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渊一想更是对了,薛蟠的才名他知道,坊间流传薛大爷的画别具一格,惟妙惟肖,是个懂画的人,不愁卖不出了,这可比落到那些只认识铜钱的人手中好多了。
“薛兄,我马上去拿,你稍等。对了,老丘,上茶啊!”
薛蟠摇摇头,这冯渊真的不拘小节的很。就说话间他们已经兄弟相称了,在薛蟠看来冯渊没有防人之心也是一件好事。然后薛蟠的目光就落到了冯渊的画上,这幅画作画的手法不算出众,算是山水画,构图不明确,却留白的比例不对。画面中在瀑布峭壁的正对面有一处悬崖,这上面似乎站着一个白衣人。
薛蟠向着冯渊示意了一下,才将画拿到了手中,轻轻地抚摸了一下纸张。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薛蟠凭着前世练就的那种鉴赏技能,一下子就感觉出来了这东西的不对劲,它是一副画中画。
“冯兄,我也不说说假话,这东西不算太好。但是这种临渊观瀑布的气势却也是不错的,四十两银子,不,不如凑个整数五十两,我们成交如何。”
薛蟠平淡的话语一出,冯渊更加感激了,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东西其实不算好,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家里藏了这些年,换酒喝也是不够的。薛蟠报价五十两,这更加让冯渊肯定了薛蟠是在日行一善啊!真不愧是大家口中称赞的人,比他想的还翻了一倍更多,这怎么好意思要这么多,受之有愧呀。刚想要推辞,就被薛蟠拦住了。
“冯兄,我们虽然萍水相逢,却也有缘分,你好事将近,这就是当我蹭了一份喜气吧。”
这话要细细琢磨,还真的没有道理,冯渊纳妾算喜事吗,可以让一个不算熟悉的人添喜?偏生这冯渊是个没有多考虑的。他眼中薛蟠是个见义勇为、仗义疏财的大好人,这是为了不让他为难。毕竟把香菱娶进门之后,生活开销还要啊,还要置办酒席什么的,都要钱啊。
冯渊父母早亡,身边都是酒肉朋友的多,遇到了薛蟠这般传闻中的人物,还如此的仗义,也就真的信了。他握住了薛蟠的手,“薛兄,再推辞就是我矫情了,这次真的谢谢了,以后有用的到的地方,务必说一声!”
薛蟠悄然地推开了他的手,将画卷了起来,这人太直白也不好,和复杂的人相处久了,一遇到冯渊这样的傻大白,有些不习惯。如果猜测是真的,以后不如多帮一些忙。薛蟠却是不想留下去了,还是回家看看这画中玄机的好。“冯兄你也别耽搁了,去赎人重要。”
“对的,对的!”冯渊接过了当归的五十两现银,马上想要出门了,看着薛蟠,又不知是不是要留人下来吃饭。“薛兄,你如此帮我,……”
“不要耽搁了,其他事日后再说,我住在哪里,你是知道的。有事上门捎个信就好。”薛蟠主动地先走一步,他可不想再多说什么了。
冯渊也紧随其后出了门,去找老头了。
***
回到家中,薛蟠屏退了众人,在书房中小心翼翼地开始了揭画的步骤。他忙了两个时辰之后,才让这个画中画重现天日,只看到这揭开了一层表画之后,居然还有一层,这造画人也是够小心的了。不知情的拿到了这画卷,就算揭开了第一层,也不会再开第二层了,而在这之下是一块绢帛,上面赫然是一幅地图。
从这山川走向中,可以发现所显示的位置,应该是在东北一带的位置。具体地还要在比对大庆地图才知。落款的地方果不其然有一个洛字。这应该就是马将军保管的宝藏地形图了。
这与信上的第二首诗有关。‘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薛蟠先是肯定了那首诗中的景象意境,与冯家农庄地十分接近。农庄在水坝边上,溪水环绕,耕地前有有空地,可放纸鸢。
而后薛蟠还好好地扒拉了一遍郇昰给的前朝的大臣名单。在前朝末年的时候,有位马将军,有传言说他战死在江南一带。马遇水则为冯,前朝王室姓洛,与洛水之滨有关,改马为冯,这也许是一个纪念。
在当归的调查中,冯家人不知从何而来,也是有着才学,偏偏之后随波逐流做了一个识字粗平的人,也和了诗句‘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那是因为马家人不再羡慕公卿了,因为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最后结合着冯家人的一组名字,正是应对了‘误落深渊’的意象。像是说着前朝的衰败,还有马家的衰亡。在冯渊的父亲早亡后,秘密变得无人知道,到了冯渊这一辈,全然不知的过日子。却还留在一幅不知所云的画,正好被薛蟠得了。
要说薛蟠最初是怎么联想到的,他不得不说世间的事情还真的半靠天意。昨日看到了冯渊有些狼狈的样子,薛蟠直觉地感到那与‘竹马踉蹡冲淖去’过于接近。衣衫带泥的冯渊,何不像是骑着竹马冲入泥潭的溅的满身是泥的样子。竹马非马,遇水称冯,冲淖更浊,似入深渊。
这一边确定了,还有一头呢?才念着呢,消息却是马上就来了。
话说冯渊给了银子赎下了香菱,对她千好百好之后,香菱总算是不那么沉默了,她也承认了自己是被拐卖的,大约是小时候三四岁的样子,不过实在不记得家在哪里了。
那头荆芥与黄芪查清楚了这货人贩子的窝点,原来他们其中几条大线都被郇旪误打误撞地给清理掉了。这些人贩子落网之后,被关了起来,对于香菱的来历也就老实招供了,是从苏州拐来的。
“大爷,这姑娘眉间的朱砂痣很特别,小的按照她走失的年纪去苏州细查,就发现了她应该是乡宦甄费的女儿。甄费做过小官,不过不久之后就辞了官职,定居在了苏州,有个女儿,本名英莲,也是眉间有胭脂痣。大概九年前,他的女儿在庙会中丢了,后来他家起了大火,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了。别人说甄先生可能像他的字‘士隐’那样,真的隐居深山了。”荆芥回来之后,将这个事情禀告给了薛蟠,“原来甄费就住在阊门一带,十里街仁清巷那里的葫芦庙边上。”
薛蟠骤然停下了手中的笔,他看向了另一首诗:‘满帽秋风入剡,半帆寒日游吴。问子行装何在?带间笑指葫芦。’甄士隐、真事隐,还在葫芦巷边上,难道真的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甄费字士隐,它取自《礼疏》‘遭真事隐去也。’说的是适逢乱世,道德违费,不如隐而不仕,这与前朝的遗臣何其相似。还有住的地方也与诗对上了,‘剡吴’就是苏浙一带,吴地更是明指了苏州,那么‘葫芦’会就是那个葫芦庙吗?
薛蟠突然觉得不可思议,要这是真的,那么冯渊与甄英莲的缘分可以说是上天注定的。他们的祖辈都是前朝遗臣,保管着重要的遗物,却因为各种原因再也没有见面。偏偏子孙又因为天意而遇到了,一个虽风流却为另一个痴心悔改,一个虽过往凄惨却也能有个好姻缘了。要真是如此,自己还是要从一份大礼,也算是成全了这段天意。
与薛父说了自己的猜测,这次薛蟠一个人也没带,改装独自去了苏州,就是不愿意被其他人发现。到了仁清巷,薛蟠看了被烧毁的甄家府邸,他摇摇头,这里面荒废了十年,也是没有东西了,听闻以前甄士隐一家人也是乐善好施,过的是赏竹弄花的日子,世事当真无常。
不过薛蟠没有放弃,他又夜探了葫芦庙,居然真的让他在屋檐的夹层中找到了一件绣着地图的袈裟,这次是宝藏墓地的详细地图了。这个灵感还要感谢还在脑中还残留的武侠故事。在庙中藏有袈裟之类的故事,真的有人用在了现实中。
薛蟠假设,甄士隐失去了女儿悲痛欲绝,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到底是谁,于是把东西藏到了寺庙中,这也与诗文相合了。还有就是等于他把袈裟的归属权给了佛祖,看看后来的人是不是与佛有缘的人。
夏桂后来知道了薛蟠的这个经历,更加感概,她看的石头记比薛蟠要全,自然是知道了原本应该是冯渊赎回香菱时,被薛呆子打死了,香菱成为了呆霸王的小妾。要是按照这个故事发展,薛、冯、甄其实本就有因为祖上所牵连,可惜却活生生地断了缘分。
薛蟠也只能说一句,这恐怕就是天意难料吧。自己做的事情,也算是积了善缘。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雷霆夜深扔了一颗地雷~o(n_n)o
第八十章
宝藏的下落已经弄明白了;薛蟠为此在冯渊迎娶甄英莲的时候;随了一份大礼。就说冯渊是个傻大白;他也没有觉得这么重的礼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场婚礼中有什么变化;就是冯渊把纳妾变成了娶妻,因为薛蟠给的证据表明甄英莲的真实身份应该是个书香门第的大小姐,与冯渊这个父母双亡只有薄产的乡绅子弟也算是般配了,加之冯渊对于甄英莲的宠爱,更是乐于见到这个结果。可惜甄士隐不知去了哪里云游,而甄英莲的母亲在几年前已经过世。冯渊当然是想要找到岳父的,这也合了薛蟠的心意;甄士隐说不定是唯一知道当初的内情的人了。
关于这批宝藏;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是银子还是武器,洛氏王朝还有没有其他的人留下来;这都些问题薛蟠都想要搞清楚,为此他也应下了寻找甄士隐的事情。冯渊心里感激啊,连甄英莲也觉得薛蟠是个大好人;这夫妻两人天真的样子,薛蟠都不忍直视了。他对于自己瞒住了他们是前朝重臣遗孤的事情,彻底没有了愧疚,要是他们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指不定明天就横尸街头了。
日子在忙碌中过的很快,关于太上皇究竟会怎么利用这个宝藏得问题,考验或者离间郇昰与薛蟠两人,在过了年,入了春天的乡试之时,还是没有等到一个明确的信号。当然,太上皇做事不会这么草率,他讲究一击必中。反正薛蟠已经把知道的都告诉了郇昰,不管将来太上皇怎么折腾,已经知道了事情始末的两人,串通一气下也闹不出什么风浪来。
要薛蟠说,薛家搬到京城才是今年的大事。才过了年薛家上下就都准备了起来,他们估计今年之后,就在京城生活了,金陵的事情多半都托付给了薛蝌家。薛家人的行事不算高调,但是他们毕竟是金陵人都关心的大户人家。这次科考又是新皇登基的第一科,去年的江南考场危机才刚刚过去,大家都期待着聚焦在了这次的科考上。
明明就是薛家人准备搬家的小事,树大招风,根据他们的这一举动,那些聪明人已经看看出来了,不就是为了薛蟠在殿试夺魁之后,全家搬到京城做准备吗?
哟!这成绩还没有出来呢,凭什么十拿九稳了,就是专出探花的林家也不敢保证林瑜会得到探花的名次啊!一个皇商家的孩子就敢这般招摇,真是一点也不谦虚。不就是那年考了一个小三元吗,科举的路上可是有很多人莫名其妙的落榜的,现在得意着,到时候不要哭鼻子。就是商人家,骨子里面学不来那些风骨。
也不知道这股风是从何而起,当它吹起来的时候,整个江南已经在林瑜与薛蟠的身上下注了,到底谁更加技胜一筹,可以在殿试上一举夺魁。因为两个人的年龄相近都很年轻,林瑜只比薛蟠大了三岁。一个是书香世家的出生,林家在江南文人圈子里头的口碑很好,林瑜作为他的接班人,得到了那些清流世家的支持。一个是大庆首屈一指的皇商家出来的,偏偏师从怪人宋诠,行事不拘一格,得到了新兴势力的支持。
这场林薛之争的押注,已经演变成为了两股势力的比拼,明显在江南一地,薛蟠稍逊一筹,因为这里是自古出才子文人的地方,他们的眼中总是看着一个人的出生,哪怕遮掩的再好,也不能改那种三代才能有资格迈入清流的想法。
当地下赌局开的越来越大的时候,被密切关注的两人都已经通过了会试,很明显在两淮江南之地,林瑜的成绩一定比薛蟠要好,得了会试的第一名,一举拿下了会元的称号。相对比而言,薛蟠才是得了一个四十五名。这是什么概念呢?
大庆的科举制度从前朝,到了会试这一关,每一届会规定全国的的总共录取数额,在三百到四百之间浮动,薛蟠这一年是三百人,南北六/四二分,在根据省份的不同,再详细规划份额。如此一来,南边这些省份加在一起一共有一百八十人的名额,江南之地因为是科举大地,分到了五十个名额。薛蟠的四十五名在这里真的算是倒数了。
这让那些押了薛蟠的人损失了一大笔银子,偏生他们还没有闹起来指责薛蟠的时候,那些押了林瑜的人马上叫嚣了起来,文人们的叫嚣很有独特之处,才不会弱智到泼妇骂街的地步,而是很风雅地做起了诗歌,将林瑜大大褒奖了一番。与此同时,大大地贬低了薛蟠。
其中的中心思想就是看人家林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去年得了会试的第二名,因为舞弊案成绩取消了,这次还是能够不负众望的得到第一名,这才是真才实学。
所以说学识这个东西还是要靠积累的,不是你一个暴发户想要有就能有的,没有个几代传承还想要连夺三元,做春秋大梦吧!还是回家好好得在练几年吧,不然到了京城把他们的脸都丢光了。
其实许多人夸奖林瑜本身都没有什么反感,他是林家长子,以后会继承林海的衣钵,林海坐在重要的巡盐御史一职之上,大家巴结他也没有什么不对的。
但是,干嘛要把后面的那句话说出来呢!什么就做学识要几代积累,那么众多的寒门子弟怎么办,是不是意味着他们永远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按照这些清流世家的算法,他们身出寒门祖上可能就是个种地的,哪怕考上了也是要差人一等,就算比世家子弟们考得好,在底蕴上也永远比不过了。
这一点把全大庆上下的寒门弟子惹毛了,你们世家算什么东西,宋朝崖山的时候死了那么一大批人,都说魏晋之后无世家,崖山之后无中华。当初铁木真与忽必烈的大军没有一统中原,那是因为他们东线东瀛作战,西线远征波斯帝国的关系,宋朝的那些个名臣之后可是都殉国了,这片土地在前朝洛氏王朝没有一统的时候,混战了百年。那么你们这些人往上数六代是个什么玩意还不知道呢!
“宋朝末年的时候,宋朝的残兵与蒙古大军在在崖门海域打了惊天动地!二十多天的大海战,双方那个兵力投入五十多万人,用了战船两千多艘,那个昏天黑天、飞沙走石啊。据说崖山之海的海水被鲜血染红,光是站在那里就看到一片血水翻涌。
宋祥兴二年二月初六早上的时候,崖门海域突然下起了大雨,这是不祥之兆啊!果不其然,蒙古鞑子发起了全面攻击之后,风雨交加之下,所有的宋军都血战到了黄昏时分,可惜回天无力,还是战败全军覆没了
。当时的左丞相陆秀夫带着少帝赵昺突围无望,跳海殉国了。少帝一死,大宋后宫及群臣也都全部投海殉国,史书上说当时真的是凄惨无比,在那个海域中阴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