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赤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追忆赤壁-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一年,中国选择了分裂

那一年,中国选择了分裂
从正统的历史趋势论的角度来看,赤壁之战的结果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因为历史的趋势是统一,赤壁之战的结果恰恰是阻止了中国最大的军事力量正在进行的统一步伐,而开启了一个长期分裂的局面。既便如此,我们依然不认为赤壁之战有那么差劲,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就是分裂孕育着新的统一。

  是的,赤壁之败沉重地阻碍了曹操的统一步伐,使他在有生之年再也无法完成他一统天下的心愿。但是即便是赤壁之战战胜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道路也并不会一帆风顺。确切地说,在建安十三年,中国实现统一的条件尚不具备,而阻碍统一的因素也不止战争一条。

  且先看北方。建安十三年,曹操不过刚刚完成了河北的平定,北方虽平,但是否能够经得住和平的考验尚需时间来检验。而就在赤壁之战后的数年之内,许都纵火案凸显了汉室旧官僚的不满、魏讽谋反案凸显了曹操政权与知识分子阶层深刻的矛盾、乌丸能臣叛乱凸显了北方少数边界*根源未消。曹操政权内部和后方均不牢靠。何况关西有马超、韩遂、陇西有羌、氐诸族、汉中有张鲁、蜀中有刘璋,一一平定也绝非易事。

  换一个角度来看,建安十三年的统一趋势未必符合人民的利益。我们总是在说统一是顺应民意之举。但在赤壁之战的前后,无论北方人还是南方人似乎都认为分裂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益。北方人长期苦于战乱和瘟疫,亟需一个和平的生存环境,北方的局部统一已经足够满足小农生活的环境需求,至于将南方也统一进来,对他们没有任何直接利益,他们并不关心。相反,大规模地征兵和征收赋税反而会使他们对统一战争产生反感。南方人既有本土人也有避难南渡的北人,他们都已习惯于南方长期以来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较为平和的政治环境,而视北方为凶恶灾难之地,不愿与北方结为一体,更对北方势力的南侵产生本能的反抗。这就是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获胜的群众基础,也是孙权数十年奉行保守主义路线的施政基础。

  历史的车轮是永远向着统一迈进的,但这并不否认在有些时候,车轮会向后倒退。而倒退可能因为车轴不够灵活,也可能因为轮下磕上了砖石。倒退或许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前进。我们在一千八百年后品咂的这并不深奥的道理,却是那些作为英雄的当事人绝想不到的。

  下一章:“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赤壁战后的孙刘关系 。 想看书来

“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
电影《赤壁》的最后一幕更像是一个黑帮片的结尾,被打败的黑帮教父残喘面对着自己垮掉的基业,因为联盟而击败他的两个小头目也伤痕累累。两相对峙之间,就不免要你来我往一些争锋相对而又富有深意的对白。其中曹操就指着刘备对周瑜说:“朋友?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由于时间所限,影片很快便煞了尾。然而孙、刘两家复杂微妙的关系却在赤壁之战后的十几年内逐步印证着曹操这句关于朋友与敌人的论断。

  因为共同的利益,原本并没有任何交情的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组建成了联盟,并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在联系到国共联盟的抗战胜利、美苏联盟的二战胜利等经典案例之后,我们会得到这样的结论:联盟的胜利从来不会带来联盟的继续巩固,相反会造成联盟双方迅速走向对抗。孙刘联盟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彻底破裂仅仅用了七年。在这七年间,刘备集团的变化最为迅猛。刘备以荆州为立身之地后,向西进军,吞并了巴蜀的刘璋政权,完成了周瑜死前要做的事情。而孙权集团没有太大的拓展,只是在合肥、濡须口一带寻求针对曹操的积极防御新的突破口,但也只是无功而返。建安二十年,孙权听说刘备已经夺取了益州,便向刘备所要荆州。但刘备却说等取了凉州再还荆州。孙权终于忍无可忍,派吕蒙进攻刘备治下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也毫不示弱,亲自从蜀中带了五万大军来和孙权争荆州,孙刘联盟由此彻底破裂。

  孙刘联盟的破裂根源还是在荆州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具体来看,则早在孙、刘尚未结盟之时就埋下了将来对抗的种子。我在之前的章节提到过诸葛亮为刘备所谋划的“三分天下”战略和鲁肃为孙权所谋划的“两分天下”的战略,这两份远景规划后来成为了刘备、孙权两大集团的行动指南。但两相比较,诸葛亮和鲁肃不约而同地将“先取荆州”作为各自战略的出发点。诸葛亮劝刘备先取荆州,是因为刘备尚没有固定的根据地,荆州既是最近的、又是最容易夺取的,取了荆州才具备了取天下的基础。鲁肃劝孙权先取荆州,是因为荆州处于江东的上游,是水路进入江东的门户,遏住荆州才能保证江东基业的巩固。两人目的不同,但殊途同归,都将眼光放在了荆州之上。

  其实,在赤壁之战刚打完时,孙刘两家在荆州归属权问题上已经有了分歧,周瑜乘胜追击,拿下了荆州钱粮重镇江陵,刘备也毫不客气,将治所迁到了荆州中部的公安,双方在领土上存在着冲突。此时刘备手上还有一张牌:刘表的大公子刘琦。刘备向朝廷表刘琦为荆州刺史,接替他死去的老爸,这样就使刘备占据荆州有理有据。在此情况下,为了维持孙刘联盟,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退了一步,暂且将荆州借给刘备栖身,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由来。刘备诚惶诚恐地来到京口拜谢孙权,还顺便和孙权的妹子结成了姻缘,孙刘联盟在此时达到了蜜月期的高潮,甚至连曹操听到这个消息都吓了一跳,失手把笔掉在地上。

  然而这样的“蜜月期”只是将争议搁置了起来。荆州问题像一个潜伏的炸弹,随时有可能爆发。于是当刘备取了益州还托赖不还荆州的情况下,孙权只能被迫诉诸武力。好在建安二十年刘备与孙权对于荆州的争夺只是一场边境冲突,没有酿成大规模的军事对抗。由于曹操突然消灭了张鲁,攻占了益州的北大门汉中,刘备不得不回防益州,草草和孙权签定了分治条约,以湘水为界,以东江夏、长沙、桂阳属孙权,以西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才算暂时化解了纠纷。这场争端虽然以握手言和告终,但实际上是刘备吃了亏。后来刘备属下长水校尉廖立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刘备取得益州之后没有抓紧时机去夺取汉中,反而去和孙权争南三郡,徒劳兵力还是把南三郡割给孙权,这都不说,还让曹操趁机取了汉中威胁益州,差点丢掉了一个州。足见战略之失策。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和曹操在汉中的战争有了结果,刘备首次独立在正面战场击败宿敌曹操,取得了汉中一带,并进位汉中王。曹操退于守势,刘备和孙权在荆州的矛盾又开始激化,终于从当年的冬天开始在荆州制造了一桩桩血案。

  下一章:一个荆州引起的一桩桩血案 。。

一个荆州引起的一桩桩血案
先取荆州后取川。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十余年的时间内不仅践行了诸葛亮隆中对的初期战略,还多取下来个汉中。之后的战略便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秦川”两路并进取中原。从刘备留守关羽镇守荆州来看,这个计划中的“上将”毫无疑问是关羽了。然而此时,刚自封汉中王的刘备却有些性急了,他急于立即实现两路并进中原的战略,便授意关羽北攻襄阳、樊城,为进取中原鸣锣开道。

  荆州北部的宛城、襄阳、樊城等地自赤壁战后一直控制在曹操手中,是曹操遏制孙刘联盟北进的重要防御线,也是保卫中原腹地的关键要塞。一旦这道防线失守,孙刘军队将驰骋于中原广阔的腹地,北军再也无险可拒,帝都许都和旧都洛阳都将不保。如果说当初曹仁退出荆州南部还可视为曹操故意使孙刘两家为争荆州内斗的话,今日曹仁固守襄樊则关系到曹操战略主动权的存亡。曹操也看到了这一点,不仅令曹仁坚守樊城,还立即派遣于禁、庞德带大军驰援。谁料到关羽神勇,外加天降大雨有如神助,于禁所督七军全部被水淹没,于禁被俘、庞德被斩。这是关羽戎马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也是最后一场胜利。史书称“羽威震华夏”。以至于曹操差点要把都城迁到邺城以避锋芒,在司马懿、蒋济的劝说下才作罢。这是荆州引发的第一场血案。

  但就是在刘备阵营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谁也没有想到,孙权开始行动了,刘备和关羽也将要为他们鲁莽的军事行为付出代价。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实施两路并进中原的战略时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和好孙权,一个是待天下有变。但这次关羽的北进并没有建立在这两个条件的基础上。曹操还活着,北方尚且稳定,天下并未“有变”;另一方面,自上次边境冲突之后,孙刘联盟已名存实亡。而关羽北进节节胜利对于孙权集团无疑是一个坏消息,这意味着他收取荆州将更加遥遥无期。聪明的曹操也看到了这一点,他要利用孙权给荆州解围。于是谁也没有想到,曾经的仇敌居然结成了秘密联盟,刀锋统统对向了尚沉溺于胜利喜悦中的关羽。就在这一年冬天,悲剧发生了,从武夫起家的都督吕蒙袭取了江陵、公安,抄了关羽的后路,而北边曹操也亲自率军南下解围。关羽两面受敌,进不能取荆州、退不能返巴蜀,终至殒命。这是荆州引发的第二场血案。

  关羽之死和荆州陷落导致了孙、刘两家彻底变成了仇敌,刘备称帝后便急不可待地举益州之兵报复孙权。为关羽报仇是其名,而夺回荆州是其实。此时的刘备已经是六旬老人,不再像他当年百战挫折时那般冷静和理性。他此刻所作的是比当年曹操更疯狂的军事行为,面对的是比当年周瑜更年轻的东吴都督陆逊,而收获的则是比当年火烧赤壁更为惨痛的火烧连营。第二年刘备就在永安宫连气带病地驾崩了。此后数十年,战争的中心转移到了秦川和陇西,经过三次血腥的洗礼,荆州才以刘蜀集团的完全退出、魏吴南北平分的结果取得了久违的和平。

  下一章:赤壁饮恨——曹操的最后十二年 。。

赤壁饮恨——曹操的最后十二年
赤壁之战后,曹操又活了十二年才死去。这十二年间曹操打过胜仗、也打过败仗。扩充了地盘,也丢过地盘。总而言之,曹操虽然还不遗余力地为自己一统天下的夙愿而努力着,但他似乎自己也明白,赤壁大败使他有生之年永远丧失了这个机会。

  渭水之战是最艰难的一战。曹操遭遇了年轻气盛的西凉锦马超。马超的武勇让曹操回想起当年不可一世的吕布,也使他在战争之初吃了不少苦头。但正如吕布一样,缺乏必要的谋略而骋匹夫之勇,想战胜曹操这样的敌人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曹操收复了关中和陇西,才算完成了北方真正的统一。

  汉中之战是最遗憾的一战。曹操赶在刘备之前夺取了汉中,扼住了益州的咽喉。这本是战略上的一次大主动,但曹操却没能把握住时机,让这种主动慢慢转变为被动。直至在丢掉了爱将夏侯渊后,又丢掉了整个汉中。

  濡须口的拉锯战是最无意义的战争。孙权以积极进攻的姿态保卫进的基地建邺,而曹操也不能放弃淮南这片南北方之间的“中间地带”。双方在这里的多次交兵使双方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对于曹操来说,更是耗费了大量无意义的精力和兵力,也许在战争结束后他得到唯一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了没有周瑜的孙权依然不可小觑的事实,从而长叹一声:“生子当如孙仲谋。”

  襄樊之战则是最有戏剧性的一战。正如前文提到的,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威压之下,曹操对与孙刘矛盾巧妙地利用居然给战场来了个180度的大翻盘。这是曹操生平最后一次出征,这个一生都为征服和霸权而活着的军人对着一封信而哈哈大笑。信的内容是孙权劝说曹操早日顺应天命、登基称帝。曹操笑曰:“是儿欲居我于炉火上邪!”末了还补充了一句:“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除了战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的家事。在这十二年不断征讨的过程中,曹操从来也没有忘记为自己的身后事打算。这样一个难得的基业交付何人?这是所有功成名就的创业者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当我们对曹丕武不如曹彰、文不如曹植而稍感遗憾的时候,我们或许忘了一个原则:“最像就是最适合”。在驾驭群臣这一方面,曹丕很好地继承了曹操恩威并施的手腕,使曹魏政权在曹操逝去后依然能够保持空前的团结和高效。只可惜的是,他活的太短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