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仪容,以才辨见称”。但纵然是这样灵巧的辩士却无法撼动周瑜的意志,归来见曹操时还赞誉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这一段情节旨在为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的胸怀作佐证,但却成为小说家为赤壁之战添油加醋的作料。《三国演义》把蒋干劝降和反间计揉搓在一起,在展现周瑜谋略的同时也表现了周瑜诡谲和骄傲的一面;而电影《赤壁》将蒋干劝降、反间计和草船借箭揉搓在一起,则是在瑜、亮合作的基础之上更集中地描绘了周瑜、诸葛亮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
下一章:蔡瑁、张允,被谁冤杀?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蔡瑁、张允,被谁冤杀?
电影《赤壁》如法炮制了《三国演义》中反间计一幕,周瑜利用蒋干传递了伪造的降书,使得曹操对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产生了怀疑,并最终处死了二人,从而为周瑜去掉了一个大隐患,成为赤壁之战周瑜取胜的关键。
蔡瑁、张允确实是被冤杀的,然而凶手却不是曹操,而是罗贯中。事实上,史书上的蔡瑁、张允并没有被卷入“反间计”之中,他们甚至压根就不是曹操的水军都督。《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谈及蔡瑁、张允的时候,只论及二人是刘表的幼子刘琮的党羽,在刘表临终时阻止刘表长子刘琦进见,而极力扶持刘琮上台。随即曹操南征大军将至,第一个跳出来劝刘琮投降的却不是蔡、张二人,而是蒯越、傅巽、韩嵩等一班刘表旧臣。这几个人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是躲避战乱、客居荆州的中原人士,相比起蔡瑁、张允等荆州本土人来说,荆州的利益对于他们毫无意义,他们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更有好感,更愿意纳土归降以求得一官半爵。因此曹操在得荆州后也大施恩惠,给蒯越等十五人封了侯,其中蒯越、韩嵩、邓羲、刘先甚至坐到了光禄勋、大鸿胪、侍中、尚书令这样的位列“九卿”的高官。但点名的名单里并未出现蔡瑁、张允,可见二人虽然也位列归降众臣中,也得到了封赏,却实属才智平平,未能得到重用。
那么曹操的水军都督是谁?史书没说,我们也不好妄加揣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以曹操用人的习惯而言,不可能用外人指挥这支庞大的水师。而曹操早在年初就在邺城掘玄武湖操练水师,相信都督水师的人选在那时就已经选定。《演义》出于塑造周瑜角色的需要,虚构了蔡瑁、张允统领水师又被冤杀的情节,也使曹操水军一击即溃在理论上趋于合理化。
下一章:草船借箭的真相
草船借箭的真相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一招“草船借箭”骗过了曹操,同时,作者罗贯中也骗过了天下人。当然,草船借箭并非实有其事。况且,对草船借箭可行性的争议也一直都没有中断过,无论是对曹军何不用“火箭”的建议,还是对诸葛亮是否能够准确算定大雾时间的质疑,都体现了这个故事在逻辑性、可信性上并不能十分令人满意。
然而,“草船借箭”这一故事最大的问题在于损害了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恒定的性格特征。“诸葛一生惟谨慎”这是众所周之的熟语,也十分具体地体现在诸葛亮南征北伐中的用兵决策之中,这在《三国志》《三国演义》中都有直观的呈现,“谨慎”也成了诸葛亮的一个处事特点和性格特征。然而在《三国演义》的前半部分中,诸葛亮却屡屡涉险,不是用奇兵火烧博望坡、就是独闯东吴为周瑜吊孝,其中又以“草船借箭”最为惊险、悬念。虽然每次诸葛亮都能险中求胜、化险为夷,但这样富有冒险精神的行为却与他后期谨慎保守的作风相差很大。“古典小说是冒险的叙事。”诚然,在诸葛亮生平记载比较简略的前半生中,加入一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本无可厚非,但在过度追求情节的“眼球经济”的同时,主人公的恒定坐标也走向了失衡。退一步说,就算将诸葛亮重塑成一个前后半生截然不同的人物,如果叙述的侧重点集中在前半生的“轻狂好险”向后半生的“谨慎保守”变化的复杂过程,并将个人的变化与时代的变化相联系,将会使人物性格在变化中完善和丰满,更具艺术价值。遗憾的是《三国演义》并没有这样做,也就使“草船借箭”这样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在全书中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线索可查。《三国志·吴主传》注引《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曾乘坐大船去窥视曹操军营,被曹操发现。曹操使弓弩齐发,东吴船只一面受箭后船体倾斜,孙权便令船只另一面受箭,待到船只平衡后安然返回。小说家就是在这条史料基础上加工演义出“草船借箭”的故事。相比之下二者有三点明显不同,一是实施者是孙权而非诸葛亮;二是让船体受箭是一种应变之策而非为了“借箭”;三是故事发生在建安十八年的濡须之战而非十三年的赤壁之战。
下一章:江东的将军们
江东的将军们
赤壁之战中的江东阵营可谓是人才济济。在经历孙坚、孙策、孙权三朝经营后,江东政权在麾下聚拢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才。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少数将领是北方人士以外,江东将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江南诸郡的本地人。虽然北方黄河流域是自古而来培育猛将的土壤,但在孙氏父子的发掘之下,江东将军也毫不逊色。在赤壁之战中,江东的将军们形成了三代同堂的繁盛局面:老一辈跟随孙坚征战天下的将军们宝刀未老,如黄盖、程普;跟随孙策平定江东的青年将军已成为战场上的骨干与中坚,如周瑜、蒋钦、周泰;孙权继位后纷至沓来的后起之秀则显示出江东政权源源不断地生命力,如甘宁、丁奉、徐盛。
黄盖是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据《三国志》记载,火攻曹军之计正是黄盖向周瑜的提议,而且黄盖自己亲自实施,将艨艟斗舰配备点火油物,以投降为名接近曹操水师,一时诸船齐发,同时放火,火借风势,一举烧溃了曹操大军。从这段叙述来看,在决定胜负的火烧赤壁之时,黄盖不仅是献策者,而且是实施者,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败。而周瑜似乎仅仅是起到了宏观协调的作用而已。对赤壁之战过程这样简单的描述显然难以令以罗贯中为首的小说家、戏曲家们满意,他们对这短短的一段文字中有太多的质疑:曹操何等精明,怎么会看不出风向对自己不利?黄盖三朝老将,他的诈降怎么会轻易骗过曹操?曹军水师强大、战舰无数,怎么会一战即被全部烧完?带着这些疑问,改编者们创造性地虚构出了“反间计”、“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情节。而像这样,通过虚构和想象的情节为历史疑点创建新的逻辑,至今业已成为历史题材影视剧剧本创作的常用思路。
甘宁是江东新锐将军的代表。电影《赤壁》出于战胜方需要一个牺牲者的考虑,为表示对历史的尊重,将甘宁改名为“甘兴”。但甘宁的出身却在电影中真实地反映了出来。作为曾经名扬长江的海盗,“锦帆贼”曾是他华丽的诨号。后来被黄祖收编后,又作为对手痛击孙权的军队。但因为不受重用,还是归顺了孙权。孙权待他像对待旧臣一样,并听取了他的意见,果断出击,击杀了黄祖。甘宁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曾经单独对抗过曹仁、关羽、张辽等实力派猛将,又曾在濡须口大显神威,百骑劫营,大乱曹军。故而使孙权有“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甘宁字),足相敌也”的赞誉。
下一章:曹操的性癖好 。。
已婚少妇——曹操的性癖好
电影《赤壁》中,蒋干戏谑地说了一句:“曹操抢别人的老婆可是出了名的”。一时引起影院里的哄笑。其实,这句话并非胡乱拈来,倒是颇有根据。用文言文说,就叫“好淫*”,听起来更难听一些。曹操对已婚少妇的占有欲成为他在两性关系上的特殊癖好。
以下内容将围绕一个古代男人的私生活展开一些讨论,十六岁以下读者请自觉回避,十六岁到十八岁读者请在监护人陪同下阅读。
曹操一生中应该有许多女人,这一点可以毫不怀疑。他的儿子就有二十五个之多。这二十五个公子分别由十三位妻妾所生。
丁夫人是曹操第一个正妻,她没有为曹操生育子女,但是却将早逝的刘夫人所生的子女曹昂、清河长公主(此公主后嫁与夏侯懋)抚养成人。特别是曹昂,既是曹操的长子,又是嫡出,丁夫人视为己出。可惜的是曹昂死在了曹操征伐张绣的战场上。这个噩耗给丁夫人沉痛的打击,她动不动就在曹操面前哭闹,埋怨是曹操杀死了儿子曹昂,还不加思念。这些举动令曹操很恼火,就将她休回娘家。其实曹操何尝不痛惜自己的长子,只是为了教训一下丁夫人。但当曹操亲自去接她的时候,丁夫人却仍然怀恨在心,独自一人在织布机前织布,任曹操怎么说好话,就是不搭理他。这让曹操最终放弃了复合的念想,直至丁夫人郁郁而终。此事成了曹操永远的心结,甚至在曹操临终前都对丁夫人的逝世深感惭愧,自言自语说如果他死后在阴曹地府碰见大儿子曹昂,问到他的养母丁夫人何在,“我将何辞以答!”一代枭雄在临终前显露出来的竟然是如此人性化的一面。
丁夫人被废黜了之后,卞夫人被立为正室。卞夫人并非出身名门望族。史书上说她“本倡家”,也就是唱戏的,在古代属于下九流,甚至不是“良家妇女”。曹操作为贵族子弟纳倡家女为妾,当是他不受传统礼教束缚的自由性格之体现。况且卞夫人却属贤妻良母,在曹操逆境的时候能够同甘共苦、团结人心,在局势稍安的时候也能主动担起相夫教子的责任。曹操将卞夫人扶正后,特意将他那些死了母亲的儿子都归到卞夫人名下抚养。而卞夫人也时常主动遣人给被废黜的丁夫人馈赠日常用品,展现出博大的胸襟。当然,卞夫人最大的功绩是为曹操生育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个儿子。其中曹彰为一代名将,曹植为文坛奇葩,而曹丕则继承了曹操的衣钵,受禅登基,建立了曹魏皇家天下。
然而,人们对曹操这众多在册的妻妾毫不感兴趣,人们更关心的是曹操与她那些情人们的桃色新闻。在这八卦的箩筐里,人们发现曹操似乎对红粉*没有好感,与曹操有染的总是那些丰姿绰约的已婚妇女。
张济之妻邹氏,曹操情人之一。张济原是董卓手下将领,董卓死后以宛城一带为根据地发展,后来在攻打刘表的战争中中流矢死去。邹氏也成了寡妇。曹操进取宛城,张济之侄张绣纳土归降。但曹操不战而胜后却饱暖思*,和张绣的姨妈邹氏有了一腿。张绣愤恨不已。曹操听说张绣有不良反应,连忙计划秘密干掉他。没想到张绣先发制人,降而复叛,以至于有了曹操最为惨痛的淯水之败,不但折了人马,还死了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和大将典韦,实在是大大的不划算。如果说赤壁之战是一个女人引发的一场战争的话,那么淯水之战恐怕要更为贴切才是。
在这之后,曹操又占有了一位美女少妇,而且此番还是从关羽那里以不正当的手段抢过来的。曹操和刘备围攻吕布的时候,关羽就向曹操请求击破吕布后,将吕布属下秦宜禄的妻子杜氏赐给他。曹操答应了。但关羽思美心切,几次三番在曹操面前提及,曹操就生疑了。于是曹操自己先把那杜氏接过来看了看,果然绝代佳人,遂占为己有。关羽只能认栽。杜氏嫁给曹操还带了个拖油瓶儿子,即后来的魏国名将秦朗。
这种跟着母亲改嫁的儿子叫做“假子”。除秦朗外,曹操另一个假子更是名气远播,就是著名的美男子、玄学家何晏。他的母亲尹氏是汉灵帝时大将军何进的儿媳,估计不是国色天香也是世间*,在公公死后无依无靠,给曹操充为侧室。
坊间还有传言,曹操和自己的儿媳甄夫人也有不清楚的男女关系。甄夫人本是袁绍二子袁熙的妻子。据说曹操围攻邺城时就听闻甄夫人秀色可餐,意欲揽为战利品,谁想长子曹丕抢先了一步。曹操虽然表面上将甄夫人许给曹丕为妃,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甄夫人的念想。而又有传说认为,曹植对这位天仙一般的嫂嫂也有倾慕之情,《洛神赋》就是伤情之作。战争与感情的复杂纠葛似乎更加符合现代人对历史的臆想心态。
此外,活在传说中的三国美女貂蝉在董卓死后音讯全无,也给予了广大人民无限地想象。吕布最终是败给了曹操,那么曹操对貂蝉的接收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虽然持有不同立场、怀有不同目的的流言者们创造了诸如“曹操赐貂蝉予关羽说”、“貂蝉出家为尼说”、“关公月下斩貂蝉说”等不同版本,但如若貂蝉真有其人的话,曹操十有*不会放过,就像他从关羽手上抢去秦宜禄的妻子一样,丝毫不会手软。
最后让我们回到赤壁之战,小说家将曹操对小乔的占有欲望作为诸葛亮智激周瑜的巧令,电影《赤壁》更甚一步,让林志玲扮演的小乔在战争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无论曹操是否像对待其他的美艳少妇一样对这位周夫人觊觎已久,事实是,十年前的他在战败之前还能够占有女人,如今却连战争和女人一起输掉了。
下一章:捉放曹
捉放曹
《捉放曹》是戏曲舞台上的一出经典唱段,说的是县令陈宫抓住了刺杀董卓的逃犯曹操,在得知他行大义之后主动释放了他,却又在目睹了曹操屠戮无辜后毅然离开他的纠结故事。这个戏名后面如果加个问号的话,放在演义版赤壁之战的最后一幕却也颇为贴切。站在忠义的十字路口上,关羽是捉曹还是放曹,这真是与“生存还是死亡”一样具有挑战性的选择。
华容道关羽放曹操是赤壁之战的落幕之作。同样,这也是一出虚构的情节,在史书上无迹可循。但这出戏却在《三国演义》中放射出异常的光彩。故事在环环悬念中引出,又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收尾。掩卷沉思,不禁令人嗟叹良久。
毫不夸张的说,曹操与关羽的关系是《三国演义》处理人际关系中最成功的一组。桃园三兄弟的关系虽然固然弥坚、堪称经典,但不免沦为程式化;刘备与诸葛亮鱼水之谊以天下大业为始,以诸葛亮死而后已为终,二人的关系始终是“复兴大业”的附属品。而曹操与关羽的关系,历经由敌到友、由友到敌的曲折变化过程,一面是曹操爱才心切却又不能夺关羽之志,一面是关羽故主难忘却又不能负曹操之义。两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在经历了土坡约三事、白马之战、延津之战、挂印封金、追马赠袍、过关斩将等事件之后,最终在华容道得以了断。更为难得的是,《三国演义》在塑造正面人物的正面形象的时候,免不了要将与之相衬的人物贬损一番,如周瑜之于诸葛亮、曹操之于刘备。但在曹操与关羽的关系之中,我们却欣喜地看到一种“双赢”的局面:关羽降曹不忘主、放曹不忘义,树立起了忠义千秋的楷模形象,而曹操对关羽爱才、敬才的态度也使这个反面人物显露出了真诚与人性化的一面。
下一章:
那一年,中国选择了分裂
那一年,中国选择了分裂
从正统的历史趋势论的角度来看,赤壁之战的结果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因为历史的趋势是统一,赤壁之战的结果恰恰是阻止了中国最大的军事力量正在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