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没办法啊。”
杨琦道:“值此国难当头,一切从俭,陛下亦深知其理。不过,这里面有一点禁忌。事先知之将军,总比事后拆房的好。”杨奉问:“什么禁忌?”然后杨琦将那些禁忌说了。
自此,杨奉觉得杨琦这个人还不算讨厌了。
……
就这样,杨奉带着献帝,在山野里一住就是仨月。之后,问题就来了。
是粮食不够的问题。原来的粮食,是由杨奉的匪兵随身背负的,而并不是马车装载的。当时,实际上是有马车的,而且马车上也装有粮。只是杨奉是土匪出身,具有土匪的优良传统。一般的军队,马车载粮的时候,士兵身上就没有粮食。即使有,也不多。杨奉不同。杨奉的匪兵先是背粮食,背不了的,才用马车装载。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杨奉在摆脱李傕、郭汜的追兵、丢掉了马车之后,还支撑了三个月。
山林里也有一些菌类等食物,但是太少。至于动物,早就闻风而避了。于是,在粮食将馨的时候,杨奉就琢磨着该出山了。
连日派人探路,派出数百人。路没有探到,却走失了几十人。这样下去,最多三天,就完全没有吃的了。
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有一队匪兵来报,说是在一条山谷里居然发现有人正在建设关墙。杨奉先是一惊,忙问是不是李傕、郭汜的人。报信的匪兵回答,说看上去都是些民工,不像士兵。杨奉松了一口气。不过,自己这八百人,实际只有五百人,打得过人家一千人吗?恐怕还不一定吧。但是,不打,似乎已经不行了。不打,就只能饿死。
猛然间,杨奉想到自己这边有献帝。假如对方不是李傕、郭汜的人马的话,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
第二卷 第208章 借粮豫州
第208章 借粮豫州
曹操曾经征过兖州和豫州。那时千里旷野。并无多大阻碍。曹操先征豫州黄巾何仪、黄劭,再讨兖州薛兰、李封,遂得兖豫二州。但曹操以豫州为四战之地而弃之,只着重经营了兖州。豫州就成了个无人管辖的真空区。
原陈留太守张邈,在关东诸侯征董卓战役之后,深知陈留乃是非之地。还在曹操征豫州之前,早一步就迁到了颖川。颖川曾经为黄巾聚集地,可知其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曹操那时候十分弱小,征豫州的时候便放过了颖川没打。没有与张邈交锋。
曹操得兖州之后,其军马陆续收了回去,放弃了豫州。张邈见有利可图,便又迁到了豫州的州城汝南。豫州虽遭黄巾浩劫,但一州之地,远广于一郡之地。一个县拔一根毛,也够足做一把扇子。
其后,曹操被田兰灭掉。兖州转入田润之手。田润在这一带的兵力,有原东征军两万人。这两万人曾经得濮阳济阳鄄城六千多俘虏兵,但又在与田兰的交锋当中丧失殆尽了。因而还是维持在两万左右。两万兵马,在关羽、郭嘉北上复命之后,由眭元率领。屯于陈留。
注意,这个时候田润没有布置兵力防备徐州。其实还没有轮到田润布置。田润那个时候正在北伐。两万军队全部屯于陈留,实际上是郭嘉的主意。这一边,青州、兖州都只有维持治安的力量而没有常规军队。郭嘉把它亮出来,对田兰摆了一个“空城”。
这个“空城”太大了。只要田兰行军迅速,还可以包括冀州。兖、青、冀三州无兵,徐州陶谦不一定知道,但田兰一定知道。郭嘉的意思是,请你打。
如果田兰进攻兖、青、冀三州,看起来是传檄可定的事情,实际上不是。所有的治理官员都只是田润的而不是田兰的。因而田兰需要留下士兵维持各县的治安。否则后方难定。而一留士兵,田兰的兵力就不足了。
郭嘉布下的诱饵够大了。郭嘉想,如果田兰有野心,就一定会打。而田兰一旦开始进攻,陈留的主力军短时间内还不会投入战斗。那是要让田兰造成的损失达到一定的程度,好师出有名。在田兰造成的损失扩大,士兵兵力削弱的情况下,东线主力军再后发制人,歼灭田兰。
但是,田兰万事反着来,南下了。郭嘉的算盘落空了。在得到田兰南下的准确情报之后,郭嘉、关羽认命了,就北上信都,等候田润的发落去了。
……
南阳,是袁术的老窝。经过讨伐董卓的战役,袁术的兵力没有多大的损失。回到南阳之后,先是得过且过。不久。就得知袁绍占领了冀州的消息。袁术与袁绍,俱为袁家后人。但袁术为嫡系,袁绍为庶出。伐董卓的时候,群雄推举袁绍为盟主,而袁术则只担任粮官,这让袁术很不痛快。但是却没有法子。谁让袁绍的兵多呢。
那场战役之后,袁术好过了些。心中想到,自己的士兵固然比袁绍的少,但自己南阳这块地方还没有乱,还可以继续经营,还能够收到税赋。而袁绍那边,则因为竭泽而渔,把渤海郡掏空了。袁绍的士兵多则多了,但没有税赋,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士兵就要逃跑。那么,自己就又会胜过袁绍一头了。袁术认为,自己这边,用的是正道。袁绍那边,狂征猛敛,走的是斜道。
得到袁绍占领冀州的消息之后。袁术被气得气都不打一处来。这么一个搞歪门邪道的匹夫,咋个运气就那么好呢?不行,自己也要活动活动。让世人瞧瞧,四世三公的袁门嫡系,可不是旁支可以比拟的。
袁术首先把目光投向了荆州。也就是荆州刘表这边。这个目标并不怎么好。袁术注意荆州,实是因为妒嫉。荆州的风水好,出产多,税赋也多。常常令袁术眼红。这时,袁术有了吞并之心,就派遣了若干细作,潜入荆州打探。
令袁术失望的是,打探的结果显示,无法攻取荆州。袁术的兵力,就三万左右。南阳这边,并没有多少县份,短时间内不可能征到多少士兵。而荆州刘表那边,却是个大州。地域广袤,纵横两千余里。各地驻防士兵也多。仅襄阳、江陵、江夏三地,就各有两万士兵。实力对比悬殊,不能一拼。
荆州这边不行了,袁术就想打豫州的主意。同样派出细作,一侦察,还行。袁术侦察到的情况是,豫州由原陈留太守张邈占据。而张邈的士兵,则只有一万。
……
袁术当即点兵,留守一万,由纪守把守南阳。令雷薄、雷绪,各带兵三千,两路进发豫州。令梅成率兵四千臀后。自己则与牛盖。率中军一万缓进。
消息一传到豫州,张邈大惊。未思抵抗,竟然望风而逃。逃到东面三百多里以外的汝阳去了。袁术轻得豫州,豪情万丈。一进汝南城就发布安民告示,并迅速分兵到豫州各郡县,维持治安,清理陈案。一时之间,大得民心。
这样经过了一年,袁术把豫州治理得有声有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百年难遇的蝗灾又袭了豫州大部。在那一场蝗灾中,受灾最严重的是兖州,其次就是冀州和豫州,再次才是青州。总共影响了四州,田润独领三州。但田润有雄厚的积蓄,硬是让民众没有受到蝗灾的影响。袁术这边就不行了。
南阳这边的粮食是不足以援救豫州的。但不救豫州百姓的话,袁术又不甘心。自己好不容易尽心尽力,搞好了各方面的事情。眼看丰收在望,却迎来这么一场蝗灾。这让袁术连连感叹天道不公。
南阳的粮食肯定是要调的,袁术也的确调了。但是袁术却知道不够。百姓可不是军队。军队人数上万就比较多了,百姓则动辄就是上了十万的。这一场蝗灾,让豫州大部颗粒无收,少数地区也大幅减产。作为地方父母的袁术。就得提供百姓一年的口粮以及来年的种子。怎么算,都是不够的。
这个时候,袁术想到向荆州借粮的问题。不过,袁术很快就否决了。袁术知道自己早晚都要进攻荆州。向荆州借粮的话,如果借不到,白受其辱;如果借到了,就蒙受了刘表的恩惠。到时候开战的时候,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
向田润借粮的事情,袁术也想过。一打探,兖、青、冀三州欠收。其中的兖州更是没有收到一粒粮食,袁术就知道不行了。田润没向自己借粮都算不错了。又哪里有粮借给自己。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念头掠过袁术的脑海。那就是,倘若田润真的开口向自己借粮,那就太可怕了。自己明显是借不出的。而只要自己不借,田润就有可能发兵。袁术知道陈留有田润的两万士兵,也知道那两万士兵就是防备自己的。袁术虽然有兵三万,却是不敢跟田润叫板的。
思前想后,最后袁术还是派出了使者,到陈留拜见睦元,开口向田润借粮。袁术并不期望能够借到粮食,只是想以这种方式,说明自己缺粮,好让田润不要向自己借粮。
袁术提出的粮食数额是犹豫再三的结果。袁术猜想田润无粮,想借少一点,因而只提出借粮一百石。一百石粮食,田润那边略微挤一挤,是能够拿出来的。假如田润真的就借出了这一百石粮食,就意味着田润与自己的关系改善了。自己也不用整日担心陈留那支军队了。
借粮,当然是要打借条的。袁术派出去的使者拿着打好的借条就出发了。到了眭元的军营。眭元是作不了这方面的主的。眭元就派人,将这名使者送往平定。那个时候,田润依然在北伐之中。最后辛毗答应了借粮。但是,却并不是借出一百石,而是借粮一百万石。
田润这边得到辛毗的命令之后,粮食就启运了。袁术的使者则先行一步,赶回汝南覆命,并更换借条。而袁术这边,还需要派出人手,到颖阳附近,即豫州与兖州的边界,去接收粮食。
袁术这边先不知道情况。只知道派出使者之后,就没有了消息。计算行程,使者早就应该自陈留走个来回了,却迟迟没有动静。袁术就猜想,有可能田润冒火了。
使者出发之前,袁术就有授意,此行借粮,就是借个姿态。借不到。是当然之事,千万不可游说。而这时,袁术就怀疑,很可能使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干,为了立功,而游说了。并且,使者的游说,惹恼了田润的人。
于是,袁术就只得整顿军队,准确抵抗田润的进攻。而就在军队布防差不多了的时候,使者回来了。
……
使者带回来的消息让袁术大吃一惊。袁术怎么也想不明白田润究竟是怎样想的。但当务之急,还不是猜想田润的心思,而是先把借粮的事情办了。袁术当即重新写了张借粮一百万石的借条,用了印,交给了使者;并派遣人手,就由这个使者领路,前往颖阳。
袁术没敢大意。袁术想,很可能田润借粮是假的。田润就是想借这个机会,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因而袁术又作了一些军队上的调派。结果,袁术再一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粮食到手了,顺利地派给了豫州的百姓。并且,连带来年的种子,以及常规消耗的军粮都有了。袁术感到很不可思议。
在演义中,袁术被描写成一个蠢人、一个贪婪的人、一个不顾民众的人。在这里,稍稍改变一下。贪婪,不变,但袁术并不蠢,更不是不顾民众。当然,袁术顾民众,并不是因为大公无私,而是出自私心。民众好,因而自己就好。
这么一个并不愚蠢的人,想不通田润借粮的用意,不是因为智力不足,而是因为襟胸不够。倘若辛毗不借粮,那么豫州就有可能饿死成千上万的百姓。为民众计,因而辛毗就借出了粮食。事情就这么简单。辛毗估计田润不会责怪自己,而事实上田润果然就没有责怪。并且就借出粮食的数量来说,也是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的。
于是,对于袁术来说,就得到一个信号,那就是田润不会进攻自己。这是因为,如果田润灭了自己,那一百万石粮食就收不回去了。这里,可以看出,袁术判断错了。
……
扬州这边受灾的情况不严重。如果从总体上看,也可以说扬州没有受灾。实际上,有几个县的灾情还是比较严重的。这其中,就有张邈盘踞的汝阴县,以及黄巾大帅祖郎盘踞的泾县。
张邈是不敢跟袁术叫板的。但是,肚子饿了要吃饭。没有了吃的,就什么事情都敢做了。于是,张邈就派兵抢劫了豫州的一些县份。黄巾大帅祖郎,出于同样的原因,也出兵掠劫豫州的百姓。两下一凑,军情就报到了袁术的跟前。
袁术在豫州这边的武将,梅成撤回了南阳,就剩下雷薄、雷绪和牛盖。当即,袁术命令雷薄、雷绪各带一万军队,先剿祖郎,后战张邈。
先剿祖郎,是因为祖郎这边是黄巾军。黄巾军的战斗力天下皆知,是不堪一击的。因此,首先歼灭最弱的敌人,然后再对付较强的对手。这个战略上的决定,无疑是英明的。
不过,英明倒是英明,就是英明得世人皆知了点。张邈那边,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见到二雷的士兵调动,一下子就猜到了袁术的用意。张邈当然不愿意坐视不理。不理的话,袁术军队在歼灭祖郎之后,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
于是,张邈主动出击,进攻二雷的军队。而雷薄、雷绪呢,带兵又有些死板。二人只知道忠实地执行袁术的命令。只要稍一得空,稍稍摆脱张邈的纠缠,便立即攻向祖郎。祖郎被攻,当然反击。而这边的张邈则不依不饶,死缠烂打。二雷空有两万大军,却前后受敌,处于被动。一时之间,毫无建树。
第二卷 第209章 孙策投军
第209章 孙策投军
那日黄盖自桃花峪上岸之后。便一直徘徊在黄河沿岸,最后只找着了韩当,却并没有找着孙坚。两人吃叶咽草,继续寻找,不肯离去。白波军过来了,两人不加理会。最后蔡琰的部队渡黄河了,黄盖、韩当一瞧,知道厉害。这才离去。
孙坚是长沙太守。长时间不见人影,积累了很多政务。刘表就任命了张机接任。因而黄盖、韩当回到长沙之后,无亲无友。两人一合计,也没到张机那儿报到,就离了长沙,顺江而下,一路逶迤而行,半年之后到达了富春。
孙坚的家在富春。当然,孙坚是不可能在的了。但这里还有孙坚的家人。黄盖和韩当,就是传说中的那种义仆的性格。孙坚不在了,他们就想着要辅佐孙坚的儿子孙策。
当黄盖、韩当带来噩耗的时候,孙策一家人痛哭失声。过了一两天,痛定思痛,黄盖、韩当便提议上孙策出外闯一闯。游历天下。实际上孙策这个时候已经二下五岁了,早就到了成熟的年龄。以前是因为孙坚的光茫太盛,而被压制住了。他早就该锋芒毕露了。
孙策的母亲吴氏同意了,但孙策自己却不同意。孙策因为其母亲身体有疾,而不愿意离家远行。孙策的母亲吴氏就说,好男儿应该志在四方,老窝在家中成什么样子。父母在,不远游,是对的。母亲也能够体谅到孙策的一片孝心。但家里并非孙策一个啊。还有孙权、孙翊、孙匡、孙朗四兄弟,还有妹妹尚香啊。就算孙策是独子,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儿是孙坚的老家,亲戚众多。光是孙策的堂兄弟,就有孙贲、孙辅、孙暠、孙瑜、孙皎、孙奂、孙谦等人。母亲若是有个病痛,亲戚们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但是,吴氏的一番劝说,却没有能够改变孙策的主意。于是,吴氏又说,干脆举家迁移,北上丹阳,住到舅舅吴景家去。在那儿,吴氏这边,多了吴景的照顾。而游历在外的孙策呢,要回家也容易一