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建设盛唐-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曾为右相,与当时左相姜恪(韦的伯乐)齐名,号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骋丹青”,乃一等一的书画大家,在画坛上的地位等同于军界里韦的位置!

    以崔千寻的地位不可能找来的是伪作,必是真迹。

    竟能够弄到这幅画,崔千寻端的是神通广大了!

    再有旁边的题字,有的狂放不羁,有的锋芒毕露,多是“小钟”大作,令人赞为观止。

    小钟者,钟绍京也,字可大,兴国县人,是汉之太傅钟繇的后代,与其祖钟繇均为大书法家,钟繇称为大钟,钟绍京为小钟,字写得好,尤精小楷,遒劲有法,堪称一绝。

    他的大作同样千金难寻,等闲也弄不来,让吉琐啧啧称赞。

    崔千寻心中得意,他乃大族世家崔氏的旁支,属于无权无势无钱的三无人物,年轻时他被人看不起,他投靠了当时并不出名的韦,岂料他押对了宝,韦强势升级,他是个念旧情的人,崔千寻跟着发达,抖起来了。

    “你这堂上的书画价值,在东市都可以弄上几个店铺了!”吉琐闷声道。

    长安东市的店铺,等同于现代的广东上下九、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城隍庙的店铺,那可是会下金蛋的鸡,财源滚滚而来。

    崔千寻嘿嘿笑着,伸手道:“请坐!”

    双方再度坐下,吉琐品茶,又是惊叹!

    这可是进上的好茶,不是一般人能够喝得到的。

    作为韦的近臣,分到一点好茶很正常,吉琐说好,又让崔千寻小小得意了一番。

    “以你的收入,不可能买得到这些书画,怎么,西域的收入真的是这么可观吗?”吉琐以控究的目光看着崔千寻道。

    “往西域的人都有两份收入,一份是朝廷给的,另一份是两府给的,叫做边疆建设费!另外,象这我样级别的文官,还有股份可拿!”崔千寻说出了大家都羡慕的西域收入情况。

    因此崔千寻收入清白,专心做事得了。

    西征大业,是大伙儿攥着自家脑袋跟随韦和太平公主去做事,韦岂能不作回报!

    跟随韦,让崔千寻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驸马爷和公主真是大度啊!”吉琐感慨地道。

    “没错,驸马爷说过西征不是他两公婆的事业,而是大家的事业!”崔千寻深有体会地道。

    韦和太平公主的产业不少,属于行业垄断产业,但他们敢于把股份分给重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融入了他的事业中。

    他给出的是钱,收获的是人心!

    ……

    堂上崔千寻与吉琐扯了一通西征之事,说起韦进攻那是气吞万里如虎,现在的战事是西(征)军对里海边往南,到达纳马克湖、伊斯法罕(波斯中部地区)和阿巴丹(波斯湾)一线将近2千里的战线上大打出手!

    吉琐一是要凑崔千寻的兴,二为想了解西征情况,遂听崔千寻在那里大谈特谈。

    “……其实胡人不是天性邪恶,你想想啊,突骑施人几十万人,我们将他们降服,我们在他们那里建立了城镇村落,他们的工农商业都建立起来,说的都是汉语、起的都是汉名,我们将他们照顾得好好的,为驸马打仗的人得到良好的收入,而公主则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结果,世间已无突骑施,彻底消亡!”

    崔千寻作个手段,激昂地道:“我们两府在管辖的地方普及了五年义务教育!”

    “所有的小孩子在七岁时入读官学,不去读书的,其父母都是犯法!读五年书,集体住宿的孩子,官府包三餐,不住宿的则官府包中餐!要是他们(孩子)提出申请,官府也包他们三餐!”

    如此大手笔,吉琐惊叹道:“那得花多少钱哪?!”

    “钱确实花了不少,不过我们的成本比较低,因为我们的粮食还有肉类生产多,两府说了,花点钱,未来就在他们手里了!”崔千寻得意洋洋地道。

    正是如此!集体住宿的孩子,官府包三餐,一些贫困家庭,给减轻了家庭负担,怎么不对官府感激涕零,而他们的孩子,在韦和太平公主的教育下成长,就象“长在红旗下”的孩子一个样,怎么不拥戴他们的政权!

    吉琐听得是叹为观止,不由地思绪一转,想起了自家的主子李旦!

    他虽为天潢贵胄,地位高高在上,却为朝廷、百姓黎民做了多少好事和实事?给天下带来了多少的好处?

    缩在深宫中,囿于他/妈/的淫威,什么话不敢说,什么事不敢做,终日战战兢兢,唯恐行差踏错。

    不怕差,就怕比!现在驸马韦一路西征,为国家开疆拓土,增添无上光彩。

    而太平公主勤于内政,所辖区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众归心!

    崔千寻告诉吉琐,两府订立有“五年计划”,每年工业、农业和商业都要有一定的升势,道路要延伸,民生工程要做到,例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医院、学堂、寺院建设等等,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干起来就是热火朝天,完成后大家喜洋洋!

    突然间,吉琐的脑海里浮起了一个过去根本不会想象的念头:“难道太平公主继位,比太子(李旦)更好?!”

第七九十节 大臣们心思

    这个念头越来越大,几乎占据了他脑海深处。

    以致于他离开崔府时,对于崔千寻打过包票,说武家人即使有人拜相,也断不会回复武承嗣时的一手遮天的情况,都不用到太平公主出手的说法,本是他来的主要目的也是心不在焉。

    吉琐有此想法不出奇。

    这些年来,太平公主深耕关外,做出的成绩是有目共睹!

    驸马韦天纵之才,行政能力其实让各路大佬心知肚明,但他这人超级懒惰,且心思放在打仗上。

    内政之事交由太平公主通盘处理,那么太平公主的能力又如何?

    仅一个宣抚胡人,教化胡人民心的大功业,就让许多的大官们望尘莫及。

    关外的胡人,以惊人的速度被汉化,十年间,他们丢弃了过去的风俗习惯、忘记了自己原本姓名(话说回来,很多胡人都是无姓名的)、说着流利的汉话,起的是汉人姓名百家姓,佛道两教在胡人中间大行其道,几乎没有什么人信原来的宗教了。

    关内,一个官员做得到胡汉一家亲不是问题,但象关外这么大面积的胡人成为汉人,那是极少有的事。

    官场流传着一种诛心的说法:此为魏孝文帝之业!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从山西平城迁都洛阳,他宣谕天下,举族汉化!

    只能说汉语,不可说鲜卑语;只能穿汉服,不能穿鲜卑装;改用汉姓,以汉族人的习惯生活。

    比方说汉人有春节,而鲜卑人以前没春节的,他们的节日是祭祀长生天和狼神。但汉化后,鲜卑人过起了春节,祭祀的是汉人的天帝!

    长生天?

    对不起,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老人们的知道,孩子们则说天帝!皇帝是天子!

    他们朝廷官名和制度都汉化,如著名的《木兰词》(花木兰)可以见到这次超级汉化过程中的一个痕迹,初始有“……可汗大点兵”,当时按鲜卑人的习惯,最大的boss是可汗,待花木兰十二年后打仗回来,却是“归来见天子”,天子正是汉人对最高boss的称呼。

    这表示十年间,鲜卑朝廷完成了这次汉化。

    鲜卑人的汉化非常成功,一代到两代后,这些鲜卑人的后代都认定自己是地地道道的汉人了。

    同样地,韦和太平公主要胡人们交出他们的孩子,在他们两公母的教育下,待到老一辈的人离去,那些成长起来的孩子,统统都认定自己是汉人。

    他们早就习惯了汉人的生活,仅一个小例子:汉人生活中讲卫生,身体肮了就要洗澡,而草原上水源并不是那么随时随地有的,加上天气寒冷,牧民不常洗澡。

    知道洗澡的好处后,这些孩子想让他们半年不洗澡,那简直不可忍受!

    比方说,牧民们到处流窜,严酷的冬天,帐篷里烧着一个用干牛屎小火炉,冷得栗栗发抖。

    按汉人的生活,冬天且不论房屋的抗寒能力更强,大家可以烧火炕、烧暖气,双层夹墙!

    暖得可以脱光光在屋内跑,为什么要去帐篷里受冻?

    他们无法回归草原上的生活,再也不能回头。

    遵循汉人“大一统”的观念,孩子们所在的土地,就是汉地,不会轻易将土地分割出去。

    关外汉化极其成功,太平公主功不可没!

    她做的是魏孝文帝的事业,那么她将来会成为魏孝文帝吗?

    ……

    之前,公主继承大位是大家想都不用想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她老母都做了皇帝,她为什么不能做皇帝?

    她的行政能力让人刮目相看,做生不如做熟!

    真要是李旦作了扛把子,他有能力治理天下?有能力让那些骄兵悍将们听话吗?

    太平公主又不同,冲着她老公的面子,又有她来照顾官兵们的家庭,所以对于她说的话,官兵们还是听的,她可以压住场面。

    有吉琐这样想法和疑惑的人不是少数。

    大家认定太平公主比李旦更强,真要她做了皇帝,以她在关外的表现,已经不是为政一地郡县之才,而是治理一国的能力充分显露!

    相比之下,李旦并没有多少建树。

    虽说可能他做了皇帝,会是个好皇帝,但人们从他平时的表现,就推测到他将来发展的余地。

    实在话,不容乐观!

    如果把国家交给太平公主,那解决了许多难题。

    首先她是武则天怀胎十月产出的孩子,血浓于水,天生占据了优势,武则天应该可以接受。

    至于传女儿不传儿子,太平公主也姓李!把江山给她好过给诸武,她坐了龙庭,属“有嫡立嫡”,那些受过封建教育的大臣们亦可以接受。

    ……

    太平公主当然没有想到一个会面,就让吉琐生出了别样心思,这等事情,她没心思理会。

    在关外,大家都很忙碌,实际上娱乐不多。

    太平公主是个富贵性子,喜逸乐,在神都那是如鱼得水,尽情地享受她的生活。

    她不接见大臣,除了她这一系统的,其他的一个没见,以释武则天之疑。

    或有人攻击她声色犬马,不理正事?

    这回来就是放假轻松,敢质疑她姑奶奶的能力?

    ……

    每天更换不同的艳丽服饰和吃不同的美食,观看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就成了太平公主的快活日子。

    但他老公就忙碌了,现在西军在波斯高原上与大食人进行了广泛的野战,但战线上大食人修葺的大量城池堡垒,得依靠修建铁路,把物资往前运,所以今年暂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韦驻跸之地在碎叶城,离前线不远,前线归由总参谋部姜咨和王孝杰、娄师德等人指挥,每天战况报告都有军人带着文件夹乘坐火车送来,而行政事务,同样交到他手里,大事由他决定,小事听汇报和审查。

    对于懒惰的他是个难题,不过他的大臣们进谏说没有谁会象他更关心他自己的钱,执权柄者,不可大权旁落!

    韦觉得很对,虚心接受,不过做起来就辛苦了。

    他要四处奔走,视察地方,检查工作,晚上批阅文件,

    不能光停留在一城里,即使开了专列,不再要他奔走,但他还得坚持做运动,锻炼身体,习练武艺,每天忙碌,觉得自己累得象条死狗那样

    行政工作这一做开来,他深有体会地对诸臣道:“公主殿下也不容易啊!”

    “前线打仗危险,后方做事繁琐,各有各的难处。”韦脸色不善地道:“嗯,你们这帮家伙,是不是有意叫我做事,让我知道厉害?”

    “不敢当!”张仁愿陪笑道,心忖就算是也打死也不承认。

    心忖着驸马与公主的为政风格,驸马的创意多,而公主较为细心。

    比方说发展经济,驸马到达地方,看过一遍地方,就会找到合适的发展之路。

    而公主则比不上他大才,但公主做事细致认真,却又是驸马不能比拟的。

    事实上,驸马决定大政方针,公主负责执行,天作之合!

第七九一节 信我者就得救

    波斯高原,伊斯法罕。

    新铸的城墙分了内外两层,内层为十五米,内城为十米高,外围还有护城河,极是坚固!

    但坚固又有什么用,再坚固的城池,敌人不来攻打它的话,就是用来摆的!

    伊斯法罕的守军们,用力地砸在城垛上,咬紧牙关,手流出了血,牙齿咬破唇皮,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城墙下方的原野上,唐骑做尽坏事,满载而归!

    他们掳掠乡下,象胃口大开的怪兽一般,到处抢人,把人口抢走,沦为奴隶,据说放在了什么“集体农场”里面干活,为他种地、放牧、开荒挖沟、开发矿山。。。嗯,韦为什么能够给他的部下发双粮,为什么可以给学童开免费餐,一定程度就是这样剥削得来的了!

    韦、太平公主的两府下有两类民众,一类是正式子民,在官府录有名字,他们可以享受官府规定的福利:分田、医院、学堂……他们有人生自由权,可以去当兵和考公务员。

    例如突骑施人,他们没与唐军打个落花流水,整体归化,立即享受福利,非常幸运!

    另一类就是战争中的奴隶,他们没有人权,他们辛苦所得,不会有收入,只能够换取食物活命而已。

    这就是他们作为敌国百姓应付出的代价!

    所幸,他们遇到了韦!

    因此他们的上升通道没给堵死,两府明文规定,奴隶们在集体农场里或者支前从军十五年后,只要表现良好,可以转为自由民,他们没有福利,但他们能够得到报酬。

    最大的福利是他们孩子,却可以成为民册上的子民,韦更看中的是孩子。相信那些自由民,为了孩子的前途,不会做出傻事来。

    表现突出者,十年即可转化。

    对于这个“表现”,进行了量化,比方说种田,交纳的粮食是最多的,就算优秀,多年的优秀,即可提前归化。

    即使对奴隶,有法规对他们进行管理,不可轻易打杀。

    韦的说法是“奴隶也是财产,你会随便毁坏你的财产吗?”说服了大家,给奴隶们一条活路。

    ……

    掠夺财富、掳获人口和牲畜是唐骑的重要工作,凭借着骑兵迅捷的行动力,他们已经将伊斯法罕方圆五百里的地盘给清理一空!

    称得上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他们破坏农田、果林,捣毁房屋、大食人最看中的宗教寺院尽给拆除!

    而大食军只能够看在眼中,痛在心里。

    出去多少骑兵,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唐骑天下第一!

    他们习惯于长途机动,拖垮大食骑兵,先用弓箭削弱,再用马刀消灭。

    可怜大食人战马不够唐骑多(多是一人一马),人数也不够唐骑多(骑兵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再有弓箭、马刀都比不上唐骑,怎么打!

    奋起抗争的大食人憋屈了,他们越打越少,而唐骑似乎越打越多,到后来,他们只好呆在城墙头,愤怒地看着唐骑在城外肆虐!

    ……

    “哈哈哈!”

    唐军骑兵们就在设拉子(波斯古老城市,曾为波斯帝国中心)守军的眼皮底下干起了一件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