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本线-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吗?太好了,你可要跟老许说说,我就挂个名,挂老末也行,总是有了。他这次写的是哪方面的?”

  “看把你激动的,嗨!你这也太容易了吧,不劳而获还恬不知耻,哈哈!”

  李玲把吴华搡一把:“好啊,你挂名还少啊?你不但挂名而且还和人家一起出双入对的去厦门开论文研讨会呢。哈哈哈!”

  “别瞎说!什么时候去厦门开论文研讨会了?瞎说小心撕你的嘴!臭嘴。”吴华瞪大眼睛。

  “去年,对对,后来你没去。说儿子没人管。”李玲赶紧说。

  吴华一脸温怒。

  同一时间,沈戈刚出校门,手机响。“喂,张扬呀,怎么?”

  张扬说:“在哪呢?”

  “刚下课。”

  “辅导?真不愧是实验中学,就是抓的紧。下午不上了吧?”

  “不上,怎么有事?中午坐坐?嗯嗯,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看来还是个听话的孩子呀,是不是要先请示一下老妈?哈哈哈!”

  沈戈不好意思,说:“没问题没问题。就咱俩?在那?”

  “还有陈丽丽,我先等她,她也上辅导呢。一会儿咱们在肥牛火锅见。”

  火锅店内,张扬领着陈丽丽近来。沈戈让座,显得比张扬拘谨得多。陈丽丽把一个考究时尚的画具包扔在椅子上,大大咧咧地抽出两支烟让张扬和沈戈,沈戈摇手。张扬说:“没事,沈戈来一支。”然后勤快地对陈丽丽说:  “丽丽,你们辅导专业老师怎样?”

  陈丽丽一脸不屑:“嗨,水平一般。这周是艺考的集训。也就是走走过场,老爹托人找的,不上吧对不住老爹一片苦心。”

  沈戈说:“据说艺术类专业辅导很贵。”

  张扬赶紧说:“我们声乐家教辅导你猜一小时多钱?不知道吧,500块。” 

  陈丽丽淡然:“不算啥。声乐本来就比美术贵。我的家教辅导一小时300。”

  张扬有点显示自己的见多识广:“我的声乐成绩没问题,说实话都是用大把大把钞票堆出来的。前天网上有帖子说,声乐辅导黑幕如何如何,根本不奇怪。家长愿意呀!我爸就说,你尽管好好学,需要多少钱不用管。说实话啊,如果光靠文化课,咱不能和沈戈比,我不考声乐肯定考不上好大学。所以花钱学本事,应该的。”

  陈丽丽说:“这有啥呀!辅导行情一直就是这样的呀!市场经济么。啥不要钱?我老爹过几天让我到北京,找了个央美最好的老师,集训五天,一小时800。北京的音乐美术辅导行情就这,800到一千多都有。就这行情还不能还价,你还价?还一次,下次老师就再也不给你上课了!”

  沈戈惊得张大嘴:“考,多亏我没学艺术。”

  张扬又说:“北京音乐学院老师一年500万没问题。还只是平均收入。你说牛不牛。”

  陈丽丽说:“切,没有经济基础哪来的上层建筑?艺术的基础就是钱。没有钱支撑就是零。”

  张扬附和着:“没有自身条件,又没有背景和家里没钱的,最好别学艺术。”他见沈戈面有难色,又说:“沈戈除外,你是看不上艺术。哈哈哈。这叫投入产出。网上说什么潜规则,实际上这是纯粹的市场经济。先期投入,等你学成后,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赚回更多的钱么。”

  陈丽丽高兴地笑了。 。 想看书来

18  感叹之余的无话
沈戈傍晚回家,吴华生气:“怎么晚回来,又和张扬在一起!不让你去吧,怕你不高兴,让你去吧,怕影响你。说你就不听!”

  沈戈神情悠然,对母亲的话毫不理会。换了衣服后说:“卡呢?”

  “啊,玩了一下午还要看电视?你也太不像话了吧?”

  “怎么了,怎么了?”小戈瞪眼,“就看一会怎么了?有球赛。”

  吴华摔锅盖:“吃了饭就去学习去!马上就高考了,还有心思玩!一和张扬在一起肯定就没好事。先吃饭。”

  沈戈边抓瓜子磕着边嘴里不满地:“嗯?嗯?说啥呢。。。。”每当这时候,当然吴华并不怕小戈的态度,只是由不得就要妥协,而且会笑着从卧室犄角旮旯找出电视机顶卡。还不忘老生常谈叨叨一通:“就在吃饭时看一会儿啊,太不像话了!”

  沈戈吃饭,吴华问:“就你们两人?”

  “还有张扬的女朋友。”

  “你看看。多大个屁孩就女朋友女朋友,好学生能干这事?”

  “那有啥?我们学校也有。”

  “你们现在的班?”

  “就是呀,有啥奇怪。我们班好几对呢。”

  “你可不能闹这种事啊!”吴华看着沈戈担心。

  “我不闹。”

  “马上高考了,正事还干不过来呢。现在谈这些绝对会影响学习,聪明人不干傻事。你可要聪明点啊!”吴华显得有点着急。“你们还干啥了?”

  “能干啥?人家也是刚辅导完。别把人家想的那么坏。”小戈不满。

  “你们说些啥?跟妈妈说说怕啥呢。”吴华在儿子面前总是能屈能伸,“他们周六休息,能和你一样?”

  “人家也是刚辅导完。别把人家想的那么坏。”

  “他们烂学校,能辅导啥?”

  “契,人家就不参加辅导了?人家也不傻。辅导得更贵。”

  吴华专心地问:“他们辅导啥?”

  “请家教。听他们说,艺术类太贵了。”

  吴华问:“张扬学的是声乐?家教多钱?”

  “ 好像一小时三五百,他女朋友画画,说北京请辅导一小时*百。”

  “是吗?也太贵了!”吴华感叹之余,不在说话。只是紧着给儿子的碗里夹着已经剔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肉,就像从葵花籽里剔出的小巧的果仁,细细地码在小戈的碗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9   教育是国是,是家事
吴华这些天有点说不出的烦乱。总想找人聊聊。一上班,她敲敲许西影的办公室,许西影抬头说:“正好要找你呢,我那篇论文的征集单位来函了,到昆明开会,就一个名额。论文署名我是第一人,上次说还要署李玲?你不署了?”

  “我不挂了,我上次不是挂了吗,要那么多干嘛?给李玲吧。”

  “好吧,我这是大公无私啊。我是看在你面上啊。”

  “反正以前已经大公无私了,做好事就做到底吧,主任。”

  “哎,现在的论文满天飞。过去还能做到这儿抄抄那儿抄抄,拼凑拼凑弄一篇;现在到好,干脆直接挂名!”

  吴华笑道:“哈,说句开玩笑的话,你敢保证你的每篇论文都是自己想出来的?还不是天下论文一大抄?想想有什么用?还有那些一天到晚寄来的这杂志那协会邀请召开论文研讨会的邀请,我看十有*是冲着钱来的。”

  许西影赶紧把手放嘴上嘘到:“小声点,现在就兴这个。没这些邀请,我们哪来的出差机会,哪来的各地转转玩玩机会?”

  “那也是便宜了你们当头的,老百姓哪能轮上!”

  “你看,去年有个机会,正好两个名额,让你去你不去,怪谁?”

  吴华把话题转开:“哎,你家孩子那年高考前出现过学不进去的时候没有?”

  “有,怎么没有?那年高考前几个月,我家孩子有段时间烦躁不安,一句也说不得,一说就炸。而且突然成绩 就落了下来。排名从班里二十名一下掉到了六十名。我和我老婆吓坏了,每天回了家都小心翼翼的,问又不敢问。后来,慢慢好了。”

  吴华着急说:“怎么好的?”

  “也没有什么,后来听人家心理专家讲,这是高考前的一种心理毛病。需要家长耐心关心开导。”

  “我家小戈这几天不知怎么学不进去了,一天到晚和一个过去的同*系,那同学又不是什么好学生,普通中学,学习根本不行,估计就是个三本的水平。可是,小戈就是和他联系。那孩子小小年纪谈对象,你说能好了?可我和孩子说,他就是不听。你说气人不气人!”

  “哈哈,现在孩子没办法。不过,该严管就得严管,高考关系到一辈子大事。可不是开玩笑的。”

  吴华无奈地:“是啊,我是着急啊,他爸爸也不在跟前,有时候当妈的说一百句,不如当爸的说一句。尤其是男孩。”

  “是是,当时我老婆的话我儿子根本不听,我说两句还管点用。孩子大了,他们这个年龄正是独立但又不成熟的时候。反正高考前非常关键,千万不能乱。”

  “是啊。昨天还和他同学还有同学的女朋友一起吃饭,那两孩子都考艺术类,家里也有点办法,请的家教都是一小时四五百,七八百块的,那不是故意在沈戈面前炫耀吗?这种影响能好了?绝对不能让他们在一起。”

  许西影哈哈笑::“辅导费,那年我家孩子也请过。这种社会风气也正常。为啥?从市场经济角度说很正常。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各方面的资源都很匮乏,教育资源更是如此。而把持这些资源的权力人、富人自然有力量对你敲竹杠。单纯的道德呼唤、制度完善都是治标不治本。全面的发展才是本质的解放。当前的黑幕呀阴暗呀正是这一漫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没办法,顺势而为吧。”

  吴华啧啧:“呀呀,一套一套的。咱管不了那么多。能把自己孩子管好就行了。你说现在学艺术类的,哪个不是学习跟不上才改的?咱们院里就有啊,只有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考大学没希望才学音乐呀画画呀,走特长生路子。艺术类,文化课录取分低的离谱,一般都是三四百分就行,”

  “到不了一本线?”

  “一本线?哪能到了一本线!你比如咱们省,每年的一本线都在五百多分,艺术类三百多分就行。而且专业考试据说也是黑的要命,比的不是实力,而是钱和势力。”

  许西影哈哈大笑:“你也快成了高考专家了。我和我老婆那年也是陪着儿子考完了,我们也成了专家了。我知道,这些都知道。我儿子高考时他们同学也有转学了艺术类的。也不能对这些孩子带有偏见。实际上这是给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唉!为国之道三大事,一教育,二吏治,三国防。教育是基础,吏治是脊梁,国防是保障。三者缺一不可。教育是国事,是家事。教育是基础啊。”

  吴华说:“让你这么一说,我更发愁了。”

20  什么心态?
吴华听许西影一番高谈阔论后,并没有把烦乱的心平静下来。下班路上,她和李玲一路,她说:“等你半天,干啥呢?怎么掉厕所里了?”

  李玲说:“吆,今天怎么急火火的。我家那家伙,今天晚上不会来吃饭,我接了他电话,这两天总要晚回来。又不当官又不应酬,不知道干啥!”

  “你家老头那人能干啥,人家对你那么好,哪天不是人家回去给你做好饭,你吃现成的?还嫌不知足?契!你说我这两天不知怎么,越临近高考越心慌。小戈这两天一回来就摔书包,踢门子,我也不敢问,一问就没事没事!啥也不说,我看着就发愁。你说怎么办呢?”

  “那天开始的?不是二模不错么?”

  “就前几天。愁死我了。”

  “这是临考前的叫什么来着?反正是心理毛病,那年我家儿子也有过,没事。”

  “我真怕他憋出毛病了。你家孩子也有过?那就好,那就好!”、

  “什么好?我家儿子有就好?什么心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1  心不能太软
沈戈晚上从学校回来,对吴华说:“妈妈,咱家的旧电脑不行。太慢!”

  吴华说:“是吧,那个什么,先这么凑乎吧,我是想等你考上大学的时候再给你买一个笔记本。”其实,当母亲的最了解孩子的想法。她知道儿子想说什么。同时也考虑现在家里没有那么多钱,况且,现在买个新电脑,小戈还不一天惦记着上网?

  小戈又说:“妈妈,下一步,报志愿,网上通知查讯息都要电脑,咱家慢,还经常死机太耽误事。”

  “没事,妈妈慢慢查,不用你查。再说了,实在不行,我可以到单位查。”

  小戈把卧室房门重重一关,使劲出一口气。

  吴华心里随着儿子的门也一颤。她必须控制住自己,必须严加管教,但关键是自己心不能太软。她在客厅给在北京的沈国强发短信:“戈说电脑常死机,想买笔记本。”

  沈国强回到:“哪有现在玩电脑的?高考紧张的这样,还电脑?”实际上沈国强是无话找话,因他现在没钱。

  吴华其实给沈国强短信也想有个商量的人。沈国强说不出长短,她关上厨房门给李玲打电话。

  “李玲,你说现在的孩子,没电脑就不行,咱们那时候没电脑不也该干啥干啥?”

  李玲说:“我家儿子当时也上网,不过,学习一紧张,他也就顾不上了。你家不是有电脑么?”

  “人家嫌太慢,要是我,能凑乎查个东西就算了,可人家不,我是怕他一上网就刹不住,太耽误事。”

  “那你要管呀,把电脑关了,别放在他房间里。反正不能玩游戏。”

  “是啊,哪能玩游戏?开玩笑呢简直是。”

  “心不能太软,太软害他呢。”

  “哈哈,是是,你是过来人,最有发言权。”

  第二天晚上,九点半了还不见小戈回来。吴华给小戈打电话,没人接。吴华又打,半天才有了小戈的声音。吴华生气:“怎么回事?半天不接电话?还不回来?” 

  “马上马上。”

22  柔软的心还是矛盾
吴华非常恼火。她问刚进门的沈戈:“去哪了?这么晚。不是九点下课吗?”

  “就是九点呀。”小戈不以为然。

  “下了课就往回走啊,还到哪去了?”

  “那儿也没去,哎呀!”

  吴华想问清楚:“那九点下课,一般都是最晚九点半回来了,现在都十点半了,干什么去了?”

  “没去哪。”

  “没去那,那也得有个地方啊。电话电话不接,你说别人着急不着急?”

  沈戈不吭声。吴华端来滚谈的热水,说:“洗洗脚,好好烫烫,舒服!那到底去哪了也得让我知道啊。真是   的。”

  “哎呀,张扬家。”

  “这么晚了,到人家家干啥?人家也要休息呢。到他家有什么事?”

  “查点东西。”小戈像挤牙膏。

  “查啥东西?在家里也可以查呀,为什么要到人家家查?”吴华说着,实际上已经心软了。

  小戈没有再说话。吴华知道这孩子虽然有点让她生气,但她知道,这孩子实际上很自觉董事的。吴华突然有点自责,她可怜儿子本来压力就大,还要说他逼他。孩子毕竟是孩子,别的孩子在这个年龄谈恋爱的谈恋爱,打游戏的打游戏,享受着这个年龄的快乐,而儿子却一天到晚装在沉闷的单一环境里,已经够可以的了。想着这些,吴华的心是痛的。

  沈戈关起门来在那个小桌前还要学一会儿。吴华替小戈把房门拉上。这时小戈的手机响,吴华注意地贴着门听听。小戈接电话:“奥奥,又弄了一个好的?哈哈,行行。好看?哈。";

  吴华心里又一揪。刚刚柔软的心又不安起来:这孩子和张扬肯定没什么好事。

23  吹嘘是有限度的
沈国强在窄小的办公室里,陈明突然不请而至。沈国强有点诧异地忙站起来,边招呼着别匆匆瞄一眼自己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