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迷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松山迷情-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他的感染,哈哈!”朱一民说完忍不住笑了。

    来到刘备墓前,三人在石凳上坐下,任洁从背包里取出葵花、饮料,艾蕾说:“昭烈皇帝不听孔明和众臣劝告,报仇心切,强行出兵伐吴,导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兵败成疾,最后死于白帝城,费了很多周折,才把灵柩运回这里下葬。你说那刘备,一向从谏如流,好多书上都说他,得孔明如鱼得水,对孔明是言听计从,为什么这次他偏偏就不听孔明的劝阻了,我还真的没搞懂。”

    “刘备也是个个性很强的人,有时候很固执,甚至说是一意孤行。”朱一民说:“不仅仅是这一回,有好多事情都足以证明刘备不但是个犟拐拐,而且是一个很有偏心的人。”

    “何以见得呢?”艾蕾问。

    “仅以孟达为例,”朱一民说:“孟达是那个时代的一员名将,不但很有帅才而且很有战功,游走于刘璋、刘备、曹丕三大阵营之间,多次跳槽,在他的身上,比较充分地反映出当时的人情世故。”

    “你是说孟达是个悲剧人物,但造成他悲剧结局的人却是刘备。”艾蕾接口道。

    “不错,你看史籍上是这样塑造孟达的文学形象的:‘孟达初仕刘璋,与张松、法正为腹契友。璋遣达领精兵五千,迎刘备入川为援。后投刘备,庞统以达与霍峻守葭萌关。后为张鲁将马超所攻,先主救之。后曹操遣张郃攻葭萌关,为黄忠、严颜所救。后关羽被围麦城,廖化突围求救,孟达劝刘封不应,刘封从之。关羽败死,刘备怒,及彭羕死,孟达随上庸、房陵都尉申耽、申仪投魏,丕加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领新城太守,去守襄阳、樊城。达使人赍赴蜀寨招降刘封,封扯书斩使。后诸葛亮北伐,孟达欲应之。孟达心腹人李辅并达外甥邓贤出首,司马懿暗袭之,孟达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孟达的形象呼之欲出。”朱一民一口气背完史书对孟达一生的总结。

    “正是,孟达原是刘璋的部下。刘璋无能,孟达就与法正等人合计,让刘备轻巧取了西川。刘备得西川后,封法正为蜀郡太守,孟达只被封为宜都太守,蜀郡是郡,宜都只是个县,县守比郡守官小多了,孟达虽有不爽,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忍了。”艾蕾补充说。

    “他不忍不行啦,顶头上司刘备不重用他。”一直在一旁听艾、朱二人谈论而没有搭言的任洁笑着说。

    “这还不算。孟达在宜都坐了几年冷板凳,后来刘备命令他向北攻打房陵、上庸、西城,他领兵接连攻下房陵、上庸,这时,刘备派养子刘封前来争功,于是,西城也攻下来了,三城攻下,孟达独攻二城,与刘封合攻一城,功劳不可谓不大,而刘备偏不予封赏。”艾蕾有些打抱不平。

    “可是刘封后来还不是被刘备杀了吗?”任洁说。

    “不错,刘封是被刘备杀了,但是那另有原因。”朱一民说:“刘备杀刘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刘备对刘封不发兵救关羽,致使关羽败走麦城怀恨在心。刘封临死之际说道,悔不听孟达之言,刘备为之涕泣。”

    艾蕾接着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说的,刘封为人刚猛,担心以后后主难以制服,故赐死刘封。”

    “对对对,这样看来,刘备杀之也是不得已,有不忍之心。其实刘封的死,也是这人不能明辨大局,未能及时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断所导致的,刘封是个不甚明智的人。”朱一民说。

    “我明白了,”任洁接口道:“其实刘封的处境很尴尬,历史上的刘封在阿斗出生之前,就被刘备认为干儿子了,记得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也有这个问题,先是还没儿子的时候过继了一个养子,后来自己又生了儿子,养子的处境就很尴尬,后来也叛变了。”

    “正统观念太重了呗,刘备先认的刘封,后生的刘禅,谁接老爸的位啊?多么高难度的选择题呀!”艾蕾笑着说。

    “所以,刘封对关羽见死不救只是造成了刘备杀刘封的口实,而且诸葛亮将来毫无疑问会拥护嫡子的,不然的话,刘封当皇帝肯定要杀死诸葛亮,诸葛亮当然也要对刘封落井下石啊,刘封不死才怪呢!”朱一民说。

    “我明白了刘封的死是有内在原因的,但是死前他为什么说‘悔不听孟达之言’呢?孟达曾对他说过什么吗?”任洁问。

    “当然说过啊!”朱一民说:“《三国志·刘封传》中记录了孟达劝降刘封时的书信。达与封书曰:‘古人有言:疏不间亲,新不加旧。此谓上明下直,谗慝不行也。若乃权君谲主,贤父慈亲,犹有忠臣蹈功以罹祸,孝子抱仁以陷难,种、商、白起、孝己、伯奇,皆其类也。其所以然,非骨肉好离,亲亲乐患也。或有恩移爱易,亦有谗间其间,虽忠臣不能移于君,孝子不能变之于父者也。势利所加,改亲为仇,况非亲乎!故申生、卫伋、御寇、楚建禀受形之气,当嗣立之正,而犹如此。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间也。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如使申生从子舆之言,必为太伯;卫伋听其弟之谋,无彰父之讥也。且小白出奔,入而为霸;重耳逾垣,卒以克复。自古有之,非独今也。’夫智贵免祸,明尚夙达,仆揆汉中王虑定于内疑生于外矣;虑定则心固;疑生则心惧,乱祸之兴作,未曾不由废立之间也。私怨人情,不能不见,恐左右必有以间于汉中王矣。然则疑成怨间,其发若践机耳。今足下在远,尚可假息一时;若大军遂进,足下失据而还,窃相为危之。昔微子去殷,智果别族,违难背祸,犹皆如斯。今足下弃父母而为人后,非礼也;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见正不从而疑之,非义也。自号为丈夫,为此三者,何所贵乎?以足下之才,弃身来东,继嗣罗侯,不为背亲也;北面事君,以正纲纪,不为弃旧也;怒不致乱,以免危亡,不以徒行也。加陛下新受禅命,虚心侧席,以德怀远,若足下翻然内向,非但与仆为伦,受三百户封,继统罗国而已,当更剖符大邦,为始封之君。陛下大军;金鼓以震,当转都宛、邓;若二敌不平,军无还期。足下宜因此时早定良计。《易》有利见大人,《诗》有自求多福行矣。今足下勉。而刘封觉得自己是刘备的干儿子,没有背叛干老子。”

    “所以后来干老子要杀干儿子的时候,干儿子才醒悟过来,有‘悔不听孟达之言’的感慨,可惜为时已晚。”艾蕾说。

    “刘备不是号称大仁大义吗?啷个处事不公道呃?我总觉得他杀刘封是不仁不义,对孟达的态度是不公道。”任洁又忍不忿忿地说。

    “岂止不公道,”艾蕾见任洁来了兴趣,她的兴趣也上来了,她接过朱一民的话题继续说道:“他简直就是把孟达逼上了绝路,孟达有功之臣一再受到冷落,必然心生消极情绪,后来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又被围麦城时,派人向孟达、刘封求救,孟、封二人对刘备的猜忌和不公道都有意见,便一致决定见死不救,由于没有救兵,关老爷终被潘璋、朱然、马忠等名不见经传之辈所获,遭孙吴杀害。”

    “遭报应了,这是刘备酿成的苦果。”任洁说。

    “关羽死后,刘备命人立即捉拿孟、封,又险些酿成内斗大祸,全靠孔明献计,采取分而击之的办法,假意升任二人为郡守,将两人分开,然后擒拿。于是刘封被调到绵竹。孟达的好友彭羕得知此事,遣心腹之人驰报孟达。也是孟达运气不好,使者刚出南门,就被马超手下捉住,彭羕被赐死狱中。”

    “以后又怎么样了呢?”任洁问。

    “以后哇,”朱一民说:“孟达无奈,只好背叛刘备而降曹丕。孟达出逃时,仅率四千家眷亲兵,还留书给刘备: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为非罪?臣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由此可见孟达内心的酸楚与无奈。”

    “那孟达背叛刘备以后又怎么样呢?”还是任洁发问。

    “到了曹丕那里,孟达的待遇就大不相同了,曹丕对孟达非常热情,加封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领新城太守、守襄阳、樊城,真是加官进爵,还从深山住进了大城市襄阳。”

    “怪不得现在社会上特别是企业的人才都热衷于跳槽,可能是受到了孟达的启发,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你看这孟达炒了刘备的鱿鱼,一下就风光多了。”任洁调侃地说。

    “孟达虽然热衷于跳槽,但他并不是一个无情无意的人,严格说来,他跳槽是刘备逼的。后来,曹丕起五路人马伐蜀,其中一路就是孟达。曹丕令孟达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中;令曹真为大都督,领兵十万。从统兵数量看,孟达此时与大都督曹真带兵一样多,曹丕待孟达确实不薄。”艾蕾不无伤感地说。

    “就像彭羕以死相救孟达一样,孟达也很重兄弟情义,孟达十万大军正在大举侵蜀的时候,孔明派人伪作蜀臣李严的一封信给孟达,孟达的十万大军就偃旗息鼓,没有了动静。在新主与旧情之间,他左右为难,最后选择了称病不出。”

    “可见孟达还真是个讲情义的人,但是他那样做,曹丕怎么想呢?曹丕不会干吧?”任洁有点打抱不平。
第二五章、见仁见智
    面对任洁的提问,朱一民正要解释。

    艾蕾却抢着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孟达这样的抗命之举,在重用他的曹丕时代还是没有大问题的,可惜曹丕是不能活到一万岁的,他也有寿终之时。曹丕一死,新任领导魏明帝不怎么喜欢孟达,这就是个大问题了,孔明见他们君臣之间有嫌隙,就借此机会用书信勾引孟达回蜀汉,孟达又准备跳槽,跳槽就是背叛,背叛属于高级绝密,可孟达却找来亲信李辅和外甥邓贤商议,不料亲信亲戚共同出卖了他。孟达没有当过机要科长和保密局长,不懂得机要工作和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他的这种不遵守保密规定行为,让超级牛人司马懿知道了内情,于是司马懿迅速起兵,砍下了孟达脑袋,并送回首都洛阳示众。”

    “孟达确实是个悲剧人物,但是他的结局也不能全怪刘备哟!”任洁又是打抱不平。

    “朱总说得有理,”艾蕾不以为然地说:“孟达炒刘璋的鱿鱼是因为刘璋无能,孟达炒刘备的鱿鱼是因为刘备无情,准备炒曹丕的鱿鱼是因为他对老朋友讲交情,他是很讲交情的人,你看,兄弟彭羕可以为他一死,老朋友李严一封书信可以退他十万大军,都可以证明着一点。朱总是企业家,经常遇到炒鱿鱼和被炒的事,你不会同意我的看法吧?”

    “炒别人的鱿鱼或被别人炒鱿鱼,这是个社会存在,无论是企业还是别的单位,都是经常要遇到的事。我完全赞同艾主任的意见,你当领导的都象刘璋,昏庸无能,人家跟着你没有希望,想升职,没门儿,想增加收入,没谱,跟着你干什么?不跳槽怎么办?陪你等死啊?你作为领导者又像刘备那样,人家再怎么努力工作,立再大的功劳,你却视而不见,一而再,再而三地冷落、委屈人家,要是人家对你老这样,你心里怎么想,你不跳槽才怪呢!”朱一民提高了嗓音。

    从刘备墓前石凳上起来,艾蕾、朱一民、任洁三人继续前行,一边走一边看,不觉转了一个大圈,到了昭烈祠出口。艾蕾说:“哎呀,都过十二点了,我们先吃午饭吧,如果朱总兴趣高的话,下午再去望江流公园转转。”

    “好好好,今天很高兴,我见识了艾主任的历史文化功底,果然是名不虚传。据说艾主任和何市长同为文教授的得意门生,这么看来,何市长在文学方面,功夫也是很高的哟!”朱一民不无讨好地说。

    “哪里,哪里,不过是浪得虚名,不过,伟力肯定比我强多了,我一个女人即使有点才气也成不了气候。”停了停,艾蕾问:“对了,我们去吃什么呢?”

    “吃什么由我来安排好不好,今天我请客,招待两位美女。”朱一民说。

    “你请客,怎么说得过去呢?这是在西都!”艾蕾和任洁异口同声。

    “西都怎么样?你们不是我请来当导游的吗?给我当导游,不给你们付工资就便宜我了,请你们吃顿便饭还不行吗?”朱一民坚持自己的意见。

    “好吧,朱总,那我点菜你付钱吧!”任洁向艾蕾挤挤眼睛。

    “那好,我私人请客,你不要点鲍鱼和熊猫肉哦!哈哈哈哈!”朱一民大笑着说。

    “既然朱总对西都文化感兴趣,我们又推不过您,我看这样吧,那干脆就请朱总去品尝李麻婆豆腐、胡汤圆和凤抄手吧!既经济又实惠,还不失档次,朱总,这些东西比鲍鱼和熊猫肉还出名呢!”艾蕾一锤定音。

    吃过午饭,由任洁开车从龙抄手酒楼去望江楼公园。

    一路上,朱一民仍在回味中午的这一顿美餐。他不停地问艾蕾:“艾主任,你说那凤抄手味道为什么那样鲜呢?用西都话说,那叫太巴适了,太霸道了。李麻婆豆腐和胡汤圆就不说了,过去我听人家讲得太多了,而这个凤抄手,简直就不摆了,皮子薄不说,而且抄手皮是透明的,连包在里面的馅儿也看得清清楚楚,嚼起来绵软绵软的,搞不清楚他是用啥子面粉做出来的。再说那馅儿,一口咬下去,满嘴香味,也说不清楚是清香还是浓香,鲜得你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其实你叫我也说不清楚,”艾蕾说,“我只知道这是西都的一道传统美食,代代相传,已经有好几百年了。根据祖辈人立下的规矩,工艺配方是不传外人的,究竟是怎样配料,怎样做成,蒸煮的火候,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据说抄手皮不但要选用上等的御用面粉,而且还要通过复杂的脱粉工艺精制而成,才会有如此完美的色香味。至于里面的馅儿嘛,我也是听有人说过,肉必须从传统农家喂养的熟食猪肉中精选,手工拍打成泥,配上一岁龄以上的土母鸡熬出的汤,再添加适量的盐、生姜、小葱、独蒜泥、鸡蛋清调合而成,关键是怎么才叫适量,外人都搞不清楚。”

    任洁说,艾主任说得没错。我听老辈人说,其实凤抄手就是一种汉族人的小吃,凤抄手皮薄馅嫩,爽滑鲜香,汤浓色白,为西都城小吃的佼佼者。凤抄手的得名并非老板姓凤,而是创办人及其好友在当时的“风花茶园”商议开抄手店之事,切磋店名时,借用“风花茶园的“风”字,“风”“丰”同音,以谐音字“凤”为名号,也寓有“凤鸣龙跃”、“龙凤吉祥”、生意厚“丰”之意。“抄手”是西都人对馄饨的特殊叫法。虽然西都的“抄手”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但正经“凤抄手”却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首次开设于西都的欢来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迁往珠饰场,六十年代后又迁至秋实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八十来年的历史了。

    我远房的表姐现在正在凤抄手的一个分店掌厨,她教过我做凤抄手的方法:将猪肉用刀背捶茸去筋,再加上鸡脯,慢慢剁细成泥,然后加入适量盐、姜汁、鸡蛋、胡椒粉、鸡精搅拌均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