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相-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谓灵光一闪大概就是如此,此前曾苦苦自问也无法得到答案的问题却在这个刹那有了明悟。

    也就是在这个瞬间,心田脑海中的那些纷乱思绪如月出云破,转眼退散。

    唐松的念头就此通达起来。突破执迷的快感是如此的强烈,竟让唐松忍不住的向前方上官婉儿的背影嘶喝了一句,“我告诉你,值!”。)【展翅更新组 提供,展翅更新组招新人;q群:97349073;诚信立组,选拔新人,技术无论,人品优先! 】这是加更,晚上还有一章,只是更新时间只怕会晚些。大约要到十一点之后了,不建议大家等,明天早晨再看也可以嘛!)上架三天,平均每天六千的更新量,没想到书友们还是不满意,非得把水叶子榨干榨枯萎才成啊!命苦的,既然如此,我就再拼一把,能加更就尽量加更。旭,我尽力,也请大家的月票尽尽力,好伐?本书订阅还是不错的,但月票却一点不给力,让人情何以堪哪!我继续码字去了,月票都投出来吧!啊啊啊,要啊!旭)感谢已投月票的书友,感谢打赏和推荐的书友,感谢你们对本书的支持!

第七十九章 一诏出,天下惊

    “我告诉你,值!”

    唐松的嗓子本已嘶哑,此时又是脱口而出,这就使得他的声音显得份外粗糙。但正因为如此,也使得他的话听着份外可信。

    五花连钱马刚刚加快的速度慢了下来,上官婉儿却不曾下马,片刻后马上传回了一句话。

    很莫名其妙的一句话,“上次的那两盏菜肴好吃吗?”

    身体虽累,心中却是晴空万里的唐松闻言大笑出声,“当日跑的太狼狈,过厅羊扔了,抱芋羹凉了,太腥,不好吃!”

    上官婉儿不曾回身,是以也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等了片刻后,才听她再次开口道:“这次科考重开,悔…好自为之”

    这句说完,五花马再次喷了个响鼻后泼刺刺的小跑起来,上官婉儿的身影也渐行渐远,最终绕过那一片假山后不见了。

    不到半盏茶的功夫,又有一个小黄门急匆匆的过来为唐松引路,只不过这个小黄门对唐松的态度可比之前被上官婉儿打发走的那个好太多了,好到简直有些谄媚的态度。

    唐松固然是不习惯被一个太监表现出如此亲近,那小黄门心里也在纳闷,这个少年究竟是那家的公子,居然能让上官待诏亲自安排人来为他引路?朝中除了那几个有数的人之外,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遭啊。

    小黄门心里藏着个闷葫芦将唐松恭恭敬敬的送到了宫城城门处,唐松正要往前面的城门洞走去时,又见一个御者打扮的人迎了上来,态度依旧恭敬,只说是得了吩咐送他回家的。

    那人说清楚了事情原委,一并道:“上官待诏谴人来命车时一并有话交代”

    “说吧”

    “唐公子还是径直回府的好,这些日子若需往来贡院也宜乘车,便是要与士子文会,也宜静候些日子”

    闻言,唐松点点头。上官婉儿的意思是让他在朝廷重开科举的诏令下达之前不得多嘴先走漏了消息。

    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唐松虽然既不是君,也不是臣,但总还懂得多嘴惹祸的道理。上官婉儿这交代明显是有利于他的。

    点头应下上了那轩车的同时,唐松也在心中疑惑不已。

    除了之前的那一撞和丙才三两句简短的对话之外,他跟上官婉儿实在没什么交集,更别说交情了,她怎会做出安排马牟这等明显流露出善意的事情来?

    轩车辚辚,一路出了皇城。

    也不知是武则天的那软硬两手起了效果,还是狄仁杰威望太高,或者是二者一起发力的结果总之皇城里一度人山人海的青衿洪流已经消散。

    至少从眼前看来今天沸腾了整个神都的贡生暴动业已平息。

    马车一路驶出皇城驶出宣仁门。坐在车上的唐松将车窗帘幕挑开一道缝隙,就见城门外的街道上仍旧聚集着一些士子,其中站在最前面不断向皇城内张望的那几个年轻贡生,依稀就是之前曾与他一起抬孔子圣像的。而在这些士子左右,遍布着身穿皂服红裹肚的公差。

    这些人现在仍不走,还不断向皇城里张望,十有**是在等他的。

    看到这一幕,唐松真是既感动又无奈感动自不必说,无奈处却在于此刻下去该与他们说什么才好?

    欺骗也好,隐瞒也罢唐松实不愿对这些士子们如此。最终只能长叹一声。

    山水有相逢,也罢,且待这次科考过后,再找机会把酒欢叙吧!

    心中打定这样的互意后,唐松就不曾下车,甚至刻意将身子往车角的暗影处又避了避,只是眼神却始终看在外面,绞尽脑汁尽可能将这些人的相貌多记住一些。

    有了前面那些事情,此刻仍然能留在这里等他出来的都是可交之人哪!

    轩车一路到了归义坊,唐松下车后便径直到了后花园的精舍。

    听到他的脚步声,水晶应声出来,手中还捧着一本琴谱。;

    看到水晶,看到她那双点尘不染的桃花眼,唐松的心情愈发的平静下来

    伸出手去在流云裙少女的头发上揉了揉后,唐松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去,“来,水晶,谈首曲子听听”

    片刻后,精舍中便有如水的琴音缓缓流出,就在这如水晶孔雀眼一般点尘不染的琴音中,唐松缓缓的睡去。

    第二天一步不曾出门,赏了百来文酒钱让水晶的一个奴仆去请了一个大夫回来,在两边胳膊上用白布厚厚的裹了一层粘糊糊的膏药。

    大夫忙碌着,唐松却在想一件事情。

    既是要去帮办考务,那他自己肯定就不能参加这重开的科考了,没有既主持考试又入场参考的道理,只是如此以来,他这情况算什么呢?

    下一步的路又该怎么走?

    想来想去想不出头绪,最终唐松索性不想了,先干好眼前这事再说吧!至于以后,船到桥头自然直。

    仅仅休息了一天,第三天早晨,唐松便穿着宽大到能包住两条敷药伤臂的衣裳到了贡院。不消说他这一路是雇牟而来的。

    通名之后,贡院门房的小吏很客气的引导着他向里面走去。

    贡院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唐松在那尊石狮子镇兽前停留了好一会儿,又特意往至圣先师殿看了看之后,这才向后面的公事房走去。

    木雕孔子像已恢复原位。在他看石狮子和至圣先师殿的过程中,小吏没有催促,也没有说别的话。

    就在宋之问与岳子奇当日呆过的那间公事房里,唐松见到了苏轼的远祖、名满天下的“文章四友”之苏味道。

    仅仅一天不见,之前在宫城小堂初见时还是“美风仪”的苏味道便憔悴了不少。眼角发赤,嘴唇干枯,明显是心火太旺的症状。

    看到苏味道这样子,唐松浅浅的笑了笑。

    武则天与上官婉儿知道的他也知道。

    上官婉儿知道的是“苏模棱。”武则天知道的是“模棱手。”唐松知道的则是后世常用成语“模棱两可”的典故就是出于这位会写诗,更会写章奏,最懂做官之道的苏大诗人。

    这位初唐末期叱咤文坛的大诗人,一辈子也没做出过什么能值得史书记载的政绩但他却硬生生的凭借遇事则模棱两可的独门官场秘籍,一路顺风顺水的从一介小吏做到了宰相之职,且在相位上一坐七年安稳如山。

    看看他这经历,不得不佩服这也是个悟透了官场之道的真人才呀!

    一个将模棱两可视为最高准则的人却摊上一件实在不能模棱两可的事情苏味道要不着急上火到憔悴瘦损反倒显得不正常了。

    见唐松进来,苏味道没什么好脸色,也没让座。顾自先长叹了一口气后才道:“某这两日心悸神滞,实是烦恼的紧!你这后学既然领着贡生们闹科举舞弊,那总该有些防止弊情的法子,这两日你就不要回去了,就在贡院住下,尽快思谋思谋介时某再章奏给陛下圣断”

    只这开口的一番话便将他的章程暴露无遗说来说去他就是想做个跑腿的主意都由唐松拿,然后他再将唐松的主意写成花团锦簇的章奏呈上去,至于唐松的这些主意能不能用,那自然是由陛下圣裁。

    主意不是他出的,决定不是他做的,自然他也就没责任了!

    果然不愧是闻名天下的大诗人,憋了一天憋的着急上火弄出来的这个主意果然好用。

    模棱两可信手就化成了滑不留手,同样的不做决定不担责任这样的人若还不能在官场中一帆风顺,那还真是没天理了。

    闻言,刚自寻了一个座位坐下的唐松又是一笑他却不知道苏大诗人心中实也是担着心思的,就怕着圣神皇帝不容他施展这招滑不留手。

    哎!好歹先试试再说吧!

    担着这样的心思,烦恼不已的苏味道又叹了一口气后板着脸道:“尔意如何?”;

    “好!”

    就此,唐松便住在了贡院,每日饮食自有小吏送来,他只是静心的想着这次重开的科考应当采用的章程。

    后世亲身经历的考试多了,又有两宋明清的一些个考试章程做参考,这番静下心来思虑了两天后,唐松便先期报去了几条在心中反复推敲过的章程。

    宋之问刚听了一条,眼睛便陡然一亮,随着唐松将这几条一一分说完毕。他那萎靡了两天的精神顿时振作了不少。

    “甚好甚好,尔再详思之。但有所得,即刻报我。”见唐松说完,苏味道居然起身将唐松送出了房门。尔后回转过来拈起羊毫,文不加点的将唐松所说写成了一篇文采风流的章奏。

    写完细细的检校了一遍后,凤阁舍人苏味道便毫不耽搁的乘上马车直奔皇城,而后入宫城顺利面圣。

    模棱两可、滑不留手的另一大好处就是绝不贪功,但凡遇事有一点贪功之心,自然也就做不到模棱两可了。苏味道面呈奏章的时候就清清楚楚的言明了这都是唐松的主意。

    说完,苏味道一边静候着圣神皇帝览阅奏章,一边担心着若是陛下问我有什么章程该如何应对?

    但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圣神皇帝看完章奏后虽然只说了一个“可“字,却也不曾问到他的章程,似乎是默许了他在此事上的滑不留手。

    走出宫城时,苏味道这两天的心火为之一清,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叹气也终于结束。

    自此,苏味道更是理直气壮的不再过问章程之事,安心的当起了二传手。在贡院中他每日忙碌的内容不过是把由唐松提出,经圣神皇帝御准过的章程具体执行下去而已。

    转眼间,距离上次的贡生暴动已满十天。在整个神都士林焦急等待及洛阳百姓的好奇中,宫城里终于如期传出了天子诏。

    前礼部主司郎中岳子奇、学士宋之问及贡院二十九员流内品秩官弊情属实,俱已供认不讳,现已押于有司,以待最终之定刑。

    前次科考罢废,二十日后贡院重开科考。天下各道州乡宾贡生因科考迁延所需的柴米之费俱着京兆衙门按册录发放。

    重开之科考特谴凤阁舍人苏味道主持其事,襄州士子唐松帮办击务。

    此诏一出,天下震惊!。)今天更新了七千六百多字,够卖力了!但悲催的加更一章居然只多了九张月票,九张啊!童靴们,同学们,悠悠苍天,此何忍哉??求月票啊! 另说明一下:书中一再言明这是科举丙刚定制、诸般规章制度正在摸索的时期,在这样的时期里重开科考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不合情理的情节。其实别说是初唐,就是科举已近巅峰的明清时期也曾因舞弊重开过科考。只不过规模小些而已。再说近些,高考重考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啊!有兴趣的兄台姐妹们可以去查查。现实可比小说更�,相信我,本书绝不会出现那种太荒谬、毫不逻辑可能的情节!最后继续求月票!九票!情何以堪哪!

第八十章 对于唐松,你知道多少?

    重开科考的诏令一出,天下震惊!

    科考肇始于隋,到武则天时期也只是刚刚成为定制不久,因是时间短,还从未出现过贡生们因为置疑考试结果而闹事的。十天前唐松一手引领出的青衿洪流可谓是开天辟地的第一遭。

    第一次总是让人印象深刻,更别说这次的第一遭还闹出了神都震动,天下震动的效果。

    虽然那天的贡生暴动当天午时就被秋仁杰在宫城门口平息下来,但此事激起的风浪却远不会就这么简单的平息。看似平静的水面下隐藏着无数窥探的目光与躁动的心。

    作为圣神皇帝登基以来的最大规模“群体**件。”参与者又全都是读书的贡生,而且这些贡生还都是天下各道州经过精心选拔的攸佼者,可谓俱都是地方的风流名人。而今却是这些人联合起来在神都上演了这么一出让人目瞪口呆的大戏。

    所以不仅是那些个要科考的贡生们,这些天来,整个皇城、整个士林,整个神都乃至已经得到消息的地方各道州都在紧盯着宫城,紧盯着这件事情的后续与结局。

    百姓们纯是看热闹,顺便关心一下本地拔解上去的贡生的消息:地方的官员及小吏们则是担心着朝廷会不会因为这次的事情责怪地方选人不当,如果要责怪处置又该是个什么章程?

    神都百姓,尤其是当日亲眼目睹了青衿洪流的百姓则是更关心那几个领头者的结局,尤其是那个悲呼着“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继而以赤手空拳的血肉之身向禁军刀刃枪锋逼去的少年,他会是个什么结果?

    要知道,当日这些普通百姓们可是因为他那举动实实在在流了几行泪水的。对于曾经深深感动过自己的事或者人,人们总是更偏爱也更关注些。

    更别说这少年还是大半年来在整个神都卷起了一片风潮的人物,就不说别的,如今但凡去茶肆、酒肆,甚或是兴艺坊的青楼走走逛逛不管是茶肆酒肆里的歌女还是烟花青楼内的伎家,十个里至少总有五六个唱的是少年去岁轰动神都,一举将沈大娘子重新捧回大花魁宝座的曲子词。

    不知不觉之间,甚或在唐松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情况下他居然就成子名人,而且还是随着贡生暴动的消息一起流传,最终必将名播天下的名人。

    是名人就总会有名人效应,这个不仅是后世,古代同样如此。譬如“天下皆唱谪仙曲”的《将进酒》李白,再譬如“凡有井水饮处,必能歌柳词”的《雨霖铃》柳永。

    所谓名人效应就是被人追逐关注,如今的唐松就正属于这神情形。

    至于皇城里各部寺监的官员小吏们他们看的东西和前面那些人又自不同。尤其是那些小吏们首先关心的就是这回闹出这么大的事情铁定又有人该要昏大霉了。

    这番有些小阴暗的幸灾乐祸过后,便瞅着公事间的空闲三个五个的凑在一起,琢磨此事最终将扩大到什么程度,又有人能从这次的事件中获益上位。猜来猜去,评头论足,不亦乐乎!

    唐松根本没意识到,就他那冲关一怒的举动居然给皇城小吏们发了一个大大的“福利。”使得经常是沉闷的各处衙门这几天都生机活跃了不少。

    小吏们一边紧紧的闭着嘴绝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有上官在场的情况下议论贡生暴乱之事。另一边则每天都会有意无意的往宫城里瞟上几眼,等待里面有最新消息传出。

    他们等待的时间远比想象中要短的多。

    前些日子看着似半还有些轻微倦政模样的圣神天子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