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弊,朕循天道公心,自会还他们一个公道”
“此外,限令一个时辰之内这些个混账行子必须退出皇城各回宿处。一个时辰后仍留在皇城者,着有司楫拿,本人长流三千里,子孙三代不得再与科考”
“臣……,领旨”狄仁杰轻叹一口气后,退身向外走去。
“且慢,一并让季牟回家等待朕的诏书”
“领旨”狄仁杰心中明悟,退身而去。
狄仁杰刚走,武则天那蕴风雷于九天之外的声音又已响起,“来俊臣”
听到这个名字唐松的注意力猛然又提了几分,此人可是武周朝的名人历史上有数的酷吏呀!;
“臣在。”应声而出的来俊臣却非唐松想象中凶神恶煞的模样,高而瘦的身形,白净脸皮,看着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楼外那两人并贡院二十八员流内品秩官就交给你了,宋之问……。且先留几日吧口其他的当于八日之内审断完毕”
“臣遵旨。”来俊臣领旨时柔柔的笑了笑,温润如处子。小堂中的那些个官员们看到他这个笑容,大多数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感觉全身猛然一紧,继而心中涌现出无尽的寒意。
来俊臣是专司重案的,这可是个以杀人为乐的戾物,一旦案子到了他手上,若非特意交代,涉案人近乎十成十是必死的。
陛下如此安排,就等于是要处死除了宋之问之外的二十九人,且是限定在八日之内必须杀尽匕尽管之前的岳子奇与宋之问已经供认弊事,确是有负天子之信重;尽管这几年中已经多次见到陛下对李唐宗室毫不留情的杀戮,但此时听到这个,仍是一时难以接受。
岳子奇固然有罪,但罪不至死!至于其他那二十八个在贡院任职的官员更是如此。再说,虽然这二十九人的官职不算太高,但毕竟都是流内的品秩官哪!
一次尽杀二十九名朝廷官员,且还是以不公开审断的方式刑杀,这……。
震惊之余,众官员们也是不解,为何三十人中唯独留下了一个本该是罪责最重的宋之问?
开始时武则天不发一言,但一旦开口,短短三两句之间便已将贡生暴动的事情先料理下来,继而一言杀尽二十九人。
“你下去吧。”来俊臣退下后,武则天一并将其他的官员都遣退了,唯独只留下了武承嗣。
狄仁杰一走,也没人再敢在这个时候对武则天适才的命令有所阻拦。
那些噤若寒蝉的官员们退散后,小堂里顿时安静下来。
“承嗣,你把曹子建的《七步诗》诵给朕听听。”略有些空旷的小堂内,武则天听不出喜怒的声音幽幽回响。
此前一直端稳而坐的武承嗣再也无法安坐了,闻言当即起身拜伏在了帘幕前。
“诵。”武则天的声音里已显露出微微的怒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武承嗣不敢再有半点迟疑,沉声将曹植的这首《七步诗》诵了一遍。
“诵!”
又是一遍
“潜,
第三遍,这时唐松分明从武承嗣的声音里听到了那细微的颤音。
武则天终于没再让武承嗣诵第四遍,“朕看你近来心神错乱,肝火太旺。实不能再理政事了,出宫之后便往白马寺好生住着静静心去。什么时候回来,等朕的诏书”
“遵旨”武承嗣不敢有半点辩驳,领命之后亦退身去了。
一时间,帘幕外的空阔小堂内便只剩了唐松一人。
武则天一旦开口开始理事,中间几乎就再无停顿,“进士科的考卷还不曾送来?”
“适才已经送到。”上官婉儿答道。
“你将这唐松与那些取中的考卷都取出看看,若其考卷所答皆不如这二十七名取中者口便即刻命人将这唐松的考卷张布于贡院之外,一并将唐松其人当众杖毙于其考卷之下”
“臣女领旨”。)【展翅更新组 提供,展翅更新组招新人;q群:97349073;诚信立组,选拔新人,技术无论,人品优先! 】回来的晚了点儿,更新晚了半个小时,万分抱歉!因急着抢时间更新,没做校对,若稍有讹误,恳请大家谅解!
上架感言!
历时三十余天,这本《隐相》上架了。虽然不是第一次新书上架,但这本却别有不同,所以还是说点什么吧!
要说就先说说这本究竟有什么不同,要说这个,就得说到一个心结。
真是不想再写唐穿了,现在每每听到人说我是“唐朝专业户”真是汗颜哪!为什么这么脸厚,唐穿了一本又一本,原因就在于我确实有点儿轻微的强迫症。虽然已经写过好几本唐穿,但自己总是不满意,总觉得心中还有遗憾。
正是这种病态的心理,使我在看了一年多关于宋朝的书,明明已经规划写宋穿的最后关头硬生生的使自己再次误入歧途。
说这么多废话,其实就是想表达一个观点:很想好好写一本不给自己留太多遗憾的唐穿,以此结束唐朝专业户的生涯。而今,我把这个寄望寄托在了这本《隐相》上,希望它能让我有一个基本满意的结束,让书友们有一个较为满意的阅读体验。
再要说的就是感谢了。感谢像“阳明弟子”这样默默支持我很多年的老书友;感谢“无极限1”等给予我极大鼓励的新朋友,混迹也有几年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能拥有这样的书友就是一个写手最大幸福,拥有这样的书友才是一本网文最大的财富,这是根哪!
三者要说的就是这本书的写作态度了,还是作品相关里的那句老话:希望借这本书一章一章的挽回人品。这本或许会是我最长的一部唐穿,因着前面的写作态度,也要在这里请书友们别急躁,咱们慢慢来,稳稳当当的写,力争能写出一部属于水叶子的唐穿精品。
最后还是要感谢,感谢自《隐相》发书以来给予打赏、推荐、收藏、点击的朋友,衷心谢谢你们使《隐相》能走到今天上架的这一步。
最后的最后,就是拜请有能力的书友给予订阅支持。订阅不是一切,但订阅的确是推动一本书以及作者前进的最大动力。历史书本就难写,类似《隐相》这样的就更难,很熬人哪!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大家的支持了!
当然,订阅的附属物月票也请大家能投给本书,一个好汉三个帮,好汉尚且如此,我这不是好汉的就需要更多人来帮了。众人抬柴火焰高,拜请诸位书友帮衬着能让唐松,让《隐相》走的更顺畅些,更高些,更远些!
不胜感激!
第七十七章 石破天惊的安排
听到武则天声音不大却含蕴着滔天杀意的旨意,唐松站的更端正了些,虽然对那首《湘灵鼓瑟》有着十足的信心,但要说此刻他毫不紧张那却是不可能的。
生死之间悬于一线,即便是穿越者,又有谁真能毫不挂心?
或许是承继了祖父上官仪的优良基因,上官婉儿是那种在诗赋文学上极有天赋的人,十四岁时由宫中贱奴一飞冲天被武则天赏识看重,其在文学上表现出的才能可谓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么多年专司制敕拟诏之事,亦是对她这一才能的充分肯定。
既有天赋,眼界亦高。近年来武则天每在宫中举办诗会时,负责最终裁定各家诗作之优劣高低之人便是上官婉儿,因其裁定的结果公允,能为各家所心服。是以上官婉儿渐渐就有了“诗秤”的别号。
此事不管是史书还是唐人笔记中都多有记载,唐松自然知道。以上官婉儿“诗秤”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那首《湘灵鼓瑟》的妙处。更不可能宋之间,岳子奇两人取中的那二十七人都能写出比这首《湘灵鼓瑟》更好的科举诗。
进士科考试有诗亦有赋,但赋一般较长,且自西汉武帝骚体大赋鼎盛一时之后,以华丽辞彩炫人眼目,但内容却多有欠缺的骚体大赋便有着越来越严重的模式化。简而言之就是骚体大赋“文”胜“质”远矣,且套路化严重,是以自西汉之后就渐渐没了鼎盛时的荣耀。
进士科科试中,众考生几乎是按照同一个套路来,是以赋作呈现出极严重的千人一面的特点。这情形与后世的八股文颇为相似,真正好文学者若非是为考试需要不得不为的话,其实是不太愿意看这些千人一面的东西的。
应试赋文有此特点,又长,加之看圣神皇帝的意思是要立等结果的,实不能蔼费太多的井间。是以本就不太好赋文的上官婉儿便没有看那些赋,径直将唐松并二十七名取中者的诗作挑了出来。
知道这次看诗的重点是在唐松,所以上官婉儿先将那被取中的二十匕亍首诗俱都看了一遍,心中有了准谱儿之后,这才最后拿起了唐松的诗卷。
展开来先看字,倒也平平。但一看诗,上官婉儿的眉头顿时一展。此次进士科所出《湘灵鼓瑟》的诗题,题旨是取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唐松诗卷上写的是: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诗的开头两句点题,赞湘灵善鼓瑟,优美动听的乐声常常在耳边萦绕。以科举诗而论,这开篇点明题旨的两句诗可谓是极精到了。
随后便是想象驰骋,湘灵美妙的瑟音吸引了水神冯夷,冯夷好此绝妙瑟音,忍不住于水上合节欢舞。但冯夷其实并不曾真正听懂瑟音中隐藏的哀怨凄苦,亦使他的欢舞显得徒然。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灵的心意的,譬如西汉之贾谊,譬如历代被贬谪南行而经过湘水的天涯失意人。
中间这四韵,一共是八句,极力描绘湘灵瑟曲的神奇力量。这就使诗句避免了科举诗中盘常见的呆板叙述,显得瑰丽多姿,生动形象。
然此诗最佳妙处还在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前诗紧扣题旨,反复渲染,已经将湘灵鼓瑟之妙绘写的淋涛尽致。倾听妙曲,想见伊人,但诗中竟不曾直面写到湘灵。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其间真有无限扑朔迷离的怅惘,用词堪称极妙。
而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之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这最后五字实是神来之笔,将此前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绚丽多彩的世界,瞬间归于烟消云散,让观者由瑰丽的想象世界回到现实。地点依然是湘江,依然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恬静的山水美景中,给人留下无限悠远的思恋。;
上官婉儿看诗极快,也很静默,但看完最后这首《湘灵鼓瑟》,却忍不住的发出了一声幽远的轻叹,若非囿身于这宫城之中,她还真想去楚地走走,去湘水走走,去听一听那湘灵的绝妙瑟音。
有诗文天赋者每遇佳作便好沉迷其中,这是伴随天赋而来的天性,恰如人之痈疾是很难改掉的。
这便如北宋末年有名的奸相蔡京,不管他平日有多少个朝政倾轧的心思,但一遇到上好的书帖,却也忍不住沉迷其中,这一刻的他昏是纯粹的多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无它,只在于蔡京亦好书法而已。
相随十五年,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知之甚深,听她这一叹,便知其看诗已阜,遂问道:“如何?”
在武则天身边跟随多年,上官婉儿逐葬揣摩出许多与这位圣神皇帝的相处之道。正是她的这些静心揣摩与总结才是其十五年荣宠不衰的根源,而在她揣摩出的这些个相处之道中,排列第一的便是诚实。
圣神皇帝绝不是仁慈之君,但其绝对是英明之主。跟着这样杀伐果决而又善察人心的主子,上官婉儿若还敢玩心眼儿耍欺瞒,早已死无葬身之地,哪里还有十五年的荣宠不衰。
十五年来,上官婉儿见过太多试图欺瞒最终却弄巧成拙被杖成一团血肉的人,从神龙天后到圣神皇帝,这位女帝都是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
在武则天还不曾完全老去之前,有一说一绝对是与她相处的最英明之道,上官婉儿恰是最深谙此道之人。
“臣女皆已看完,单凭此诗,这襄州唐松实应取中,便是状头,也尽坐得。”说话间,上官婉儿一并将唐松的诗卷呈了上去。
帘幕外,唐松听到上官婉儿此言,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武则天亦有诗才,在唐松穿越前的后世,她的一首诗仍然广为流传,被人称道不已。
看朱数碧思纷纷,支离憔悴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能写出这样流传千载依然为后人称道的佳作,武则天自然不缺乏鉴诗的眼力。
片刻之后,自进小堂以来便无人理会的唐松听到帘幕中传出了一句考语,“这昏的确是一首好诗。科考场上匆匆之间能写出这样的诗来,确属不易”
耳听此言,唐松心底对武则天的认识又加深了几分。看来史书中关于其“有胸襟”的评价的确不是虚言。
自己今天带领贡生们闹出如此风浪,不啻于狠狠的扫了武则天的脸面,但她面对这首《湘灵鼓瑟》时依然能做此持平之论,这份大气,这份胸襟确实值得称道。
想到这里,唐松微微的摇了摇头。自己这感慨实在有些多余啊!
说起来,武则天对于上官婉儿而言可是不折不扣的杀父仇人。亲自授命杀掉上官仪及上官芝后,却将上官婉儿留在身边,不仅是留在身边,而且是贴身到连饮食衣饰都交由其安排的地步,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便不说女皇帝,纵观古往今来所有的皇帝乃至上亍位者,有几人能像武则天这么做?又有几人敢像武则天这么做?没有大胸襟,大气度,又如何做得出这样的事来!
更不说其死后留下的那座无字碑了!
唐之后骂武则天的很多,有骂她残亍暴不仁的,有骂她淫亍荡不堪的,但无论怎么骂,却没有一个人是骂她小肚鸡肠不大气的!
作为一个女人而有如此大气,单凭此一点,武则天不仅足以傲视她这个时代的大多数须眉男子,亦足以傲视古往今来的绝大多数帝王。
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既有其实,又有其名的女皇帝,武则天绝非侥幸!
耳听武则天已经看完考亍卷,并给出了这么个考语。
唐松心想着下面自然该是问询于他的时候了,孰料他依旧是没人理会。武则天说完考语后便转过话头儿向上官婉儿吩咐道:“传苏味道。准其于宫城骑马,速来”;
帘幕后有跪伏于地静等使唤的太监宫女,上官婉儿遂指了一个素来沉稳的太监去办此事。
武则天还是刚才那风格,要么不动,一旦开始理事后便是雷厉风行,中间几无停顿。
“拟敕!给事中李峤为人首鼠,无人臣之德,着即出为琼州司户参军”
准备君前问答落空的唐松听到这敕令,不免要替李峤悲哀一下,唐代的琼州便是后世的海南,可是这时代人眼中的天涯眼角及不毛之地。此时唐朝海南岛的条件之艰苦,远非后人所能想象。这一情况即便走到北宋也未有根本性改观,只看苏轼的贬谪诗便知道了。
贬往海南,还只是官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司户参军,这可是比贬到岭南更远更狠!对于李峤来说,实是不折不扣的“远窜“,最终还能不能回到中原,回到洛阳,那就纯属天意,要看他的命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