,结果销售从两年前开始萎缩,今年才稍微好转。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前两年吃饭都成问题,北方那些世家门阀,有钱都用在屯粮上面,又如何有闲钱购买这些实际上没什么用处的奢侈品?”张默在一旁吐槽道。
他很清楚,李明其实就是在矫情。这两年袁绍和朝廷治下的商业活动几乎都是停止的,袁绍和朝廷也根本收不到一分钱的商税。连西域的再用兵,还有商业贸易都不得不暂时停止,自己这边还能从他们身上抽血,已经算是非常不易。
李明也不傻,怎么可能不明白,此刻在抱怨,完全就是一种有钱人的矫情。
“有了儿子之后,慎言怎么越来越话唠了?表字明明是慎言,人却是个话唠……”李明没好气的看向张默。
“主公之前在抱怨,难道不是需要属下搭个腔吗?”张默朝着李明歪了歪脑袋。
“咳……”李明顿时被噎得不行,张默与其说是话唠,还不如说是有点腹黑,果然和一个腹黑女相处久了,人也变得腹黑起来了?可明明蔡琰,生育之后变得更贤惠了!
“我就想问问,科考的事情都做得怎么样了……你知道的,我宅在府邸有段时间了!”李明看向张默,这段时间要么就是练武,要么就是陪家人,要么处理政务,都没怎么出去。
感觉所有的皇帝都必须要是资深宅男,否则的话这皇帝要怎么当得下去?要知道整天都闷在皇宫里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换一个现充只怕不超过三个月,都能直接抓狂了。
“主公,负责科考的是蔡邕大人……好吧,科考的会场已经准备妥当,各地的考上已经在临时的驿站休息。这次我们的收获很大,从去年开始在华夏各地进行宣传,今年我们就有了五千多个前来考试的考生。
他们不少来自寒门,估计不知道哪里弄到了书籍,粗通文墨,打算过来碰碰运气,真正有才能的,估计也就那么不到一千人,其中世家子弟占据七成以上,主公要有心理准备!”张默本来打算把解说的麻烦事推给蔡邕,不过看着李明那不爽的眼神,只能乖乖回答。
具体的情况,只要对如今的宛陵有了解的人,都能清楚。再说类似的数据,只要稍微打听一下就能知道。这次科举关系到世家在官府里面占据的比例,所以不仅仅是李明在关注,所有的世家都在关注,张默当然也是关注者之一。
不仅如此,宛陵最近也来了不少北方的商人或者游客,李优怀疑,这些人,甚至来考试的考生里面,未必没有来自袁绍和朝廷的间谍,目的是了解所谓的科举制度。
这是一个新鲜的举措,李明对外宣传是,以后科举会取代孝廉制度,成为官府选材用人的唯一途径。这个宣传,自然引起了朝廷和袁绍的注意。不同的是,刘廷真的打算学会,然后推广,袁绍只是纯粹想要了解。
毕竟后者对世家的依赖太大,贸然取消孝廉制度,就相当于和麾下的世家为敌。其实就算朝廷也在头痛这个问题,只是刘廷的铁血手段,再加上来自西域的钱财,让他能稍微逼得世家适当妥协。
“让他们看吧!哈哈,只要具体的操作过程不给他们得知,那么他们学会去也没有意义!”李明大笑,且不说朝廷和袁绍都没办法摆脱对世家的依赖,只说这科考从出现到完善,也经过了好几百年的时间,给他几百年,哪怕几十年的时间,他能收复华夏!
“三天后正式开始考试,蔡邕大人希望主公能见一见考生,好好勉励几句。这次考试我们大概只会录取八成左右的考生,落榜的考生下次,却未必会再来考试,所以提前收获他们的好感,对我们有利!更别说,他们其中也有不少来自会稽书院的学子,也希望主公能给他们一些鼓励!”张默劝道。
“也好,安排一下,明天我和考生们见个面!”李明点了点头。
如今的宛陵,因为大量考生的到来,显得非常的繁华。李明取消了宵禁,只是晚上会有更多的士卒巡逻,甚至虞翻麾下的治安军,也会加派人手协助巡逻。是以虽然热闹,不过小偷小摸,甚至其他恶**件几乎没有发生,就算发生也能及时处理。
商家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商机,整个宛陵到了夜晚顿时灯火通明,各种夜市小***美土特产,甚至青楼也趁机赚了一笔。
“和武陵相比,根本就是一个天,一个地……”一名考生看了看宛陵的繁华感慨道。
“武陵不过刚刚被楚公收入治下,过几年也会好上许多!”旁边的考生笑道。
“公琰、承明,还有三天就要考试,你们还有兴致逛街?”另一名考生上前笑道。
第40章 考生的百态
自黄巾之乱开始,学风最浓的颍川,学子为了避难,不少人都去了荆州。荆襄之地本来学风也很浓厚,如今已经成为华夏学风最盛的地方,就算会稽郡都只能仰望。
自然而然的,这次过来考试的学生里面,也以荆州考生最多。
“德高?怎么巨达不和你在一起嘛?”公琰(蒋琬表字)闻声看去,却是意外的说道。
“巨达(向朗)已经被朝廷征辟,自然不会和我南下了!”德高(韩嵩表字)笑道。
“这样说来,向宠岂非也被朝廷征辟?”承明(潘表字)不由惊呼。
荆州向朗,有丞相之才;其胞弟之子向宠,年不过十三岁,已经是文武双全,两人都是一时俊杰。算起来向朗今年也不过三十岁,正当壮年,果然是被朝廷发掘并且征辟。
“哈哈,向氏一门双英杰,朝廷自然不可能只征辟其中一人。”韩嵩笑道,“不过我倒是看到文伟(费)和休昭(董允)他们两个,看来这次科考,我们的竞争激烈了!”
“德高有所不知……”闻言蒋琬不由苦笑,“马氏五常,伯常、仲常和叔常三人也来了,听说还把‘白眉’和幼常给带了过来,打算入读会稽书院。”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说的便是老四马良。如今不过十岁,双眉却已经斑白,马良从小敏而好学,过目不忘,就算是庞德公、宋忠之辈,都说他以后必有出。
幼常马谡更不必说,允文允武,不过五岁在修炼上已经表现出很不错的天赋,很多人都说,他十岁前必然能够凝聚先天之。
“知道这次科考会录取多少人吗?我可以看到了,颍川甚至是益州的人都过来了!”蒋琬问道。
“尚且不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