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饮食养生八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孔子饮食养生八法-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就收拾行装离开了鲁国。从此,鲁国再次衰落。

  在孔子的观念里面,祭祀所用的食物,则成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原为祈福、禳灾的祭祀已丧失了原始的价值与意义,成为涵养个人品德的表现仪式。

  每日常叩首,活到九十九

  叩首,即俗话说的“磕头”。

  无论是在日常饮食起居,还是祭祀大典,叩首在孔子的饮食养生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现代生活高度紧张,每天蜷缩在电脑前的白领一族,运动量十分缺乏,肢体长期处于僵硬状态,所以气血瘀滞。不通则痛,痛则筋脉拘挛,于是出现诸如头痛恶心、脖颈强直、手臂麻木、指端冰凉等多种不适,也就是颈椎病的典型症状。

  现在教你一种简单易行锻炼方法,这种方法天天在家都可以练习,不花钱,不痛苦,这就是“叩首法”,

  叩首在中国是古礼,祭祀天地祖宗,晋谒君长父老,乃至平辈同侪之间会面,都须施以不同的叩拜之礼。

  其实,跪拜磕头的动作一直被道家作为导引术的一部分。《周礼春官太祝》中言:“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观察证明,跪拜磕头动作有通经活络、疏通躯干部气血的作用。“每日常叩首,活到九十九”,这句老话不止是告诉人们虔诚孝顺可以长寿,也道出了坚持导引锻炼可以强身的道理。每天睡前通过磕头动作放松肢体,可以促进背部血液循环,舒展肩颈部紧张感,长期坚持还可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

  叩首法虽然看着简单,但要防治颈椎病姿势却大有讲究:

  首先,练习者保持自然呼吸,将腰背伸直,跪坐端正,臀部放在两脚跟上,双手放在两膝上,做一次深呼吸。

  接着两臂伸直上举,吸气,此后双手直落至两膝前方地面,顺势弓腰做磕头状,以额头触及地面;再呼气,上身向前尽量伸出,用下颌轻点地面,两肘着地,以肘部支撑上半身重量。再将臀部向上尽量抬起,大腿垂直于地面,保持自然呼吸。

  接下来,伸直手臂将身体向上撑起,缓慢挺直腰,最后缓慢将臀部落回两脚跟上(如果腰力不足,可以将落臀和直腰合为一步完成)。

  如此完成三步为一个动作,一次锻炼需要重复做30次,大约5分钟。如果体力弱者,可以将每步停顿延长至2~3个自然呼吸,但不宜过长。

  此法与普通的磕头有一定区别,这是为了更好地锻炼颈椎而做的改变。需要指出,这个动作不光适合锻炼颈椎,还可以同时锻炼胸椎和腰椎。

  食礼展中的敬畏”与“感恩”

  “吃了没?”

  这是中国人问候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其反映了人们的社会活动亦与饮食活动密切相关。

  《论语》中“政”字出现41次,“食”字出现了41次,其中有30次作“吃”解。

  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体现了他们对祖先和宾客的尊重。

  孔子参加鲁哀公的宴会。两人聊天,鲁哀公感觉很开心,就赏赐桃子和黍给孔子。孔子先吃黍,然后再吃桃子。这时哀公左右的人都捂住嘴偷偷地笑。孔子好像没有察觉,依旧我行我素。哀公连忙说:“孔夫子,你真是读书读得太多了吧!黍是拿来擦桃子的,不是拿来吃的!”

  这时,只见孔子不慌不忙地说,黍子为五谷之长,祭祀时是作为上品进入庙堂的;而桃子在常见瓜果中却是末等,不得入于庙堂。现在用五谷之首的黍子来擦果子,我认为是违背周礼,所以我就先吃黍子而后吃桃子。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孔子在日常处世中很重视生活中的饮食礼节,并不是摆出姿态让人看,而是一种良好的自我修养。在他看来,处世之道犹如一段没有星光的夜路,而饮食礼节就是路上的启明灯,给人指明方向。

  食礼就是一种表演,通过表演将日常生活注入神圣情感。所谓神圣情感不外乎“敬畏”和“感恩”。礼仪的礼,就是从这种心情发展出来的,而后有了坛和庙。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性命双修——孔夫子每日必食姜
可以肯定的说,在那个平均年龄不过40岁的几千年前,孔夫子他老人家活到73岁的高龄,这与他常年食姜有莫大的关系。

  孔子每天饭后嚼姜数片

  乍暧还寒,百木凋零。

  公元前2500年的一个清晨,孔子师徒一行数人匆匆离开宋国。因为政见没有得到诸候的认可,更因为“儒”术无法在此地推行,无奈之余,怀揣着鸿鹄之志,孔子师徒又踏上颠沛流离的游说之旅。

  这一切,与孔子来讲已习以为常。不过,即使在这样郁郁而忧的日子里,有一样食物孔子每餐必食,它就是姜!

  弟子们还像平时一样恭敬他们的老师,随时记当他言行中闪耀的思想光芒。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深思数日后孔子开尊口教导弟子,说了四个字:不撤姜食。(详见《论语·乡党》)

  其意为,每餐必须有姜为佐料,不然无法下饭。毋庸置疑,“不撤姜食”是孔子养生观的支流,也可能暗合着孔子某些人生理念。不过,无论哪一种,都可以看出,孔子对“姜”的态度几乎达到“嗜”字。

  一个为人师表万世景仰的圣人,为什么对“姜”情有独钟,而且还把此事写进流芳千古的《论语》中?这是他老人家故弄玄虚,还是另有奥妙?

  通读《论语》,我发现,这种嗜姜的习惯与孔子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习惯,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因果基因。

  孔子到诸国游说政见;过的是颠沛流离的车马生活;或受蔑视;或受监控;甚至被陈蔡的军队围困在田野;还差一点儿被宋司马魈杀死。那时候说他餐风露宿;沿街乞食;未免过苛;但饥饱无常应该是个常态。

  我们能想象得到,孔子一路上颠沛流离,饮食不济,消化不良有个胃病应该是常事。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就有每天饭后嚼姜数片的习惯,以达到去寒养胃的目地。

  可以推测,孔子是在数次食用姜片后,发现其“去寒养胃”的功效。不过,即使聪明如孔子也不会想到,姜有延缓衰老的功效,让他活到73岁的高龄。

  朋友们,别认为这个故事充满想象性,但道理却是真实的。可以肯定的说,在那个平均年龄不过40岁的几千年前,孔夫子他老人家活到73岁的高龄,这与他常年食姜有莫大的关系。

  “那么人的生理寿命究竟能活多少岁?”用现代胚胎细胞分裂代数与周期计算,人类平均自然寿命为110…120岁。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迄今活不到120岁?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体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

  在孔子那个年代,肯定论证不了吃姜与长寿的有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食生姜可以延缓衰老。营养学家发现,生姜中含有的辛辣成分被人体吸收后,能够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其抗氧化作用比目前应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还明显,因而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

  因此,中老年人在平常膳食中适量地吃点生姜和姜制品,可以达到防病抗衰、颐养天年的效用。

  看到这里,如果家里老人,那就马上行动起来吧!

  “容颜不老方”中的无极拈花指

  上到三皇五帝,下到碌碌如云的你我,也许都曾问过:怎么样才能保持容颜不老?秦始皇没办到,汉武帝没办到,你也办不到。不过,延缓衰老还是有法可依。

  苏轼《东坡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杭州净慈寺有位八旬和尚,鹤发童颜。苏轼问老僧返老还童之术,僧日:皆日日食生姜,故容颜不老。

  下面我说一个延缓衰老的秘方,供大家参考:“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茄香一处捣。煎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

  这是古医书《奇效良方》中“容颜不老方”的歌诀。该方以生姜为主药,每次三五钱,清晨煎服或沸水汤服,有防衰老、葆青春的奇特功效。

  爱美的女性朋友们,还等什么呢?加油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谨护元气——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知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句。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孔子在饮食养生上的独特见解,与他所追求的理念是相伴而生。

  懂得医理药理的美食家常常鼓动人们:男子不可百日无姜。可以孔子没有听过这句话,不过,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实践者。

  小时候看《白娘子传奇》,有一幕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事实上,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凡避邪通气的素菜或天然物调味品;如花椒、辣椒、姜、蒜等被藏传佛教理论概称为“荤食”者;多有壮阳提神、谨护元气;增强活力之功效。

  东汉经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姜本写作“彊”,称为“御湿之菜”。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宋神宗时代的大宰相王安石《字说》中讲: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

  我想,许多朋友一定想知道姜是否真那么神奇?

  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发现,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抗炎镇痛、同时兴奋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还能调节男性前列腺的机能,治疗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碍,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

3、阴阳寒热——让你的小宇宙自然运转
按照阴阳寒热五行之说,白天阳气旺盛的时候应该多活动,温补性质的药物吃下去就可以帮助阳气生发,可以摄入适当的阳性(温性)食物,如生姜等。

  早上吃姜,胜过参汤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朴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上透着一些变通。

  简单地说,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事的原则和把握的分寸。简单的同样一种姜,什么时候吃,吃多少都有一个原则。

  小时候老人就告诉我们:“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好似砒霜”;在古代医书中也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早上吃姜,到底有什么好处?曾有一位手术中发现全身淋巴系统已有癌细胞转移、接受化疗的患者,由于发生条件反射性呕吐,每个化疗周期、体重都要减轻2~3千克,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经过采用临床营养支持、调理患者饮食,每天上午接受化疗前不强制病人进食,而让他口含一片薄姜,利用鲜姜止呕和温中散寒的作用。下午四时,趁化疗药物的毒性高潮期已过,分多次、少量进餐,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热能和营养补充。

  在历时一年的治疗中,患者体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十公斤。免疫功能的增强,使得患者的生命又延续了五年之久。在这里生姜的作用功不可没。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跟我抬杠:为什么这个病人口含姜片而不是别的?谁让他这时候不能进食呢!

  晚上吃姜,好似砒霜

  是不是所以人都适合吃姜呢?我在本书中就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不可以!

  古代养生法是站在宇宙变化规律上概括养生理念。一年之中阴阳各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强调四季养生,天人合一。按照阴阳寒热五行之说,身体五行: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脾属土。

  有些人会感觉五行之说理解起来很困难,所以不愿意多研究。但事实是什么?各脏腹间都具有相生相成的自然规律,当这个相生的运化完全处于自然运化状态时,人体是没有病的。当这个自然运化被你自己人为打乱的时侯,你的身体就会出现失调现象,也就是亚健康状态,这种失调现象持续久了的时侯,就会形成疾病,成为病人了。当成为亚健康或病人时,就需要来调整,使其回复到身体小宇宙的自然运化状态。 

  好了,当你知道五行的养生之道后,不用我说,你也可以得出要的结论:白天阳气旺盛的时候应该多活动,温补性质的药物吃下去就可以帮助阳气生发,可以摄入适当的阳性(温性)食物,如生姜等。晨起吃姜升发肝气令人阳气开放,精神充沛;傍晚吃萝卜令阳气收降,迎接阴气开放以利睡眠。

  这样看来,理解起来是不是简单多了!

  “早上吃姜,胜过参汤”,这流传千古的养生谚语讲的是早晨如春,人体需要借助生姜推动阳气运行以流畅气血,气血流畅则百邪不侵!晚上阴气逐渐旺盛时,阳气就要收敛起来,不能再像白天那样亢奋,这时如果摄入过多的温热食物或补品,会影响睡眠、影响身体合成代谢,不利于劳累后机体的自我修复,对身体有害,正所谓“晚上吃姜,好似砒霜”。

  按我说,不补姜不一定会死,晚上吃姜得病的机率则很大。如果因为晚上吃姜而重了“砒霜”,这叫死于无知,是自己害了自己。所以联合国才说,千万不要死于无知。

  说到这里,我不得提醒读者们一点,每个人体质是有寒热之别的。热盛的人,经常感到身体有各种热的表现,这类人无论白天、晚上都不宜吃姜,而应该多吃寒凉的食物。

4、八荒六合——冬吃萝卜夏吃姜
其实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利用了这两种食品的寒热性,配合了季节的寒热性,来进行阴阳调理,以真正做到,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家备小姜,小病不慌

  居家过日子,有个头痛脑热再所难免,于是家家户户都备有一些简单的药片。你们是否想过,一些小病通过姜的药用即可解决。

  我听过这样一句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这话有什么科学道理呢?先来看看这姜的药理效用。

  无论是《本草纲目》还是《千金方》,对姜药理效用的描述大体相同。姜味辛、气微温、无毒,四季不缺,凉拌热炒做汤均可,是不可或缺的作料。姜能益脾开胃,温经散寒,调理腹痛、吐泻等疾。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姜中含有挥发油、姜辣素等成分,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兴奋神经系统,有助于祛风散寒,并能加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故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 

  一提到血液循环,就不得不提到五行养生的话题。

  我们知道,生命的真谛在于阴阳的相对平衡,《周易 说卦传》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其意为夏季万物茁壮成长,阳气旺盛,应该养长气。夏季火旺金死,为了减病康体,必须减少补金,使无行趋于平衡,才能保证健康。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道出了夏季吃姜的好处。其实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利用了这两种食品的寒热性,配合了季节的寒热性,来进行阴阳调理,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